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平均工资怎么计算
1. 劳动法规定的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具体怎么计算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回的标准向答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月实际工资。你所说前12个月有欠发的工资,那就应这样计算,前12个月的实际开资加上欠发工资的合计的平均数。欠发工资就是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你实际工作后单位必须支付的工资。
2. 劳动合同法的第四十七条的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月数)的劳动者本人月平均应发工资(包括加班费、奖金、补贴、津贴等)加起来,再除以12(不满12个月的除以实际月数)。
加班费也属于计时工资
3. 请问劳动法中对员工近12个月的平均工资及日工资是如何计算的
1、劳动法中对员工近12个月的平均工资,即过去12个月全部应得工资的平均数来确定的。
2、日工资劳动法中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4. 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平均工资=(前复12个月工资制+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加点工资)/12。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5. 劳动法中的平均工资怎么算
十二个月的工资总合,再除以12,得出平均工资。
6. 劳动法中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怎么算,具体包括那些
包括但不仅限于:工资(比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等)、绩效奖金(比如内月度奖金、季容度奖金、年中奖金、年终奖金等)、津贴(比如高温津贴、有毒有害岗位营养津贴等)、补贴(比如就餐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租房补贴等)。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可以理解成: 月平均工资是将劳动者在解除合同前12个月所有的应得货币性收入累加再除以12算出月平均工资。
按照条例的规定,是应得工资而不是实得工资,因此应为税前工资,也就是说,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指的是在扣除你个人承担的所得税和五险一金之前的那个应付工资数额。
简单来讲,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包括你所说的五险一金,但是请注意,这个五险一金指的是你个人承担的部分,公司承担的那部分金额是不算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