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政法案例
『壹』 行政法的案例一件,请求解答
本案共涉及乡政府和县供电局两个行政主体。变电所并非行政主体,其属供电专局的派属出机构。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情况下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所属机关了承担。
根据行政主体分类理论,本案涉及的两个行政主体中,乡政府属于地域性行行政主体,县供电局属于公务性行政主体。
本案责任应当由乡政府、县供电局、江某和受害人的监护人共同承担。理由:首先是乡政府的规划应当预见到高压电线下建房的潜在的危险,在当事人江某多次找到垂岗乡政府要求重新规划时,乡政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乡政府也曾要求电力部门将高压电线移走”是无理要求,因为高压线存在于规划之前,根据电力法的有关规定应当保护电力设施),属行政不作为,因此其存在过错。
由于高压电引起的人身伤害,适用无过错原则,因此供电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县供电局曾制止了江某的行为,且江某趁垂岗乡变电所停电检修之机,将房顶高压线剪断,强行封顶。为保险起见,他在房西侧建了一楼梯可至房顶,并用树枝将入口遮堵,平时不让人上去。已经严重违反了电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小婷触电事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应当负一定的法律责任,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
『贰』 一个行政法案例分析,求高手
你好。第一个问题我不会,不过第二个问题我倒是可以帮你解答一下。
李某回可以获得赔偿,因答为李某一开始向建设局申请建房许可的时候,建设局是准许了他的申请。后面水利局检查的时候又说是违规建筑。李某作为公民,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是信赖的。相信你也应该知道,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规定或决定一旦作出,就不能轻易更改。如确因法律变动,情势变更,公共利益等原因而必须改变的,除了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并遵循法定程序之外,还应当给予权益受损的人一定补偿。
在这里水利局作出这个决定显然并没有如上所述的客观原因,而且李某也没有过错。所以水利局如果要要拆除李某的房屋,行政机关必须为他的反悔行为“买单”,李某可申请国家补偿。
才疏学浅,本人的理解。望有帮助。
『叁』 行政法两个案例分析
1.依法行政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1)法律优越原则,即行政行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2)法律保留原则,即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原则中的“法”的含义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迁,从最初的“法律”逐渐演变到了现在的“法”。现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形式上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事实上的法的要求。这种法包括:公平正义等等基本价值原则、宪法原则、法理等等。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工商局并没有根据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工商局的某些行为虽然并没有明显违反形式上的法律规定,但是却违反了事实上的“法”。
2.高权行政的特点是行为的强制性,其存在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行政深入人心,高权行政越来越需要进行改革,于是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行政法都逐渐削弱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在高权行政领域,只要能有效够达成行政目标,非权力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这是对政治民主化的一种顺应,也是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
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指的是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放弃、不履行行政权力。而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委托,行政权力并没有被放弃,也并不存在不作为,只是行政机关将此权力委托给他人行使而已,自己则负责监督。
承包人未能完成相应任务,只能根据合同进行责任追究,除非发现其有其他属于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方能追究其其他责任。行政机关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的是行政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尽管与民事契约有所区别,但其核心仍然是根据双方的约定行使一定行为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任凭行政机关以某些借口承担合同约定之外的责任,将打破行政契约的平衡性,使得行政合同成为单方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在将行政权委托给他人行使之后并不是自己就没有任何责任了,而是必须严格监督受托人的权力行为,一旦发现有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违法情形,委托机关有义务予以处理。如果行政机关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则需要承担失职、渎职的责任。
『肆』 有关行政法的案例,有没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不予受理,因为被告不适格,法院无权自行变更被告,记住,司法权是被动的原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六、审理与判决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
(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九)已撤回起诉,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十)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十一)起诉不具备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受理。
这个解释在最后作了宽限规定,似乎我的答案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只有受理后才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才会驳回起诉。
您的意思是法院在受理时所作的只是形式审查,但是形式审查不可以阻却适格审查,也就是说,形式审查之中是要求是格审查的;另外行政诉讼涉及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有限规制,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两类诉讼之处,这就要求在司法审查行政时,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出现司法权侵害行政权。
