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審查不包括規章
❶ 《行政復議法》規定對地方政府規章合法性審查不屬行政復議審查范圍,依照什麼行政法規審查
《行政復議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這里所說「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是指依據制定規章的上位法和《立法法》進行審查,如果該規章違反上位法的規定,則根據《立法法》第97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該規章。
《行政復議法》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立法法》第九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九十七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❷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中,一並申請審查范圍的有哪些
根據行政復來議法的規定自,行政復議中,一並申請審查范圍的有:
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❸ 關於行政復議審查法律有規定有哪些內容
行政復議審查是法律授權行政復議機關的一項權利。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其職責之一就是「審查被申請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復議審查是上級行政機關監督下級行政機關的一種形式,是行政機關內部自我糾錯的層級監督一種制度,通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了解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適當性,達到監督的目的;復議審查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需要。通過審查,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復議審查包括:合法性審查、適當性審查。復議審查范圍要比司法審查范圍更為寬泛。司法審查一般只包括合法性審查,而不包括適當性審查。 1.合法性審查(1)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是:第一,行政機關行使的是法定職權。行政機關的設立、變更和撤銷以及職權行使的范圍,都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超越職權,行使不屬於自己的職權,或者侵犯其他行政機關的職權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屬違法。第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客觀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如果行政機關在沒有查清事實、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那麼該具體行政行為就屬違法。第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正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適用的法律、法規要與申請人行政違法事實相對應,該適用甲法而適用了乙法,或者該適用某法的甲條而適用了乙條;適用的法律、法規應是行為人行為時有效的法律、法規,也不能是違法的規章或者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第四,程序合法。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經法定程序或者不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都屬違法。例如:法律、法規規定了許可證的申請條件、提交材料、審查、批准等程序,而行政機關不經過或者不按照這些法定程序辦理的,都屬於程序不合法。(2)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行政復議條例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發現其依據的規章或者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違法的,在其職權范圍內予以撤銷或者改變,而沒有允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違法的抽象行政行為提出審查申請的規定,關鍵在於是否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復議范圍。對此,各方面的意見爭論比較大,歸納起來有贊成納入和不贊成納入的兩種意見。 贊成納入的,其理由是:第一,多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認為將抽象行政行為排出在復議范圍外,不符合民主法制發展的方向。行政復議不僅僅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機制,它也是公民權利的救濟途徑,實踐中抽象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既然抽象行政行為可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就應該給公民一個權利救濟的途徑。抽象行政行為適用的范圍廣、涉及的對象多,一旦違法,會造成重大的危害。對抽象行政行為監督機制雖然存在,但缺少程序,實際工作中抽象行政行為通過監督機制被撤銷的很少,許多抽象行政行為明顯違法的問題沒能得到糾正,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狀告無門。第二,從國外的立法來看,也沒有把抽象行政行為排斥在行政復議之外。如果不是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問題,其他抽象行政行為不應當排除行政復議審查之外。第三,如果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復議范圍有困難,可以先將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納入復議范圍。實行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抽象行政行為納入附帶性審查制度。不贊成納入的,其理由是:第一,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復議范圍條件還不成熟。有關收費、審批、發證等方面的實體法和更高層次的程序法以及立法法都還沒有出台,無法判斷抽象行政行為是否違法,也無法通過提起行政復議來解決抽象行政行為的沖突問題。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現行機制比較健全,因此,沒必要納入。抽象行政行為應當由立法法規范,通過立法行為可以解決抽象行政行為違法的問題。第二,抽象行政行為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其針對的不是特指的對象,只能符合的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而對每個具體的人來說,不可能一點意見沒有,如果允許提起行政復議,那麼,該抽象行政行為就很難出台或者很難執行。因此,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應當通過行政復議之外的渠道解決。第三,行政復議法應當與行政訴訟法相銜接。行政訴訟法沒有把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司法審查范圍,如果行政復議法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復議范圍,就面臨著對抽象行政行為復議決定不服的,能否提起行政訴訟的問題,而行政訴訟法對抽象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是不予受理的。實踐中很難操作。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的討論,覺得將抽象行政行為全部納入行政復議范圍,涉及的問題太復雜,短期內很難論證清楚。但允許申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不合法的規范性文件提出審查申請是必要的,單靠行政機關一種渠道發現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違法不夠,還應給申請人發現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違法而啟動審查的機會。因此,最後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如果該具體行政行為是依據國務院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和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作出的,發現其違法,可以一並申請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范性文件予以審查。2.適當性審查適當性審查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公平、合理的問題進行的審查。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有以下特徵:(1)具體行政行為不當只發生在自由裁量的行為之中,不發生在羈束行為之中。行政機關的羈束行為客觀上只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而沒有選擇的可能性。在我國,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法律、法規允許行政機關在法定范圍內,根據行政目的,運用自由裁量權,有選擇的進行自由裁量,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但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運用自由裁量極必須合理。不合理、不公正的具體行政行為,屬於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不當,一般來說,有權利賦予不當與義務科以不當兩類之分。權利賦予不當又包括權利賦予對象不當和權利賦予量不當,如:行政機關的審批權,當行政機關可以將出口配額批給甲,也可以批給乙時,必須作出合理的決定,假如甲的條件明顯不如乙的條件,而行政機關卻將該出口配額批給了甲,就屬 權利賦予對象不當。權利賦予量不當是從數量上反映出的自由裁量不當,如行政機關對甲、乙、丙發放的救濟金在100—1000元之內均為合法,但丙的經濟條件明顯好於甲、乙,而行政機關卻給丙發放最高的救濟金1000元,顯然屬於賦予量不當。義務科以不當,同樣有義務科以對象不當和義務科以量不當之分。 2)具體行政行為不當以合法為前提。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在合法范圍內的不當。如果具體行政行為是違法的,就不存在當與不當的問題。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構成具體行政行為不當。例如:合法的罰款幅度是200元,行政機關在同類案件中對情節輕微的處200元罰款,而對情節較重的處10元罰款,則顯屬不當。如果罰款超出合法幅度200元,無論是罰款201元,還是罰款300元則都屬違法,不存在當與不當的問題。