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歐盟海關法典授權條例

歐盟海關法典授權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02 19:30:15

⑴ 德國海關規定

您需要哪方面的,德國的海關法么?
以下是一些德國海關的關務管理方面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德國的海關管理添加新網路 獲積分獎勵【我來添加】 2005年 12月 22日 貨物進出歐盟統一關稅區和自由關稅區將由海關按海關法進行監督。海關監督作用是徵收進出口稅,維護海關法。海關法規定的進出口稅包括海關法典中規定的稅收以及進口銷售稅和其他進口貨物消費稅。上述海關法典即歐共體於1992年10月19日以EG Nr.L302公布的海關法典。需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通過德國消費稅徵收區時受海關監督。海關監督還在於維護歐盟及其成員國關於禁止和限制貨物進入、通過和輸出歐盟海關法有效地區的有關規定。海關還擔負著其它法規所賦予的任務。 一、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管理
德國關於貨物進出關的法律有:關稅和關稅值及條例、海關取得統計數據的條例、對外經濟法和條例、德國國內貿易規定。
企業在進出口貨物時必須按照規定辦理下列有關單證:
1、報關單:每批進出口貨物向海關申報,填寫報關單,作為海關進行監管、查驗、征稅、統計的依據。
2、進口貨物的提單或運單;出口貨物的裝箱單或運單。
3、進口或出口貨物的發票、合同。
4、關稅申請:由進口商申請,以何種關稅方式通關。凡是營業性的進口或商品價值超過400歐元,必須遞交書面關稅申請。
5、進口關稅值的申報。
6、原產地證明:德國由各地的工商會負責出具原產地證明。
7、商品流通證明:德國向有些國家(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出口時,如果遞交這種證明,進口商可獲得進口關稅優惠。
8、通關證:德國企業到國外去參展要帶展品,去國外洽談業務有時要帶樣品。有些國家對這些臨時性進口要求支付押金,有的押金相當高。為避免攜帶許多現金,歐共體關稅委員會制定了商品樣品通關證協定和商品臨時進口協定,規定由歐共體各國有關機構以通關證的形式給予關稅擔保,即擔保某商品進入某國後還將帶出。因此,通關證就相當於海關通行證,是一種擔保證件,本身有貨幣價值。德國承擔這種關稅擔保的是德國工商總會,頒發通關證的是各地工商會。 二、徵收關稅
德國海關對一批貨物首先檢查是否是免關稅的,如果是,在接到海關的口頭通知後,馬上可以提貨。如果要征關稅,海關將書面或口頭通知。按規定,接到海關通知後,應立即付關稅。但如果需要並符合有關前提,每個商人都有權要求推遲支付時間,歐盟統一規定,關稅支付時間最遲可推遲到貨到之日起的下月15日。 三、其它進口稅
1、進口增值稅:進口貨物除交關稅外,進口商還要交納16%的進口增值稅,也有的商品(如食品、書籍、報刊等)只須付7%的進口增值稅,由海關代征。進口商向財政局申報後,可退回這筆增值稅。 2、差價稅:從歐盟以外的第三國進口一些農產品如糧食、牛奶、糖、水果、蔬菜等時,由於進口價格大大低於歐盟價格,如果進口商低價售出,會嚴重沖擊歐盟同類商品的市場;如果同價拋出,又能獲得巨額利潤。因此,歐盟對這類進口商品除徵收進口關稅外,還要另徵收一種差價稅,以降低進口商所獲的利潤,故又稱利潤撇除費。歐盟以此防止世界市場上同類商品價格給歐盟帶來的沖擊。因此,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進口稅。 進口上述商品時,或者以差價稅取代關稅,或在徵收關稅的基礎上加收差價稅。差價稅率一般以100公斤自重為基本核算單位,在有些情況下,也根據關稅稅值計算。 3、消費稅:德國對進口的燒酒、啤酒、煙草製品、石油製品、咖啡、發光材料、汽酒和茶葉,徵收消費稅。

⑵ 艙單費是什麼費用

艙單費就是ENS(Entry Notification of Summary),指的是歐盟海關提前艙單規則,船公司要幫客戶做這個補料收的費用。

ENS收費基本與AMS一致,基本是USD25/票,也有一些公司收取USD35/票,不同公司收費標准不同,基本差距不會很大,客戶在訂艙前,仔細咨詢好貨代公司或者相應承運人,避免一些無良貨代趁客戶不懂,亂收費。

自2011年1月1日起,歐盟將對前往或途經歐盟港口的所有貨運強制執行「艙單提前申報」的規則,該規則適用於全部28個歐盟成員國。

如果未能遵守此規則,最嚴重時可能導致停止裝卸貨物,以及貨流和供應鏈的中斷。另外,歐盟國家當地海關當局將會向負責提交貨物申報單的承運人和其他方強制徵收罰款或其他罰金。

所有中轉的貨物(無論最終目的地是否屬歐盟境內);所有過境的貨物(如通過拖車、火車運到歐盟以外的國家);船上未卸貨物(如貨物到烏克蘭,船舶在希臘停靠但不卸貨)。總之,只要船先掛靠歐盟港口的所有目的港都必須申報ENS。

提交ENS所需的信息將與現有的提單確認件信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ENS對地址、貨物描述及任何所提供的號碼的精確度要求更高。

(2)歐盟海關法典授權條例擴展閱讀:

針對所有進入歐盟的貨物,公司必須向集裝箱船掛靠的歐盟國家首個停靠港提交入境摘要報關單 (ENS),而且必須在起運港裝載前24小時之前提交。

歐盟海關需處理全球16%的貿易,相當於每年處理價值約3.4萬億歐元、重量超過20億噸的貨物。近年來,歐委會一直在推動海關改革,於2013年通過了新版《歐盟海關法典》(Union Customs Code),擬於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⑶ 求部分國家的稅收稅率

英國中央政府稅包括:收入稅、資本稅、消費稅。英國中央政府的稅收主要由英國財政部下屬的國內稅務署和皇家海關稅收署負責。國內稅務署負責徵收所得稅、資本稅和印花稅;皇家海關稅收署徵收其他一切消費稅;而汽車稅則由英國運輸部負責徵收。英國的進口稅主要有五種:①海關稅,同歐盟國家一樣,採用原關貿總協定規定的國際通用海關稅目。②貨物稅。③反傾銷稅。④農業稅。⑤增值稅,為17.5%。稅目、稅率等情況詳見本書「歐洲聯盟篇」

美國的稅法可謂是全世界最復雜且嚴謹的課稅制度。美國的所得稅制兼采屬地主義和屬人主義。就美國來源所得(U.S.Source of Income)而言,美國的所得稅制原則上採用屬地主義,非居民之外國人(Nonresident Alien)應該按照美國境內來源所得向美國政府繳稅。就美國國民或居民的所得而言,美國的所得稅制原則上採用屬人主義,亦即是針對公民其全世界的所得加以課稅。 美國的稅賦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徵收。聯邦政府主要徵收聯邦所得稅,財產稅及贈與稅。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則徵收州所得稅(Income Taxes),特許規費(Franchise Taxes),消費稅(Sales Taxes),使用稅(Use Taxes)及財產稅(Property Taxes)等。美國聯邦政府的總稅收中,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約佔1/3,薪工稅(Payroll Taxes)約佔1/3,公司所得稅(Corporation Income Tax) 約佔1/6,其他稅收則包括:遺贈稅(Estate or Gift Tax),關稅(Custom)......等。租稅課征雖屬財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的權責,實際工作卻由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簡稱IRS)負責執行

法 國
現行稅制中的主要稅種有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社會保障稅、財產稅、個人房產稅、營業執照稅等。
(一)主要稅種概況
1.公司所得稅
(1)納稅人
公司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在法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法人實體、公司注冊地在法國的法人實體,主要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股份合夥企業和外國公司的子公司。只是中央政府徵收公司所得稅,城鎮和地方不征公司所得稅。
(2)征稅對象、稅率
公司所得為在法國境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利潤。法國對居民公司從法國境外取得的利潤不予征稅,但是對於居民公司從其國外分支機構取得的所得予以征稅。
法國公司所得稅的稅率分為標准稅率、低稅率和特殊稅率。
標准稅率:為33.33%。另外,年營業額超過7,630,000歐元, 年繳納所得稅稅款超過763000歐元的公司,還應就所得稅稅款超過763000歐元的部分,繳納附加稅,稅率為3.3%。
低稅率:適用於低稅率的所得主要包括一是長期資本利得,稅率為8%至15%。二是中小企業的年利潤低於38,120歐元的部分,稅率為15%,年利潤超過38,120歐元的部分,稅率仍為33.33%;
特殊稅率主要適用於租賃收入、林業收入、農業收入,稅率為24%;來自免稅公司的紅利所得,稅率為10%。
此外,繳納公司所得稅的法律實體還要按年繳納最小稅,如下表

