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民警現場執法規范解析
A. 執法人員在現場執法時的主要行為規范有哪些
關於執法人員在現場執法時的主要行為規范,河北冀港律師事務所李增亮律師回復如下:
一、表明執法身份。即通常所說的「亮證」處罰。了解執法人員的執法身份,是當事人應有的權利;當其對當事人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必須向當事人出示其合法的執法證件,表明其執法身份。執法證件中,應當載明其所代表的行政機關的名稱及該執法人員所任職務等內容。
二、填寫並交付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行政機關出具的、載明該行政機關對當事人依法給予的行政處罰的有關內容的法律文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是被處罰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律上的依據。得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也是當事人應有的權利。
三、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所必須載明的事項。包括: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的名稱。執法人員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四、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後,必須依法向其所在的行政機關備案。執法人員是代表其所在的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負有監督的職責。
附: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填寫說明
(一)寫明被處罰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違法事實:簡易程序要求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因此應寫明經查證屬實的違法事實的具體情況。有多種違法行為的,應分類填寫。
(三)違法依據:寫明違反法律的具體條款。一般是禁止性或義務性條款。
(四)處罰依據:要求寫明法律名稱和具體條款,一般是法律責任條款,沒有相應法律責任條款的不得處罰。
(五)處罰內容: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當場處罰只能做出警告、對公民處50元以下罰款、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1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數額應當用中文大寫表述。
(六)罰沒款的收繳: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情況有:依照簡易程序當場處罰的案件,處20元以下罰款或雖然超過20元,但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B. 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心得體會
內容預覽:隨著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法律越來越成為社會有版序活動的重要規范和有力保權障。作為推動民主法治進程的公安機關,本身就是法律的實施執行機構,不僅要帶頭學法、自覺守法,更要正確用法、規范執法。一、抓住觀念更新這個先導,用正確的理念引導執法規范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決定是行動的方向。為此,該局始終把觀念更新放在規范執法的首要位置,組織民警開展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進行思想解放大討論、紀律作風整頓,不斷糾正民警在思想觀念上的偏差和誤區。通過持續不斷地思想教育,全體民警充分認識到,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公安民警的基本行為是執法行為,規范執法不僅是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
C. 談談作為一名治安民警在辦理治安案件的過程中應當如何運用好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各項原則
治安民警處罰在後、主要是調解民事問題、如果想做好治安警察你就在調解問題上多下辛苦、要做到調解雙方都滿意還說你的好。
D. 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
內容簡介:
公安派出所,是縣(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的派出機關,是各項公安專業工作的基礎,擔負著預防飛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公共安全,維護公民正當權益的第一線戰斗任務.對於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實現社會穩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今年3月,公安部下發的{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豐富的公安工作經驗的結晶,具有全面性,概括性,實戰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特點,是全面強化公安派出所實戰能力,提高派出所整體工作效率,應對當前治安復雜形勢,保一方平安的綱領性文件.
在比較深入,反復地學習了《規范》之後,我們感受很深.一致認為有必要將個人對文件學習的理解和體會結合長期從事公安工作實踐的體驗,逐條撰寫成文,整理成冊,與廣大公安民警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促進學習《規范》精神,正確貫徹《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公安派出所的正規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和服務水平"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本書除逐條對《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規范》內容的解說與運用進行闡述外,還通過附錄的形式收錄了公安派出所執法執勤工作中經常需要參考的主要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 由於篇幅所限,對不能收進書中的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本書在附錄中通過索引的方式給廣大民警提供了一個查找的索引.本書有全面性,系統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等特點,可以作為培訓民警的教材.
