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46条

民事诉讼法46条

发布时间: 2021-01-27 00:29:30

1. 为什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三个月内审结,不可以延内长。
我国《民事诉讼容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因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0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中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是如何定义的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内
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容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分的案件;
3.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4.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此外,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人员出席法庭。

3. 如何理解宪法第四十条,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电信条例第六十六条

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究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自主地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公民与他人进行交往的信件、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等所涉及的内容,任何个人、任何组织或者单位都无权非法干预,无权偷看、隐匿、涂改、弃毁、扣押、没收、泄露或者窃听。也就是说不属于义务性规则。属于权利性保障条款,明确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也就是说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协助。有关单位和个人保存或持有证据的,应当将证据提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交。

电信条例第六十六条:电信用户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

也就是说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该项权利的限制仅限于宪法明文规定的特殊情形,即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3)民事诉讼法46条扩展阅读

1,在民事诉讼中,许多情况下,人民法院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调取证据可以说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所进行的重要职权活动。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提供证据则是其应尽的义务。

2,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协助。有关单位和个人保存或持有证据的,应当将证据提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交。如果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害调查取证的,那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什么意思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回观原因不能自答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内容: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包括:
(一)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百八十六条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后一条是:第二百八十四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同时废止。所以没有第486条。

你是否指的是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适用意见)2015版,其第四百八十六条是:
对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非经查封、扣押、冻结不得处分。对银行存款等各类可以直接扣划的财产,人民法院的扣划裁定同时具有冻结的法律效力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权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7)民事诉讼法46条扩展阅读

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中须确认的事实依法负有的提出证据的义务。依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举证责任根据证明对象由双方当事人分担,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但是按照实体法观点,举证责任与诉请适用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密切联系;仅特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才属于证明对象内容。例如诉请适用违约责任的原告人不负有证明违约方过错的责任,而诉请适用一般侵权责任的原告人则负有此种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民事案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负举证责任;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负举证责任。

8.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内容是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版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权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

当事来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源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10. 民诉法第45,46条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专时提出;回避属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热点内容
机动车检测职工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2 13:38:16 浏览:311
法的渊源部门规章 发布:2025-10-02 13:11:43 浏览:398
规章能不能设置处罚 发布:2025-10-02 13:06:33 浏览:600
论述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发布:2025-10-02 13:05:52 浏览:883
念一道德经 发布:2025-10-02 12:57:04 浏览:475
充分发挥法律服务 发布:2025-10-02 12:46:49 浏览:296
事故双方协商解决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02 12:15:16 浏览:758
企业完善日常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2 11:52:20 浏览:161
刑法中止审理 发布:2025-10-02 11:46:35 浏览:18
客房规章制度卫生 发布:2025-10-02 11:26:12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