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施防汛條例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是什麼時候施行的
1991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86號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於什麼國務院第87次常務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8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已經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專八日國務院第屬八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以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簽發的行政法令、授權有關部門發布的國務院行政命令或下發的行政操作性文件。
『叄』 防洪法規定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什麼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八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務院的領導下,負責全國防洪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日常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防洪協調和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洪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日常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防洪工作。
(3)山東省實施防汛條例擴展閱讀
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
1、規范權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執行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執行上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和命令。為此目的,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規章 。
2、領導權和監督權
也就是行政機關的內部管理權。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權撤銷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命令、指示、決定,任免、考核行政工作人員
3、管理權
行政機關的社會管理權,這既是國家成立行政機關的主要目的,也是各級政府的主要職責。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文化、科學、體育、衛生、民政、公安等行政工作,完成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事項;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還負責城鄉建設、民族事務和監察工作,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預算方案 。
4、權利保障職責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保護全民所有制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及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要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正當權益;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
『肆』 《防汛應急預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以濰坊市防汛應急預案 為例,敘述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辦法》,為了使各級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在我市發生洪澇災害、致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能夠及時有效和有序地做好搶險救災工作,特製定濰坊市防汛應急預案。
一、本預案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發生重大洪澇災害或在鄰區發生重大洪澇災害對我市造成危害時所進行的防汛應急活動。
二、防汛工作方針、原則、制度。防汛工作實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遵循下級服從上級、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和團結協作的原則;防汛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有關部門崗位責任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三、洪澇災害發生後,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應立即作出如下反應:
(一)立即向省防汛指揮部和市防汛指揮部的指揮、有關副指揮匯報洪澇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發展的趨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二)盡快提出洪澇災害發生地的群眾撤離的時間、范圍、路線,並密切監視洪澇災情的發展趨勢,經防汛指揮部批准,不定時地發布洪水預報、警報、緊急警報和汛情公報;
(三)盡快將洪水災情通報市防汛指揮部各有關成員單位,各單位應按規定的職責,做好搶險救災的各項准備;
(四)開啟一切傳輸、遙控遙測設備,千方百計保持與險情、災情發生地和各級防汛指揮部、市政府辦公室、各部門、各單位的通訊聯系暢通,及時下達有關人力、物力及洪水調度命令;
(五)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搶險,進一步搜集更為詳細的險情、災情情況,及時向省防汛指揮部和市政府報告險情、災情情況。
四、洪澇災害發生後,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及有關單位應立即按照既定的崗位職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盡早溝通通訊聯絡,保證與市政府和防汛指揮部的聯絡暢通。受災情況和救災進展情況要及時上報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揮部。
五、洪澇災害發生後,市政府主要領導立即主持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搶險救災工作。並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負責部署、協調、監督和檢查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及有關單位的救災工作;通報情況,調派部隊搶險救災;協調跨縣市區的救災工作,解決救災工作中的有關問題。指揮部下設機構及職責如下:
(一)綜合協調組:由市政府秘書長牽頭,組織市政府有關部門參加。市政府秘書長任組長,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政府辦公室,其主要任務是:向指揮部提出工作方案;檢查指揮部各項決策的落實情況;全面了解綜合災情及救災情況;負責向省政府報告水情和災情;起草文稿;負責宣傳報道的統一組織管理;協調解決部門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及通信聯絡工作。
(二)汛情及洪水調度組:由市水利局牽頭,組織市氣象局、濰坊水文局、市市政管理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引黃濟青濰坊分局等單位參加。市水利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水利局,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發布洪水預報、警報、緊急警報、汛情公報和氣象預報;負責進行大中型水庫、河道、蓄滯洪區的洪水調度,採取蓄洪、分洪、滯洪措施;負責組織大中型水庫、河道工程搶險的有關具體工作。
(三)災情調查組:由市發展計劃委員會牽頭,組織市水利局、房產管理局、統計局、民政局、農業局、海洋與漁業局、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濰坊分公司等單位參加。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對災情進行快速調查、評估、統計上報和理賠工作。
