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的初衷

司法的初衷

发布时间: 2021-02-24 08:12:52

A. 初心和初衷有什么区别,都什么意思

初心和初衷的区别是释义不同,引证解释不同,侧重点不同。具体意思如下:

一、内释义不同

1、初心:指容做某件事的最初的愿望、最初的原因。

2、初衷:发端;创始。

二、引证解释不同

1、初心:郭沫若《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

2、初衷:胡采《序二》:“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以后,他们之中,有的人仍旧留在部队上,继续坚守保卫祖国的神圣岗位。”

三、侧重点不同

1、初心:初心侧重于强调心思和想法。

2、初衷:初衷侧重于强调理想和愿望。

B. 被动司法是什么

不少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容易“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主动态势,这与我国的司法制度长期受国家干预理念的影响密不可分。民事诉讼法上有关“法院可以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愈加淡化了法官所应具备的被动美德。应当看到,赋予法官以一定的主动取证权有其合理性,但因立法的模糊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造成了这一权力的被滥用。最高人民法院正是意识到此,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的第15条、16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除这两种情形外,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新的司法解释将法官的主动取证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视为最高法院在校正旧有的司法理念,回归司法的被动性上的一种努力。以此条规定对照法官在建议当事人进行测谎上的种种积极作为,笔者以为,尽管法官在探求事实真相上的良好初衷不容否认,但法官对测谎的主动建议、主动委托和主动采信,已经与其初衷和其职务所要求的被动美德相去甚远。
还是将当事人的权利还给当事人,做回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寡言的蒙眼女神吧,法官大人!

C. 法律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 司法独立

  • 编辑

  • 现今世界司法体系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独立司法,所谓的司法独立只一种回理想答性的概念,因理论依据不足,至使各国司法差异而相互抵触。

  • 法制定义:《全民公约》或《统治者要求》,无论是公约还是要求,前提是都要符合全民意愿。规章制度是约束所有人行为的为目的,全民共同的遵守和维护。

  • 司法独立条件:《立法委立法依据》《司法解释理性依据》《恶性鉴定分析依据》《制度建立依据》

  • 司法独立初衷:资产阶级获得人身保护和财产保护的权利依据。

  • 司法独立(judicial independence)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主张司法权必须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非经司法机关,非经正当司法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司法独立”源于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从历史上看,它的提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对抗封建帝王的专制统治,特别是反对专制君主控制司法机关,随意逮捕、审讯甚至处死臣民而进行的一种抗争,是资产阶级反对王权专横暴戾统治的一面大旗。

D. 最初的初衷 是什么意思

“最初的初衷” 是“最开始的目的、最开始的想法、最开始的意思”的意思。

E. 初衷的意思

做任何事情都有去做或不做的理由
初衷就是做事情时最初最根本的出发点

F. 关于初衷的经典语录

关于初衷的经典语录

1、你都不表白,我怎么知道你喜欢我.

2、若我投身火海你会奋不顾身地去救我还是隔岸观火去笑我

3、故事都会结束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哭

4、“思念在逞强 不肯忘

怪我没能力跟随 你去的方向

若越爱越被动 越要落落大方。”

“我还在逞强 说着谎

也没能力遮挡 你去的方向

至少分开的时候我落落大方。”

“你还要我怎样 要怎样

你突然来的短信就够我悲伤 ”

“你还要我怎样 要怎样

你千万不要在我婚礼的现场” ----薛之谦

5、想见你的人 跋山涉水 也总会来到你身边 不想见你的人 你走到他楼下他也懒得推开窗

6、那天我们描述的未来太模糊 我不怕过不上什么太好的日子 只怕没有你

7、我以心为聘,可许白首不离

8、你以为你很强大 可以抵过所有委屈 可闭眼前和醒来的那一刻 还是会有强烈的想念 那种感觉应该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对自己好点

9、愿情话终有主你我不孤独
愿陪你从青涩时光走向白发苍苍
愿再次相见 你我都已褪去青涩不安都能独当一面
愿你所受的苦难都变成礼物
愿你一生清澈明朗 做你愿意做的事 爱你愿意爱的人
愿你长伴我左右 从此不再走
愿你所爱之人伴你白头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愿我十年以后提着老酒愿你十年以后还是老友
愿相爱的人永远不会开口说分手

10、我闭口不谈的名字却从别人的嘴里听到

11、无人像你
多么的上心

12、女孩子就应该被宠着惯着护着不需要理由

1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学会了不去解释

G. 缓刑的历史渊源

缓刑是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适用缓刑制度是在维持原判刑罚效力的情况下给犯罪分子以改过机会,是惩办与宽大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罚中的具体表现。缓刑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现代刑法量刑轻刑化,强调人权保护的刑罚理念下,缓刑制度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在我国,虽然97年刑法对缓刑制度做了全面的规定,但是,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难以达到缓刑的真正目的,确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缓刑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不免流于形式,甚至“一缓百了”。有些缓刑犯竟不知自己的缓刑考验期起于何时止于何时,更不用说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遵守哪些规定和应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应履行何种义务,有些缓刑犯甚至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下惊天大案,这不仅有违缓刑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也不利于达到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 缓刑制度主要包括缓刑适用条件、缓刑期、缓刑执行的内容和缓刑的法律后果

H. 法律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法律如何保证法律的严格执行

一、法律的宗旨

法律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公平,平等,维持社会稳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简单理解就是为人民服务。

法律的研究来自于对何为平等、公正和正义等问题的讯问,这并不都总是简单的。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于 1894 年说,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时禁止富人和穷人睡在桥下、在街上乞讨和偷一块面包。

二、建立法律的原因

1、维护政权统治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法律的基本精神既体现了国家性质,也反映了社会矛盾。

2、稳定社会秩序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3、引导价值取向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相对于道德,法律的强制性也保证了自身价值观的强制性,可以在教育、宣传等等各个方面入手,对国民的价值观进行普遍导向,(可见于意识形态之争在阵营双方法律上的投影),从而达到稳定秩序、继续统治之目的。

4、保护私有财产

法律随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而出现,由奴隶主制定,因而强调了对于私人财产,即奴隶主财产的保护,在此后的数千年里,虽然奴隶主早已化为田野中的泥土,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为私法的原则之一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被保护的对象变成了广大公民的私有财产。

三、法律的执行

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

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

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个法律系统的运作,同时带动法律的进步,则独立自主的法律专业人员和充满生气的公民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避免法律和人类社会主客体地位颠倒的情况发生。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和对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

因此执法者执法过程中,不仅要熟记法律制度还要深谙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所有权。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四、法律的建立

制定法律的初衷无非是惩罚坏人的目的,也就是说在道德标准之内的人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道德,那它的法律不仅仅只是摆设,反而会成为强势人群欺压弱势人群的有力工具,所以说法律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热点内容
婚姻法期货 发布:2025-09-15 15:56:13 浏览:229
保健产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5 15:37:06 浏览:955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