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劳动法
① 请问劳动法规定辞职员工有年终奖吗
1、如果在劳动合同或其余书面材料里,有明确的约定,那么考核年度结束后离职的,应该支付年终奖;
2、如果没有书面的约定,企业根据年底效益随即或临时性决定发放的,离职的员工可以不发年终奖。
《劳动法》不可能细到那个程度。辞职职工是否有年终奖,由所在单位决定。通常情况下,只要满足单位规章制度(需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并宣贯至每一位员工)规定的出勤天数,就应该得到。
法律法规没有对用人单位发放年终奖做出具体的规定,年终奖是企业给予员工的年终奖励,属于企业自主管理的范畴,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是否发放以及如何发放。
但年终奖是否发放及发放标准,并非用人单位可以任意决定。用人单位在发放年终奖的过程中,不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1)年终奖劳动法扩展阅读
现在不少单位规定,依据年终考核结果发放年终奖。但年终考核一般在年底进行,一些中途离职的劳动者,未参加单位的年终考核,在单位发放了年终奖后,经常请求单位按自己上年度工作时间的比例发放年终奖。但单位则拒绝,认为劳动者已离职,不符合发放年终奖的条件。
如果,用工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公司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在公司规定的年终奖发放日之前解除或终止,双方确认:员工不再被列入考核评定范围,公司不再发放任何年终奖。”这样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双方均具有拘束力。
年终奖是否发放及发放标准固然属于用人单位自主经营权的范畴,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奖金的发放条件或标准,但并非用人单位可以任意决定。
用人单位在作出是否发放年终奖的决定时,必须符合与劳动者之间的约定以及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且已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的公司规章制度。
② 劳动法是如何规定年终奖的分发的
抄如果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发放年终奖的,则用人单位必须按照约定或规章制度发放。此时,就性质而言,年终奖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因为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年终奖作为奖金归入工资的组成部分时,企业必须发放,故推迟年终奖的发放,无异于欠薪。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均已明确规定,工资应当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③ 劳动法中有规定年终奖吗该发多少
年终奖属来于《劳动自法》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组成。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组成。
④ 年终奖有什么法律上的规定吗
年终奖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组成。根回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答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组成。
⑤ 劳动法中是否有关于年终奖发放的规定。
年终奖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组成。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组成。
⑥ 劳动法 年终奖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工资总额由六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版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权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2条第1项规定,关于奖金的范围: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有明确的约定,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有确切的年终奖的计发办法,应当按照约定或规章制度的内容执行;如果没有相关的约定或规定,按以往的案例判断,法院或仲裁委可能会以劳动法的同工同酬原则,支持劳动者以入职时间为计算基数的一定比例的年终奖,也有可能会以无法律依据驳回。
⑦ 劳动法对年终奖的定义
年终奖在劳动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属双方约定的或用人单位福利规定范围。从情理、法理上讲,是应当发给你的。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你在发完年终奖后辞职。
⑧ 劳动法有没有关于年终奖的规定
没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8)年终奖劳动法扩展阅读
《“年终奖入社保”背后的公平焦虑》
最近,部分省份将年终奖计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引发争议。
心疼当期收入减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不满意:本来工资就不高,再从年终奖里划掉一笔,入社保岂不变成了降收入?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把年终奖、股权、期权收益通通计入缴费基数?
参加企业养老的人也不满意: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原本就比企业高一截,年终奖纳入后,未来差距可能更大,改革真的是要缩小差距吗?不同地方的参保者更免不了做比较:为什么有的省份没提年终奖的事儿,是不是自己所在的地方养老基金不够用了?
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影响并不复杂:当期收入降低、未来养老待遇提高,对参保者总体上不构成利益的减少。小细节引来大动静,背后指向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的公平焦虑。
促进公平,是养老并轨的最大意义所在。此前养老“双轨制”屡遭诟病,主要是由于“制度轨道”不统一。并轨后,人人要缴费,缴费比例一致,退休待遇计发办法一致。有了统一的制度安排,养老公平就有了制度基础,改革因此赢得最大共识。
此次部分省份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恰恰触动了人们对制度不一致的担心。这一风波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大的制度并轨后,还要力争在操作中尺度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
一方面,操作办法要立足“全国一盘棋”,不同省份、大中小城市,在缴费基数、项目选择上应当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并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正视多年来企业参保员工缴费工资低于实际工资、最终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完善实施细则,使缴费基数的确定更接近真实的缴费能力。
一谈到缴费人们就紧张,也反映了对社保的纠结。多缴多得,这道理讲了这么多年,谁都明白。但现实生活中,那些日子过得不太宽裕的参保者,宁愿先管眼下。去年以来,为降低企业成本压力,我国两次下调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率。
实际上,类似的压力对参保者个人同样存在,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也由此引起不小的情绪反弹。化解这种纠结,有必要在明确缴费基数的同时适当控制基数、降低费率,增加公民的获得感,也让所有参保者愿意据实缴费。
⑨ 年终奖 劳动法
那要看你是什么时候开上班的,一般不满一年是没有的,
根据我们公司规定给予的回答。
⑩ 新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年终奖和双薪
从理论上来讲虽然年终双薪和年终奖都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都属于工资总额内的范围,但是两者还是容有明显区别的。
年终双薪是第13个月工资,有关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给职工支付13个月工资。年终双薪发放的是工资,它的发放数额、发放时间都是确定的,年终双薪的决定因素是年底时员工是否在公司工作,即只要年底12月份在公司工作的就应获得固定一笔收入。
年终奖则是一种奖金,是对员工全年劳动的超额劳动报酬,一般根据员工全年工作的考核结果进行发放,而且具体金额的弹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