年營業額(歐元)

300000

300000---750000

750000---1500000

1500000---7500000

7500000---15000000

15000000---75000000

75000000---500000000

超過500000000
年最小稅額(歐元)

0

1300

2000

3750

16250

20500

32750

110000

外國公司在法國的常設機構比照居民公司納稅。長期資本利得之外的資本利得視同一般所得徵收所得稅。
(3)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法國公司稅的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項目以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下列項目,按照規定的范圍、標准准予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①免稅所得::從其他公司取得的稅後利潤。
②折舊扣除:折舊允許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各種設備的折舊可以採取直線法或者余額遞減法折舊法。直線法的規定如下表:

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273674/n4273774/n4273857/4330546.html

俄羅斯海關制度及稅率

<P> 俄羅斯海關管理及對進出口實行關稅調節的基本法律是《海關法典》和《關稅法》。 </P>
<P> 《海關法典》詳細規定了海關管轄的各項業務、海關的各項制度以及海關監管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也確定了俄海關的機構由俄聯邦國家海關委員會、地區海關管理局、分關、支關等組成。 </P>
<P> 俄羅斯聯邦政府設立國家海關委員會,統一管理全國海關。國家海關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在俄聯邦總統和政府的領導下,領導和組織全國海關貫徹執行《海關法典》、《關稅法》和其它有關法規和政策;辦理相關的海關業務;管理海關幹部和海關業務;開展國際海關交流。 </P>
<P> 俄聯邦國家海關委員會在海關機構多、任務相對集中地區設立10個地區海關管理局,作為國家海關派駐機構,協助國家海關委員會管理派駐地區的海關。俄目前共有海關機構105個,海關職工1.5萬多人。 </P>
<P> 《關稅法》規定了實行關稅措施的一般原則和條例;稅號、稅種、海關估價和產地國的確定程序;實行反傾銷和補償關稅的程序;提供關稅優惠及其它事宜。 </P>
<P> 2000年4月1日起,俄聯邦開始實行新的《俄羅斯聯邦對外經貿活動商品名稱表》(以下簡稱《俄聯邦商品名稱表》)。此前,俄羅斯一直使用《獨立國家聯合體對外經貿活動商品名稱表》(以下簡稱《獨聯體商品名稱表》),而新的《俄聯邦商品名稱表》是以海關合作理事會制定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和《獨聯體商品名稱表》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本國進出口貨物實際變化情況編制而成。其最重要的變化是:原商品編碼使用9位數字,而《俄聯邦商品名稱表》則使用10位數字,對商品進行更精細分類並規定相應稅率,可更合理准確地對商品徵收關稅。 </P>
<P> 俄羅斯現行進口關稅稅率平均為14-15.5%,絕大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為從價稅,小部分商品實行從量稅和復合關稅,從近幾年若干次進口稅率調整情況看,實行復合關稅的商品數量漸趨增多。進口關稅率水平如下:食品-5-30%;酒類-每公升0.12-2歐元;化工產品-5-15%;輕紡產品-15-30%;機器設備-5-20%;家電產品-20-30%;電氣設備-5-30%;葯品-5-20%。 </P>
<P> 進口稅率是進口商品的基本稅率。凡從享有最惠國待遇國家進口的商品按基本稅率征稅,從不享有最惠國待遇國家進口的商品按基本稅率的2倍征稅。對產自與俄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獨聯體國家的商品免徵進口關稅。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商品按基本稅率的75%征稅,但部分商品無此優惠。中國商品進入俄羅斯可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但須出具A級產地證明。享受這一優惠的發展中國家共105個。對從47個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的商品免徵進口關稅。另外,對產地不明的商品按基本稅率的2倍征稅。 </P>
<P> 俄羅斯政府將於近期討論歸並進口商品稅號目錄及修訂進口稅率問題,初步計劃將修訂1.1萬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的進口稅率將下調,3500多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將不高於20%,同時將目前的7個稅率標准減為4個:5%為鼓勵稅率,主要用於原料類商品;10%和15%為正常稅率;20%為限制性稅率,主要用於機械設備,現有的25%和30%兩個極限稅率將取消。俄政府希以此增加關稅收入及加快入世進程。</P>
<P> 除關稅外,進口到俄羅斯的商品還要繳納的增值稅(一般商品增值稅率為20%,食品、兒童商品及糧食等為10%)、消費稅(應繳消費稅的商品包括酒精、酒精飲料和啤酒、香煙、首飾、小汽車、汽油等)及海關規費(商品發票價值的0.15%,其中,0.1%以盧布繳納,另0.05%以結算貨幣繳納,此項收入歸海關自行支配使用)等。 </P>
<P> 自1999年起,俄對部分原材料及食品開始徵收出口關稅,多實行季節性出口稅率。</

西班牙現行稅制中的主要稅種是: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社會保障稅、財富稅等。
(一)主要稅種
1.公司所得稅
(1)納稅人
西班牙公司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兩類。居民公司是指根據西班牙法律注冊的實體和在西班牙境內有經營或者管理場所的實體。
(2)征稅對象、稅率
西班牙居民公司應當就其來源於全世界的所得繳納公司所得稅,非居民公司僅就其來源於西班牙的所得繳納公司所得稅。
西班牙公司所得稅的標准稅率為:從2007年1月1日起的財政年度適用的稅率為32.5%,從2008年1月1日起的財政年度適用的稅率為30%。一些特殊的實體和經營類型適用其他稅率(35%, 25%, 20%, 10%, 1%和0%)。
小型公司(前一年的流轉額低於800萬歐元的公司)適用以下稅率:年利潤低於120202.41歐元適用25%的稅率,超過此數額按照標准公司所得稅稅率納稅。
外國實體的西班牙常設機構繳納非居民稅,稅率為其利潤的32.5% (2008年為30%)。
分支機構的所得按照32.5%(2008年為30%)的標准稅率計征公司所得稅,支付給境外總機構的經營與管理費用,按照該分支機構的分攤額進行扣除。分支機構支付給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的利息、股息和特許權使用費必須繳納預提稅,稅率為18%。
(3)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①存貨定價。存貨按照取得或者生產的成本計價。西班牙允許採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但是不允許採用基本存貨法和重置價值法。
②資本利得。按照標准稅率繳納公司所得稅。
③公司間股息。來源於其他公司的股息應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中。如果股息的支付者為國內公司,股息接受人持有支付者5%以上的股份並且持有1年以上,允許股息全額稅收抵免;若達不到5%的持股比例或者持股不到1年,則允許抵免一半。
④折舊與折耗。除土地之外的所有固定資產,都允許折舊。通常可以採用直線折舊法,使用年限超過1年的部分固定資產可以採用余額遞減折舊法,但是建築物、傢具等不允許採用該方法。
⑤凈經營虧損。虧損可以向前(將來)結轉15個財政年度,但是不能向後結轉。
⑥支付給外國機構的費用。支付給外國機構的費用必須按照正常交易原則計價才能進行公司所得稅扣除,超過市場價的費用不能進行公司稅扣除。支付給避稅港的費用完全不能扣除,除非有合理證明實際供應價是按照正常交易原則計算的。
⑦稅款的扣除。公司繳納的稅款可以扣除。
⑧集團公司稅收。西班牙允許集團公司合並納稅,條件是公司要在採用集團公司稅收制度的納稅年度之前進行正式的選擇,合並納稅的公司必須直接或者間接地持有西班牙居民附屬公司至少75%股份1年以上。
2.個人所得稅
(1)納稅人
西班牙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居民個人是指在一個日歷年度內在西班牙居住超過183天或者將西班牙作為其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
(2)納稅對象、稅率
居民個人應當就其來源於全世界的所得、資本利得與財產納稅,非居民個人僅就其來源於西班牙境內的所得、資本利得與財產納稅。
2006年通過了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於2007年全面實施。該法將應納稅所得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普通所得, 適用累進稅率;另一類所得包括證券投資所得和資本利得等,適用18%比例稅率。

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273674/n4273774/n4273857/6100112.html