(四)城區工程搶險組:由市市政管理局牽頭,組織市建設局、經濟貿易委員會、交通局、電業局、郵電局、公用事業集團等單位參加。市市政管理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政管理局,主要任務是負責對城市設施、交通、供電、供氣、通信、給排水等重點工程設施進行緊急搶修。
(五)物資調運組:由市經濟貿易委員會牽頭,組織市交通局、供銷社、石油公司、青島鐵路分局濰坊工務段、濰坊交運總公司、濰坊港務局、濰坊航管局等單位參加。市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采購、調撥和運輸工作;管理援助物資儲運和分配。
(六)災民生活安置組:由市民政局牽頭,組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糧食局、供銷社、農業局、紅十字會等單位參加。市民政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民政局,其主要任務是:發布災情消息;接受來自國內外的救災物資;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解決吃、穿、住問題;協助做好搶險、醫治轉移傷病員及人、畜屍體處理事宜。
(七)治安保衛組:由市公安局牽頭,組織濰坊警備區、武警支隊等單位參加。市公安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公安局,其主要任務是: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交通安全管理;發布臨時治安和交通管制通告;保衛黨政領導機關等要害部門和重要器材物資;嚴厲打擊各種擾亂社會治安秩序、趁災打劫等不法分子。
(八)醫療救護組:由市衛生局牽頭,組織駐濰部隊後勤部、防疫站、醫葯總公司及各醫院等單位參加。市衛生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衛生局,其主要任務是:組織醫療、防疫機構人員進入災區;設立臨時搶救中心,及時搶救醫治傷員;做好災區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組織轉運傷員;采購、儲運、調配葯品等。
(九)財務組:由市財政局牽頭,組織市金融保險系統和市民政局等有關單位參加。市財政局局長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財政局,其主要任務是:籌集和解決抗洪救災經費;統一管理上級和外援救災經費,負責向上級申請救災經費;統一安排解決搶險救災指揮部及所屬辦事機構的辦公經費。
(十)宣傳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市廣播電視局、濰坊日報社及駐濰新聞機構參加。市委宣傳部負責同志任組長,其他單位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或成員。辦公地點設在市委宣傳部,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向社會報道雨情、水情、工情和災情;宣傳報道抗洪救災中的先進事跡等。
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縣市區政府都要建立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負責組織指揮本系統、本地區的搶險救災工作。
六、在搶險救災中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遵循的原則:
(一)洪澇災害一旦發生,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有關單位都要根據本預案和既定的部門崗位職責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市搶險救災指揮部及所屬組織的各成員,要立即到崗到位按照各自的預案開展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全力以赴,協同合作,奮力搶險救災。
(二)洪澇災害發生後,首要任務是搶救受災群眾,保護國家財產和重要器材物資,就地就近組織自救互救。
(三)洪澇災害發生後,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要繼續履行防汛調度指揮職責,為避免災情的進一步擴大和引發新的洪澇災害,在組織水利工程搶險的同時,繼續做好洪水調度,採取一切蓄洪、滯洪、分洪措施,調蓄錯鋒,必要時應犧牲局部,保全整體,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四)為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指揮無誤,從村、鎮(鄉、街辦)、縣市區到市都要建立逐級上報制度。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受災范圍、人員傷亡、房屋倒塌以及水利工程、鐵路、公路、橋梁、電力、通信等設施毀壞情況等。在通訊聯系中斷或遇到障礙時,要派人直接報告。
七、緊急搶險救災基本結束後,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有關單位都要抓緊組織恢復生產和群眾的日常生活,要爭取國家和上級對口部門及非災區的經濟、物資援助;要迅速恢復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生活、生產設施;要迅速安排好災民的基本生活用品供應,保證災民生活安定;要組織災區開展生產自救,彌補災害損失;要繼續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學校恢復上課;機關正常工作。
八、對在搶險救災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對未按要求參加搶險救災,造成損失的,由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伍』 防洪法中的行洪河道概念范圍是什麼,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中行洪區的概念范圍是什麼
河道兩側堤防或河岸之間用以宣洩洪水的區域。
有些河流在河槽兩側均有較大面積的行洪區,如淮河幹流沿河共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窪地,都預定為大洪水時的行洪區。例如:黃河自孟津往下至河口800多公里長的河道,兩岸行洪區面積約有4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河槽約佔1/3,河灘佔2/3。還有不少河流下游都有大小不同的行洪區。
大洪水時,一部分洪水靠河槽排泄,另一部分靠河槽兩側的行洪區漫流排泄。天然河槽一般比較彎曲、糙率小、流速大,兩側灘地行洪區雖然糙率一般較河槽大2~3倍或更多,但流路比較順直,過洪面積大,水面坡降較陡,過洪量隨著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據黃河、淮河的實測資料,大洪水時,行洪區的排洪流量往往占河道全斷面的20~50%。
(5)山東省實施防汛條例擴展閱讀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第三章 治理與防護
第八條 黃河和跨省河道、河段的規劃治導線,按照防洪法第十九條規定執行。
其他河道、河段的規劃治導線,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辦法第五條防洪規劃編制許可權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防洪規劃,制定河道整治、澇區治理、水庫加固、防潮堤建設、城市排澇設施建設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河口、海岸灘塗治理開發應當服從防洪規劃。
第十條 按照防洪規劃進行河道整治需要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劃撥或者調劑解決。
進行河道整治新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屬國家所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優先用於移民安置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與管理。
第十一條 引黃取水應當採取措施,避免和減少黃河泥沙進入河道。因引、蓄黃河水造成的河道淤積,必須定期進行清淤疏浚,確保行洪暢通,所需費用由當地人民政府與引黃受益者合理承擔。
第十二條 沿海地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堤、河口復堤、擋潮閘和沿海防護林等防禦風暴潮工程建設與管理,制定和落實防禦風暴潮預案。
第十三條 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等防洪工程設施的管理和保護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有關規定劃定。
新建、改建、擴建防洪工程設施,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設計,在竣工驗收前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第十四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傾倒垃圾、渣土及其他廢棄物或者沉船;
