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管理條例
1. 關於海關攜帶物品條例
任何物品入中國均要申報及接受海關人員的檢查。
旅遊不可以為他人
攜帶任何物品過關。
1
、香煙雪茄煙草入境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停留多於六個月
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出境四匣煙草物品
2
、
含酒精飲料入境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
攜帶二瓶酒精飲料
0.75
公斤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瓶酒精飲料
0.75
公斤
3
、中葯及成葯出境每人最多可攜帶三百元的葯物到外國每人最多可攜帶一百五
十元的葯物到香港和澳門嚴禁攜帶超過限量的葯物入境
4
、
禮物入境適量香水自
用
5
、黃金、銀器及裝飾品入境不可超過五十克出境凡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可
所有黃金銀器及裝飾品一律不準出口
6
、
文物出境凡出口的文物均要獲得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許可才能出境
7
、
電子器材入境下列任何一件器材相機手提錄音機手
提電影攝影機手提攝錄機手提電腦
8
、
嚴禁物品入境任何槍械軍火及爆炸易燃物
品偽鈔
/
股票任何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道德有影響的印刷品、膠卷、
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物品任何有毒物品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其
他毒品任何可能傳染疾病的動物、
植物和物品出境任何禁止入口物品任何可能泄
漏國家秘密的印刷品、膠卷、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物品任何文物瀕臨絕
種的動物植物包括標本、種子。
我國對出入境人員攜帶物品的限量規定一、
對出國人員帶進物品的限量規定
1
、食品、衣料、衣著、工藝美術品、普通手錶和價值人民幣
200
元以下的其他
生活用品限合理數量。
2
、普通香煙
400
支或雪茄
100
支或煙絲
500
克只能享受
其中一種攜帶入境的待遇。
3
、
12
度以上酒精飲料
2
瓶每瓶限
0.75
升。
4
、電視
機、洗衣機、電冰箱、照相機、錄像機、組合音響、收錄機、摩托車等以及價值
在人民幣
5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出國人員在國外每住滿
6
個月
180
天可任選上述列舉物品中的一件免稅最多連續免稅
4
年因經濟援助項目
或承包勞務出國的人員在國外每住滿
6
個月
180
天可任選上述列舉物品中的一件
免稅在境外停留不滿
6
個月的短期或臨時出國人員每一年內的第一次入境可任
選一種征稅。
5
、普通電子琴、普通照相機、打字機等和價值人民幣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
凡普通出國人員因經濟援助項目或承包勞務性質出
國的人員以及短期或臨時出國人員帶進物品的規定同第
4
條。
6
、說明①物品價
值按到岸價格核定。
②上述第
4
項和第
5
項所列各種物品一年內同一品種不得重
復帶進。③臨時出國人員多次出國在外時間不得累計計算。
二、對回國探親旅客帶進免稅物品的限量規定
1
、食品、衣料、衣著及價值
人民幣
50
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限制在合理數量之內。
2
、酒
2
瓶不超過
1.5
升。
3
、煙
400
支兩條。
4
、電視機、電冰箱、多用機、錄像機、洗衣機、摩托車
等其他價值在人民幣
2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的學習和生活用品一年內首次入境
可任選上述物品中的一件。
5
、手錶、播放機、自行車、電風扇、普通電子琴、
電烤箱、幻燈機、打字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其他價值在人民幣
200
元以下
50
元以上的學習和生活用品一年內首次入境可從本條款所列出的物品中任選
5
件。
6
、說明①物品價值按到岸價格核定。②汽車不準進口。③帶進限量規定的第
5
條中的物品同一品種可以重復一件但總件數不得超過
5
件。
中國海關對出入境所攜帶物品的規定一、
我國出境檢查程序根據我國出入境
法律規定公民須在指定的口岸出入境並向邊防檢查人員交驗護照和出境登記卡。
如因私出國現行的習慣做法是在到達出境口岸前已事先在當地的公安局出入境
管理處取得了該卡經邊防檢查人員核驗如無不符要求的情況會將護照填寫後發
還出境者本人即可出境。
二、
允許攜帶物品中國公民出境攜帶行李物品免稅數量和限值在限量和限值
的范圍內允許攜帶下列物品
1
、食品、衣料、衣著和價值人民幣
50
元以下的其
他生活用品。
2
、酒
2
瓶煙
600
支。
3
、治療常備用葯總值不得起過人民幣
200
元。單一品種限合理數量麝香蟾
酥不準帶出對當歸枸杞、
黃芪、
肉掛、
桂皮等
5
種葯材如超出規定的免稅量時要
徵收出口稅人參、鹿茸限各
200
克。
4
、手錶、收音機、自行車、電風扇各一件。
5
、電視機、收錄音機、照相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各一件。
三、限制出境物品
1
、金銀等貴重金屬及其製品
2
、外幣及其它有價證券
3
、
無線電收發報機和通信保密機
4
、貴重中葯材及其成葯
5
、一般文物
6
、海關限
量管理的其他用品四、
文物、
書畫出境查驗手續出國公民、
包括入境的華僑港澳
同胞等旅客如攜帶在文物商店或友誼商店購買的或個人所有的文物一律要事先
