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规人大备案

行政法规人大备案

发布时间: 2021-01-28 08:39:44

Ⅰ 省、直辖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要报( ) 备案。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八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的情况;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经济特区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的情况。

(1)行政法规人大备案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三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Ⅱ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者之间的区别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制定的机关不同、效力不同、适用的对版象不同。

一、权制定的机关不同

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规。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及地方法规。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2、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的效力,但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3、地方性法规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效力。

三、适用的对象不同

1、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

2、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

3、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本辖区内实施。

Ⅲ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需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审批通过

不用。根据立法法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九条 第六十条 第六十一版条的规定,行政权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经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后,起草单位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最后,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并予公布。

Ⅳ 是不是只有行政法规才可以称为"条例"

不是,地方法规也可以称为条例。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Ⅳ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属于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在于规定事项,自治条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务,而自治条例尽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要报相应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有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区域自治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单项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权限作了特别规定,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区别在于适用地区不地样:地方性法规只适用于制定地方; 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只在民族自治地方内部适用。

Ⅵ 地方性法规都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吗

是的
根据《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内宪法、法律、行政容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比如说浙江省出台的交通法规,那么在出台前就需要帮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Ⅶ 自治州制定的单行条例应该报全国人大批准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一~自治州制定的单行条例应该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专大常委会备案。第二~公安机关实属行的是双重领导关系,要接受上一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同时也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第三~这是属于行政给付行为~!第四~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我国现行的行政执行是以人民法院非诉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执行机关依法执行为例外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所谓非诉行政案件专指对于具有执行内容的行政行为,具有起诉主体资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执行的制度。简单点就是说行政机关作出了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不提出复议,不起诉,不履行。这时候行政机关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司法解释属于什么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是不是都不属于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在于规定事项,自治条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务,而自治条例尽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要报相应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有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定主体为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以及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政府。部委及直属机构的规章报国务院备案;省级政府的规章报国务院和本机人大常委会备案,较大是的规章报国务院、上级人民政府及常委会、本机常委会备案。区别在于效率渊源高低:总体上来讲行政法规效力最高,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不能与其抵触;部委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如果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则适用地方性法规,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委规章的,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定。 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只在民族自治地方内部适用,其中的一些规定可以和行政法规甚至法律规定不同,这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

Ⅸ 求解法的备案制度。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如何确定他的备案机关,有什么规律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章第九十八条以及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第三条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1、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地方性法规、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

3、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报国务院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章,由主办的部门报国务院备案;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

5、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由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

6、经济特区法规由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

(9)行政法规人大备案扩展阅读:

备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报送有关机关备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的法律性要求。报送规章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章文本和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一式十份。

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章的电子文本;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制定主体符合规定但报备格式不符合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国务院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国务院法制机构对报送国务院备案的法规、规章,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1、是否超越权限;

2、下位法是否违反上位法的规定;

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或者不同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是否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的或者双方的规定;

4、规章的规定是否适当;

5、是否违背法定程序。

Ⅹ 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之间的区别

法律是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是政府制定的。
一、法律。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两类,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但是两者的效力都一样。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冲突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法律的效力低于宪法,不能同宪法相抵触。《立法法》规定了只能由法律进行规定的事项,包括: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二、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三、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有两类,一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二是由省会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但同时应报省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还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四、部门规章。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规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须经国务院批准,这是行政规章,或者称为部门规章。行政规章要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与地方性法规处于一个级别。另一种规章是地方行政规章,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除了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外,还要服从地方性法规。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12条 发布:2025-10-02 00:09:36 浏览:132
适合律师的题字 发布:2025-10-02 00:07:16 浏览:709
法规科个人工作总结 发布:2025-10-01 23:55:47 浏览:734
知识产权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什么 发布:2025-10-01 23:54:12 浏览:291
限制人身自由法规 发布:2025-10-01 23:42:58 浏览:810
山西法律顾问收费标准 发布:2025-10-01 23:41:57 浏览:328
2000经济合同法 发布:2025-10-01 23:41:50 浏览:316
法院刘欣 发布:2025-10-01 23:28:15 浏览:253
鸣犊法院 发布:2025-10-01 23:25:53 浏览:425
瑞昌法院网 发布:2025-10-01 23:24:58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