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司法所要村干部去
Ⅰ 缓刑期满了司法所打电话让去,去干什么
缓刑期满后,司法所打电话让去,是需要共同到法院办理宣告缓刑结束,原判决的有内期徒容刑或者拘役不再执行。
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Ⅱ 律师你好。我的缓刑期满去当地司法所去办解除的时候。管理人员要我找齐我们村的村干部当面念我的判决
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们的做法不合法
Ⅲ 我朋友被判了缓刑,说让他去司法所报到并接受社区矫正,这个一定要去吗
缓刑就是对那些罪行比较轻的,暂不适用监禁刑。是对矫正对象的从轻判决,主要靠你自觉遵纪守法。你如果不去,当地司法所就会找你的。还是主动点好!
Ⅳ 缓刑司法所要村干部去做什么
判缓刑司法所进行调查。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入矫后,按规定进行周汇报,司法所一般会固定一个时间,让你用 固定电话 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Ⅳ 缓刑到司法所一定需要村干部签字吗
缓刑期间需要村居委会配合监管,因此需要村干部签名做担保。
Ⅵ 判决缓刑之后,司法局要和村委会上门吗
缓刑,不是刑罚的种类,只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制度,他是指人民法版院对被判处拘役权(管制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服罪、悔罪表现,认为原判刑罚可以暂缓执行,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宣告缓期执行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被判处刑罚,而且必须是犯罪情节轻微,没有个人危险性,不致危害社会的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其基本特征是:判处刑罚,同时宣告缓刑,但保持在一定期限内执行所判刑罚的可能性。即如果犯罪分子在人民法院规定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被查出有漏罪,也没有发出有新罪,考验期满,撤销缓刑,原判刑期不再执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查出有漏罪或者犯有新罪,也应当撤销缓刑,按数罪并罚的规定执行刑罚,考验期不计算在刑期内,如果在考验期内发现缓刑人具有收监执行的法定条件,如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接受监督等情形,也要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期,执行的考验期不计算在刑期内。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Ⅶ 缓刑人员到司法所报到后,所里说要村委会主任签字担保,但村委会拒绝。该怎么办
村主任签字不是必须的程序。可到司法所说明情况。要按时向司法所汇报,不能离开规定的范围。
Ⅷ 司法所为什么要村委会公示缓刑人员照片
接受社会监督
Ⅸ 被判缓刑到当地司法所报道,村委的人和家里人还需要同去吗
被判缓刑到当地司法所报道,村委的人和家人,只有一种情况需要去:村委的人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志愿者、家人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人,两者作为帮教小组成员在宣告入矫时,需要共同前往司法所或者社区矫正局,他们是作为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监督人员去参加的。
司法局让社区服刑人员到指定的电信公司办理手机套餐业务司法局支付费用的话,开展手机定位问题,手机定位是合法合理的,但如是到指定的电信公司办理套餐并由社区服刑人员支付费用的话,这个就不太合理,但具体的地方有具体的做法,所以总体上都合法、合理。
(9)缓刑司法所要村干部去扩展阅读:
被法院判缓刑没有到司法局报到会被收监,撤销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内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参考资料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社区矫正人员帮扶现状、困境与对策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