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法中劳动能力鉴定

发布时间: 2021-01-24 05:05:28

1. 劳动合同法第几条第几项规定:职工患病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合同法第几条第几项规定职工患病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检测。

2. 因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劳动能力鉴定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如何认定呢?因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劳动能力鉴定作为前提条件吗?
有人认为,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六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因此,他们认为,认定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需经劳动能力鉴定。
但是,上述观点明显不符合常理,而且与此后的新规定相冲突。一方面,员工能否从事原工作,需要结合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表现等因素来判断,而实践中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员工的岗位职责各不相同,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本不可能深入了解也根本无法做出判断。
另一方面,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35条明确规定,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因此,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中关于需要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规定已经被上述1995年颁布的新规定所取代。认定员工能否从事原工作不应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而应由用人单位结合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表现等因素来认定。
具体而言,认定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一般需经以下几个步骤:1、经过考核评估得知,该员工不能胜任原工作;2、为该员工另行安排合理的工作;3、经过考核,该员工仍然无法胜任另行安排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考核评估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有合法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且已经依法送达给该员工,否则该考核制度可能对该员工不发生法律效力
此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第七条规定:”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另据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第35条的规定,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因此,虽然员工因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时,并不是劳动能力鉴定作为解除的前提条件,但是后续待遇处理却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 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为九级根据劳动法规定应得到怎么赔偿

九级伤残赔偿:
1、医疗费
医疗费=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金额
康复性治疗费=医疗费=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金额
2、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人数×天数×70%
3、交通食宿费
交通食宿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职工因公出差交通费标准×往返次数+职工因公出差住宿费标准×天数+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费标准×天数
4、辅助器具费
辅助器具费=配置标准×器具数量
5、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费
(1)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
支付方式:按月支付。
支付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延长,延长期限不超过12个月,即最长也不超过24个月。
(2)停工留薪期内的陪护费,需要支付,但尚无明文规定按什么标准进行计算。
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的规定处理: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6、生活护理费
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
生活护理费=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50%
⑵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情况
生活护理费=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40%
⑶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情况
生活护理费=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
费用支付单位:工伤保险基金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
7、伤残补助金
伤残补助金=本人月工资×月数
一级:24个月 ;二级:22个月 ;三级:20个月 ;四级:18个月 ;五级:16个月;六级:14个月 ;七级:12个月 ;八级:10个月 ;九级:8个月 ;十级:6个月。
8、伤残津贴
伤残津贴=本人月工资×百分数
本人月工资:实务中一般按定残前十二个月的平均月工资计算。(无明文规定)
一级至四级:一级:90% ;二级:85% ;三级:80% ;四级:75% 。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条件:从评残后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之前。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基金补足差额。
五级至六级:五级:70% ;六级:60% 。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补足差额。
条件:难以安排适当工作。如能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适当工作,则发放正常工资。
9、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两项合并计算)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赔偿基数×月数
赔偿基数为: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一级至四级不享受。因为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要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工岗位,享受伤残津贴,所以就不存在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问题。
五级至六级:五级XX个月、6级XX个月。
七级至十级:七级XX个月,八级XX个月,九级XX个月,十级XX个月。
10、旧伤复发待遇
享受上述1、2、3、4、5的待遇。

4.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期间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法的有关规定是单独成立并不存在冲突,而且此职工工伤发生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版,符合((条例》的适权用范围,有关工伤待遇的规定并不因劳动合同的存亡而有无,不管是何种方式解除劳动合同,都得支付此两项待遇。原劳动部《关于有关条款解释的复函(劳力字[1991】50号)规定,企业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进行的除名,是对旷工职工的一种处理方式,不属于行政处分。即使是因违纪,也与工伤待遇无关。工伤待遇是对职工在本单位工伤期间因工受伤后导致劳动能力、就业能力、旧病复发医疗的一种人性化的补偿。用人单位不能因职工被除名而不支付职工应得的工伤待遇,即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与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你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

5. 劳动合同法中的因工负伤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是什么意思

根据原劳动部《工伤保险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十四条规定,各级劳动回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答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国家标准GB/T16180-1996),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符合评残标准1~4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6. 劳动法对劳动能力做了哪些规定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分为两个部分: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权利能回力是指劳动者依答法享有劳动的权利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强调享有劳动权利资格。
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强调实际行使劳动权利能力。

7. 我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但还没做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果出来期间,我的赔偿问题

劳动鉴定出来抄这段时间,如果你合袭同期没有满的话,公司需要支付这2个月的工资的。

另外工伤补偿要按照伤残标准进行赔偿。

年终奖属于公司福利,要按照公司规定领取,你工作没满一年不能领取全额的,但是单位应支付一定金额,而不是完全不支付。

8. 劳动能力鉴定需本人去吗

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应当由本人亲自过去。

9. 工伤认定之后什么时间做劳动能力鉴定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吗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重要依据。今后,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有望在90天内完成。目前我国对于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时限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 2013年2月18日,人保部和原卫生部两部委下发了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劳动能力鉴定的适用范围和程序管理进行了明确,并对骗保等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办法》的意见征求期截至今天结束。期间,记者走访了部分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以及劳动法专家。 草案亮点 鉴定期限不超过90天 《办法》规定,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因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鉴定工作期限可以延长30日。此外,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时送达职工或者其提出申请的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送达时间最长不超过20日。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介绍,北京市2010年1月20日发布的《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鉴定程序》也有类似的“60+30”天的规定。实际中,一些地方上确实存在由于制度原因迟迟无法作出鉴定结论的情形,比如有些地方规定一年中仅特定的月份或日期才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再就是没有明确鉴定作出的时限,可能会出现员工为等结果迟迟无法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况。《办法》对于鉴定期限作出的明确规定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10.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不做鉴定怎么办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不做鉴定,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10)劳动法中劳动能力鉴定扩展阅读: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驻地的中央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省直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在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登记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三)用人单位或者从业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提出的再次鉴定申请;

(四)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其他部门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各市、县、自治县、农垦、洋浦经济开发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各市、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受理第八条规定范围之外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洋浦经济开发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受理第八条规定范围之外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三)省农垦总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受理本系统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热点内容
律师性格 发布:2025-10-03 04:43:53 浏览:518
法官程 发布:2025-10-03 04:43:52 浏览:550
永嘉徐律师 发布:2025-10-03 04:41:18 浏览:16
劳动法辞退员工的合法程序 发布:2025-10-03 04:39:57 浏览:631
法治门第 发布:2025-10-03 04:28:42 浏览:134
民法总论专题 发布:2025-10-03 03:53:59 浏览:325
在职法律硕士论文 发布:2025-10-03 03:49:41 浏览:933
律师还评级 发布:2025-10-03 03:49:41 浏览:556
劳动法员工离职赔偿金 发布:2025-10-03 03:14:53 浏览:902
萧山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10-03 02:56:15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