經文物管理部門鑒定出境時間持發票和許可證明向海關主動申報。
在國內集市或
私人手中購買的文物一律不準攜帶出境。
如將舊文物攜帶出境應向設在北京、
上
海、
天津、
廣州四口岸之一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鑒定向海關申報否則將按走
私行為論處。
如攜帶著名已故畫家的書畫作品出境屬文物出口管理范圍鑒定。
一
般現代書畫出境海關按合理數量查驗放行不準出口的予以退還。
五、外匯、貴金屬物品檢查手續出國公民所持有的人民幣、支票、匯票等和
國外的債券、股票、房契、以及同處理國外債遺產、房地產和其他外匯資產有關
的各種書、
契約和授權書、
委託信等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不準攜帶托帶或郵
寄出境。
如攜帶、
白銀、
白金等貴重金屬及其製品海關在家規定內限額內查驗放
行。如超過限量部分退回國內親友或交當地中國人民銀行收稅不準攜帶出境。
2. 中國海關規定每人可以帶多少煙酒入境
香港、澳門地區居民及因私往來香港、澳門地區的內地居民,免稅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絲250克;
其他旅客,免稅香煙400支,或雪茄100支,或煙絲500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中國籍旅客進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規定》海關總署令第58號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等有效旅行證件出入境的旅客,包括公派出境工作、考察、訪問、學習和因私出境探親、訪友、旅遊、經商、學習等中國籍居民旅客和華僑、台灣同胞、港澳同胞等中國籍非居民旅客。
第三條
中國籍旅客攜運進境的行李物品,在本規定所附《中國籍旅客帶進物品限量表》規定的征稅或免稅物品品種、限量范圍內的,海關准予放行,並分別驗憑旅客所持有效出入境旅行證件及其他有關證明文件辦理物品驗放手續。
(2)海關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對不滿16周歲者,海關只放行其旅需用的《限量表》第一類物品。
第四條中國籍旅客攜運進境物品,超出規定免稅限量仍屬自用的,經海關核准可征稅放行。
第五條中國籍旅客攜帶旅行自用物品進出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境旅客旅行自用物品的管理規定》辦理驗放手續。
第六條獲准進境定居的中國籍非居民旅客攜運進境其在境外擁有並使用過的自用物品及車輛,應在獲準定居後3個月內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主管部門簽發的定居證明,向定居地主管海關一次性提出申請。
上述自用物品中,除本規定所附《定居旅客應稅自用及安家物品清單》所列物品需征稅外,經海關審核在合理數量范圍內的的准予免稅進境。其中完稅價格在人民幣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物品每種限1件。自用小汽車和摩托車准予每戶進境各1輛,海關照章征稅。
獲准進境的自用物品及車輛,應自海關批准之日起6個月內從批準的口岸運進,物品進境地海關憑定居地主管海關的批准文件,對其中的機動交通工具,同是憑旅客填具的"進口貨物報關單"辦理驗放手續。
第七條定居旅客自進境之日起,居留時間不滿2年、再次出境定居的,其免稅攜運進境的自用物品應復運出境,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向海關補繳進口稅。
第八條進境長期工作、學習的中國籍非居民旅客,在取得長期居留證件之前,海關按照本規定驗放其攜運進出境的行李物品;在取得長期居留證件之後,另按海關對非居民長期旅客和常駐機構進出境公、私用物品的規定辦理。
第九條對短期內多次來往香港、澳門地區的旅客和經常出入境人員以及邊境地區居民,海關只放行其旅途必需物品,具體管理規定授權有海關制定並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批准後公布實施。
前款所述"短期內多次來往"和"經常出入境"指半個月(15日)內進境超過1次。
第十條除國家禁止和限制出境的物品另按有關規定辦理外,中國籍旅客攜運出境的行李物品,經海關審核在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的,准予出境。
3. 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的第三章 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及其處罰
第十二條違反海關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但不構成走私行為的,是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
第十三條違反國家進出口管理規定,進出口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的,責令退運,處100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四條違反國家進出口管理規定,進出口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向海關申報時不能提交許可證件的,進出口貨物不予放行,處貨物價值30%以下罰款。
違反國家進出口管理規定,進出口屬於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的貨物,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向海關申報時不能提交自動許可證明的,進出口貨物不予放行。
