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暫行條例將律師規定為國家的
⑴ 我國律師法將律師界定為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對還是錯
對,現階段定義很准,不要懷疑。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其界定會更廣泛
⑵ 中國律師節是哪一天
★中國律師節
山東律師楊培國於2005年向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建議設12月9日為律師節,以紀念律師制度的恢復。全國律師協會對此做了答復,稱已將楊培國的建議轉呈司法部《律師法》修訂小組和律師公證司、法制司,希望在修訂《律師法》的過程中實現這一設想。
在上述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我建議遵循國際慣例,以我國著名的以身殉道的施洋大律師的生日6月13日為我國的律師節。
律師節在我國並非新生事物。
1948年,全國律師公會在南京集會定每年的9月9日為律師節,紀念孫中山於1895年的是日(但為陰歷九月初九,相當於陽歷的10月26日)舉行第一次革命起義,由此創立民主憲政。
從世界各地設立律師節的方式來看,民國時期的律師公會開創了非以法學家的生日設律師節的新路,而且,設立的律師節不以昭示律師行業的重要性為限,而是以昭示整個的民主法治理想的重要性為目的,所以,這樣的律師節不妨稱法治節。
★各國律師節
阿根廷的律師節是8月29日,為律師節是為了紀念胡安·包迪斯塔·阿爾貝爾迪(Juan Bautista Alberdi)。
巴拿馬的8月9日是律師節。該日是19世紀的該國法學家胡斯托·阿羅塞梅納(Justo Arosemena)博士的生日(1817年8月9日)。所以,巴拿馬的律師節實際上也是法學家節。
委內瑞拉的全國律師節是6月23日,紀念法學家克里斯托瓦爾·蒙多薩(Cristóbal Mendoza)的生日(1772年6月23日),他是國務活動家、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
哥倫比亞的律師節是6月22日
秘魯的全國律師節是4月2日
墨西哥的律師節是7月12日
⑶ 我國第一部正式的律師法是哪年的哪部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律師法是《律師暫行章程》
答案解析
1912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我國歷回史上第答一部律師法《律師暫行章程》,對律師的任職資格、任職的程序、權利義務、律師組織等均作了詳細的規定,該法對我國律師制度的構建起了重要的作用。
⑷ 簡述律師的執業原則。
1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原則。
2律師執業必須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回的原則答。
3律師執業必須遵循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4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監督的原則。
5律師依法獨立執業受法律保護的原則。
⑸ 中國律師協會的標志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是什麼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標志的構圖要素是為一大一小兩個同心圓,象徵律師協專會的凝聚力與向屬心力;整個畫面設計為眾多個體的組合共同托起五顆燦爛的五角星,寓意是由廣大律師組成的律師協會,沿著有中國特色律師制度的道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開拓進取,不斷壯大。
⑹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是什麼
律師職業道德,是說作為一名律師,自身應該注意的道德方面的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就像我們常常說道德從思想上約束一個人。
執業紀律,是指作為一名律師不得不接受和遵守的外在各種約束。也就類似於平時的各種社會行為會受到法律的約束。
為維護律師的職業聲譽,全面提高律師隊伍的道德水準,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保障律師切實履行對社會和公眾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制定本規范。
律師職業道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規范。
第五條律師在執業中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服務,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和國家長治久安服務,為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服務。
第六條律師必須遵守憲法,遵守法律、法規,在全部業務活動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執行職務。
第七條律師必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不畏權勢,敢於排除非法干預,維護國家法制與社會正義。
第八條律師必須熱情勤勉、誠實信用、盡職盡責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積極履行為有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努力滿足當事人的正當要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
⑺ 律師的各國制度
西方國家
在反封建斗爭中,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J·洛克·伏爾泰(1694~1778)和D·狄德羅(1713~1784)等人,提出用辯論式訴訟代替糾問式訴訟。英國平均主義派領袖J·李爾本(約1614~1657)在《人民約法》一書中明確主張被告人應有權辯護或請別人協助辯護。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相繼規定了律師制度。英國的律師制度分為兩類:
1.訟務律師(barrister),受Bar Council管理。
2.事務律師(solicitor),受Law Society管理。
兩者的資格取得、訓練、執業范圍以及所受到的管制均有所不同。傳統上兩者能夠處理的事務范圍涇渭分明,只有訟務律師可以代表當事人出庭,事務律師僅能向客戶提供法律意見。但由於法律事務的日趨復雜,兩者處理的事務時常所重疊,再加上此種區分方式造成對當事人的不便以及費用,自1980年代起,對於英國律師制度的改革呼聲逐漸出現。
1787年《美國憲法修正案》第6條規定,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有權由律師協助其辯護。
1808年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系統地規定了辯論原則和律師制度,其後,律師重新組成了團體,法庭上的辯護全由律師壟斷。日本在明治初期頒布了《代言人規則》,規定代言人是以干預他人糾紛、進行訴訟和談判為職業的人,這是日本最早的律師。
