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19 13:35:14

1. 我国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劳动法中所规定的准则。 (2)关于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一般认为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平等就业和双向选择原则和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等。 第一,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我国《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作了专门的规定。国家促进就业的措施主要有:①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②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以增加就业机会。 ③国家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④国家建立和健全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第二,平等就业和双向选择原则 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均享有平等的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资格的平等,即劳动者的就业资格是平等的,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二是就业能力衡量尺度的平衡,即社会对公民的劳动行为能力要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 双向选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以及才能等自由选择职业,而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劳动者。双向选择有利于发挥雇佣双方的能动性。 第三,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的主要体现就是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就业保障。特殊就业保障的对象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和少数民族人员。《劳动法》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第十四条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两条是对特殊就业保障的规定,体现了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2. 劳动法的八个基本要素

没有这个说法。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版调整劳动关系权重点,确定劳动标准。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

3、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

3. 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原则;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原则)。

供参考。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

(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二)三方性原则
(三)劳动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四)劳动法主体利益平等原则

5.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特点

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但并非所有社会劳动关系均由劳动法调整,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一般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其特点是:
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者只能是自然人,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可以释放其脑力和体力的劳动能力以从事物质创造和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在我国劳动者包括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用人单位是指使用和管理劳动者并付给其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在我国用人2.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职业劳动、集体劳动、工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非个人劳动、农业劳动和家庭劳动关系。
所谓实现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参加到某一用人单位中去劳动,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工作条件相结合,强调劳动过程,就是强调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过程,从而与物物交换的实现过程相区别。一般来说,物物交换的关系属于民法的范畴,与劳动过程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不受劳动法调整。在我国,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产生于职业劳动、集体劳动和工业劳动过程中,非单位的个人雇佣关系和农业劳动关系、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关系不由劳动法调整。
3.劳动关系具有人身、财产关系的属性。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就是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支配,因而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属性。这一属性也决定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使用、管理,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人身,关系到其健康和生命,关系到其劳动能力、劳动人格、尊严的维护,关系到其工资等物质权利的保护;这种人身属性也决定了劳动者必须亲自履行劳动义务,并应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按照劳动力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劳动。劳动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属性,是指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由此缔结的社会关系具有财产关系的性质。而无偿、义务、慈善性劳动关系不由劳动法调整。这种财产关系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有一定区别。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主体之间因交换物化了的劳动(劳动成果)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而劳动法调整的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从属关系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通过现代契约形式——劳动合同确定的,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变更或终止劳动关系时,依照平等、自愿、协商原则进行,因而劳动关系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不具有惩罚性、强制性。但由于双方力量的不平等,劳动关系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一般而言,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同时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身份、组织和经济上的从属关系,用人单位控制和管理劳动者,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6. 简述工资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工资立法原则主要包括按劳分配原则、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专和工资总量属宏观调控原则。

第一,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即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与我国的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可知,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的工资立法原则之一。

第二,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目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正是由此目的决定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原则是我国的工资立法原则之一。

第三,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健全,所以,国家还需要对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是我国的工资立法原则之一。

7. 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几项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原则;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原则;

8.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专者合法权益属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劳动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9. 简述劳动就业原则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1)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劳动法中所规定的准则。

(2)关于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一般认为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平等就业和双向选择原则和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等。

第一,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我国《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作了专门的规定。国家促进就业的措施主要有:①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②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以增加就业机会。 ③国家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④国家建立和健全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第二,平等就业和双向选择原则

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均享有平等的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资格的平等,即劳动者的就业资格是平等的,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二是就业能力衡量尺度的平衡,即社会对公民的劳动行为能力要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

双向选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以及才能等自由选择职业,而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劳动者。双向选择有利于发挥雇佣双方的能动性。

第三,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的主要体现就是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就业保障。特殊就业保障的对象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和少数民族人员。《劳动法》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第十四条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两条是对特殊就业保障的规定,体现了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中禁止离婚主义 发布:2025-10-04 12:52:45 浏览:613
检察院依法治县实施方案 发布:2025-10-04 12:42:18 浏览:604
公司法混同 发布:2025-10-04 12:41:31 浏览:863
追偿权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4 12:41:23 浏览:23
日本婚姻法再婚 发布:2025-10-04 12:38:26 浏览:596
城阳法院微博 发布:2025-10-04 12:36:46 浏览:210
劳动法第九十七条 发布:2025-10-04 12:36:09 浏览:738
劳动合同法单选题 发布:2025-10-04 12:24:46 浏览:163
经济法基础税收公式 发布:2025-10-04 12:12:48 浏览:983
土地使用法院 发布:2025-10-04 12:03:08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