第十五條進出口貨物的品名、稅則號列、數量、規格、價格、貿易方式、原產地、啟運地、運抵地、最終目的地或者其他應當申報的項目未申報或者申報不實的,分別依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影響海關統計准確性的,予以警告或者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二)影響海關監管秩序的,予以警告或者處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三)影響國家許可證件管理的,處貨物價值5%以上30%以下罰款;
(四)影響國家稅款徵收的,處漏繳稅款30%以上2倍以下罰款;
(五)影響國家外匯、出口退稅管理的,處申報價格10%以上50%以下罰款。
第十六條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未按照規定向報關企業提供所委託報關事項的真實情況,致使發生本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情形的,對委託人依照本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七條報關企業、報關人員對委託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未進行合理審查,或者因工作疏忽致使發生本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情形的,可以對報關企業處貨物價值10%以下罰款,暫停其6個月以內從事報關業務或者執業;情節嚴重的,撤銷其報關注冊登記、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
第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貨物價值5%以上30%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未經海關許可,擅自將海關監管貨物開拆、提取、交付、發運、調換、改裝、抵押、質押、留置、轉讓、更換標記、移作他用或者進行其他處置的;
(二)未經海關許可,在海關監管區以外存放海關監管貨物的;
(三)經營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裝配、寄售、展示等業務,有關貨物滅失、數量短少或者記錄不真實,不能提供正當理由的;
(四)經營保稅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裝配、寄售、展示等業務,不依照規定辦理收存、交付、結轉、核銷等手續,或者中止、延長、變更、轉讓有關合同不依照規定向海關辦理手續的;
(五)未如實向海關申報加工貿易製成品單位耗料量的;
(六)未按照規定期限將過境、轉運、通運貨物運輸出境,擅自留在境內的;
(七)未按照規定期限將暫時進出口貨物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擅自留在境內或者境外的;
(八)有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其他行為,致使海關不能或者中斷對進出口貨物實施監管的。
前款規定所涉貨物屬於國家限制進出口需要提交許可證件,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不能提交許可證件的,另處貨物價值30%以下罰款;漏繳稅款的,可以另處漏繳稅款1倍以下罰款。
第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處物品價值20%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未經海關許可,擅自將海關尚未放行的進出境物品開拆、交付、投遞、轉移或者進行其他處置的;
(二)個人運輸、攜帶、郵寄超過合理數量的自用物品進出境未向海關申報的;
(三)個人運輸、攜帶、郵寄超過規定數量但仍屬自用的國家限制進出境物品進出境,未向海關申報但沒有以藏匿、偽裝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的;
(四)個人運輸、攜帶、郵寄物品進出境,申報不實的;
(五)經海關登記准予暫時免稅進境或者暫時免稅出境的物品,未按照規定復帶出境或者復帶進境的;
(六)未經海關批准,過境人員將其所帶物品留在境內的。
第二十條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進出境,未向海關申報但沒有以藏匿、偽裝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的,予以沒收,或者責令退回,或者在海關監管下予以銷毀或者進行技術處理。
第二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處1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運輸工具不經設立海關的地點進出境的;
(二)在海關監管區停留的進出境運輸工具,未經海關同意擅自駛離的;
(三)進出境運輸工具從一個設立海關的地點駛往另一個設立海關的地點,尚未辦結海關手續又未經海關批准,中途改駛境外或者境內未設立海關的地點的;
(四)進出境運輸工具到達或者駛離設立海關的地點,未按照規定向海關申報、交驗有關單證或者交驗的單證不真實的。
第二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處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未經海關同意,進出境運輸工具擅自裝卸進出境貨物、物品或者上下進出境旅客的;
(二)未經海關同意,進出境運輸工具擅自兼營境內客貨運輸或者用於進出境運輸以外的其他用途的;
(三)未按照規定辦理海關手續,進出境運輸工具擅自改營境內運輸的;
