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所才
Ⅰ 司法鉴定中心和鉴定所的区别
一、两者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进行司法鉴定的机构,只是设立单位从机构设置的角度上有细微差别。
二、一般有背景的的单位下边成立个编制就叫中心,单独成立的一般叫所。
Ⅱ 怎样查询鉴定所是否真的有司法鉴定资格
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接受委托人鉴定委托,遵循法律规定的方式版、方法、步权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机构。
或者说,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活动的专门单位。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就是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检查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司法鉴定管理文件等相关要求,适用于具有实验室性质或者具有检查机构性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
你可以到各省市司法行政部门查询该地区司法鉴定机构资质,各省市都有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上面记载着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核定执业类别和业务范围,司法鉴定人不得承揽司法行政机关核定执业类别和业务范围以外的司法鉴定业务,对超出自身专业能力的待鉴事项不得发表鉴定意。
Ⅲ 司法鉴定所与公安局法医检验所的区别是什么
一、独立性与公正性受到挑战
司法鉴定是科学的实证活动,从事司法鉴定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中立的社会角色。而在刑事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容易导致司法鉴定的暗箱操作,造成司法不公。在司法鉴定中当事人只有申请鉴定人回避的权利,而没有对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回避的权利。而公安内部司法鉴定中心同公安部门同属一个系统,有一定的隶属关系,有可能会互相包庇,难免导致群众对该鉴定机构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法医鉴定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二、程序的公正,才能保证实体的公正
在刑事鉴定中,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没有有效的考核制度,更没有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使法医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而且在鉴定程序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鉴定人的随意性较大,有可能使鉴定结论与事实有所出入。
三、检察院与上级公安机关的监督权难以得到实现
虽然检察院有行驶侦查监督的权利,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有监督检查的权利。而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有重大且有明显瑕疵的鉴定结论赋予当事人明确的、法定的选择鉴定机构的权利,也没有对公安机关应在何期限内给予答复作出具体的规定,势必造成公安机关无期限的拖延,造成被害人家属的无奈与痛苦!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保障当事人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与选择权,维护司法的公正,完善此问题的立法已势在必行!
Ⅳ 司法鉴定所和司法鉴定中心有什么区别
鉴定中心—是指实力和规模较大、覆盖服务社区较大、鉴定项目在5个(含5个)版以上大类的司法鉴权定机构才可以称为“中心”。
鉴定所—实力和规模一般,服务覆盖面小、鉴定项目在1~4个内就只能称为“所”了
比如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含: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等就可以称为“中心。
实力和规模一般,服务覆盖面小、鉴定项目在1~4个内就只能称为“所”了,省一级行政管理和审批部门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予以审批的,不是你想用什么名称就用什么名称的!
(4)司法鉴定所才扩展阅读:
我国承认的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只有十所。
分别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上海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广东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司法鉴定中心,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参考资料:国家司法鉴定机构——网络
Ⅳ 中国司法鉴定中心在哪里
我国承认的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只有十所,其中有三所在高校中,分别为: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上海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广东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接受委托人鉴定委托,遵循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机构。
或者说,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活动的专门单位。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而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判断和鉴别的一种活动。
可以具体分为:文书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微量物证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5)司法鉴定所才扩展阅读:
在我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是掌握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司法鉴定的种类有很多,有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刑事技术鉴定。
司法鉴定的五个原则:鉴定主体合法;鉴定材料合法;鉴定程序合法;鉴定步骤、方法、标准合法;鉴定结果合法。
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无法确定时,可以做司法鉴定。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向侦查机关等部门就案件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提出进行司法鉴定请求。
Ⅵ 司法鉴定人是不是必须在同一个鉴定所工作五年才能取得
不是。你的问题如果是关于如何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我可以这样回答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6号《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司法鉴定人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出鉴定意见的人员。
司法鉴定人应当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按照登记的司法鉴定执业类别,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司法鉴定人应当在一个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
第十四条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由拟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身份证、专业技术职称、行业执业资格、学历、符合特殊行业要求的相关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经历、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及业务成果等证明材料;
(三)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个人兼职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提供所在单位同意其兼职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作出准予执业的决定,颁发《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书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鉴定机构并说明理由。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您希望成为一名司法鉴定人,那么您首先需要向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申请,由该司法鉴定机构(拟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向司法行政机关代您递交《申请司法鉴定执业人员能力评估报名表》,经审核批准后,参加由司法鉴定业协会组织的每季度一次的“申请司法鉴定执业人员能力评估考核”,考核通过后须填写登记表后方可领取《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关于司法鉴定人可以在几个鉴定所从事司法鉴定工作,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也有规定:
第二十九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警告,并责令其改正: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关于“五年”,《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由司法部统一监制。《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是司法鉴定人的执业凭证。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使用期限为5年,自颁发之日起计算。
因此我认为,您的问题比较混乱,涉及的几个方面我在上面为您一一列举,如有其他问题,欢迎您继续追问。
Ⅶ 司法鉴定所跟司法鉴定中心有什么区别
1、司法鉴定包括: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回鉴定、司答法会计鉴定、文书司法鉴定、痕迹司法鉴定、微量物证鉴定、计算机司法鉴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
2、法医临床鉴定,是指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推断。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医疗纠纷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3、由以上两个概念可以得知:(1)法医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以及其他方面的鉴定都属于司法鉴定范畴;(2)临床、病理、精神、物证、毒物鉴定都属于法医鉴定的范畴;(3)伤残鉴定属于法医临床鉴定的范畴。
Ⅷ 司法鉴定中心在哪点要有律师委托才能鉴定吗
各地均有司法鉴定中心。不一定要委托律师,自己也能委托鉴定,但是由律师操作会更回专业,也答减少当事人的麻烦。
通常情况下,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即可委托鉴定。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受理:
(一)委托鉴定事项超出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的;
(二)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鉴定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四)鉴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的;
(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或者鉴定能力的;
(六)委托人就同一鉴定事项同时委托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