德國的主要稅種稅率
1、公司稅
資本公司(如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所得應繳納公司稅。公司稅以凈收入為基礎,凈收入根據所得稅法和公司稅法的規定計算。公司盈利留成或分紅稅一般為25%。公司股份買賣的輸贏計入公司稅,損失時可以抵銷公司盈利。
2、營業稅
營業稅的高低根據營業額的高低、營業資本的多少和各地不同的稅率計算。
3、增值稅
對企業在境內有償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而徵收。一般為16%,某些商品(主要是食品)則為7%。銷售到歐盟以外的產品免交增值稅。
4、工資稅
僱主每次向其僱工支付工資時必須預提工資稅並上繳稅務局。公司稅的多少是根據每個僱工的工資稅表計算的,工資稅表是通過工資稅卡填寫的。工資稅不僅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物質上的享受,如企業供應的伙食,公車私用等,然後減去每年額定的免稅額,定額數根據每個人員的情況而定。最後根據工資卡上劃定的稅級和工資等收入,按所得稅稅率表計算出應付的工資稅。
5、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年收入徵收,稅率按收入多少呈遞進制,20%-49%不等。有關免稅的最低收入以及避免雙重征稅的具體情況,請咨詢德國稅務顧問。
6、財產稅
個人(自然人)一般的稅率為1%,農林產業、營業資本和投資股金減辦徵收。法人稅率一般為0.6%。營業資本(個人或法人)有25萬歐元的免稅額,超出部分的75%則應納稅。

其他政府補貼說明
● 在德國買房或者買塊地皮造房,不僅可以減免稅,還可以從政府拿買房補貼,自2004年成人每年補1250歐元,每個孩子每年補800歐元,一共可以補8年。
● 新生嬰兒的母親可以獲得每月307歐元的母金補貼,一共補兩年,或者每月460歐元,一共補一年。
● 在德國開公司的人,其子女可以從德國政府拿童金,每個孩子每月154歐元,從第四個孩子起,每個孩子每月179歐元。在德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是免費的。

⑷ 為什麼要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自由有利於在全世界范圍內合理分配,利用資源。貿易便利有利於降低商品成本,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加劇競爭,促進產業不但創新,升級。貿易保護主義只能是一時的局部的利益,是不利於創新和競爭的。

⑸ 求銀會計[2003]92號文件中附件2《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糸統管理辦法》

先意思意思!!撤銷問題也是丟分,還不如捐給慈善事業,(那就是給我)
[2003]92號文件中附件2《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糸統管理辦法》:該通知中,美國認為在歐盟理事會2913/92號規則(關稅法)、執委會2454/93號規則(關稅施行細則)
有第二款的規定,發生於締約國一方而為締約國另一方政府、地方當局及其中央銀行或者完全為其政府所有的金融...根據該協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協定應自2002年8月8日起生效,並適用於2003年1月1日或以後開始的納稅年度中取得的所得...

有第二款的規定,發生於締約國一方而為締約國另一方政府、地方當局及其中央銀行或者完全為其政府所有的金融...根據該協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協定應自2002年8月8日起生效,並適用於2003年1月1日或以後開始的納稅年度中取得的所得...
有第二款的規定,發生於締約國一方而為締約國另一方政府、地方當局及其中央銀行或者完全為其政府所有的金融...根據該協定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協定應自2002年8月8日起生效,並適用於2003年1月1日或以後開始的納稅年度中取得的所得...

本條信息資料庫位置:中宏資料庫/投資研析庫/投資資料庫

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03(九)

