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论司法认证

论司法认证

发布时间: 2021-02-24 17:11:28

① 求!论文一篇!《论司法公正》

一棵树上吊死!
搜搜 贺卫方 之类的关键词。不是只有期刊论文网才有文可论的。

② 什么是司法证

司法证:法律职业资格证是证书持有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具有申请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凭证,由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符合相关条件,经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的人员,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对证书的申请、领取、补发、更换都有明确规定。
《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五)品行良好。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公证员执业证的;
(三)被处以2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期限未满或者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
依据《司法部关于确定国家司法考试放宽报名学历条件地方的意见》(司发通[2007]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自治县(旗),各自治区所辖县(旗),各自治州所辖县;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市、区);中部六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市、区)(不属于国家或省扶贫开发重点的县级市、区除外);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包括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级市、区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县级市、区);西藏自治区所辖市、地区、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将报名的学历条件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学历,这一政策的适用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补充就是允许大三、大四的学生参加考试,但是必须是普通高校,即统招的学生。
简言之,允许普通高等学校的考生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报名,大四第一学期参加考试。)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外国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人员,其学历(学位)证书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③ 培根的《论司法》"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原文

“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④ 论司法A证的难度系数

难度具有相对性。其实只要不管你的法律知识是否扎实与否,只要你正确对待他,把只作为一个过关考试,好好复习,难度不大啊
复习方法啊
首先你要买三大本,也就是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新的2010的要5月份或6月份出)。我觉得三大本是最基础,最权威,也是最实用的。如果你以前没什么法学基础,建议你不要买万国的辅导讲义,当然你可以买一下其中李建伟主编的民法。他的民法最好。也许三大本让你的头皮发麻,几百万字是够恐怖,但我觉得你最好坚持一下,先不要看卷一,可以先民法刑法等法律看起。第二点,请你登陆学法网啊,学法网是一个比较好的法律网站,里面许多考司考的同志。里面可以免费下载录音资料等学习资料。还有法法网,但我觉得学法更好一些。当然资料你也不要谁的都下,给你推荐几个老师。民法主推李建伟!!是在不行,听一下马特或者张翔。当然我觉得李建伟的最好,让人觉得法律就是生活,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刑法我主推刘凤科。当然,他讲得非常深,你需要听几遍。也许有人会为你推荐韩友谊,但我觉得他讲得不够透彻。一个问题往往有了开头的皮毛,却没有深刻的东西。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参阅张明楷的《刑法学》第三版,黄色的封面,很有名的。当然09的出题人是周光权,不过他们都是德日的刑法理论学派。个别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见解。刑诉为你推荐汪海燕,男老师啊,只此一位足矣。民诉,应该是杨秀清,不过我没完,只听了一个音频,感觉非常不错。行政法,大家可能会为你推荐林红潮,但我以为上来先不要听他的,先听吴鹏的,吴鹏的过后再听他的也罢。三国法,一定要听杨帆的,女性,非男杨帆。男杨帆讲得很垃圾,他讲宪法、法理等。没意思的很。法理一类你可以听淳于闻的。当然不听也罢。第三点,真题啊!!!一定要做真题啊!!!!当然版本很多,你可以买两个版本的。不是让你都做,关键看解释。当然最好完全做一遍。有人可能会对你说要做多少遍,我对此只能表示佩服。反正我只做了一遍,而且还不是全部的。

⑤ 法律论证和司法论证的关系

法律论证,是当遇见某一问题的时候,就对其分析是以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必要的分析.而且是以法律的基本规定对事件进行法理性地分析.司法论证是对案件进行司法机关的具体程序对案件进行一般逻辑性地论证.从而证明某一案件是否属于正常的并符合基本逻辑关系.而法律论证时一个概念性的逻辑名词,而司法论证时以具体的程序进行而且是对法律论证的具体及具体程序的实施.所以法律论证是司法论证的理论基础,而是支持司法论证进行的基本因素,而司法论证时对法律论证能够实施的具体表现

⑥ 论证司法证明的基本环节

我们认为,证明由五个环节构成:

1、证明主体。证明主体与接受证明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证明主体是用证据进行说服活动的主体,是能动的主体,接受证明的主体是接受证据、形成确信从而做出事实判断的主体,是被动的主体。诉讼证明不同于日常证明的一个重要之点就是它必须存在于三方主体之间,首先是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其次是当事人和法官之间。对立的双方当事人是证明活动的进攻者和防御者,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是证明活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证明主体指的是对立的双方当事人,法官充当证明主体一般是不允许的,如果特殊情形有此必要,也需要有立法的明文规定,同时也只能是例外情形,起着补充作用。证明主体一般是指负有证明责任、有义务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当事人,这是占主导地位的证明主体;但另一方当事人在必要时也需要提供证据进行反驳,在产生提供证据进行反驳的责任之时,他便成为证明主体,否则他只是潜在的证明主体,而不是现实的证明主体。证明主体是证据的收集者、提供者、交换者和质疑者,同时也是对法官实施说服行为的主体,因此,证明主体也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概念,他在诉讼开始之初便要加以确定和明确,在诉讼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存在着对立的证明主体是诉讼证明的显著特征。证明主体一旦消失,证明活动便告结束。

