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1. “民法典时代”是什么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民法总则就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
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1)新时代的人民法典扩展阅读: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诞生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民法典翻开了第一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华律网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编纂民法典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华律网建设迈上新高度一部民法典,提升的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体系这座“大厦”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法律传统、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编纂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国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体人民的梦想,更凝聚着国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壮志。几度沧海桑田。
2.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在面对法民法典时应该怎样做
1、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治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体现的是对法律自觉自愿地忠诚和尊重。民法典的调整对象系全社会占比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民事主体的法治信仰状况决定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水平。
2、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夯实全社会的法治理念。
要透过民法典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进一步厘清国家机关履职用权的界限。民法典是调整民事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新时代的人民法典扩展阅读: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彰显。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它的颁布实施,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3. 3为什么说民法典开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民法典开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因为民法典,建立健全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回是新时代全面推行答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将散装的民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表现,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4. 如何理解新时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典
因为新时代民法典是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
5. 大学生如何认识新时代民法典彰显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
写作思路:意高则文胜立意,就是确立的中心和意图,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正文: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法治文明的世界文明古国,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厚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并形成了法典化的立法传统。然而,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出现一部独立的民法典。
近代虽制定了民法,但因一味移植西法、脱离国情实际而无法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新中国成立以来,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和《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
覆盖民事法律关系的方方面面,为编纂一部旨在维护民事权利、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民法典奠定了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民法典的诞生,将开启中华法治文明新的历史篇章。
其一,民法典凝聚中华民族共同意志,体现出社会主义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
广泛听取和吸收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和改善相关条文,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最大程度倾听民意、反映民情、荟萃民智,是群众路线在立法层面的深入贯彻,生动诠释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集中反映出社会主义立法的优越性。
其二,民法典既体现出新时代的核心价值,也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与民族精神相辅相成,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最本质、最集中的表达,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特质和禀赋,持续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性格。
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追求并不懈坚持的自愿、公平和诚信原则纳入其中,不仅实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也展示了民法典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从民事立法普遍原则的基本立场,彰显出中华民族在推动法治文明发展进步中的伟大创造精神。
其三,民法典是对依法治国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是人民权利保护的宣言书。民法典并不是凭空立法,而是在认真梳理和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法治建设经验与运行规律基础上,对现行民事立法进行整理而成的。
无论是总则条款的设置,还是分则内容的排列,都体现出契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务实精神。尤其是人格权的独立成编和诸多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的规定,切实回应了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权利面临的现实挑战,表达了新时代民法典对人民权利保护的鲜明态度。
6. 如何理解新时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典形势与政策题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回,无论是在生活中答遇到高空抛物、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的体现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解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为了加强民事立法相关活动和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我们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尺标,我们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动《民法典》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