(四)未按照規定期限向海關傳輸艙單等電子數據、傳輸的電子數據不準確或者未按照規定期限保存相關電子數據,影響海關監管的;
(五)進境運輸工具在進境以後向海關申報以前,出境運輸工具在辦結海關手續以後出境以前,不按照交通主管部門或者海關指定的路線行進的;
(六)載運海關監管貨物的船舶、汽車不按照海關指定的路線行進的;
(七)進出境船舶和航空器,由於不可抗力被迫在未設立海關的地點停泊、降落或者在境內拋擲、起卸貨物、物品,無正當理由不向附近海關報告的;
(八)無特殊原因,未將進出境船舶、火車、航空器到達的時間、停留的地點或者更換的時間、地點事先通知海關的;
(九)不按照規定接受海關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進行檢查、查驗的。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予以警告,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
(一)擅自開啟或者損毀海關封志的;
(二)遺失海關制發的監管單證、手冊等憑證,妨礙海關監管的;
(三)有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其他行為,致使海關不能或者中斷對進出境運輸工具、物品實施監管的。
第二十四條偽造、變造、買賣海關單證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進出口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保護的知識產權的貨物的,沒收侵權貨物,並處貨物價值30%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需要向海關申報知識產權狀況,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及其代理人未按照規定向海關如實申報有關知識產權狀況,或者未提交合法使用有關知識產權的證明文件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報關企業、報關人員和海關准予從事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裝配、寄售、展示等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暫停其6個月以內從事有關業務或者執業:
(一)拖欠稅款或者不履行納稅義務的;
(二)報關企業出讓其名義供他人辦理進出口貨物報關納稅事宜的;
(三)損壞或者丟失海關監管貨物,不能提供正當理由的;
(四)有需要暫停其從事有關業務或者執業的其他違法行為的。
第二十七條報關企業、報關人員和海關准予從事海關監管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裝配、寄售、展示等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關可以撤銷其注冊登記、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
(一)1年內3人次以上被海關暫停執業的;
(二)被海關暫停從事有關業務或者執業,恢復從事有關業務或者執業後1年內再次發生本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情形的;
(三)有需要撤銷其注冊登記或者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的其他違法行為的。
第二十八條報關企業、報關人員非法代理他人報關或者超出海關准予的從業范圍進行報關活動的,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下罰款,暫停其6個月以內從事報關業務或者執業;情節嚴重的,撤銷其報關注冊登記、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
第二十九條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報關人員向海關工作人員行賄的,撤銷其報關注冊登記、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並處1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不得重新注冊登記為報關企業和取得報關從業資格。
第三十條未經海關注冊登記和未取得報關從業資格從事報關業務的,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提供虛假資料騙取海關注冊登記、報關從業資格的,撤銷其注冊登記、取消其報關從業資格,並處3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違反海關法的行為,除處罰該法人或者組織外,對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警告,可以處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4. 中國海關入境法規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適用於中國公民因私事出境、入境。所稱「私事」,是指:定居、探親、訪友、繼承財產、留學、就業,旅遊和其他非公務活動。
第二章 出 境
第三條 居住國內的公民因私事出境,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回答有關的詢問並履行下列手續:
(一)交驗戶口簿或者其他戶籍證明;
(二)填寫出境申請表;
(三)提交所在工作單位對申請人出境的意見;
(四)提交與出境事由相應的證明。
第四條 本實施細則第三條第四項所稱的證明是指:
(一)出境定居,須提交擬定居地親友同意去定居的證明或者前往國家的定居許可證明;
(二)出境探親訪友,須提交親友邀請證明;
(三)出境繼承財產,須提交有合法繼承權的證明;
