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1929年民法典

1929年民法典

发布时间: 2022-01-09 17:32:42

❶ 《中华民国民法》是如何制定的

国民党政府非常重视民事立法,依照“民商合一”的原则,1929年5月23日公布《中华民国民专法》总则七属编一百五十二条,同年10月施行,对于属于商业行为中之行纪、仓库、运送营业及承揽运送等项编人民法债编,其中不能合并者,分别定为各单行商事法规。债编于同年1月22日公布,1930年5月5日施行;物权编于1929年11月30日公布,于1930年5月5日施行;亲属编、继承编于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同时施行。至此,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典算是大功告成。

❷ 谁能告诉法国民法典对中国民事立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1916年,法国全权公使乔治·帕杜(Georges Padoux,中文名字:宝道)担任了中国政府的顾内问;在制定中华容民国民法典的1929年至1930年间,宝道还担任了民法起草委员会的顾问。1921年,在西方国家负有盛名的比较法学家、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法学院教授让·埃斯卡拉(Jean Escarra)担任了中国政府的顾问,后来还出版了《中国法与比较法》[46]、《中国法》[47]等书。有学者认为,即使中华民国民法典最终没有仿效法国民法典,这两位法国专家的个人影响也是相当大的[48]。

此外,编纂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民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曾经留学法国巴黎的史尚宽先生。但史尚宽先生也留学过日本和德国,很难说他有一种亲近法国法的情结。

❸ 哪里可以找到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

维基文库

❹ 台湾现行民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1929年5月23日国民政府制定复公布总则编制全文152条,同年10月10日施行。
同年11月,公布债编全文604条,物权编210条;均於1930年施行。
1930年12月,公布亲属编全文171条,於1931年施行。

自1982年起陆续修正、增订、删除各条文。
约20馀次修正後,迄今共1200多条条文。
最近一次修正,为2015年6月10日,关於自然人失踪未受死亡宣告前之财产管理规定。

❺ 民法典是什么东西

民法典来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自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1929年民法典扩展阅读: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

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❻ 《民法》的语源是什么

民法的语源
据学者考证,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jus civile)。在罗马法中,版市民法是相对于万民法(权jus gentium)而言的,它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而万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 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日本民法典用的“民法”一词由法国民法典的“droit civil”翻译而来。 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民法”一词传入我国是在清朝末年。当时,清政府聘请日本学者松岗正义等人起草民法,于1911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民法”一词遂传入我国,但当时不称“民法”,而称“民律”。我国法律上使用“民法”一词始自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5月23日公布的《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第一编)。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就已有“民法”一词,如《尚书?孔传》就有“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的记载。不过,我国古代即使有“民法”一词,但其基本含义也与现代意义上的“民法”相去甚远。

❼ 史尚宽的历史贡献

民国时期,是我国法学发展一个比较独特的时期,它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为各种法律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和氛围。民国的法学家们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学术研究方向出发,对各种法律思想提出了不同的解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都使得后来人在解决当下问题时受益良多,成为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被学界誉为“中国民法第一人”的史尚宽先生是这时期突出的代表之一。他数十年如一日,执著地进行民法学的研究和立法实践,将世界先进的立法潮流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使得“社会本位”、“民商合一”、“三民主义”的思想得以重新诠释。史尚宽先生的民法思想仍为链接中国传统民法学与现代民法学的关键性环节,承上启下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史尚宽先生,安徽桐城人,生于1898年农历元旦,故字旦生。自幼聪颖,十一岁能文章,十五岁时留学日本,先在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学习,而后进入日本著名的帝国东京大学法律系,接受法学系统训练,先后共9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22年秋,又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继续深造,研究法律。在德国学习两年后又转赴法国巴黎大学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就这样,史尚宽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法国,共十三四年。
1927年,史尚宽先生学成归国,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以及政治大学教授。1927年4月,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开始着手立法。同年6月,设立法制局。1928年12月,国民政府“立法院”成立。1929年1月,在“立法院”成立“法制委员会”,下设“民法起草五人小组”。史尚宽由于民法学的扎实功底,先后担任“立法委员”、“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民法典起草人”等职。参与编纂《民国民法典》,独立编纂《民法全书》六册卷,被学界誉为“中国民法第一人”。 1970年11月12日,史尚宽先生因胃癌不治逝世,享年七十有三。
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其研究范围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等。根据不完全统计,史尚宽先生的著述主要有:《劳动法原论》,《民法总则释义》,《民法原论总则》,《法学概论》,《法制》,《立法程序及立法技术》,《行政法要旨》,《行政法论》,《信托法论》,《土地法原论》,《债法总论》,《物权法论》,《债法各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民法总论》,等等。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民法全书》了。史尚宽先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完成《债法总论》、《债法各论》、《物权法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民法总论》共6册巨著,共计400余万字,合称《民法全书》。《民法全书》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式的民法理论完整体系的建立,是后来民法学者学习与研究民法理论时必读的权威学术著作。而史尚宽先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为后世的每一位法学学子深深敬重,并使其青史留名,芳泽百世。

❽ 哪里可以找到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

1、对
中国近代民事立法始于清末。我国法律上使用“民法”一词始于1929年5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民法总则。汉语中“民法”一词源于日本;日本民法典的“民法”一词译于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的“民法”一词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

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有市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和万民法(调整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法)之分。从市民发与万民法的概念可以看出,来源于罗马市民法的民法应当属于国内法范畴,而今天与罗马万民法相对应的应当是属于国际法范畴的国际私法法律部门。

2、对
民法本质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生命人人格平等。传统民法的实际调整范围,包括不平等自然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但那是虚假民事关系。调整此类关系的“民法”是虚假民法。在民法的调整范围中,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历来占主要部分,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只占很小的部分。随着生命人人格的逐渐解放,前者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一比重是民法自身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一些国家的公民的民事人格乃至政治人格已经平等,这些国家的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最终将完全成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规定。

3、对
4、对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改进 发布:2025-08-01 23:57:22 浏览:771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之隐情 发布:2025-08-01 23:44:02 浏览:283
法院工作了吗 发布:2025-08-01 23:41:47 浏览:110
莱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01 23:41:36 浏览:273
行政法规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吗 发布:2025-08-01 23:40:48 浏览:868
国家最高立法权 发布:2025-08-01 23:29:33 浏览:205
道德下的让座 发布:2025-08-01 23:21:54 浏览:960
评析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婚姻法与物权法 发布:2025-08-01 23:11:57 浏览:59
里格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01 23:06:47 浏览:79
法官主体责任制度 发布:2025-08-01 22:45:42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