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原則上由行政復議機關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和其他國家機關一般不審查。這是因為:第一,在我國,行政權與司法權都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賦予的國家權力,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照國家職能分工和法律規定,分別享有行政權和司法權,他們都有各自活動的領域,因此,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正常行政活動,則應該為包括人民法院在內的所有機關、團體和個人所尊重。根據法律規定,在法定幅度或者限度之內,選擇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屬於法律授權給行政機關的職權,對於具體行政行為的適當性,進行監督、審查、變更也屬於行政機關的內部工作。在行政復議中,行政復議機關一般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所以應當具有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的審查權;第二,具體行政行為有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是否適當、合理,行政機關最有條件判斷,所以由行政復議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的適當性進行審查最為合適。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審查,對於被申請人的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權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變更的處理決定。
❹ 行政復議范圍包括哪些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者其他當事人與稅務機關發生稅收爭議,只能對稅務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主要是指:
征稅行為,包括確認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征稅范圍、減稅、免稅、退稅、抵扣稅款、適用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和稅款徵收方式等具體行政行為,徵收稅款、加收滯納金,扣繳義務人、受稅務機關委託的單位和個人作出的代扣代繳、代收代繳、代征行為等。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
發票管理行為,包括發售、收繳、代開發票等。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
行政處罰行為:①罰款;②沒收財物和違法所得;③停止出口退稅權。
不依法履行下列職責的行為:①頒發稅務登記;②開具、出具完稅憑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③行政賠償;④行政獎勵;⑤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資格認定行為。
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
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
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
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法沒有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復議范圍,但設立了規范性文件審查制度。
納稅人及其他當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可以在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對規范性文件的審查申請。當事人對規范性文件提出審查申請,只限於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的規章以下的文件,以及總局以下各級稅務機關和地方政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當事人不能單獨對文件規定提出審查申請,只能在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
❺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復議中,一並申請審查范圍的有。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中,一並申請審查范圍的有:
國務院部門內的規定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容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❻ 根據行政復議法,下列各項中不屬於行政復議中一並申請范圍的是
B.省政府所在地的市的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❼ 行政復議審查的對象有哪些
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
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三)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徵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❽ 8. 行政復議的合法性審查包括( ) 多選
行政復議審查是法律授權行政復議機關的一項權利。復議審查包括:合法性審查、適當性審查。復議審查范圍要比司法審查范圍更為寬泛。司法審查一般只包括合法性審查,而不包括適當性審查。中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我們稱之為合法性審查原則。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對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的訴訟行為。合法性審查的實質是對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審查權的限制,即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中享有不完全的司法審查權。
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是:
第一,行政機關行使的是法定職權。行政機關的設立、變更和撤銷以及職權行使的范圍,都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超越職權,行使不屬於自己的職權,或者侵犯其他行政機關的職權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屬違法。
第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客觀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如果行政機關在沒有查清事實、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那麼該具體行政行為就屬違法。
第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正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適用的法律、法規要與申請人行政違法事實相對應,該適用甲法而適用了乙法,或者該適用某法的甲條而適用了乙條;適用的法律、法規應是行為人行為時有效的法律、法規,也不能是違法的規章或者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
第四,程序合法。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經法定程序或者不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都屬違法。例如:法律、法規規定了許可證的申請條件、提交材料、審查、批准等程序,而行政機關不經過或者不按照這些法定程序辦理的,都屬於程序不合法。
❾ 行政復議審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行政復議機關對已經受理的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案件進行審查是行政復議程序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審閱案卷材料,核對證據,審查案件事實和法律問題,為正確裁決奠定基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審查范圍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不僅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的合法性,也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的合理性;不僅審查具體行政行為,還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以及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這些抽象行政行為。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納入行政復議審查范圍的抽象行政行為僅限於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不包括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第二,審查方式行政復議審查方式實行書面審查為一般、口頭審查為例外的原則。《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行政復議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所謂書面審查,是指行政復議機構對行政復議案件,不要求申請人、被申請人、證人、鑒定人到場,進行開庭是口頭式的審查,而是以閱讀卷宗的方式進行審查。根據上面的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申請行政復議,在一般情況下,行政處罰復議機關只對行政復議申請書和被申請人提供的有關案件材料、證據、答復書進行審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因為行政復議行為是一種行政行為,必須遵循效率、便民和及時的原則。只有在案件復雜,通過書面方式仍不能調查清楚案件事實的情況下,才採取口頭審查的方式,組織聽證,聽取各方意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 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實地調查核實證據;對重大、復雜的案件,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採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第三,審查期限行政復議機關審查行政復議案件,應當在法定的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