2004-5-26 中宏資料庫

歐盟
一、雙邊貿易投資概況
2003年歐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同時也是中國第六大實際投資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中國和歐盟雙邊貿易總額為1252.2億美元,同比增長44.4%。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721.5億美元,同比增長49.7%;自歐盟進口530.6億美元,同比增長37.7%。中方順差190.9億美元。中國對歐盟出口的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電器及電子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電子技術、焦炭及半焦炭、二極體及類似半導體器件、服裝及衣著附件、玩具、煤、金屬製品等,自歐盟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電器及電子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電子技術、二極體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鋼材、鋼鐵板材、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紙及紙板、初級形狀的塑料等。德國、荷蘭、英國、法國和義大利是中國在歐盟內的主要貿易夥伴。2003年度中國與上述5個國家的貿易額約佔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額的77.3%。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中國公司在歐盟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4.2億美元,新簽合同額5.5億美元;完成勞務合作合同額1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2億美元。
截至2003年底,中國公司在歐盟累計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13.1億美元,簽訂合同額19億美元;完成勞務合作合同額7億美元,簽訂合同額8.5億美元。
2003年,經商務部批准或備案,中國在歐盟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41家,中方協議投資額5.1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中國在歐盟累計投資設立非金融類中資企業432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6.8億美元。
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歐盟對華投資項目2074個,主要集中於製造、採掘等領域,合同金額58.5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39.3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歐盟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項目16158個,合同金額659.4億美元,實際投入378.7億美元。
二、貿易投資管理體制概述
自20世紀50年代,歐共體開始了經濟一體化進程。1968年7月1日,歐共體實現了關稅同盟,1993年歐共體基本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開始使用歐盟一詞。1999年1月1日,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啟動,標志著歐共體經濟貨幣聯盟的建立。在50多年的一體化進程中,歐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共同政策,其中,與貿易密切相關的主要有:共同貿易政策、共同農業政策、共同漁業政策和共同消費者保護政策。
(一)共同貿易政策法律體系
《歐共體條約》第133條是歐盟共同貿易政策的法律依據。第133條規定,歐盟共同貿易政策應建立在各項統一原則的基礎上,並著重涉及關稅稅率的修改、關稅和貿易協定的締結、統一貿易自由化措施的採取、出口政策和保護措施。2003年2月生效的《尼斯條約》將共同貿易政策擴大到服務、知識產權和投資領域。歐盟的貿易政策分為進口貿易法規和出口貿易法規兩大部分,法律文件主要採取規則、指令和決議的形式1。
(二)關稅政策
歐盟十五個成員國實行共同關稅政策,執行統一的關稅稅率和管理制度。1992年,歐盟部長理事會制定了《關於建立歐盟海關法典的第(EEC)2913/92號規則》,對共同海關稅則(包括商品分類目錄、協定關稅率、優惠關稅稅率以及普惠制等)、原產地規則以及海關估價等作了統一規定。
(三)貿易管理
1.進口貿易
目前歐盟適用的共同進口貿易法規分別是1994年制定的《關於對進口實施共同原則的第(EC)3285/94號規則》和《關於對某些第三國實施共同進口原則的第(EC)519/94號規則》。歐盟取消了原由各成員國實施的進口配額,實行統一進口配額管理制度,並制定相關進口配額分配辦法、進口許可證的管理原則以及管理中的行政決定程序等。
(1).進口配額分配
進口配額主要按照以下3種方式分配:將進口商劃分為傳統進口商和新進口商兩部分,在配額分配時,優先考慮傳統進口商;按申請先後次序分配,先來先領;按比例分配。以上3種分配方法由歐盟視具體情況選用。如以上方法均不適用,歐盟還可按規定程序採取特殊的管理措施。
(2).進口許可證
歐盟對數量限制產品、保障措施產品和進口監控產品實行進口許可管理。目前實施進口許可證的商品包括:紡織品和服裝;來自WTO成員的部分農產品,如穀物、大米、牛肉、羊肉、牛奶及其製品、糖、加工水果和蔬菜、香蕉、植物油、種子、葡萄酒等;需要關稅配額的進口農產品。
(3).進口登記
目前歐盟對中國20類產品實行進口監督,這些商品是:食品制劑、氯化銨、多元醇、檸檬酸、四環素及其衍生物、氯黴素、鹼性染料及其制劑、還原染料及其制劑、煙花、聚乙烯醇、手套、鞋類、裝飾瓷器、部分玻璃製品、含量低於99.99%的未熔合鋅、汽車用收音機、自行車、玩具、撲克牌、掃帚和刷子。按歐盟規定,這些產品需辦理進口登記手續,接受監督。
(4).紡織品進口管理
目前歐盟專門適用於紡織品的共同進口貿易法規是1993年制定的《關於對某些紡織品進口實施共同原則的(EC)3030/93號規則》和1994年制定的《關於對某些第三國紡織品實施共同進口原則的第(EC)517/94號規則》。其中後者專門適用於與歐盟未簽訂雙邊紡織品協定、議定書或者其他協議,或不適用歐盟其他專門規則的第三國的紡織品進口。
2003年1月28日,歐盟部長理事會公布第(EC)138/2003號規則,對理事會第(EC)3030/93號規則進行了修改,專門規定適用於中國的特殊保障措施條款,其中包括雙邊磋商及可能採取的具體進口限制措施等內容。
(5).農產品進口管理
歐盟對部分農產品實施進口進口數量管理。農產品進口貿易領域的立法主要有《關於實施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所需採取措施的第(EC)974/95號規則》和《關於某些加工農產品貿易安排的第(EC)3448/93號規則》等。
2003年11月,歐委會頒布了第(EC)1972/2003號規則,要求歐盟新成員國在入盟之際對列入清單的農產品採取相應措施,以維護正常貿易。這些措施包括對超量儲存的農產品收費、對從第三國進口並在擴盟之日或之後投放歐盟市場的農產品按投放當時的稅率徵收進口關稅以及避免雙重出口退稅等。
2.出口管理
歐盟僅對少數產品實施出口管理措施,一般產品均可自由出口。出口貿易的立法主要有《關於實施共同出口原則的第(EEC)2603/1969號規則》、《關於文化產品出口的第(EEC)3911/1992號規則》、《關於危險化學品進出口的第(EC)304/2003號規則》、《關於在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貸領域適用項目融資框架協議原則的第(EC)77/2001號決議》以及《關於設定農產品出口退稅術語的第(EC)3846/1987號規則》等。
此外,歐盟對部分涉及核擴散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領域的產品和技術實行出口許可制度和最終用戶監督制度。歐盟關於軍民兩用品出口管制的規定近年來出現了較大變化。歐盟於2000年6月22日公布了《關於建立兩用產品及技術出口控制體系的第(EC)1334/2000號規則》,對軍民兩用品出口管制政策進行了調整,該規定於2000年9月28日開始實施,其最主要內容是加強了對軟體、技術等無形產品和對通過諸如電子媒體、傳真和電話等「非人工方式」傳輸、轉讓等出口行為的控制,同時出口審批不僅局限於產品本身,而是延伸到了產品的零備件供應、維修服務及各種形式的技術服務。該規定仍將中國列入歐盟武器禁運國之一,在對華產品出口中,凡涉及軍事用途,均從嚴控制,基本上禁止出口。
3.普惠制
歐盟對發展中國家給予普惠制待遇。1995年起,歐盟建立了普惠制畢業機制。該畢業機制分為國家畢業和產品畢業。國家畢業是指,按照歐盟普惠制方案中設定的公式計算受惠國相關發展指數和專業指數,如上述指數超過一定指標,則意味著該受惠國家已達到一定的發展水平,將被排除在受惠國名單之外。產品畢業是指受惠國某類產品利用普惠制向歐盟出口量超過當年歐盟在普惠制項下進口該類產品總量的25%,則該受惠國此類產品不再享受普惠制待遇。目前,歐盟執行的是第六個普惠制方案(理事會第(EC)2501/2001號規則)。該方案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至2004年12月31日終止。歐盟第六個普惠制方案中的畢業機制具有可逆性,且既適用於國家畢業也適用於產品畢業,即畢業後的國家或產品如連續三年未達到畢業標准,可以重新申請享受普惠制待遇。
(四)共同農業政策
共同農業政策是歐盟最早實施的一項共同政策,最早在《羅馬條約》中提出。1960年6月30日,歐委會又正式提出建立共同農業政策的方案,並於1962年起逐步實施。其基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確保農業人員的「公平」收入、穩定農產品市場、保持對消費者合理的價格以及確保農產品的供應。其主要內容是對內建立共同農業基金、統一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對農產品出口予以補貼,對外則設置隨市場供求變化而調整的差價稅、進口配額等貿易管理措施,使歐盟農業免遭外部廉價農產品的競爭。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目前每年給予的農業補貼高達440億歐元。
2003年6月,歐盟農業部長會議經過多次討論,就補貼與產量脫鉤等相關的農業政策改革方案達成一致。
(五)共同漁業政策
根據歐盟共同漁業政策,歐盟自1977年起將各成員國在北大西洋和北海沿岸的捕魚區擴大為200海里,作為共同捕魚區由歐盟統一管理,並授權歐委會與第三國談判漁業協定。1983年基本形成的歐盟共同漁業政策主要涉及歐盟捕魚配額的分配、漁業資源的保護和魚產品的銷售等領域。
2002年5月,歐委會公布了歐盟共同漁業政策改革計劃,對實施20年的漁業政策進行改革。2002年12月,歐盟部長理事會批准了歐委會的改革計劃,自2003年起實施新的共同漁業政策。新的共同漁業政策提出以促進對魚類的保護,幫助漁民尋找適合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大幅度減少捕撈船隊的數目,歐盟將不再為建立新船隊投入資金。
(六)共同消費者保護政策
《歐共體條約》第153條是歐盟各項消費者保護政策的法律基礎,該條款規定:「共同體將致力於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經濟利益,並促進他們獲得信息和培訓的權利以及自我組織以保護自身利益的權利」該條款同時規定歐盟在制定其他各項政策時必須統一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另外,各成員國除遵守歐盟統一的消費者政策之外,在內容符合《歐共體條約》規定並已通報歐委會的前提下,也可自行制定比統一政策更為嚴格的消費者保護政策。
為建立統一大市場,促進產品的自由流通,歐盟制定了大量涉及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包裝和標簽的技術法規、標准和認證制度。這些法規、標准和認證制度成為歐盟共同消費政策的主要內容。
2002年1月15日,歐盟發布了修改後的《通用產品安全指令》(2001/95/EC)。該指令是今後一個階段歐盟制訂技術法規和標準的指導性文件,原則規定了除特別法管轄以外的所有產品應滿足的安全要求,設定了歐盟標準的制定程序和對不合格產品的處理原則,並要求成員國建立專門的市場監督部門。此指令自2004年1月15日實施。
此外,歐盟多年來還對電器、化學品、食品、化妝品、玩具、醫葯產品等特定產品制定了詳細的有關產品質量和安全的技術法規(見表5)。

