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对年龄的规定
㈠ 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年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贩毒罪应当负怎样的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不能判处死刑。
《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1)刑事诉讼法对年龄的规定扩展阅读:
案例:未成年人贩卖毒品被判刑
为了牟利,不仅自己购买、贩卖毒品,还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贩卖。7月16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杨玉琪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一万元;判处被告人黄超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五千元;判处被告人王新付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三千元。
本案三名被告人均系南阳市人,其中王新付1990年2月16日出生。2007年1月,被告人杨玉琪开始从“小山”(另案处理)处购买毒品进行贩卖,先后多次共贩卖毒品麻古98粒8.7克,并于2007年4月开始雇用未成年的王新付进行贩卖。2007年9月,被告人杨玉琪与“小山”共同出资,由杨玉琪从广州购得毒品冰毒50克、麻古500粒44.4克,又雇用被告人王新付进行贩卖。
2007年4月至9月,被告人王新付共为杨玉琪贩卖毒品冰毒2.9克、麻古47粒重4.17克。2007年8月以来,被告人黄超从“小山”处购得毒品后,贩卖给他人冰毒0.6克、麻古17粒1.5克,并利用被告人王新付贩卖冰毒0.6克。2007年9月26日,禁毒民警将三被告人抓获。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杨玉琪、黄超、王新付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杨玉琪贩卖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且利用未成年人贩卖毒品,应从重处罚。被告人黄超贩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且利用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系累犯,应从重处罚,有立功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被告人王新付贩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系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违法所得的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㈡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
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对未成年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以审理时是否满十六周岁为界实行区别对待,十六岁以下的绝对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的原则上不公开审理,但确有必要时,也可以公开审理。
(2)刑事诉讼法对年龄的规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
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条 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㈢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被告人的年龄是何时的年龄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被告人的年龄是开庭时的年龄。
㈣ 刑事诉讼法中的完全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同民法上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的。
刑法:完全责任年龄18周岁;限定责任年龄16周岁、14周岁;无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
民法:完全责任年龄18周岁;限定责任年龄16周岁;10周岁;无责任年龄不满10周岁
㈤ 刑事诉讼法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这里所指的年龄是指什么
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这里所指的年龄是在审判时未成年人的年龄。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为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5)刑事诉讼法对年龄的规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㈥ 1、新刑事诉讼法刑事拘留年龄有何规定2、行政、治安拘留年龄有何规定
一、刑事拘抄留的对象是犯罪嫌疑袭人,而刑事责任年龄一是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涉嫌严重暴力犯罪的;二是16周岁以上的触犯刑法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规定的)。
二、治安拘留属于行政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㈦ 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年龄不够撤销案件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十七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要根据其年龄来确定,也就是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 劫、贩卖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当事人未满十四周岁的,则不管实施何种行为,都属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要求,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在刑事立案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不满十四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则不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应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撤销案件。
《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 劫、贩卖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一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㈧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
答案是B。
理由其实一楼说得够明白了,如果你还没弄懂,我再说两句: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条件是:1、必须是未满十八周岁;2、必须是在开庭审理时。上述选项中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B(而且是法律具体规定),而A、C、D都不完全符合。
㈨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被告人的年龄是何时的年龄
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内法律依容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