强迫员工离职违反劳动法第几条
❶ 公司强制占用员工休息时间开会,不去直接算自动离职,这是否违反了劳动法,具体几章几条
这不算的。
不算违反劳动法,休息时间开会也是临时的,劳动法主要是保护劳动者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
❷ 现公司违反劳动法变相强迫让底层员工离职!
出现劳资纠纷的时候,根据2008年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如果你的举证属实,在掌握相关事实证据的前提下,建议劳动仲裁!一般单位都会为了平息事件而退步的。
❸ 员工自己提出辞职,这劳动法规定是第几条
《中华人民共抄和国劳动袭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❹ 员工旷工几天属于自动离职劳动法中哪条有明确规定
对于旷工,我国法律中是没有相关规定的。
根据《劳动法》第条、《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果公司规定的员工手册中,有员工旷工几天算自动离职的规定,单位就可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给你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如果只是口头说,没有正式通知解除劳动合同,你们之间的劳动合同就是有效的。
❺ 公司员工擅自离职怎么处理
员工擅自离职用人单位应当结清工资,但劳动者应赔偿损失。
劳动者擅自离职,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因辞职或要求解除合同未准,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受优厚待遇诱惑擅自“跳槽”等均属擅自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合同,按《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18条规定,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按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出勤结清工资。
拓展资料
擅自离职指擅自撕毁劳动合同或虽经向所在企业提出辞职而未获准即行离开工作岗位的一种行为。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实行将固定用工制改为用工劳动合同制。企业用工可通过企业所在地劳动主管机关(劳动局或劳动服务公司)的介绍,或者由企业或用工单位自行向社会公开招收招聘、按照择优原则,通过考核录用,试用3个月至半年,再通过考核然后定工种等级。
一般新招职工,须进行技术、业务、文化等培训。培训期视需要而定,多数在3个月以上。按我国有关规定,培训期达3个月以上者,结业后的1年以内不准辞职,如坚决辞职或擅自离职的,则必须负责赔偿企业对其本人培训所支付的费用损失。所以擅自离职的职工,不但要负责赔偿培训费,而且要负因其擅自离职所造成的有关经济损失。必要时,应负法律责任。
资料来源:网络:擅自离职
❻ 辞退让员工自己写辞职信是违法的..请问是违反了劳动法的第几条呀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以上供参考。
❼ 公司员工突然离职对公司造成了损失,按照劳动法第37条和第90条规定可要求赔偿。具体怎么做呢
双方可以协商赔偿金额,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裁定赔偿金额。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如下:
(1)第十九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2)第二十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1)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7)强迫员工离职违反劳动法第几条扩展阅读
近日,历时4年之久的刘航等8人与新疆某化工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经过法院调解,刘航等8人向化工公司赔偿数10万元违约金。此案中,刘航等8人是违反了保密义务还是竞业限制约定成为案件焦点。
刘航等8人在化工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们与化工公司分别签订了《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未经甲方书面同意,自离职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到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组织和关联企业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为这些组织提供服务”。在“违约责任”中约定“乙方违反本协议,需支付甲方不少于10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违约金”。
2014年4月21日,刘航等8人与化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次月,8人到新疆某能源公司工作,该公司与化工公司生产同类产品。
得知此事后,化工公司以8人违反协议书的约定,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定刘航等8人继续履行协议书,并向化工公司支付10万至15万元不等的违约金,返还违反竞业禁止义务期间收到的竞业补偿费。
刘航等8人不服仲裁裁决,向巴州库尔勒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6年6月,法院驳回了刘航等8人的诉讼请求。8人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巴州中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刘航等人不服二审判决,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新疆自治区高院经过审查后,指令巴州中院再审此案。
刘航等8人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操作工,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化工公司则称,该公司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了某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经公司的工程师反复实验,摸索出生产合格产品的数据及技术诀窍。这些数据及技术诀窍作为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一直未公开,对此,才让接触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及实行相关保密措施。
为了指导操作岗位上的员工开展工作,公司将上述数据及技术诀窍编入了公司的《操作规程》中,包括刘航等8人在内的操作工都学习了《操作规程》,掌握了适合新疆地区生产该产品的不同的参数指标和技术方法。刘航等8人掌握了公司的商业秘密,应属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巴州中院再审认为,根据协议书约定,刘航等8人是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属于适用竞业限制约定条款的人员。刘航等8人和化工公司所签订的协议书属于双方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该协议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应认定为有效。
法院考虑到既要保护企业的技术秘密,又要顾及劳动者承担大额违约金的实际困难,给双方做了大量工作,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近日,刘航等8人分别向化工公司一次性支付5万元至7.5万元不等的违约金,退还已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人民网—八员工集体跳槽原单位起诉索赔
❽ 员工主动离职,用人单位应该依据《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的第几条第几项解除劳动合同
1、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6、37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回用人答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❾ 员工擅自离职是违反劳动法第几条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版。
第三十七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不和你协商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你必须等上一个月,否则单位可以根据依法制定的单位规章扣你钱。当然你觉得不服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