(四)出境留學,須提交接受學校入學許可證件和必需的經濟保證證明;
(五)出境就業,須提交聘請、僱用單位或者僱主的聘用、僱用證明;
(六)出境旅遊,須提交旅行所需外匯費用證明。
第五條 市、縣公安局對出境申請應當在30天內,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應當在60天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申請人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接到審批結果通知的,有權查詢,受理部門應當作出答復;申請人認為不批准出境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有權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受理機關應當作出處理和答復。
第六條 居住國內的公民經批准出境的,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並附發出境登記卡。
第七條 居住國內的公民辦妥前往國家的簽證或者入境許可證件後,應當在出境前辦理戶口手續。出境定居的,須到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注銷戶口。短期出境的,辦理臨時外出的戶口登記,返回後憑護照在原居住地恢復常住戶口。
第八條 中國公民回國後再出境,憑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護照或者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或者其他有效出境入境證件。
第三章 入 境
第九條 在境外的中國公民短期回國,憑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或者其他有效入境出境證件入境。
第十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要求回國定居的,應當在入境前向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提出申請,也可由本人或者經由國內親屬向擬定居地的市、縣公安局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核發回國定居證明。
第十一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要求回國工作的,應當向中國勞動、人事部門或者聘請、僱用單位提出申請。
第十二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回國定居或者回國工作抵達目的地後,應當在30天內憑回國定居證明或者經中國勞動、人事部門核準的聘請、僱用證明到當地公安局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第十三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短期回國,要按照戶口管理規定,辦理暫住登記。在賓館、飯店、旅店、招待所、學校等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及其他機構內住宿的,應當填寫臨時住房登記表,住在親友家的,由本人或者親友在24小時內(農村可在72小時內)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辦理暫住登記。
第四章 出境入境檢查
第十四條 中國公民應當從對外開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出境、入境,向邊防檢查站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證件,填交出境、入境登記卡,接受查驗。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邊防檢查站有權阻止出境、入境:
(一)未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證件的;
(二)持用無效護照或者其他無效出境入境證件的;
(三)持用偽造、塗改的護照、證件或者冒用他人護照、證件的;
(四)拒絕交驗證件的。
具有前款第二、三項規定的情形的,並可依照本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章 證件管理
第十六條 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的主要證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由持證人保存、使用。除公安機關和原發證機關有權依法吊銷、收繳證件以及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有權依法扣留證件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扣留證件。
第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有效期5年,可以延期二次,每次不超過5年。申請延期應在護照有效期滿前提出。
在國外,護照延期,由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辦理。在國內,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的護照延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及其授權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居住國內的公民在出境前的護照延期,由原發證的或者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