(三)在行洪區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等;
(四)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五)設置攔河漁具;
(六)在堤壩及其護堤地上取土、打井、挖窖、築墳;
(七)其他嚴重危害河道、湖泊、水庫大壩安全的行為。
第十五條 在河道、湖泊、水庫大壩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一)爆破、鑽探、打井;
(二)采砂、採石、取土、淘金;
(三)挖築魚塘、堆放物料;
(四)開墾土地、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
(五)在堤頂、壩體及泄洪、輸水建築物上的交通橋行駛載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履帶式車輛、超設計荷載標準的車輛及雨雪泥濘期間行駛機動車輛。
前款規定的活動,涉及其他部門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在防洪工程設施的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危害防洪工程設施安全的爆破、打井、採石、取土等活動。
第十七條 禁止圍湖造地和佔用水庫庫容。已經圍墾或者佔用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進行治理,有計劃地退地還湖、還庫。
禁止圍墾河道。確需圍墾的,必須進行科學論證,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不妨礙行洪、輸水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條 對居住在行洪河道內的居民,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組織搬遷。
第十九條 防洪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工程建設方案,由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許可權辦理:
(一)本辦法第五條第二款所列河道幹流、湖泊上.由省以上審批立項或者涉及市(地)邊界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其他項目,由市(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二)其他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由市(地)、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查同意,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經批準的建沒項目,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當到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該工程設施建設的位置和界限審查批准手續,並按照批準的位置和界限施工。
第二十條 經批准在河道、湖泊、水庫管理范圍內佔用水域、陸域和防洪工程設施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保證防洪安全。不得損害防洪工程設施或者降低原有防洪功能。造成損害的,由責任者採取補救措施、負責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洪區
『陸』 防洪法規定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區域實行什麼制度
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區域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實施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柒』 制定巜防汛條例》的目的是
制定《防汛條例》的目的是: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1991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86號公布根據2005年7月1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專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屬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四十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本條例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第四十九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玖』 山東省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審核方法是什麼審批范圍和條件什麼的
一、保留審批、核准、審核、備案事項
(一)山東省國家安全廳
1.審核事項2項
(1)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技術性能審核
依據:《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國務院令第129號)
(2)涉外建設項目國家安全事項審查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安全部關於新建外國駐華領事館和其他官方常設機構選址注意安全保密問題的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85〕22號);《山東省涉外建設項目國家安全事項審查規定》(魯政辦發〔1997〕45號)
(二)山東省民政廳
1.審批事項6項
(1)全省性、跨市地性社團(含各級基金會)及其分支機構和省管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
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關於做好社團基金會交接工作的通知》(銀發〔1999〕325號);《基金會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18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
(2)軍隊復員幹部、退役士官、外省入伍退伍義務兵接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國發〔1999〕27號);《關於做好退役士兵和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工作的通知》(魯政發〔1999〕5號);《關於做好軍隊復員幹部安置工作的通知》(國安〔1993〕2號、〔1993〕政聯字第1號)
(3)新建和擴建公墓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5號)
(4)批准革命烈士
依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國務院令第152號)
(5)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的遷建、改建、擴建及省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的確定
依據:《關於嚴格執行建立紀念設施有關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6〕5號);《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6)縣(市、區)行政區域界線的部分變更,鄉、鎮和不設區的市的街道辦事處的設立、撤銷、更名、行政區域界線變更、駐地遷移
依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國發〔1985〕8號);《山東省行政區劃管理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2.核准事項4項
(1)革命傷殘人員傷殘評定、發證、撫恤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2)涉外收養登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3)省屬和涉外社會福利機構的設立
依據:《涉外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19號)
(4)新辦社會福利企業資格認定
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福利企業行政監督嚴格檢查清理假冒福利企業的通知》(民福字〔1994〕18號);《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3.審核事項5項