(五)投資管理制度
根據《歐共體條約》規定,歐盟的投資政策決定權仍保留在成員國,歐盟各成員國根據情況制定各自的投資政策。
(六)貿易管理部門
歐盟制定共同貿易政策(包括對外開展貿易協定談判)時,首先需由歐委會提出相關建議,經咨詢133條款委員會後,再由歐盟部長理事會(有時需與歐洲議會共同)做出決定。在歐委會內部制定共同貿易政策時,由貿易總司會同成員國政府所指定的專家共同工作,同時也征詢有關方面的意見,特別是工商界及相關中介組織等利益方的意見。
1.歐盟部長理事會
歐盟部長理事會是歐盟共同貿易政策的決策機構,簡稱歐盟理事會。歐盟部長理事會根據一定的表決程序,決定採取某項政策,決定與第三國進行貿易協定談判,批准某項協定,向歐委會發出談判指令,為歐委會設定談判目標等。在對外談判過程中,歐委會應通過133條款委員會向成員國通報情況並提出咨詢,但歐盟部長理事會掌握最後決定權,該項權力不得由其他機構代為行使。歐盟部長理事會在做出某項決定時,通常應遵循有效多數原則,在特定情況下,應當適用協商一致原則。
2.歐洲議會
《歐共體條約》規定,在貿易協定的談判過程中,歐委會應就有關問題咨詢歐洲議會。在日常工作中,歐委會通常向議會通報有關貿易事務。對某些特定的貿易法規的制定,歐洲議會與部長理事會共享決定權。
3.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政策執行機構,簡稱歐委會《歐共體條約》第133條規定,歐盟委員會在貿易方面的主要職能是:執行歐盟理事會的決定;為實施共同貿易政策,向理事會提出建議;就對外談判方案提出建議;在理事會的授權和指令規定的范圍內與貿易夥伴進行貿易協定談判等。在某些領域,歐委會擁有自己的決定權,如發布有關產品的反傾銷的規則和決定。
歐委會貿易總司具體負責歐盟共同貿易政策的實施和管理。
4.133條款委員會
133條款委員會是指依據《歐共體條約》第133條由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其作用是為制定歐盟共同貿易政策提供咨詢。
(七)投資管理制度
根據《歐共體條約》規定,歐盟的投資政策決定權仍保留在成員國,歐盟各成員國根據情況制定各自的投資政策。
三、貿易壁壘
(一)關稅措施
1.關稅高峰
歐盟2003年所有產品平均關稅稅率為6.4%,但對食品、飲料、煙草和紡織品等商品的進口明顯存在關稅高峰。如在農產品領域,歐盟對肉類、奶製品、加工和非加工谷類食品、加工水果和蔬菜等維持關稅高峰,有的關稅高達209.9%(見表6)。
2.關稅升級
歐盟在紡織品關稅的制定上存在關稅升級現象,如成衣的關稅遠高於紡織原料的關稅。歐盟海關稅則規定,非優惠的供應方在向歐盟出口時需要按以下稅率交稅:原料平均稅率為0.7%、纖維和紗線平均稅率為5.3%、織物和成品平均稅率為6.3%、服裝平均稅率為11.9%。
3.季節性關稅
歐盟對一些水果、蔬菜或園藝產品除按從量稅或復合稅徵收關稅外,還徵收季節性關稅。在歐盟區內出產同類產品的情況下,歐盟會按時令調整進口關稅。此外,歐盟農業和園藝產品的關稅稅率變化頻繁,給中國對歐出口相關產品帶來不便。
4.關稅配額
(1)對中國蘑菇罐頭、大蒜、紅薯干、木薯乾等產品的關稅配額
歐盟對中國蘑菇罐頭、大蒜、紅薯干、木薯乾等產品實行進口關稅配額限制。蘑菇罐頭:1990年東德、西德統一和1995年1月1日瑞典、芬蘭、奧地利三國加入歐盟後,歐盟沒有根據盟外市場轉為盟內市場的實際情況相應增加從中國進口的蘑菇罐頭配額數量,使中國蘑菇罐頭對歐盟出口受到影響,所佔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歐盟在拒不增加中國配額的同時,卻持續增加從波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其他第三國的進口配額。以波蘭為例,20世紀80年代初波蘭尚無對歐盟的蘑菇罐頭出口,而從1992年至2001年間,歐盟給波蘭的配額從28840噸增至42630噸,增長了48%,遠遠超過波蘭的實際出口能力。兩德統一和上述三國入盟以來,中國對歐盟蘑菇罐頭出口受到很大影響,廣大菇農和蘑菇罐頭廠經濟利益受損,多家蘑菇罐頭廠減產或倒閉。而且在歐委會2003年12月31日頒布的第2334號規則中,仍然沒有考慮歐盟於2004年5月1日第五次東擴的事實,再次使我輸歐蘑菇罐頭配額的總量為22750噸,未因成員國增加而增加。
大蒜:歐盟自1994年起對中國大蒜出口實行單邊關稅配額數量限制。2000年5月25日,歐委會通過了第(EC)1104/2000號決議,對中國產大蒜進口繼續實行單邊數量限制,2000年6月1日至2001年5月31日的進口配額數量為12000噸。2001年5月30日,歐委會通過了第(EC)1047/2001號決議,規定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對中國產大蒜的進口配額數量為13200噸,卻給予產蒜能力遠不如中國的另一國家每年19147噸的大蒜進口配額。多年來,歐盟所採取的單方面限制措施,嚴重影響了中國大蒜對歐盟的出口,使中國對歐盟大蒜出口數量持續下降,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
紅薯乾和木薯干:根據中歐簽訂的雙邊協定,中國出口至歐盟的紅薯干(60萬噸)和木薯干(37萬噸)由雙方共同實行配額管理。但因國內市場對該類產品的需求大於供給,使出口量遠低於配額量,中方多年前已取消了對該類產品的相關出口配額等管理措施,但歐盟仍未取消該配額措施。
(2)進口大米關稅配額
2003年8月,歐盟理事會批准歐盟委員會就對大米進口採取關稅配額管理措施與其貿易夥伴展開磋商。歐盟已在遵循WTO貿易規則的基礎上與美國、巴基斯坦、印度、泰國和蓋亞那等主要貿易夥伴舉行會談,並且計劃將關稅配額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其他國家。中國關注歐盟在擴大其大米進口配額適用范圍時的平等與公正。
5.普惠制方案
歐盟第五個普惠制方案中的畢業機制使中國9大類36章產品列入1996年~2001年的普惠制方案畢業清單中,目前的第六個普惠制方案又使中國6大類11章產品自2003年起列入畢業清單(見表7),從而使中國能享受歐盟普惠制待遇的產品所剩無幾。
中方目前正申請歐盟第六個普惠制方案中的特別鼓勵安排,中方將關注歐盟有關部門在評估中方申請中的公正性。同時,中方還關注歐盟新普惠制方案中「畢業恢復條款」的使用。 (二)進口限制 1.紡織品進口配額在中國加入WTO之前,中國與歐盟之間是以《多種纖維協定》為基礎,通過《中歐雙邊紡織品協定》規范和管理服裝和紡織品貿易。在中國成為WTO成員後,雙方將此協定向WTO作了通報。歐盟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進口採取了嚴格的配額限制。目前中國仍有41個類別的產品受到配額限制,而與中國處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很多亞洲國家只有10多個類別受到配額限制。同時,中國享受的配額年增率也遠遠低於這些國家。此外,歐盟以中國部分絲麻產品仍然採取國營貿易為由,對中國9類絲麻產品實施配額限制。中歐雙邊協議規定,中國可以申請運用有關配額靈活條款將上一年度中未用完的數量結轉至當年使用或在不同類別中進行類轉。但是,實際中,當中方提出運用靈活條款的申請後,歐方往往需較長的時間(至少兩月)才同意中方的要求,嚴重影響了中方內部管理。上述做法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對歐盟出口。 2.中國三類工業品進口配額歐盟目前仍對中國出口的鞋類、陶餐具和瓷餐具三類工業品共9個稅號項下的產品實行數量限制。經過雙邊談判,歐盟雖然因2004年5月的東擴,增加了中國三類工業品的進口配額(見表8),但中方對歐盟進口配額的分配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表示關注。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歐盟頒布了大量技術法規和標准,並制定了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其中有的要求苛刻,有的甚至缺乏充分科學依據,直接或間接地構成了對第三國,特別是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1.技術法規
(1)關於限制使用部分芳族胺偶氮染料的指令
2002年9月11日,歐盟公布了第2002/61/EC號指令,限制在紡織品和皮革製品中使用四氨基苯等22種芳族胺偶氮染料。該指令於2003年9月11日起在歐盟15個成員國實施。各成員國當局已限制多種含上述染料的產品在市場銷售。根據指令,可釋放濃度超過百萬分之三十的芳族胺的偶氮染料,不得用於與人體長期直接接觸的紡織品或皮革製品中。此外,在2005年1月1日前,以再生纖維製造的紡織品,假若所釋放的芳族胺是來自再造纖維的殘余染料,濃度又低於70ppm,則不受指令限制。此後,未達到該指令要求的產品將不得進入歐盟市場。
2003年1月,歐委會公布了第2003/03/EC號指令,再次將一種名為藍色著色劑(Bluecolourant)的偶氮染料列入限制在紡織品和皮革製品中使用的名單。而目前,關於紡織品和皮革製品中含有的偶氮染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上尚無定論。
(2)電子電氣設備兩指令
2003年2月13日,歐盟公布了《關於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第2002/96/EC號指令》(WEEE指令)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第2002/95/EC號指令》(RoHS指令)。根據WEEE指令,對於2005年8月13日以後投放市場的產品,生產者應以提供擔保的方式,保證有關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收集、處理、回收和環保處置費用資金將由生產者提供;對於在2005年8月13日前投放市場(用於私人家庭以外的使用者)的產品報廢(「歷史垃圾」)後的管理處置費用將由生產者提供。根據RoHS指令,從2006年7月1日起,各成員國應確保在投放於市場的新電子和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鉛、汞、鎘、六價鉻、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聯苯等有害物質。
中方擔心歐盟電子電氣兩指令的實施將給中歐電器產品貿易帶來重大影響,商務部等部門一直與歐盟有關機構進行接觸。中方特別對歐盟指令中規定的歷史垃圾處理費用的分攤方法和至今仍未確定的RoHS指令實施後的檢測方法與標准表示關注,因為上述做法增加了歐盟外相關企業的不合理的負擔中方希望歐盟有關機構盡快將相關信息通報其主要貿易夥伴,避免對國際貿易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3)歐盟《化工品注冊、評估與許可規則(草案)》
2003年10月29日,歐委會通過了歐盟《化工品注冊、評估與許可規則(草案)》(REACH規則草案)。根據立法程序,該草案下一步將由歐洲議會和部長理事會進行審議。歐盟REACH規則草案將取代現行7個化工品管理法規,從而用統一的「注冊-評估-許可」體系來管理化工品的生產、進口和銷售。雖然該規則在加強化工品安全管理,減少化工品對人身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等方面將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規則規定的注冊程序復雜,試驗費用高昂,需要提交的技術資料繁多且缺乏對有關商業秘密的保護等,將大幅度增加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對相關下遊行業以及化工品的國際貿易也將產生較大影響。
中方對草案內容進行分析並向歐委會提交了中方評論意見,指出草案在化學品安全性評估、信息流程、注冊程序、數據需求、數據共享、評估程序、許可程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中方還通過中歐混委會和WTO的TBT委員會會議等場合向歐方表達了關注。
雖然在最終草案中歐委會接受了中國等相關利益方在草案徵求意見期間所做的評論,對原草案做了許多實質性修改,但對中方提出的「未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和貿易利益、對部分產品的管理存在重復立法、數據共享的成本分攤方式」等問題仍沒有做出調整。同時新草案還將轉基因產品列入適用產品范圍,增加了對產品供應鏈信息的要求。
中方將對此規則的批准及規則內容與WTO有關規定的一致性表示關注。
(4)《產品生態設計指令(草案)》
2003年8月1日,歐委會通過了《產品生態設計指令(草案)》。該草案引入了「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估」的概念,規定在產品設計時製造商或進口商應對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在選擇設計方案時應合理平衡產品的環境表現與產品安全、功能、質量等方面的性能,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指令同時規定製造商應該根據歐委會另行制定的有關實施細則對產品進行合格評定,並加貼CE標志,否則產品不得上市。指令草案規定製造商如果是歐盟「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的參與成員或其產品被歐盟授予了生態標簽,則可視為符合指令的相關要求。由於歐盟以外的製造商往往無法參與歐盟「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此要求無形中使歐盟產品以及其製造商處於有利地位,對歐盟外製造商和產品構成歧視。
中方對該指令草案內容與WTO有關規定的一致性表示關注。
(5)《傳統植物葯注冊程序指令(草案)》
歐委會2002年1月17日公布了《傳統植物葯注冊程序指令(草案)》,草案規定:傳統植物葯不能含有非植物葯成分;在標識上須註明「該植物葯的效力未經臨床證明」;傳統植物葯必須在歐盟境內應用30年,或者在歐盟內應用15年但須在歐盟以外國家應用30年等。歐洲議會於2002年11月對指令草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見:擴大了傳統植物葯的定義,傳統植物葯可以含有非植物葯成分;修改了原必須註明「該植物葯的效力未經臨床證明」的規定;將植物葯在歐盟的使用年限由原來的最低15年縮短為10年;允許成員國對不夠盟內最低使用年限的傳統植物葯進行注冊等等。
但是,在歐盟部長理