2、证明对象。证明对象也是证明的客体。证明主体提供证据必然要有针对性,它所针对的是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这个案件事实需要有证据使之明晰,当它需要有证据使之明晰之时,它便构成了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来源于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在当事人起诉和答辩后便成为具体的事实主张。这个事实主张便是证明主体提供证据加以论证或反证的焦点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证明对象,证明主体才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必要性。证明对象在诉讼之初便告确定,它也划定了证明对象的最大范围。在诉讼过程中,证明对象在证明任务完成后便告消失;诉讼越是推进,证明对象的范围越是缩小;到诉讼结束之际,若证明对象尚继续存在,则证明虽然有其必要性,但已因诉讼程序的时间性要求而无可能性;若某个事实主张仍为证明对象,则主张该事实的证明主体必受相应的不利后果。证明对象虽然在本质上不属于证据法调整的对象,而是由实体法和程序法所共同决定和规制的,但在证明理论及其构成环节中,证明对象却是不可或缺的。

3、证明责任。证明责任解决的问题是,从事证明活动、完成证明过程的证据,应当由何方诉讼主体提供。诉讼中存在着相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事实主张和争议中的案件事实,只能由一方当事人负担证明责任,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为真正意义上的证明主体,其相对方当事人则为进行相反方向证明的主体,在严格意义上应为反证主体。证明责任为当事人从事证明活动施加了内在的诉讼压力,同时也为其举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提供了实质性的动因。因而,证明责任和证明主体是紧密联系的概念: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所负担的诉讼责任,证明主体是证明责任的实际负担者;缺乏证明主体的证明责任和缺乏证明责任的证明主体都是难以成立的。证明责任产生于诉讼之初,存在于诉讼的全过程,消灭于系争事实获得证明之时,在诉讼程序结束之际,若相关的案件事实依然未获证明,则证明责任转而成为法院做出实体裁判的依据,谁负担证明责任,谁就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证明责任若告解除,则其在裁判文书中不直接体现出来;证明责任若未告解除,则其在裁判文书中便直接体现出来,成为法院裁判的最终依据,这就是所谓证明责任的客观含义或结果含义。可见,在证明的各个环节中,证明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证明程序的运作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何时证明责任归于消失,何时证明程序便告结束。

4、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指执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对证据的量和质的要求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要求。对证据质的要求表现为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证据量的要求是“充分性”。对全案证据的认定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排除合理怀疑”、“占优势的盖然性”。证明标准在量的方面为证明责任划定了范围,证明责任的轻重是由证明标准来确定的,因此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证明责任是内含一定标准的责任;证明标准是指向某种责任的标准。证明责任是初步的负担,最终的负担是由证明标准予以界定的,没有证明标准,就没有证明责任,同样,没有证明责任,也就无所谓证明标准。所以,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一物两面的概念,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灭。证明的目的被认为达到了,或证明的任务被认为是完成了,其意不外指由于证明主体提供的证据在质与量上达到了证明标准的要求,因而解除了证明责任。

5、 证明手段。证明手段即指用什么来作出证明,在现代证据制度中,证明手段指的就是证据。

6、 由此来看,证明是由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手段等五个主要的要素组成的。证明主体在证明责任的支配下,利用证明手段,针对证明对象,提供证据达到证明标准的程度,就是诉讼证明的实质内容和运行过程

⑦ 司法认定的介绍

又译“认知”来。英美法系中源指刑事和民事案件中,法庭可以认定某些事实的存在,而无需作为证明对象用证据加以证明。司法认定的理论根据在于:某些事实众所周知,如果要求对这些事实予以证明,未免失之迂腐。这些事实为一般人所不争议,如人的妊娠期不可能只有两个星期,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某地某日太阳升落的时刻等等。

⑧ 我想问下论司法独立的论文怎么写

论文自己写,难不成找人代笔!

热点内容
共和国民法典内容 发布:2025-09-15 15:18:00 浏览:704
吴江法院法官电话 发布:2025-09-15 15:10:40 浏览:872
人民法院审理一案件 发布:2025-09-15 13:58:08 浏览:302
耿宝建律师 发布:2025-09-15 13:51:45 浏览: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发布:2025-09-15 13:17:46 浏览:742
2013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下载 发布:2025-09-15 13:06:06 浏览: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9-15 12:45:50 浏览:396
劳动法十年员工 发布:2025-09-15 12:45:47 浏览:907
法官黑纱蒙面 发布:2025-09-15 12:28:20 浏览:56
民法基础题目答案 发布:2025-09-15 11:55:34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