隨著法律關系的日趨復雜,資本主義國家律師的業務范圍日益廣泛,如充當民事代理人,為刑事被告人辯護,擔任機關、團體、企業的法律顧問,代當事人書立遺囑、辦理財產的轉讓、締結契約、設立公司以及處理銀行信貸、社會保險和國際貿易方面的法律事務等。律師分工越來越專門化,而且作各種分類,例如法國律師分為辯護人和代理人;英國律師分為初級律師(或譯訴狀律師)和高級律師(或譯出庭律師)。要成為英國律師,需要經歷3個階段,即pupillage/training contract(大律師見習),vocational stage(職業階段),academic stage(學究階段)。詳細的資料以及統計均可在Bar Council以及Law Society找到。
資本主義國家律師多系私人開業,單獨或合夥設立律師事務所,收取高額酬金。他們大都組成律師協會,維護本行業的利益。有些國家還把當過律師作為充任法官和檢察官的一個條件。有的國家設有「公設辯護人」,一般附屬於法院,領取固定薪金,為無力延請或不願延請律師的被告人辯護。日本對無力延請律師的被告人,由法院指定律師為其辯護,稱「國選辯護人」。有的國家則設立法律補助制度,由法院根據情況,給予資力不足的當事人以一定的補助費,以便其延請律師。此外,有的國家還出現義務律師,由律師組織或慈善團體資助,輪流到看守所會見被羈押人,為他們提供法律意見,協助其聯系律師,提出申請等。
蘇聯和東歐國家
1980年蘇聯制定了適用於全國的《蘇聯律師法(草案)》,對律師的職能、組織和活動方式作了具體規定。之前蘇聯憲法和法律已經規定了律師制度。在50年代初,莫斯科有一千名以上的律師,在列寧格勒,則有八百多名律師。律師定性為國家法律工作者。1954年,蘇聯法律專家魯涅夫應邀來華訪問講學,他的講稿迅速被編輯成冊,其中一種由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編印,出版時間為1954年8月,書名為《關於蘇聯律師制度和公證制度——蘇聯法學專家魯涅夫講》,對蘇聯的公證制度和律師制度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
南斯拉夫設有公設律師,作為社會政治共同體的一個機構進行活動,獨立地履行職責,採取適當的措施和通過法律救助途徑來保護社會政治共同體的財產權利和利益。此外,還有社會自治律師,職責是維護勞動者的自治權利和保護社會財產。社會自治律師不在司法體系以內,不代表任何社會政治共同體,而是作為一個社會機構,代表整個社會履行職責。
解放前中國
在封建制時期長期沒有建立律師制度。清末1910年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中初次提到律師;後來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及國民黨政府的立法中,都有關於律師和辯護制度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是在人民政府明令取締舊中國律師制度、解散舊律師組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型的人民律師制度。根據1954年憲法關於「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規定,1954~1956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律師協會和法律顧問處,初步開展了律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其後一度中斷,1979年起逐步恢復。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對新的律師制度作了系統、詳盡的規定。根據暫行條例規定,律師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其任務是對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提供法律幫助,以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並於2001年12月29日和2007年10月28日兩次修訂。律師法規定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據介紹,目前,全國執業律師人數已超過29.7萬人,律師事務所達到2.4萬多家,與四年前相比增幅分別達38%和20%。全國有黨員律師8.6萬名,3名律師擔任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共有1445名律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4033名律師擔任各級政協委員,其中有27名律師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四年來,全國律師共辦理訴訟案件1000多萬件,辦理非訴訟案件300多萬件,為50餘萬家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擔任法律顧問,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4萬多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務近1000萬件次,全行業業務收入達2000多億元。
⑻ "律師協會"是否屬於「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專章明確了律師協會的性質和職責。
第五章 律師協會
第四十三條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
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
第四十四條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地方律師協會章程由地方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地方律師協會章程不得與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相抵觸。
第四十五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加入地方律師協會的律師、律師事務所,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
律師協會會員享有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權利,履行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義務。
第四十六條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二)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三)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四)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五)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七)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相抵觸。
⑼ 新中國律師制度恢復是在哪個會議以後
新中國律師制度恢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9月司法部恢復重建,1979年12月9日司法部發出一個通知,就是關於恢復律師制度的通知。1980年8月26日,五屆人大常委會的《律師暫行條例》,我國律師第一次有了一部法規來規范律師的職業行為,規范律師的組織。從那一年開始,全社會才知道有了律師這一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