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中机构设置

行政法中机构设置

发布时间: 2021-01-19 20:31:32

1. 行政法中条条管辖的机构有哪些

行政法的管辖和适用(掌握)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如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在案件管辖上发生争议,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对行政违法案件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若发现相应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行为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认定构成犯罪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处以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
1.不予处罚:⑴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⑶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⑷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2.从轻或减轻处罚: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⑶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⑷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⑸其他依法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三)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连续状态,是指行为人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种类的违法行为;继续状态,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

2. 行政法中规定的,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有权批准的事项有哪些

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对国务院行政机构的机构设置和 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回检查。国务院行政机构应答当每年向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供其 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行政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建议国务院 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设立司级内设机构的;
(二)擅自扩大职能的;
(三)擅自变更机构名称的;
(四)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的;
(五)有违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3. 行政法中,职能部门和内设机构有什么区别在行政主体这一块我总是晕乎乎的不知道怎么判断。

(一)国务院 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国务院是行政主体。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由各部、委和行、署、厅组成。各部、委和行、署、厅作为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于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国务院组成部门一方面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和监督,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因此,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和行、署、厅)是行政主体。 (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四)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管理某些专门事项的行政职能部门,由于其管理的行政事务与一些部、委的职能有联系,因而就由相应的部委对其进行管理。这些国家局在其成立时就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项专门事务的行政职权。因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地方各级所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 我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乡四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另一方面,它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并依法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体。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根据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履行了—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因此,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有三种: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4. 政府办事机构包括哪些单位

办事机构: 在政府机构系统中,办事机构通常指协助政府首长办理专门事项的机构。办事机构属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权,名称上一般也都冠以所属政府的名称并通常称为办公室,它主要负责某一方面事务的尾部搜集,以及承办上级交办的有关事宜等。它们直接对所属政府及政府首长负责。
办事机构专门处理与公众有关的各种事项,是所谓的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如各种部门的业务处室;而办公机构,如政府部门的办公室,专门是为机关内部服务的,这种部门就是办公机构. 非常设机构,是指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设立的常设机构外,为完成某项综合性、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构。为组织协调某一方面工作而设置的非常设机构,一般称委员会;为组织协调某项特定任务而设置的非常设机构,一般称领导小组,为组织协调某项建设工程项目而设置的非常设机构,一般称指挥部。
按照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依法设立下属的行政组织,但是,两者设立的下属机构并非都是派出机构。一般来说,人民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为派出机关,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下属机构才称为派出机构。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和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而派出机构则比较多,如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工商局派出的工商所等等,不一而足。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首先派出机关的职权范围涉及到所辖区域的方方面面,而派出机构往往只涉及某一项行政职权;其次,在法律地位上两者区别明显,派出机关属于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不能做被告 。

5.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机构设置

1、人权法研究中心
2、中东法研究中心
3、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4、行政回法答应用研究中心
5、比较行政法研究中心
6、地方政府法治研究中心
7、军事法研究中心
8、教育法研究中心
9、动物卫生与福利研究中心
10、政府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研究中心 1、团总支书记:鞠娟 金惠萍
2、院办公室:王凯 叶林
3、辅导员:鞠娟 金惠萍 侯毅 罗娜 朱骞
4、教务办公室:崔小宜 马思洁
5、资料室:魏小盈 1、客座教授
应松年中国政法大学
杨小君国家行政学院
周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安 东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宪法教研室
教授: 董和平 郑军
副教授:侯西勋 薛西丽 褚宸舸 管华 常安 钱景宇 刘璞
讲师: 张佐国
教研室主任:侯西勋
3、行政法教研室
教授:王周户 贡世康 贺乐民
副教授:王德星 徐文星 安子明 李大勇
讲师:李燕玲 郑宁波 杜国强 张燕
教研室主任:王德星
4、行政诉讼法教研室
教授:王麟 姬亚平
副教授:王玉楼 李瑰华 王丹红 汤洪源 彭涛
讲师: 胡晓玲 周敏
教研室主任:姬亚平
5、军事法教研室(研究中心)
副教授:冉巨火
讲师:杨永康
教研室主任:杨永康
研究中心主任:冉巨火