⑹ 包裹被義大利米蘭海關扣了,大概要交多少錢

1、監管制度
貨物進入義大利境內後接受意海關的監管,包括:查看貨物、核實單證、檢查企業賬務、檢查運輸工具、隨身物品等,根據海關規定進行行政調查,或在必要的情況下對監管物品採取措施。在貿易過程中各項程序所直接或間接涉及到的人,須在海關當局規定的時間內提供所要求的文件及必要的協助。各種文件至少保存3年,以備海關當局的隨時檢查。
貨物在等待清關期,處於海關的臨時監管之下,被稱為「臨時監管貨物」。它們只能在規定的條件下存放在被海關指定的地點。海關當局可隨時要求卸貨或拆除包裝,以檢查貨物或運輸工具。未經海關允許不得挪動。海關當局可要求貨物的擁有者出具付款擔保。若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辦理清關手續,海關當局將視貨物的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拍賣。也可在貨物擁有者負擔費用和風險的情況下,將貨物轉移到其監管的特殊地點。此外,海關當局對轉口、保稅倉庫、進境加工、臨時進口等貨物也給予監督和管理。
2、通關程序
《歐共體海關法典》中制定的海關制度包括:進口、轉口、保稅倉庫、進境加工、海關監管下加工、臨時進口、出境加工和出口。
貨物到達歐盟任何一個關口,進口商或承運商須向海關申報,同時指明貨物去向:存放保稅區、再轉口、銷毀、交付國庫。申報後第一個休息日前,進口商、承運商或經紀人須填寫遞交統一格式的簡要申報表。海運的貨物須在遞交申報表45天內、非海運貨物在20天內辦理報關手續。除轉口、臨時進口和海關核定後以特殊名義報關的貨物外,其它貨物的報關人須在歐盟境內有固定住所。報關分普通程序和簡化程序兩種。
普通程序:
根據不同的用途而填寫不同的表格,並附所有必要的文件,一般包括進出口合同、貨物發票、原產地證明書,必要時附帶進出口許可證、公證書和質量證書等。海關當局接受申報表的日期即為報關日期。
為檢查申報內容的真實性,海關當局可要求報關人再提供其它文件用來核對申報表中的數據,也可檢查貨物,抽樣化驗、分析。
檢查貨物、抽樣化驗所涉及的運輸、挪動等費用由報關人承擔,海關擔負化驗分析的費用。報關人有權列席上述工作,必要時海關可要求其協助。
海關要對貨物進行檢查,報關人如發現數據不符時,可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可校正原申報內容,但不得與開始所申報內容嚴重不符。
海關可對以下幾種情況中涉及貨物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罰沒和拍賣。
1、因報關人的原因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貨物進行檢查;
2、所要求文件不齊全;
3、在規定時間內進口或出口的稅金未支付或未擔保;
4、屬於政策限制、禁止的范圍;
5、貨物放行後未在規定時間內運走等。
簡化程序:
在完全遵守海關程序和制度的情況下,海關當局可允許省去報關單中的某些要求及附帶的文件,但必須呈交一個商業或行政證明和申請書。在帳本中登清貨物名稱,海關也可免除報關。
無論使用上述哪種方法,應具有識別貨物的必要數據和登記的准確日期。貨物放行後,海關亦有權檢查各種文件。
3、征稅制度
義大利海關按照歐盟海關的統一稅則,根據關稅、配額、優惠措施和其它進出口規則,對進出口貨物按成交價進行計稅。
為做好海關稅金的征納,海關當局可要求進出口商提供其履行海關義務的擔保。擔保金額可等於或高於應交付的稅金。擔保可以是銀行的現金存款或信用擔保。公共機構不需要擔保,500歐元以下也可不要擔保。海關稅金部分交付後,可申請撤回擔保。
進口稅金的徵收范圍包括:應繳納進口關稅的一般商品;部分免稅、臨時進口的商品;合法進入歐盟境內應繳納關稅的商品;非法從免稅區進入歐盟境內的商品;逃避海關檢查的進口商品;在臨時監管或某一海關體制下未交稅金的商品;免稅區或倉庫內消費的商品、應交納進口稅金的商品;未嚴格執行減免稅規定的商品。
出口稅金的徵收范圍包括:報關後出口到歐盟境外應交納出口稅的商品;未經報關出口到歐盟外的商品;未遵守減免出口稅規定的商品。

⑺ 最新歐盟海關環保要求的圖列

歐委會通過了推動歐盟海關體系現代化和一體化的實施細則,旨在進一步支持跨境貿易、提高各成員國海關合作水平。消息稱,歐盟海關需處理全球16%的貿易,相當於每年處理價值約3.4萬億歐元、重量超過20億噸的貨物。近年來,歐委會一直在推動海關改革,於2013年通過了新版《歐盟海關法典》(Union Customs Code),擬於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此次出台的實施細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簡化進口貨物通關程序;二是明確對歐盟經濟實體同等待遇;三是確保海關決定和授權在歐盟全境內有效;四是為新的IT系統建立統一數據規范,確保各國數據無縫交換;五是加強風險管理,加強打擊違法、違禁貨物貿易、恐怖主義和其他犯罪行為。歐盟經濟金融事務、稅收和關稅同盟委員莫斯科維奇表示,現代、高效的海關體系有利於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對於保護歐盟公民安全和成員國利益也至關重要。

