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解析

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解析

发布时间: 2021-01-23 08:37:11

㈠ 行政诉讼法第43条的解释

第一,法律之所以复规定制时效制度,目的是让权利人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要尽快主张司法机关恢复自己的权利。你看看,如果你自己的房子被人拿走都20多年了,你才意识到要争取回来,这个在法律上,叫做“怠于行使权利”。
第二,关于取证问题,时过境迁,证据早就灭失了,不但自己主张困难,法院也无法帮助调查取证,很多证据也无法认定真假。
第三,就是“交易安全”。房屋所有人对房子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如果你买了一栋房子,过了几年,有人找上门来,说房子在20年前有权利瑕疵,让你腾房,你说这个你能接受吗。时效制度可以阻断受害人长期不主张权利而带来的瑕疵,从而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
说到这里如果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不甘心,你可以咨询一下最高检或者最高法,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一般法条就到此为止了。

㈡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二项是什么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一版)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权政审判权限范围的;
(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九)已撤回起诉,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十)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十一)起诉不具备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受理。

㈢ 如何理解最高法院适用行政诉讼法解释第四十条

你把全文发出来。

㈣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一)项

此处的其他法定要件是指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即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版

(一)权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上述四项缺一不可,但其中(四)项中如果是不属于受诉法院管辖,可能发生移送管辖

㈤ 请帮忙解释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内由于不属于起诉容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㈥ 《行政诉讼法》第43条“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如何理解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本条是对人民法院发送起诉状副本和被告提供答辩状的规定。本条规定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可以受理,就应在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了解了原告起诉的内容,就能据此准备好答辩。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并提出答辩状。被告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和法律、法规等依据,以便让人民法院了解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另外,被告可以就原告起诉的内容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答辩状是被告对于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反驳的诉讼文书。根据本条规定,被告应在收到原告起诉状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材料和答辩状。三、人民法院向原告发送答辩状。为了使原告知道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和依据,本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此项规定有助于当事人实行辩论原则,促使当事人在法庭上就争议的问题充分阐述自己的主张和提供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针对诉讼中有的被告不提供答辩状的实际情况,本条规定被告不提出或不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正常审理。

㈦ 关于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年限起诉问题

我们国家法律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在法律没有规定版新旧法适用权问题时,在新法颁布后,发生在新法颁布前的案件仍适用原来的旧法,这是从旧的涵义。在处罚上,新法颁布后如果比旧法轻就适用新法,如果比旧法重就适用旧法。根据这个原理法院驳回你的起诉并无不妥。

㈧ 如何理解执行行政诉讼法解释第四十条

法释〔2015〕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版2015年4月20日最高权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共计二十七条。为了准确回答,建议题主,列明文号或者该条款详细内容。

㈨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的问题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如下:
(1)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版行政行为时,未告权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2)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弟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10)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解析扩展阅读: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2015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发布:2025-10-03 10:24:03 浏览:114
昌平法院法官 发布:2025-10-03 10:17:21 浏览:823
广西前法院 发布:2025-10-03 10:17:14 浏览:148
民法典19条 发布:2025-10-03 09:57:52 浏览:483
08年后新劳动法 发布:2025-10-03 09:53:37 浏览:69
政策法律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发布:2025-10-03 09:31:35 浏览:985
2015合同法司法考试真题 发布:2025-10-03 09:07:25 浏览:263
文鼎律师 发布:2025-10-03 08:49:45 浏览:204
原子能法立法工作座谈会召开 发布:2025-10-03 08:44:42 浏览:521
法律知识竞赛心得体会 发布:2025-10-03 08:44:39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