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分1年一次有效和2年多次有效兩種,由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頒發。
第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入出境通行證,是入出中國國(邊)境的通行證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及其授權的公安機關簽發。這種證件在有效期內一次或者多次入出境有效。一次有效的,在出境時由邊防檢查站收繳。
第二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證件的持有人,如因情況變化,護照、證件上的記載事項需要變更或者加註時,應當分別向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或者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提出申請,提交變更、加註事項的證明或者說明材料。
第二十一條 中國公民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證件因即將期滿或者簽證頁用完不能再延長有效期限,或者被損壞不能繼續使用的,可以申請換發,同時交回原持有的護照、證件;要求保留原護照的,可以與新護照合訂使用。護照、出境入境證件遺失的,應當報告中國主管機關,在登報聲明或者掛失聲明後申請補發。換發和被發護照、出境入境證件,在國外,由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辦理;在國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及其授權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
第二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證件的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護照、出境入境證件應予以吊銷或者宣布作廢:
(一)持證人因非法進入前往國或者非法居留被送回國內的;
(二)公民持護照、證件招搖撞騙的;
(三)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活動的。
護照和其他出境入境證件的吊銷和宣布作廢,由原發證機關或者其上級機關作出。
第六章 處 罰
第二十三條 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證件或者冒用他人證件出境、入境的,除收繳證件外,處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偽造、塗改、轉讓、買賣出境入境證件的,處10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或者以行賄等手段,獲取出境入境證件,情節較輕的,處以警告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本實施細則時,如有利用職權索取、收受賄賂或者有其他違法失職行為,情節輕微的,由主管部門酌情予以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中國公民因公務出境和中國海員因執行任務出境管理辦法,另行制訂。
第二十八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印度比北京時間晚2小時30分鍾,直航每周2,3,5,日有航班
遊客入境時須持有有效護照和簽證或落地許可證,(有效期30天),遊客簽證有效期3個月,在有效期內可多次出境和入境,若需延期,可在移民局申請辦理最多6個月的延期。過境簽證有效期15天。來自疫區的遊客需持有免疫證書。到受限制或保護的地區(大吉嶺、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那加蘭邦、安達曼群島、尼巴群島、拉克代夫群島、米尼科伊島和阿明迪維群島)需得到特許。
攜入外幣數量無限制,但攜帶1 000美元以上需向海關申報,申報單在兌換盧比或出境將剩餘盧比兌回外幣時須出示,外幣只能在銀行或受權機構兌換,兌換收據應保管好,以便出境時將剩餘的盧比兌換為外幣。入、出境時不準攜帶盧比(盧比旅行支票除外)。危害葯品、生物、金幣、金條(塊)、銀幣、銀條(塊)禁止攜入。出境時帶出的物品必須是帶進和申報的物品。在印度購買紀念品無限制,寶石、珠寶最高價值限為1萬盧比。如想攜出古董,須聽取印度旅遊局的告誡。嚴禁帶出被保護動物的毛皮和象牙,但小飾物如手袋、耳墜是允許的。免稅物品: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半磅(227克);葡萄酒1誇脫(1.14升),烈性酒1/5品脫(0.35升);香水1/2品脫(0.88升)。
本篇文章來源於亞洲旅遊網(as.bytravel.cn)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http://as.bytravel.cn/art/ydr/ydrjxz/
1)每個人一定要准備一條細密的蚊帳,而且睡覺時千萬不能夠讓皮膚貼近蚊帳!
2)盡可能多的清涼油,(可以送印度朋友,這是最受歡迎的禮物),睡前塗滿外露的皮膚;
3)要准備驅蚊子水!
4)要帶"雷達"牌之類的驅蚊劑.因為印度是禁止殺生的,連對蚊子也一樣,所以到了印度,應該這樣使用:黃昏時間,房間里的光線已經暗淡下來,但是窗外是亮的,這時應該先打開窗子,趕快噴葯----每個角落! 關上門,人出來,5-10分鍾後進去,關上窗戶.
5)盡可能地穿長衣長褲和襪子,如同防蜜蜂一樣!
6)如果出現有類似感冒:發高燒,渾身骨頭痛,應該立馬去醫院.