我國出口歐盟產品有可能再遇綠色壁壘。繼WEEE、RoHS、EUP三大環保指令相繼實施後,一波影響更大、涉及產品更廣的「綠考」——歐盟《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制度》預計將於2007年6月在歐盟全面開始實施。這次,中國出口歐盟的化學原料及製品、化纖、橡膠、塑料、紡織、輕工、電子、汽車、家電、制葯、塗料等均在受控之列,廣東十餘類近萬種優勢產品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南方網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繼WEEE、RoHS、EUP三大環保指令之後,歐盟的又一新綠色壁壘——《關於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制度》(以下簡稱「REACH法規」)已於本月投票通過。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表示,該法規將逐步取代現有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於2007年6月1日起在歐盟市場全面實施實施。屆時,我國3萬逾種化工產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極有可能出口無門。
據專家介紹,被譯為「歐盟最新化學品法」的REACH,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法令或法規,而是一個歐盟涵蓋化學品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它對出口到歐盟的化學品提出了更嚴格的環境保護、安全要求,主要包括注冊、評估、許可及限制等主要內容。
新法規對環保要求苛刻
與WEEE、RoHS指令一樣,REACH法規打著確保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的旗號,將歐盟自產或出口到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以及涉及所有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如紡織、輕工、玩具、機電等產品分別納入注冊、評估、許可等幾個管理監控系統,以規范歐盟市場上化學品的製造、使用和流通。而廣東許多出口產品往往缺乏相關數據,達不到該制度的基本注冊要求。
注冊是指對現在廣泛使用和新發明的化學品,只要是產量或一次進口量超過1噸的,其生產商或進口商均需向REACH中央資料庫詳細提交產品有關信息;評估是指由主管機構認真評價所有產量超過100噸化學品的注冊信息,特殊情況下,也包括產量較少的化學品;許可是指對易引起極大關注的物質或其成分,如致癌、誘導基因突變或對生殖有害的化學物質,政府主管機構將對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法給予具體授權。
法規中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注冊,提出了嚴格的時間期限。對於1噸以上的新物質,新法規生效12個月後,生產商或進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場之前必須進行注冊。對於現有物質,法規規定:產量為1000噸以上的化學品和任何超過1噸的致癌物質或誘導基因突變的物質,必須於REACH生效3年內完成注冊;產量100噸至1000噸的,於REACH生效後6年內完成注冊;1至100噸的,應於11年內完成注冊,未能按期納入管理監控體系的產品一律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廣東1500多家企業出口受阻
有關專家指出,與之前的WEEE、RoHS和EUP指令相比,REACH法規影響的范圍更廣,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化學原料及製品、化纖、橡膠、塑料、紡織、輕工、電子、汽車、家電、制葯、塗料等十多類產業。我國3萬逾種化工產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極有可能出口無門。據了解,歐盟是廣東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目前,廣東輸歐的拳頭產品,如機電、紡織服裝、塑料化纖等產品中所使用的原料或染色劑等都含有化學品成分,是化學品的下游產品。廣東至少十餘類上萬種優勢產品將受其影響,出口受阻。以機電產品為例,據統計,廣東機電產品對歐出口貿易量約佔全國的1/3。目前廣東涉及歐盟出口業務企業有1500多家。去年,廣東對歐盟出口機電產品265.2億美元,占廣東對歐盟外貿出口額的75.6%,而輸歐機電產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屬於REACH法規的下游產品,僅此一項影響就達百億美元。並且對於近年來連受歐盟「綠考」襲擊的廣東機電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小企業將被迫退出歐盟市場
檢驗檢疫有關專家表示,新法規的實施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製造廠家的成本將大大增加。一些規模不大、經濟實力不雄厚又達不到輸歐要求的中小企業只能放棄歐盟市場,一場國內外化工行業的重新洗牌在所難免。
REACH法規規定了嚴格的檢測標准和高昂的檢測費用,並且這些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據歐盟估算,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用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費用更是高達57萬歐元。僅這一項,企業出口歐盟的成本就將普遍提高5%以上,一些檢測項目多的產品甚至更高。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本無法支付如此昂貴的檢測費用,只能望而卻步。另外,REACH法規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化學品的生產商,還囊括了進口商、下游產業等多個領域,一旦正式生效,歐盟化學品生產商或出口企業無疑會將巨額檢測費轉嫁給下游企業,增加中國化工進口企業的成本,成本的再度轉嫁,直接受影響的將是我國機電、紡織、服裝、傢具等產品成本的上升,導致出口企業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廣東企業如何應對激烈挑戰根據廣東檢驗檢疫局近期對企業的一些調查了解,發現目前下游企業特別是機電、紡織服裝等廣東出口優勢企業對歐盟這項新規定知之甚少,有些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法規。
為此,廣東檢驗檢疫局緊急提醒相關企業要趁早積極應對。企業要樹立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的觀念;採用高新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盡量採用國際標准組織生產;要及時研究、搜集歐盟各國技術限製法規和技術標准,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環保要求,增強產品的更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能力;要密切關註上游化工企業應對REACH的情況,提早做好原料供應商的選擇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廣東檢驗檢疫局表示,將積極跟蹤研究REACH制度,為廣東企業應對REACH制度提供技術支持和知識儲備。檢驗檢疫部門將於近期將在全省舉辦大規模的REACH法規宣傳活動,組織相關企業進行業務培訓並組織檢驗檢疫技術人員深入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工作;另一方面,廣東檢驗檢疫局將加強相關實驗室之間的橫向聯系與合作,積極開展檢測商品、檢測項目和方法體系的研究,開展REACH制度安全數據報告內容、報告方式的分析研究,爭取把企業產品出口歐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⑻ 國際物流中的C88文件是什麼

國際物流運輸中的C88簡單來說是海關進口單據也叫做歐盟統一報關單,海關會將C88文件給到清關公司,業務完成後,賣家就可以找他們要C88文件了。需要注意的是c88來源於清關公司,是清關公司提供的資料。

如欲從海關當局獲得處理或使用貨物的許可,須向海關提交「歐盟統一報關單」(Single Administrative Document,簡稱SAD,進口、出口和過境通用,在英國又稱海關C88表)。
根據《歐共體海關法典》和《歐共體第2454/93號條例》,在歐盟所有成員國,均應使用「c88」進行報關。「歐盟統一報關單」一式八聯,第一聯至第三聯由出口國使用,第四聯至第八聯跟著貨走。
無論電子報關單還是紙質報關單,海關接受申報後,均會向報關人發放一個唯一的申報編號,格式為:三位口岸代碼,六位號碼(包括0),一位字母,六位接受申報日期。
根據歐盟法律規定,報關人應為歐盟常住居民或在歐盟擁有永久營業地點或注冊辦公室的公司。但是,如系過境申報、暫准進口申報,或僅偶爾作為申報人申報進口貨物(不進行經常性的進口活動),可不受此限制。
「C88文件」可由進口商或其代理人提交海關當局。代理形式分為兩種:
(1)直接代理:
代理人以委託人的名義代表委託人申報(委託人承擔繳納稅費責任)。
(2)間接代理:
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委託人申報(連帶責任,委託人和代理人均可被要求承擔繳納稅費責任)。
C88申報文件的幾個核心要素
1.進口唯一識別碼:Entry Number
每一筆進口申報,都會應對唯一的進口識別碼,一般在申報單的最上方。
從2018年4月1日開始,英國已實行海外倉法規,要求海外倉需要對自己客戶的每一票入庫商品的進口Entry Number做記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識別碼也是客戶向海關調取相關文件的唯一憑證。
2.出口商:Exporter
一般在而言,會在C88清單顯示出口商信息,這個信息跟提單上的出口商一致。
3.進口商:Consignee
關於進口商,企業一定要認真查閱,並確保填寫的EORI號、企業主體准確無誤。
4.申報方:Declarant
作為目的港口的清關公司,申報方必須要對每一票貨物的清關資料做保留備案,並且相關信息至少保留6年。
對於電商企業主體是非歐盟國家,只能由第三方清關公司向目的港海關提交申報。
申報的方式不一樣,產生的責任也不一樣,一般有兩種方式:
1).直接申報Direct Representation:
企業授權清關公司代替企業完成申報,如果企業簽署授權書給清關公司,那麼產生的稅務問題或者相關產品問題。
申報主體是企業本身,清關公司是不需要負相關連帶責任。
2).間接申報Indirect Representation:
是企業主體跟清關公司主體共同申報,因此清關公司需要跟企業主體一起承擔連帶責任,包括企業的稅務問題。
5.Duty/Import Vat
以英國C88為例,在C88文件申報單的最底部,會顯示企業需要繳納的關稅和進口稅,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申報價值及對應的關稅和vat稅率看出需要繳納的關稅和進口vat 是否一致。
當然,如果你了英國申報單證,就不難了解歐洲其他國家的申報單證。其它國家也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例如德國申報單是沒有顯示進口稅,只顯示關稅。具體需要繳納的進口稅只有在清關結束時,由海關提供稅單。值得注意的該稅單是稅務申報抵扣的唯一憑證。
C88文件有什麼作用?
當你貨物在清關的時候,歐盟海關會將C88文件給到清關公司,業務完成後,賣家就可以找他們要C88文件了。賣家通過核對C88文件的數據,檢查是否申報錯誤或是VAT稅號是否被人盜用濫用。如果兩者數據一致,你申報的數據就沒有問題,反之,如果你的VAT稅號被人盜用或濫用的情況,兩者之間的數據就不一致了。
還有一點賣家要知道,C88文件是貨代提交清關文件後,通過海關系統就可以下載了,而有了C88文件並不代表所有貨物就放行了,有些預清關的貨物可能還在海上的時候,即使有C88文件,貨物到港後,還是有會被海關查驗的可能。