6. 行政法部门除了行政法规外还有由什么构成部门规章算吗

行政法部门泛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行政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宪法中关于行政权力的取得、行使及其监督等根本性问题的规定,奠定了行政法的基础,因此,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表现形式。宪法中规定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有:(1)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权力的基本原则;(2)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体制;(3)行政机关的设立、权限和职责;(4)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的规定。
2、法律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法律中涉及行政权力的取得、行使及对其加以监督补救的规范均为行政法律规范。法律是行政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关于行政权力的设定及权限范围方面的法律。如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等。(2)关于行政权力行使及运用方面的法律。如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3)关于对行政权力的行使予以监督及对受侵害人予以补救的法律。如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4、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占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地区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根据,其数量之多、适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现形式之首。
5、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6、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有行政法规范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7、其他行政法表现形式
除上述6类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外,国际条约、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机关与党派、群众团体等联合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7. 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对吗

行政法部门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8.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法中的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是什么下属分别有哪些部门

派出机关,是指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版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权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有三类:

1、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候”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若干派出机关。

2、由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候”和“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区公所”。

3、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条件下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9. 简述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的程序

1、参与立法
国务院的参与立法
第一表现为国务院享有法律案的提出权。
第二国务院享有委托立法权。
第三国务院有权要求立法机关对有关立法进行解释。
第四国务院有权裁决某些法律问题。
除以上方面国务院所享有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立法参与权外。国务院实际上在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占有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2、行政立法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包括两类
一类是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
另一类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
由于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所以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权威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是行政机关全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方面。

4、直接命令
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及时地掌握信息和情报是国务院行政的必要手段之一。国务院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
其一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
其二是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

6、审计和行政监察
国务院设立直属于总理领导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政机构的审计。行政监察是国务院维护行政领导效能的另一种方式。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1998年的机构改革建立了政企分开的体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的“企业”功能弱化。
二是企业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政府的各种各样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在形式上和层次上发生了变化。

8、专项拨款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是指中央财政为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补助地方专项资金。专项拨款是中央政府实现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这种方式在近些年有增加的趋势。

10、垂直管理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国家事务和地方政府的管理通常采用直接的、控制的和行政命令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表现为中央政府机构对地方政府机构的垂直管理。

10. 内设机构是什么意思

内设机构是指抄独立机构的内部组织,又称内部机构。

所谓内设机构一般不能单独用本机构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通过所从属的独立机构的名义来行使所赋予的职权。在我国政府系统的行政机构中,内设机构的层次一般不超过两层。

如国务院办公厅设有9个内设机构,分别是秘书一局,秘书二局,秘书三局,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督查室,电子政务办公室,人事司,行政司,财务室(副司局级)。

(10)行政法中机构设置扩展阅读

按照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依法设立下属的行政组织,但是,两者设立的下属机构并非都是派出机构。一般来说,人民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为派出机关,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下属机构才称为派出机构。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和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而派出机构则比较多,如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工商局派出的工商所等等,不一而足。

内设机构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而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则不同。

热点内容
立法咨询专家发言 发布:2025-10-04 11:07:29 浏览:359
刑事诉讼法立案材料 发布:2025-10-04 11:02:33 浏览:179
劳动法第六十四条 发布:2025-10-04 11:02:30 浏览:101
法律硕士论文题目 发布:2025-10-04 10:58:48 浏览:662
立法年谱 发布:2025-10-04 10:47:12 浏览:638
民法的追及 发布:2025-10-04 10:38:22 浏览:509
律师催债 发布:2025-10-04 10:37:47 浏览:966
企业员工合同法培训讲稿 发布:2025-10-04 10:37:46 浏览:825
民事诉讼法撤销原判并改判 发布:2025-10-04 10:32:35 浏览:700
道德经吕祖 发布:2025-10-04 10:31:59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