5. 中國海關關於攜帶物品出入境的規定
中國海關關於攜帶物品出入境的規定如下:
1、香煙/雪茄/煙草 入境 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 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 出境 四匣煙草物品;
2、含酒精飲料入境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二瓶酒精飲料(0.75公斤);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瓶酒精飲料(0.75公斤);
3、中葯及成葯出境每人最多可攜帶三百元的葯物到外國; 每人最多可攜帶一百五十元的葯物到香港和澳門; 嚴禁攜帶超過限量的葯物入境;
4、禮物 入境 適量香水(自用);
5、黃金、銀器及裝飾品;入境不可超過五十克;出境凡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可,所有黃金,銀器及裝飾品一律不準出口;
6、文物出境 凡出口的文物均要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才能出境;
7、電子設備進入以下設備中的任何一種:相機,攜帶型錄像機,攜帶型電影攝像機,攜帶型攝像機,筆記本電腦;
8、禁止物品進入任何易燃材料的槍支,武器和爆炸物; 偽鈔/股票;
任何影響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印刷品,電影,照片,錄音帶,錄像帶和其他物品; 任何有毒物質; 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其他葯物;
任何可能具有傳染性的動物,植物或物品; 任何違禁入境; 任何印刷品,電影,照片,錄像帶,錄像帶和其他可能泄露國家機密的物品; 任何文物; 瀕臨滅絕的動物,植物(包括標本,種子)。
拓展資料
中國海關的基本職能是: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制海關統計;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規定,中國海關職能有4項:監管、征稅、查私和編制海關統計。制度
中國海關實行關銜制度。關銜設五等十三級。分別為一等:海關總監、海關副總監;二等:關務監督(一級、二級、三級);三等:關務督察(一級、二級、三級);四等:關務督辦(一級、二級、三級);五等:關務員(一級、二級)。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查驗管理辦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令
第13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查驗管理辦法》已於2005年12月8日經署務會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署長 牟新生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7. 海關監管的主要規定有哪些
哈哈,和書本上的一樣
不錯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集中申報管理辦法的詳細條款
第一條為了便利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辦理申報手續,提高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規范對進出口貨物的申報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簡稱海關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集中申報是指經海關備案,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以下簡稱收發貨人)在同一口岸多批次進出口本辦法第三條規定范圍內貨物,可以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口貨物集中申報清單》(見附件1)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出口貨物集中申報清單》(見附件2)(以下統稱《集中申報清單》)申報貨物進出口,再以報關單集中辦理海關手續的特殊通關方式。
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可以委託B類以上管理類別(含B類)的報關企業辦理集中申報有關手續。
第三條經海關備案,下列進出口貨物可以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
(一)圖書、報紙、期刊類出版物等時效性較強的貨物;
(二)危險品或者鮮活、易腐、易失效等不宜長期保存的貨物;
(三)公路口岸進出境的保稅貨物。
第四條收發貨人應當在貨物所在地海關辦理集中申報備案手續,加工貿易企業應當在主管地海關辦理集中申報備案手續。
第五條收發貨人申請辦理集中申報備案手續的,應當向海關提交《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備案表》(以下簡稱《備案表》,見附件3),同時提供符合海關要求的擔保,擔保有效期最短不得少於3個月。
海關應當對收發貨人提交的《備案表》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本辦法有關規定的,核准其備案。
涉嫌走私或者違規,正在被海關立案調查的收發貨人、因進出口侵犯知識產權貨物被海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的收發貨人、適用C類或者D類管理類別的收發貨人進出口本辦法第三條所列貨物的,不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
第六條在備案有效期內,收發貨人可以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備案有效期限按照收發貨人提交的擔保有效期核定。
申請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的貨物、擔保情況等發生變更時,收發貨人應當向原備案地海關書面申請變更。
備案有效期屆滿可以延續。收發貨人需要繼續適用集中申報方式辦理通關手續的,應當在備案有效期屆滿10日前向原備案地海關書面申請延期。
第七條收發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
(一)擔保情況發生變更,不能繼續提供有效擔保的;
(二)涉嫌走私或者違規,正在被海關立案調查的;
(三)進出口侵犯知識產權貨物,被海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的;
(四)海關分類管理類別被降為C類或者D類的。
收發貨人可以在備案有效期內主動申請終止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
第八條收發貨人在備案有效期屆滿前未向原備案地海關申請延期的,《備案表》效力終止。收發貨人需要繼續按照集中申報方式辦理通關手續的,應當重新申請備案。
