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三十九条第六款
A.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任意克扣职工工资,停发、少发甚至完全不发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赚钱不顾劳动者死活,让职工在有毒气体、无防护设备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劳动,导致职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残废。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特别解除权可无条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法三十九条第六款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1],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B.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为什么要有第六款此款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不再存在。简单地说,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关系的自然结束。
劳动合同的终止,在《劳动法》中仅规定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二是双方约定的条件出现而终止。实践证明巳过于简单,因此本条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六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对本条的理解,请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终止时间,应当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的二十四时为准。
二、劳动合同期满,如果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又未表示异议的,不能作为劳动关系的自然结束,应视为与原劳动合同一致、又一个新劳动合同的开始。
三、劳动合同期满不办理终止手续,又在一个月内不与劳动者续签合同,用人单位就要承担本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第八十二条的法律责任,大大提高了企业风险。
四、本条所指的责令关闭,是指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处罚而停止生产或者经营。所谓被撤销,是指由行政机关撤销有问题的企业登记,已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谓提前解散,是指股东大会决定解散企业。
只要是为了适用性的要求,防止出现遗漏。
C.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6款
《劳动合同抄法》第三十九袭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也就是说,只要属于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免予刑事处分的;第四,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情况,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D. 劳动者被单位依照劳动法三十九条第六款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可以,抄是用人单位提出与劳袭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但可以向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每满一年工龄支付一个月平均工资,6个月以下工龄补偿半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2个月工龄补偿一个月工资。
E.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总共有几款分别是什么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版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权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具体可参考:http://ke..com/view/7300.htm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抄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是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G.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第五款怎么理解第四十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款属于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条款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但是提高了劳动合同的条件(比如原要求高中学历,续签时要求大学本科学历),劳动者可以拒绝签订,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补偿金,通常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后续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条件不应该超出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超出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可以依本发条拒绝,不按照正常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不续签不支付补偿金进行处理。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H.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辞退需要经济补偿金
按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内补偿金。
根据《劳容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也即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按第四十六条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附:经济补偿标准(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I. 最新劳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的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只有一款,没有第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