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規定的無過錯責任
❶ 1、簡述法律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的幾種情況。
1.無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的成立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換言之,只要行為人的行為造成了某種損害後果,無論其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均構成侵權行為,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主要有: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2.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而依法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二者的區別主要如下:
(1)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的前提條件和可能性,但其本身並不意味著民事主體已經享有具體的民事權利;
(2)民事權利能力既包括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的資格,也包括其承擔民事義務和民事責任的資格。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實際具有的並為法律所保障實現的利益,亦即民事權利直接體現的利益而不是負擔。
(3)民事權利能力的取得、內容和范圍是由法律直接加以規定的,它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無關。而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利則是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而取得、變更或者消滅的,民事權利的具體內容,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根據民事權利主體的意志而確定的。
(4)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主體自身不可分離,對於民事權利能力,民事主體既不可以放棄,也不可以轉讓,他人也無權對之進行限制或者剝奪。而對於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利,民事主體可以依法自由放棄或者轉讓,有關機關也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對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進行限制或者剝奪。
❷ 無過錯責任的免責條件
所謂過錯推定原則,指在受害人能夠證明其所受的侵害是由侵權人所致,而侵權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則應該推定侵權人有過錯並承擔責任。
2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不以侵權行為人主觀過錯為責任要件的歸責標准。
來源
過錯推定作為一種歸責方法出現在法學界的三元論中。即一派認為,一般侵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特殊侵權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一派認為,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分為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注意:同時還存在其他兩個學說 一元論說---侵權行為法只有一個歸責原則,即過錯責任原則 二元論說---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將是二元制,即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並存 這三個學說是並存的 還沒有成為通說)
結論1 過錯推定原則可以作為一種歸責方法
歸責的劃分
根據以是否以主觀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要件, 歸責原則可以分為強調過錯的歸責原則和嚴格責任原則兩大類。強調過錯的歸責原則,即強調侵權行為主觀過錯為侵權責任成立的必要條件,主觀上沒有過錯或不能推定有過錯則不承擔民事責任,具體包括過錯責任原則及其過錯推定原則。不強調過錯為歸責要件的歸責原則,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嚴格責任原則」,即不必探究認定侵權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也可認定其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具體包括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補充資料 楊立新(民法學泰斗)認為,「過錯推定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詳細資料參見人民法院出版社 楊立新等著《人身權法判例與學說》P31)也就是說,過錯推定是過錯原則的補充,其來源需要用到法的淵源來闡述,工作量太大,簡單說一下,就是在以前的法國,是只有過錯責任的,但是因為要受害人去證明加害人是有主觀過錯的,於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明顯不合理的案件處理,於是就出現了過錯推定來加強受害人的權利地位。另外,不可因為其與無過錯責任都屬於責任倒置就認為其從屬於無過錯責任
結論2 過錯推定原則是從屬於過錯原則 不從屬於無過錯原則
附帶兩者區別聯系:無過錯責任原則與過錯推定原則均不要求受害人能夠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即可追究行為人的責任,而且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因此,兩者在適用范圍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但兩者區別也是明顯的。區別主要在於加害人要證明的內容不同:過錯推定要求行為人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可以免責,但在適用無過錯責任歸責時,行為人若想免責,必須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的故意或者過失所引起。很顯然,相對於過錯推定責任,無過錯責任對行為人的要求更為嚴格,它加重了行為人的舉證責任,使行為人置於嚴格控制之下,對受害人則予以更大、更便宜的救濟和保護。(簡單理解 過錯推定--證明自己 無過錯--證明別人)
❸ 急急急。。。無過錯責任原則在那條法律法規裡面
1、無復過錯責任原則:也叫無制過失責任原則。它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律規定應由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英美法稱之為「嚴格責任」。
2、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工傷保險條例中寫沒有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一條,但該條例的內容都是貫穿這一原則的。
❹ 在法律中,承擔無過錯責任是什麼意思
您好:
無過錯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即不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沒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它是要以有法律規定為前提的,一般以下幾種情形需要承擔無過錯責任:
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2條)。❺ 無過錯責任的認定和常見情形有哪些
1、法律如果規定受害人故意或重大過失免則,否則絕對承擔責任;2、被告舉證自己回主觀上沒有過錯是答沒有意義的;3、舉例,普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監護人的擔責、產品缺陷侵權、用人單位對員工的非他人侵害擔責、機動車與人的事故、環境污染、客運合同旅客傷亡托運行李、貨運合同對貨物擔責、高度危險作業、建築物倒塌、一般情況下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侵權等。
❻ 關於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侵權法第八十復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制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具體賠多少要看劉家放玻璃的位置,當時的情況,是否妨礙到小孩通行撞上去的,還是小孩頑皮自己摔倒碰巧碰到之類的,要看具體情況,可能母親也承擔一部分責任。看你的敘述,劉家一般情況下是要賠的,醫葯費當然是要付的,美容費的話也要看,因為不同的醫院,材料價錢差的很大,會看是否是必要的。爭論的點會蠻多的。
❼ 無過錯侵權行為的種類和責任承擔方式哪些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無過錯責任
①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2條)。
②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4條)。③提供個人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5條)。
④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無過錯責任。銷售者具有過錯的,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無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1-43條)。
⑤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8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
⑥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65—68條)。
⑦高度危險責任中,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的經營者、佔有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69-77條)。
⑧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但動物園承擔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8-80條;第82-84條)。
⑨建築物倒塌致人損害的,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86條)
⑩醫療機構違反告知義務,給患者造成損害的,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55條)。
11因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與產品提供者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為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59條)。
12在道路上傾倒、堆放、遺撒妨礙通行物的,行為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89條)。
❽ 請問這件事情責任如何認定,急!!!!!!!!
如果抄是營業時間,游襲泳館有救助義務和保障義務,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死者家屬可以依據消法要求經營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不同意過錯責任問題,消法明確規定消費的時候,經營者有對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義務。游泳池營業的時候,屬於服務消費提供經營者。對於游泳池的安全,游泳池的經營者當然要進行保障。游泳者存在什麼過錯?不會游泳被禁止游泳嗎?需要告知經營者自己不會游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