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⑴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
(3)对等原则;
(4)调解原则;
(5)辩论原则;
(6)处分原则;
(7)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8)支持起诉原则。
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 民事诉复讼法基本原则制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 对外国实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C. 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D. 辩论原则。贯穿整个诉讼,实体和程序均可
E. 处分原则。当事人启动,实体和程序均可
F. 检查监督原则。仅对“审批活动进行监督”
G. 支持起诉原则。主体只能是“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个人不能成为支持起诉的主体
2.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A. 合议制度。 3 人以上组成,选民和重大的特别程序用之
B. 回避制度。
C. 公开审批制度。国密、隐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开
D. 两审终审。例外最高院、特别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产
⑶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抄事诉讼法》是以袭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事诉讼法原则包括以下:
(一) 当事人诉讼平等原则;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四)辩论原则;
(五)处分原则;
(六)检查监督原则;
(七)支持起诉原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⑷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介绍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本原则的特点是它不仅适用于民事诉讼,而且也适用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简称共有原则。第二类是根据民事诉讼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律性,因此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简称特有原则。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辩论,说明和论证自己主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反驳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主张。
(5)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6)检察监督原则。是指检察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⑸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诉讼中有四项基本制度: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
1.合议内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审判人容员组成审判集体对案件进行审理,合议制是相对于独任制而言的,独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审判员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审理;
2.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不参加案件审理;
3.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的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示终结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