我們將稅單C88文件理解為,海外海關為賣家貨物需要交多少稅金而開的一個初始賬單,它不能代表貨物放行,也不能用來抵稅,但C88上面有貨物需繳稅金的詳細情況。跨境賣家如果需要C88稅單電子檔可以讓清關的貨代提供,一般是到港後1-2個工作日就可以提供了。

⑼ ens是什麼費用

ENS(Entry Notification of Summary)是「艙單報關單」的英文縮寫,指的是歐盟海關提前艙單規則。

自2011年1月1日起,歐盟將對前往或途經歐盟港口的所有貨運強制執行「艙單提前申報」的規則,該規則適用於全部28個歐盟成員國。

如果未能遵守此規則,最嚴重時可能導致停止裝卸貨物,以及貨流和供應鏈的中斷。另外,歐盟國家當地海關當局將會向負責提交貨物申報單的承運人和其他方強制徵收罰款或其他罰金。

針對所有進入歐盟的貨物,公司必須向集裝箱船掛靠的歐盟國家首個停靠港提交入境摘要報關單 (ENS),而且必須在起運港裝載前24小時之前提交。

(9)歐盟海關法典授權條例擴展閱讀:

歐盟海關需處理全球16%的貿易,相當於每年處理價值約3.4萬億歐元、重量超過20億噸的貨物。近年來,歐委會一直在推動海關改革,於2013年通過了新版《歐盟海關法典》(Union Customs Code),擬於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此次出台的實施細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簡化進口貨物通關程序;二是明確對歐盟經濟實體同等待遇;三是確保海關決定和授權在歐盟全境內有效;四是為新的IT系統建立統一數據規范,確保各國數據無縫交換;五是加強風險管理,加強打擊違法、違禁貨物貿易、恐怖主義和其他犯罪行為。

歐盟經濟金融事務、稅收和關稅同盟委員莫斯科維奇表示,現代、高效的海關體系有利於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對於保護歐盟公民安全和成員國利益也至關重要。

⑽ 根據現行海關法的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地點,應遵循哪些原則

出口 :

一、出口報關企業應具備在當地海關、檢驗檢疫局注冊備案,有進出口經營權和報檢資格。

二、出口報關所需單證:

1. 出口方就在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區後,裝貨的 24 小時之前,備齊海關所需單證向海關申報。

2. 必備單證:清單、發票、合同、核銷單、報關委託書、船公司裝貨單等單證件各一份。

3. 按海關稅則所規定的各項證件。 ( 如通關單、出口許可證等 )

4. 有出口手冊需提供手冊報關。

三、出口報檢所需單證:

1. 出口方應在報關之日前三天備齊所需單證,向檢驗檢疫局申報。提供單證有:清單發票、合同、報檢委託書、廠檢單 、紙箱包裝單等證件各一份。

2. 出口貨物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等外包裝為木製的需做熏蒸或熱處理的,出口方所提供的單證有:清單、發票、合同、報檢委託書。如熏蒸產品是木製品,還需提供廠檢單 。

3. 做熏蒸或熱處理的產品,出口方應在報關前兩天,將貨物運抵到指定的堆場或港區進行熏蒸。(熏蒸時間需 24 小時)

四、出口報關正式向海關申報。如出口需繳納稅費的,應及時繳納稅費。

五、海關現場審單結束。貨物單證放行後,貨主應在海關規定的時間內將貨物運至海關監管區內進行驗放。如需查驗,報關行應及時與海關聯系,進行貨物查驗,驗完後需按船公司封指定鉛封。不需查驗的應及時進行實貨放行,將裝貨單按截關時間 送到港區裝船。

六、待貨物出口,船公司就將出口艙單數據傳送海關,海關接收到數據後報關行待海關數據結關後,及時到海關列印退稅核銷聯。

七、出口方需及時繳納報關報檢費。

出口報關-

一、報關的一般程序
報關一般應經過以下四個環節,即申報、查驗、征稅與放行。
二、出口貨物的申報時間與期限
根據《海關法》的規定,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除海關特准外,應當在裝貨的24小時前向海關申報。至於裝貨24小時前到什麼程度,是3天、5天還是1個月,可由報關人視口岸的倉儲能力自定,海關一般不予過問。
規定出口貨物的報關期限主要是為了留給海關一定的時間,辦理正常的查驗和征稅等手續,以維護口岸的正常貨運秩序。除了需緊急發運的鮮活、維修和趕船期貨物等特殊情況之外,在裝貨的24小時以內申報的貨物一般暫緩受理。
三、報關地點
根據現行《海關法》的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地點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進出境地原則;
2.轉關運輸原則;
3.指定地原則。
四、報關應交驗的主要單證
1.由報關員自行填寫或由自動化報關預錄入人員列印的報關單一式多份,其所需份數根據各部門需要而定,出口退稅時加填一份黃色的出口退稅專用報關單;
2.出口貨物屬於國家限制出口或配額出口的應提供許可證或其他證明文件;3.商業發票、裝箱單、出境貨物通關單、合同等;
4.出境貨物通關單(不需出口檢驗的商品可免附)、出口收匯核銷單及其他海關認為必要的單證。
五、關稅的繳納
《海關法》規定,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關稅的納稅義務人。同時也規定了有權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和海關准予注冊的報關企業也是法定納稅人。
上述納稅義務人應當在海關簽發稅款繳納證的次日起(節假日除外)7日內,向指定銀行繳納稅款。逾期不繳納的,由海關自第8天起至繳清稅款之日止,按日徵收欠繳稅款總額的1‰的滯納金。對超過3個月仍未繳納稅款的,海關可責令擔保人繳納稅款或者將貨物變價抵繳,必要時,可以通知銀行在擔保人或者納稅義務人的存款內扣款。
納稅義務人同海關發生納稅爭議時,應當先繳納稅款,然後自海關填發稅款繳納證之日起30天內向海關書面復議。
出口報關的操作演示:
SIMTRADE系統的報關程序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階段和進出境階段,下面對這兩個階段的報關操作程序分別進行演示。
前期階段
【操作步驟1】:申領核銷單(註:有關外匯核銷的詳細內容可參閱第13章的相關內容)。在出口商「業務中心」點「外管局」,再點「申領核銷單」,即可從外管局取得「出口收匯核銷單」
【操作步驟2】:再到出口商業務畫面點「查看單據列表」,選擇「出口收匯核銷單」,並點該出口收匯核銷單對應的編號(本例為STECA000009)准備進行填寫;
【操作步驟3】:填寫「出口收匯核銷單」,如下圖所示。
填寫完後,點「保存」、「退出」。
【操作步驟4】:備案。回到「業務中心」點「海關」,再點「備案」,憑填好的出口收匯核銷單辦理口岸備案
【操作步驟5】:送貨。在海關界面點「備案」右邊的「送貨」,將貨物送到海關指定地點;至此,前期報關工作完成
進出境階段
【操作步驟1】:准備報關。回到「業務中心」,點「出口商」,點「添加單據」,選擇「出口貨物報關單」,點「確定」
【操作步驟2】:填完後,點「保存」、「退出」。
【操作步驟3】:再次回到「業務中心」,點「海關」,點「報關」;選擇報關所需的單據:「商業發票」、「裝箱單」、「出境貨物通關單」(不需出口檢驗的商品可免附)、「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貨物報關單」,點「報關」,即可完成報關。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英語翻譯 發布:2025-09-08 20:24:14 瀏覽:745
我和民法典視頻 發布:2025-09-08 20:19:59 瀏覽:64
道德讓座作文800字 發布:2025-09-08 20:13:57 瀏覽:621
七師法院湯 發布:2025-09-08 20:13:57 瀏覽:585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網站 發布:2025-09-08 20:08:50 瀏覽:887
2016中級經濟法課件 發布:2025-09-08 20:06:33 瀏覽:255
協商立法程序案例 發布:2025-09-08 20:02:22 瀏覽:376
咸安法院 發布:2025-09-08 20:00:59 瀏覽:675
租賃合同日期倒簽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08 19:49:25 瀏覽:73
道路法規條例 發布:2025-09-08 19:48:33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