还有如果真得如您所说的“貌似被告”存在,那么就会对我国的司法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欢迎继续讨论。
『伍』 行政法案例及案例分析 1500字
诉讼时效中断的认定——山东日照中院判决韩帮峰与圣公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发布时间:2009-09-25 08:30:48裁判要旨 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住所地送达债权催收通知,债务人处无人签收能否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应当从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来理解。 ■案情 山东省日照市圣公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圣公公司”)分4次向农行日照市东港区支行借款50万元,第一笔20万元期限自1997年1月8日至同年12月8日,第二笔10万元自1997年2月27至同年12月27日,第三笔10万元自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11月30日,第四笔10万元自1997年9月28日至1999年3月28日。 第一、第二笔借款到期后,双方协商展期至1998年11月8日。东港支行于1998年12月10日对上述两笔借款进行了催收;1998年11月30日,对第三笔借款进行了催收;1999年11月20日,对第四笔借款进行了催收。2001年4月21日、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东港支行三次向圣公公司送达了公证借款催收通知书。2002年12月,圣公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5年12月,农行岚山支行(由东港支行岚山办事处变更)与第三人韩帮峰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将50万元债权转让给韩帮峰。2006年2月,岚山支行向圣公公司送达了债权转让通知。 因圣公公司未还款,债权人韩帮峰起诉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要求圣公公司偿还借款50万元。圣公公司辩称,被诉主体已不存在,且原告的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应驳回诉讼请求。 ■裁判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东港支行与圣公公司签订的四份借款合同均合法有效,圣公公司应按借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岚山支行将债权转让给韩帮峰并履行了通知义务,该转让行为有效。在债权转让前,原债权人均在两年内进行了催收,未超过诉讼时效。圣公公司系被吊销营业执照,仍具备法人资格,应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圣公公司偿还韩帮峰借款50万元。 圣公公司不服,提出上诉,请求驳回韩帮峰的诉讼请求。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前三笔借款到期后,债权人的催收行为均已超过两年诉讼时效。第四笔借款于1999年3月28日到期,债权人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4月21日进行了催收,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圣公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未办理注销工商登记手续,此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非正常状态,债权人于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向圣公公司送达催收通知书,说明其有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因该公司无人签收致使意思表示未到达圣公公司的责任不应由债权人承担,应当认定债权人该两次催收行为能够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2006年2月,岚山支行及韩帮峰将债权转让通知送至圣公公司法定代表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自此时至韩帮峰起诉,该笔债权未超过诉讼时效。遂判决:撤销(2007)岚民二初字第306号民事判决;圣公公司偿还韩帮峰第四笔借款10万元;驳回韩帮峰其他诉讼请求。 ■评析 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债务人住所地送达债权催收通知,债务人处无人签收能否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应当从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来理解。诉讼时效制度设计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进而加速社会经济流转,促进经济社会生活的便捷、高效;另一目的是保护义务人,考虑历时很长的请求权所产生的举证困难的问题,因此赋予义务人以时效抗辩,允许其在法定期间之后可以拒绝履行。 应当看到,后一立法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权利的基础上,从而以时效制度来促进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本案中,韩帮峰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到圣公公司住所地进行债权催收,足以表明其并未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圣公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经营处于非正常状态,对债权人2003年4月15日和2004年4月28日送达的催收通知书,因无人签收该致使意思表示未到达该公司这一事实,韩帮峰既无过失,也非故意,其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未到达圣公公司的责任不应由债权人承担。故二审法院认定,债权人该两次催收行为能够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第四笔借款应予偿还。 本案案号为:(2007)岚民二初字第306号;(2008)日商终字第77号 案例编写人: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宝华 李 红
『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的图书目录:
案例1 王丽英不服信丰县公安局消防科行政处罚决定案
案例2 温某诉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洪山分局强行拆除案
案例3 广州市海龙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诉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处理决定纠纷案
案例4 路世伟不服靖远县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
案例5 建阳市第二建筑公司诉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处罚决定案
案例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划局与黑龙江汇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处罚纠纷上诉案
