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解释判决书
1.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规定民事裁判文书最后的落款日期
一是庭审活动尚未结束,宣判时才是庭审活动结束的时候,故应落为宣判时间,
第二种版经合议庭合议确权定的结果是判决的结果,故判决确定之日是合
议庭确定之日,
第三种院长签发是确定案件最后审批之日,故应为判决书落款之日。因行政诉讼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的规定,故判决书的落款日期应与民事判决书的落款日期是一
致的。但民事诉讼法对此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审判实践中,无论是行政判决书、民事判决书还是刑事判决书,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独任审判当庭宣判的案件和独任
审判定期宣判的案件;普通程序审理后待合议庭合议后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和不需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而定期宣判的案件和需继续开庭的案件几种情况落款日期
都应不一样。
2. 民事诉讼法,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是,判决书是怎样才算是生效的
一审民事判决是送达给应当送达的全部当事人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才生效,如果你先收到了,自收到判决书的第二天起计算你的上诉期,但如果对方还没有收到判决,即使你的上诉期满,判决也不能生效。
3. 谁知道怎样理解民事诉讼法中“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回开宣告判决。
当庭答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立即”是指5天,10天还是一个月等等 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立即发给判决书”是指5天,10天还是一个月等等
4. 打官司,出了判决书,如果对输了,却不肯收判决书,该怎么办:
这是法院送达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当庭宣判的案件,除当事人当庭要求邮寄发送裁判文书的外,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逾期不领取的法律后果。上述情况,应当记入笔录。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民事诉讼法》解释
第二百五十三条 当庭宣判的案件,除当事人当庭要求邮寄发送裁判文书的外,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逾期不领取的法律后果。上述情况,应当记入笔录。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 公告送达专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属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人有权上诉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6.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以前的判决书再审时限的影响
显然是从去年一月份开始算起,如果期间跨了年份还有可能出现疑惑,需要参考最高院相关的司法解释,但此处显然没有问题啊~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
7. 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一、概念及作用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依照第二审程序,对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民事判决进行审查后作出的书面决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是法律所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依照法律规定,一审中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诉讼请求权的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要求上级人民法院对原审裁判重新进行审判,以保障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因错判而受到损害。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度,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该判决书是两审终审制度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制作有更高的要求。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二审民事判决书同一审民事判决书在格式上基本相同,但由于审判程序不同,因此它的内容及写法与一审民事判决书具有不同之处。其主要内容写法如下:
(一)首部
1.标题
标题应将人民法院名称和文书种类分两行书写。标题中不必反映审级。即无需写“××人民法院二审(或终审)民事判决书。”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编号,表述为“〔年度〕×民终字第×号”。
3.诉讼参与人的不同称谓及基本情况
提起上诉的当事人,称为“上诉人”。对方当事人则称为“被上诉人”。双方当事人甚至第三人都提起上诉,则均为上诉,没有被上诉人。对此,目前在理论上有分歧,但在操作时应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执行。
按照次序列出上诉人(原审原告或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职业、住址。如上诉人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先写明单位的全称和所在地址,再写明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
诉讼代理人栏。在这一栏中应先写明代理人的具体种类,如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再写明姓名(法定代理人需注明上诉人的关系)、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住址。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可只写:姓名,××律师事务所兼(专)职律师即可。
被上诉人栏。这一栏应写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或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若被上诉人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时,应先写明单位全称和所在地址,再写明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被上诉人的诉讼代理人栏目填写与上诉人诉讼代理人栏目写法相同。
如二审中有第三人参与诉讼,还需要写清第三人的身份概况,第三人请了代理人的,其写法仍同上诉人栏目。
4.案件由来与审理经过
案件由来的写法为:“上诉人×××因……(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审理经过在案件由来后续写:“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接着写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情况和“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字样。若是未开庭的,则写:“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二)正文
1.事实
事实是二审维持原判或者改判的根据。书写时要体现出上诉审的特点,主要是针对上诉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叙述,并适用相应的证据进行分析评断。要注意交代清楚民事法律关系的诸要素,注意详略得当。
(1)要概括地写明原审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
(2)简述上诉人提起上诉的请求和主要理由,被上诉人的主要答辩,第三人的意见。
(3)二审法院经审理认定的事实和证据。这部分写法应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书写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上诉人又无异议的,可以简叙。②原判决认定的主要事实或部分事实有错误的,对改变的事实要详叙,并运用证据,指出原判决认定事实的不当之处。③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有遗漏的,则应补充叙述。④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上诉人提出异议的,应把有异议的部分叙述清楚,并应有针对性地列举相关的证据进行分析,论证异议不能成立。
2.理由
理由是判决的依据,应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针对上诉请求和理由,就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是否正确,上诉理由能否成立,上诉请示是否应予支持,以及被上诉人的答辩是否有理等,进行有分析地评述,阐明改判或维持原判的理由,并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包括程序法和实体法。
3.判决结果
这一部分是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关键部分。它是对一审判决的最后确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二审民事判决书经过审理,做出最终处理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部分改判;3.全部改判;4.增加新的判决。按照《法院诉讼文书样式》的书写要求,对这四种不同的判决,在表述上可作如下写法:
(1)维持原判的写: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全部改判的写:
①撤销×××人民法院〔年度〕×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②写明改判的内容,内容多的可分项书写。
(3)部分改判的写:
①维持×××人民法院(年度)×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的第×项;即……
②撤销×××人民法院〔年度〕×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
③(写明部分改判的内容,内容多的可分项书写)。
(4)维持原判又有加判内容的写:
①维持×××人民法院〔年度〕×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
②(写明加判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改判的,如果原审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基本正确,二审仅部分变动财产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取先撤销原判再改判的写法,而应该直接写:“变更×项为……”因为原判就认定事实而言并无错误,二审只不过是将财产数额作适当调整,使其更为合理而已。
全文写完之后,还应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三)尾部
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尾部主要应写明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表明当事人再无上诉权利。因而在诉讼费用负担的左下方应写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的字样。
2.在此项右下方由合议庭人员,即审判长、审判员(或代理审判员)署名。并注明制作判决书的年月日,加盖院印。再下方是书记员署名,书记员署名的左上方打出“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字样。
三、注意事项
8. 法院判决书半个月生效是十五个工作日还是十五个自然日
法院判决书半个月生效是15个自然日。
9. 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名词解释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就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作出的裁判制作的法律文书。
10.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383条第一款第二相规定
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82条,对再审申请予以所以该院领导以民事诉讼法第调解书效力相当于判决书,反悔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话,这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