E. 治安學論述題:結合當前我國公安民警執法實踐,談談你對嚴格管理和文明管理相結合原則的理解
1.生產方式:以復鐵犁牛耕制為主要方式,精耕細作;
2.生產形式: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經營規模小;
3.生產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
4.這種自給自足偶的小農經濟,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F. 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工作規范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的通知
公通字〔2016〕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 [1]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關於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的要求,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現印發給你們。各級公安機關要充分認識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對於規范公安機關現場執法活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意義,切實落實有關工作要求,充分配備相關儀器設備,加強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使用管理,進一步提高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和執法安全水平。
各地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報部。
公 安 部
2016年6月14日
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范公安機關現場執法活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是指公安機關利用現場執法記錄設備對現場執法活動進行全過程視音頻同步記錄,並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進行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工作。
第三條 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單警執法記錄儀等現場執法記錄設備和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自動傳輸、存儲、管理等設備。
第四條 對於以下現場執法活動,公安機關應當進行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
(一)接受群眾報警或者110指令後處警;
(二)當場盤問、檢查;
(三)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違法犯罪行為和道路交通事故等進行現場處置、當場處罰;
(四)辦理行政、刑事案件進行現場勘驗、檢查、搜查、扣押、辨認、扣留;
(五)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領域的排除妨害、恢復原狀和強制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產停業等行政強制執行;
(六)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
地方公安機關和各警種可以根據本地區、本警種實際情況,確定其他進行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的情形。
第五條 公安機關執法辦案部門負責本部門開展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以及有關設備、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使用管理工作;警務督察部門負責對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活動進行督察;法制部門負責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的范圍和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管理、使用進行指導和監督;警務保障部門負責現場執法記錄設備的配備、維護升級和使用培訓;科信部門負責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
第二章 記 錄
第六條 開展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時,應當對執法過程進行全程不間斷記錄,自到達現場開展執法活動時開始,至執法活動結束時停止;從現場帶回違法犯罪嫌疑人的,應當記錄至將違法犯罪嫌疑人帶入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場所辦案區時停止。
第七條 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應當重點攝錄以下內容:
(一)執法現場環境;
(二)違法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被侵害人和證人等現場人員的體貌特徵和言行舉止;
(三)重要涉案物品及其主要特徵,以及其他可以證明違法犯罪行為的證據;
(四)執法人員現場開具、送達法律文書和對有關人員、財物採取措施情況;
(五)其他應當記錄的重要內容。
第八條 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過程中,因設備故障、損壞,天氣情況惡劣或者電量、存儲空間不足等客觀原因而中止記錄的,重新開始記錄時應當對中斷原因進行語音說明。確實無法繼續記錄的,應當立即向所屬部門負責人報告,並在事後書面說明情況。
第三章 管 理
第九條 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現場執法記錄設備和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管理制度。執法辦案部門應當指定專門人員作為管理員,負責管理設備、資料。
第十條 公安機關執法辦案部門應當對現場執法記錄設備進行統一存放、分類管理。民警應當在開展執法活動前領取現場執法記錄設備,並對電量、存儲空間、日期時間設定等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設備故障、損壞的,應當及時報告管理員。
對現場執法記錄設備應當妥善保管、定期維護。
第十一條 民警應當在當天執法活動結束後,將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導出保存。連續工作、異地執法辦案或者在偏遠、交通不便地區執法辦案,確實無法及時移交資料的,應當在返回單位後二十四小時內移交。
第十二條 公安機關應當依託警綜平台建立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管理系統,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和分案分類存儲,並與執法辦案、110接處警等系統關聯共享。
第十三條 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保存期限原則上應當不少於六個月。
對於記錄以下情形的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應當永久保存:
(一)作為行政、刑事案件證據使用的;
(二)當事人或者現場其他人員有阻礙執法、妨害公務行為的;
(三)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的;
(四)其他重大、疑難、復雜的警情。
第十四條 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應當綜合考慮部門職責、崗位性質、工作職權等因素,嚴格限定使用許可權。
因工作需要,超出本人許可權調閱、復制本部門採集的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部門負責人批准;調閱、復制其他部門採集的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採集資料的部門負責人批准。
紀委、警務督察、法制、信訪等部門因案件審核、執法監督、核查信訪投訴等工作需要,可以要求採集資料的部門提供有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
因對社會宣傳、教育培訓等工作需要向公安機關以外的部門提供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對於內容復雜、敏感,易引發社會爭議的,應當報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五條 公安機關將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作為證據使用的,應當按照視聽資料審查與認定的有關要求,製作文字說明材料,註明製作人、提取人、提取時間等信息,並將其復制為光碟後附卷。
第十六條 調閱、復制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應當由管理員統一辦理。管理員應當詳細登記調閱人、復制人、審批人、時間、事由等事項。
第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剪接、刪改原始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對外提供或者通過互聯網及其他傳播渠道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
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保密。
第四章 監督與責任
第十八條 公安機關應當對以下工作進行經常性監督檢查,按一定比例對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進行抽查,並納入執法質量考評:
(一)對規定事項是否進行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
(二)對執法過程是否進行全程不間斷記錄;
(三)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移交、管理、使用情況。
現場執法記錄設備的配備、維護、管理情況,以及對民警使用現場執法記錄設備的培訓、檢查、考核情況,應當記入單位或者民警執法檔案。
第十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一)對應當進行現場記錄的執法活動未予記錄,影響案事件處理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響的;
(二)剪接、刪改、損毀、丟失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
(三)擅自對外提供或者公開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的。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各地公安機關和各警種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並報上一級公安機關或者上一級部門備案。
G. 你是一名辦案民警如何運用好治安管理處罰法法律規定
作為治安民警,首先要熟練掌握《治安管理處罰法》、《公安機關辦理行政專案件程序規定》、《公安屬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以及省級公安機關頒布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細化標准等,牢記法律條文;
其次,辦理治安案件過程中,要依法調查取證,收集對違法行為人有利和不利的各種證據,根據違法事實,依照法律規定提出處罰意見,報請主管領導審核,作出處罰決定書,按規定移交執行,做到依法、公正、嚴格、高效辦理治安案件,文明執法,不徇私舞弊;
案件辦理完畢,裝訂卷宗,入庫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