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個人信息法律法規

個人信息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3-06 17:35:29

⑴ 中國有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嗎

答:中國事實應該有個信息保護方便的法律。

⑵ 哪條詳細的法律是關於泄露個人信息違法的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參考資料

犯罪認定

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條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行為表現為:一是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二是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三是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

根據法釋〔2017〕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之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路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從竊取的特徵分析,非法手段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違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願或真實意思表示;

二是信息獲取者無權了解、接觸相關公民個人信息;

三是信息獲取的手段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⑶ 泄露個人信息民事違法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 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回變自己的姓答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第四十二條 婦女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婦女的人格尊嚴。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婦女人格。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廣告、商標、展覽櫥窗、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等形式使用婦女肖像。

⑷ 有維護個人信息的法律嗎

一、國家有維護個人信息的法律。

二、國家有很多法律都是維護個人信息的,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四條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六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郵政企業和郵政工作人員不得向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用戶使用郵政業務的情況。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四) :公布和宣揚他人隱私。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者以口頭、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對公民的名譽造成嚴重影響的,也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例如,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人員擅自公布患者患有性病、艾滋病、麻風病、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如果傳播公民的隱私,但對其名譽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不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但構成侵害隱私權。
三、其他涉及維護個人信息的法律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法規。

⑸ 個人信息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有哪些相應的法律法規及處罰

《刑法》有如下兩個相關的罪名: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⑹ 個人信息保護評價的相關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第五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
第二十四條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款相應地改為第四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九條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05修正)
主席令[2005]第40號
第四十二條婦女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婦女的人格尊嚴。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
低損害婦女人格。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廣告、商標、展覽櫥窗、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等形式使用婦女肖像。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
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5、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四條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六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郵政企業和郵政工作人員不得向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用戶使用郵政業務的情況。
6、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第十八條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
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它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用戶有權獲得接入單位提供的各項服務;有義務交納費用。
7、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第九條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對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和互聯網電子郵件地址,負有保密的義務。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非法使用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資料和互聯
網電子郵件地址;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泄露用戶的個人注冊信息和互聯網電子郵件地址,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
(五)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 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
第五條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嚴禁任何人塗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
第六條除涉及對患者實施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及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該患者的病歷。
因科研、教學需要查閱病歷的,需經患者就診的醫療機構有關部門同意後查閱。閱後應當立即歸還。不得泄露患者隱私。
9、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八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並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五)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六條 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書法
第六條 居民身份證式樣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統一製作、發放。
居民身份證具備視讀與機讀兩種功能,視讀、機讀的內容限於本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項目。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對因製作、發放、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的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
(一)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
(四)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採取措施予以處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子保健法
第三十四條 從事母嬰保健工作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為當事人保守秘密。
1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十四條 屬於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路。
第三十條 統計機構、統計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四) 公布和宣揚他人隱私。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者以口頭、書面形式宣揚他人隱私,對公民的名譽造成嚴重影響的,也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例如,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人員擅自公布患者患有性病、艾滋病、麻風病、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如果傳播公民的隱私,但對其名譽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不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但構成侵害隱私權。
15、《民事訴訟法》(1991年)、《刑事訴訟法》(1996年)、《行政訴訟法》(1996年)都有「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的規定。
16、《收養法》(1998年)
第二十二條 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泄露。
17、《商業銀行法》(1995年)
第二十九條:「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
18、《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第八條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負有為個人存款賬戶的情況保守秘密的責任。
金融機構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個人存款賬戶的情況,並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個人在金融機構的款項;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9、《艾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1987年)
第二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屬。不得將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關情況公布或傳播。
20、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第十二條 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密,未經上網用戶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⑺ 信息安全法律法規

截至2008年與信息安全直接相關的法律有65部。
涉及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統與產品、保密及密碼管理、計算機病毒與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領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個領域,從形式看,有法律、相關的決定、司法解釋及相關文件、行政法規、法規性文件、部門規章及相關文件、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及相關文件多個層次。與此同時,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司法和行政管理體系迅速完善。但整體來看,與美國、歐盟等先進國家與地區比較,我們在相關法律方面還欠體系化、覆蓋面與深度。缺乏相關的基本法,信息安全在法律層面的缺失對於信息安全保障形成重大隱患。
一. 2000年以前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1.4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1.5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1.6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
1.7 涉及國家秘密的通信、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審批暫行辦法
1.8 商用密碼管理條例
1.9 科學技術保密規定
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11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1.12 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
1.13 廣東省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二. 2000年
2.1 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
2.2 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
2.3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2.6 聯網單位安全員管理辦法
三. 2001年
3.1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四. 2002年
4.1 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管理辦法
五. 2003年
5.1 廣東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六. 2004年
6.1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七. 2005年
7.1 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定
7.2 商用密碼產品銷售管理規定
7.3 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
7.4 商用密碼科研管理規定
7.5 商用密碼產品生產管理規定
7.6 證券期貨業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
7.7 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
八. 2006年
8.1 關於加強新技術產品使用保密管理的通知
8.2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九. 2007年
9.1 商用密碼產品使用管理規定
9.2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
9.3 境外組織和個人在華使用密碼產品管理辦法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概論串講 發布:2025-09-12 16:12:46 瀏覽:463
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發布:2025-09-12 16:06:34 瀏覽:593
以手法治腰突經驗 發布:2025-09-12 15:53:53 瀏覽:293
鋁型材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5:47:10 瀏覽:942
合同法第73條怎樣理解 發布:2025-09-12 15:29:48 瀏覽:637
香港大法官是否終生制 發布:2025-09-12 15:27:59 瀏覽:801
知名的商法案件 發布:2025-09-12 15:06:52 瀏覽:570
文化館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4:57:52 瀏覽:813
白紙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37:09 瀏覽:620
上海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什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24:05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