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改革意义
Ⅰ 新《行政诉讼法》带来什么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版提起的诉讼,权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
Ⅱ 行政诉讼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行政诉讼既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民主政治的内容。首先,民主意味着政府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服从人民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政府行为如违反法律的规定,必须受到追究。追究的主体除了人民代表机关外,还必须有专门的常设的机关,这主要就是法院(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其次,民主意味着政府权力接受监督和制约,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变成专制的权力。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的基础环节是人民,但人民必须通过享有国家权力的专门机关并遵循适当的法律程序实现监督和制约(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监督必须有序和规范地进行、否则,人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都不能发挥实际的制约、监督效用)。此外,民主,特别是现代民主,还意味着保护少数,意味着对受到政府违法行为侵犯的相对人的制度化救济。民主的重要形式虽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并不等于多数专制,多数压制少数。少数人的利益必须通过适当的法律途径予以保护,特别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政府违法行为侵犯后,法律必须为之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因为政府侵犯相对人的权益并不会使它失去大多数人对它的信任,导致代表机关的罢免等政治程序。为了保护政府行为侵犯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设置制度化的救济机制显然是必要的。没有这种救济机制的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是不能完全真正反映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民主。
Ⅲ 《行政诉讼法》历史意义
1988年3月,一位勇敢的浙江农民包郑照因不服苍南县政府强行拆除其楼房的处罚决定,成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县政府推上被告席的农民。无数新闻传媒为之沸腾了,无数中国人为之深深震惊了,富于历史巧合的是,就在农民包郑照作出这一颇具悲壮色彩的人生抗争后不久,在共和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诉讼法》,在1989年4月4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第2次会议上破土而出。在中国历史上,《行政诉讼法》破天荒地全面确立了“民告官”制度,这对数千年来信奉“民不可以告官”的中国人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思想震动,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亦不为过,随之,无数遭受行政权不法侵害的中国普通百姓,纷纷将行政机关告上了法庭。据统计:《行政诉讼法》出台前的1983年至1989年3月,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仅为18万多件,而从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颁布后至1990年10月,仅仅一年半时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行政诉讼案就已达到17万多件。1998年与1989年相比,受理的行政诉讼案更是猛增了10倍!《行政诉讼法》的出台,也从根本上改造了行政机关的思维定势,一向说一不二的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普通百姓不再是可以随意捏来捏去的橡皮泥。从此以后,诸多的行政机关开始小心翼翼地在法制的轨道上执法,以避免被推上法庭的危险。也正是从《行政诉讼法》开始,监督权力、保护人权的现代民主法治思想成了行政立法的重要准则,此后,《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等重要法律纷纷问世,这些“控权”行政法,不仅是现代法制的经典标志,也闪烁着共和国民主法治建设最为耀眼的星光。
行政诉讼既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民主政治的内容。首先,民主意味着政府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服从人民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政府行为如违反法律的规定,必须受到追究。追究的主体除了人民代表机关外,还必须有专门的常设的机关,这主要就是法院(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其次,民主意味着政府权力接受监督和制约,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变成专制的权力。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的基础环节是人民,但人民必须通过享有国家权力的专门机关并遵循适当的法律程序实现监督和制约(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监督必须有序和规范地进行、否则,人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都不能发挥实际的制约、监督效用)。此外,民主,特别是现代民主,还意味着保护少数,意味着对受到政府违法行为侵犯的相对人的制度化救济。民主的重要形式虽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并不等于多数专制,多数压制少数。少数人的利益必须通过适当的法律途径予以保护,特别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政府违法行为侵犯后,法律必须为之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因为政府侵犯相对人的权益并不会使它失去大多数人对它的信任,导致代表机关的罢免等政治程序。为了保护政府行为侵犯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设置制度化的救济机制显然是必要的。没有这种救济机制的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是不能完全真正反映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民主。
Ⅳ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如下:
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内,解决行政争议。
为了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为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诉讼法,主要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Ⅳ 把行政诉讼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有什么意义谢谢。
目的是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对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对行政诉讼的实践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范围与幅度,也涉及到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如果不服从,该行为可以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六十条已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法改革意义扩展阅读:
成立要素,是行使行政权力所为的单方行为。即该行为无需对方同意,仅行政机关单方即可决定,且决定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对方负有服从的义务,如果不服从,该行为可以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如税务机关决定某企业应纳所得税税额,纳税人应当执行,如果不执行,税务机关有权从其银行账户中划拨。如果纳税人不服,也必须首先按决定纳税,然后申诉或起诉。
对象要素,是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特定”是指某公民或某组织。如甲打乙造成轻微伤害,行政机关为保护乙的权利而拘留了甲,该行为是对甲、乙作出的,甲、乙即为特定的公民。
内容要素,是作出有关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为。如专利局将某项发明的专利证书授予了甲企业,该企业即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网络-具体行政行为
Ⅵ 国家修改行政诉讼法有什么意义
你好
简单地说更加有利于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
这样更加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人权更有保障了。
缓和社会矛盾。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Ⅶ 《行政诉讼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意义何在
2017年全国人大作出修改,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专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增加该条款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坚强对监管机关的法律追究力度,有利于社会发展,极大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Ⅷ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有什么好处
一、扩大受案范围,加强权利1、将原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2、将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3、增加受理的具体列举事项,从原法的8项增加到12项。4、为解决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违法的问题,还规定了人民法院对这类规范性文件可以进行附带性审查。
二、保障诉讼权利,解决立案难1、明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不得干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2、明确原告资格。3、延长起诉期限,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4、细化立案程序,追究故意不立案的责任。
三、加强法院监督,实质解决争议1、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解决“告官不见官“问题。
2、明确复议机关的被告资格。3、加强对行政行为审查的力度,实质解决行政争议4、增加行政诉讼调解的内容,有效化解行政争议。5、完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
四、完善管辖制度,解决审理难1、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2、增加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和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3、删去原法第23条中上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的规定。
五、完善证据制度,促进公正审判1、在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第33条证据种类中增加了“电子数据“2、明确被告逾期不举证的后果。3、完善被告举证制度。4、增加了原告举证。5、完善了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制度。6、明确了证据的适用规则。
六、完善诉讼程序,促进程序科学化1、完善判决形式。2、延长审理期限。3、增加简易程序。4、明确上诉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七、完善审判监督,促进公正司法1、明确了再审的条件。2、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的监督。
八、完善执行制度,解决执行难1、将原法处罚行政机关,修改为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2、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3、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对推进依法治国有何意义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依法行政和推进法治专政府建设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属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司法监督,最主要的就是行政诉讼的监督。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将《决定》中的相关内容予以落地。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被媒体誉为“依法治国的抓手和试金石”,实施以后,各级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实情况将接受全面检验。因此,修改后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是司法领域的大事件,更形成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倒逼机制。
Ⅹ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
对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内争议,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另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