第九條依照本辦法規定以集中申報通關方式辦理海關手續的收發貨人,應當在載運進口貨物的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內,出口貨物在運抵海關監管區後、裝貨的24小時前填制《集中申報清單》向海關申報。
收貨人在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後向海關申報進口的,不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收貨人應當以報關單向海關申報。
第十條海關審核集中申報清單電子數據時,對保稅貨物核扣加工貿易手冊(賬冊)或電子賬冊數據;對一般貿易貨物核對集中申報備案數據。
經審核,海關發現集中申報清單電子數據與集中申報備案數據不一致的,應當予以退單。收發貨人應當以報關單方式向海關申報。
第十一條收發貨人應當自海關審結集中申報清單電子數據之日起3日內,持《集中申報清單》及隨附單證到貨物所在地海關辦理交單驗放手續。屬於許可證件管理的,收發貨人還應當提交相應的許可證件,海關應當在相關證件上批註並留存復印件。
收發貨人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期限辦理相關海關手續的,海關刪除集中申報清單電子數據,收發貨人應當重新向海關申報。重新申報日期超過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的,應當以報關單申報。
第十二條收發貨人在清單申報後申請修改或者撤銷《集中申報清單》的,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報關單修改和撤銷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收發貨人應當對一個月內以《集中申報清單》申報的數據進行歸並,填制進出口貨物報關單,一般貿易貨物在次月10日之前、保稅貨物在次月底之前到海關辦理集中申報手續。
一般貿易貨物集中申報手續不得跨年度辦理。
第十四條《集中申報清單》歸並為同一份報關單的,各清單中的進出境口岸、經營單位、境內收發貨人、貿易方式(監管方式)、起運國(地區)、裝貨港、運抵國(地區)、運輸方式欄目以及適用的稅率、匯率必須一致。
各清單中本條前款規定項目不一致的,收發貨人應當分別歸並為不同的報關單進行申報。對確實不能歸並的,應當填寫單獨的報關單進行申報。
各清單歸並為同一份報關單時,各清單中載明的商品項在商品編號、商品名稱、規格型號、單位、原產國(地區)、單價和幣制均一致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數量和總價的合並。
第十五條收發貨人對《集中申報清單》申報的貨物以報關單方式辦理海關手續時,應當按照海關規定對涉稅的貨物辦理稅款繳納手續。涉及許可證件管理的,應當提交海關批註過的相應許可證件。
第十六條對適用集中申報通關方式的貨物,海關按照接受清單申報之日實施的稅率、匯率計征稅費。
第十七條收發貨人辦結集中申報海關手續後,海關按集中申報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簽發報關單證明聯。「進出口日期」以海關接受報關單申報的日期為准。
第十八條海關對集中申報的貨物以報關單上的「進出口日期」為准列入海關統計。
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其他地區進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的貨物需要按照集中申報方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除海關另有規定以外,比照本辦法辦理。
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構成走私行為、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或者其他違反海關法行為的,由海關依照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海關總署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征稅管理辦法的第五章
稅款的減征與免徵
第七十二條納稅義務人進出口減免稅貨物,應當在貨物進出口前,按照規定持有關文件向海關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下列減免稅進出口貨物無需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
(一)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或者消費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以下的一票貨物;
(二)無商業價值的廣告品和貨樣;
(三)在海關放行前遭受損壞或者損失的貨物;
(四)進出境運輸工具裝載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飲食用品;
(五)其他無需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的減征或者免徵稅款的貨物。
第七十三條對於本辦法第七十二條第(三)項所列貨物,納稅義務人應當在申報時或者自海關放行貨物之日起15日內書面向海關說明情況,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海關認為需要時,可以要求納稅義務人提供具有資質的商品檢驗機構出具的貨物受損程度的檢驗證明書。海關根據實際受損程度予以減征或者免徵稅款。
第七十四條除另有規定外,納稅義務人應當向其主管海關申請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海關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審核,並簽發《征免稅證明》。
第七十五條特定地區、特定企業或者有特定用途的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應當接受海關監管。
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監管年限為:
(一)船舶、飛機:8年;
(二)機動車輛:6年;
(三)其他貨物:5年。
監管年限自貨物進口放行之日起計算。
第七十六條在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監管年限內,納稅義務人應當自減免稅貨物放行之日起每年1次向主管海關報告減免稅貨物的狀況;除經海關批准轉讓給其他享受同等稅收優惠待遇的項目單位外,納稅義務人在補繳稅款並辦理解除監管手續後,方可轉讓或者進行其他處置。
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監管年限屆滿時,自動解除海關監管。納稅義務人需要解除監管證明的,可以自監管年限屆滿之日起1年內,持有關單證向海關申請領取解除監管證明。海關應當自接到納稅義務人的申請之日起20日內核實情況,並填發解除監管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