案例7 樊兴华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拒绝授予学士学位资格案
案例8 溆浦县中医院诉溆浦县邮电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案例9 长沙市邮政局诉娄底市娄星区交通运输管理所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
案例10 赖恒安与重庆市人民政府不予复议行政纠纷上诉案
案例11 刘兵诉天津轻工业学院开除学籍处分案
案例12 穆棱风筒厂不服穆棱煤矿保卫科查封财产请求行政赔偿案
案例13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不服省地矿厅行政处罚案
案例14 福建省地方电力福州经营部诉该省广播电视厅等行政处罚案
案例15 李发森诉互助土族自治县工商局行政处罚案
案例16 点头隆胜石材厂不服福鼎市人民政府行政扶优扶强措施案
案例17 陈代荣不服怀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心市场管理处收取管理费案
案例18 宁德市五洲广告公司不服宁德市城建监察大队征收商业广告占用费案
案例19 何承旭等23户集资建房户诉江华建委拒绝颁发许可证案
案例20 张家伟等不服昆明市民政局颁发收养证案
案例21 山西省经贸委、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与大同市北方矿业公司吊销许可证纠纷上诉案
案例22 平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不服税务行政处理决定案
案例23 刘明忠等不服梨树县公安局治安处罚决定案
案例24 吴勇诉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分局扣押财产案
案例25 曙光厂诉南区人民政府强制拆除案
案例26 重庆瑞月广告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诉某区市政管理局强制拆除广告灯箱案
案例27 徐振华不服九江市浔阳区民政局、九江县民政局发放丧葬费、抚恤金案
案例28 张恒寿诉浑源县国税局、大同市国税局不履行兑现举报奖金法定职责案
案例29 原告23户村民不服新罗区人民政府确定山林权属决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
案例30 葛锐诉质监局要求撤销“购物放心商场”荣誉称号案
案例31 徐娜诉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
案例32 乔占祥状告铁道部铁路票价上浮违反决策程序案
案例33 刘志宣等不服沅江市公安局治安处罚行政抗诉案
案例34 田志生不服珲春市公安局控告申诉答复意见书案
案例35 古田县大桥锦辉胶粘剂厂诉该县工商局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赔偿案
案例36 邵秀兰诉焦作市解放区建设委员会行政侵权赔偿案
案例37 梁宝富不服治安行政处罚复议决定案
案例38 广州市新光酒家不服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案
案例39 赵明不服宝应县司法局公证复议决定案
案例40 容发停车场等不服广州市公安交警支队禁行决定案
案例41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
案例42 乔占祥诉铁道部2001年春运票价上浮案
案例43 张少纪不服南阳市水利局水行政处罚案
案例44 亚太公司不服宝鸡市工商局行政处罚决定案
案例45 原告吉德仁等不服盐城市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
案例46 任建国不服劳动教养决定案
案例47 麻旦旦诉咸阳市公安局、泾阳县公安局行政违法侵权案
案例48 曾建清诉晋江市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证行政侵权案
案例49 达西不服长沙市公安局行政处理决定案
后记
『柒』 行政法相关案例
1.张某作为该行政处罚的相对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行政复议法》第二条内规定:公民、法人或容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只要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就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
2.《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为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在本案中为办事处,如果该办事处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应以其所属机关为被申请人。
4.本安中行政复议机关为该办事处或其自所属机关的上级机关或同级主管部门,如同级政府。
5.《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并作出决定。本案中复议机关在申请人提交申请后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审查决定,违反法律规定。而且复议申请未超过规定期限,其认定超过规定期限是错误的,用口头方式通知申请人也是不当的。
6.属于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因为其对于处罚的结果予以改变了数额,而且还征收了超生费。
『捌』 行政法案例
因为该局并未对星光大酒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所以焦点是市质量技术监督专局的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民属事行为,其次才是合不合法。
作为被告在辩论中应列举所有取得的证据,特别注意的是,应当举证上述事件是酒店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作为原告主要应从是厨师个人行为而非酒店行为方面进行答辩。酒店应当向人民法院起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侵害其名誉权,请求被告为自己恢复名誉,公开道歉,并对由此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
『玖』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本案的被告是市国税局,理由如下: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权责一体专,按税务机关查处属案件管辖规定,本案由市税务局管辖,即市税务局有“权”对本案中的偷税行为进行处理,同时市税务局也必须客观、公正的依法进行处理,这是其“责”的体现。本案的原告与市税务局查处的这一偷税行为有利害关系,故市税务局为被告。
2、本案应作如下判决: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奖金:2.4万元,赔偿实际工资损失及路费,对于精神损害20万元及赔礼道歉不予支持。
理由:国家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规定,原告应得的奖励为2.4万元;原告的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赔偿义务机关是市税务局,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无精神赔偿的规定,故赔偿实际工资损失及路费,不赔偿精神损失;本案中被告不履行支付奖励的义务,并不造成对原告名誉的损害,所以对原告要求的赔礼道歉不予支持。
以上分析同时也请各位高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