(1)新建烈士紀念建築物及申報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依據:《關於嚴格執行建立紀念設施有關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6〕第5號);《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2)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和軍人接待站的設立
依據:《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管理辦法》(國函〔1989〕69號);《關於進一步加強軍人接待站、轉運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安發〔1992〕13號)
(3)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行政區域界線調整及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省內著名的或跨省、跨市的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
依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國發〔1985〕8號);《地名管理條例》(國發〔1986〕11號)
(4)以外國人名、地名和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名稱命名地名
依據:《關於我同外國結為友好的城市不以對方人名或建築物命名的通知》(國辦發〔1987〕26號)
(5)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項目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5號)
4.備案事項4項
(1)全省性、跨市性社團和省管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式樣及銀行帳戶
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
(2)社團興辦實體
依據:《關於社會團體開展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社發〔1995〕14號)
(3)市轄區的街道辦事處設立、撤銷、更名、遷移
依據:《山東省行政區劃管理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4)省直各專業部門審批的具有地名意義的台、港、站、場及地級市政府審批的地名
依據:《山東省地名管理辦法》(魯政發〔1986〕78號)
(三)山東省司法廳
1.審批事項2項
(1)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所的設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公證機構的設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注冊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39號)
2.核准事項6項
(1)律師資格、律師專項業務資格及其執業證的頒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律師資格考核授予辦法》(司法部令第43號)
(2)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設立
依據:《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加強對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管理的若干規定》(〔1989〕司發辦字第117號)
(3)公證機構登記注冊和公證員執業證書的頒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注冊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39號)
(4)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的確認登記
依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0號)
(5)司法鑒定機構登記和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書頒發、注冊
依據:《司法鑒定機構登記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2號);《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3號)
(6)仲裁委員會登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3.審核事項2項
(1)監獄的設置、遷移、撤銷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2)勞教所的設立、撤並
依據:《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國發〔1982〕17號);《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市(地、州、盟)勞教所領導管理工作的通知》(司發通〔1997〕021號)
4.備案事項1項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
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59號)
(四)山東省水利廳
1.審批事項12項
(1)取水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國務院令第119號)
(2)設區城市擴大供水規模
依據:《水利產業政策》(國發〔1997〕35號);《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3)大型河道規劃、治理、防汛和涉及兩市地以上的重大事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9號)
(4)省以上立項或涉及市(地)邊界的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5)省管河道及跨市(地)邊界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6)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大壩、堤頂、渠頂、戧台、防汛公路及泄洪、輸水建築物上的交通橋兼作公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7號);《山東省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53號)
(7)市地邊界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9號)
(8)在洪泛區、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建設項目的洪水影響評價報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9)對毗鄰地區有危害的分、滯洪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務院令第86號)
(10)河道圍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1)大中型水庫大壩的興建、改建、擴建及大修
依據:《山東省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53號)
(12)大型、重點中型水利工程設計、開工報告及竣工驗收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2.核准事項5項
(1)骨幹河道岸線的利用與建設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2)省管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120號)
(3)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乙、丙級編制資格
依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4)乙、丙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格認證
依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格認證管理暫行辦法》(水利部水文〔1992〕4號)
(5)鑿井隊甲級資質
依據:《山東省水利鑿井隊技術資質證書和管理辦法》(魯水農字〔1991〕3號)
3.審核事項10項
(1)蓄滯洪區運用損失補償方案
依據:《蓄滯洪區運用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286號)
(2)防洪規劃保留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3)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
依據:《水利產業政策》(國發〔1997〕35號)
(4)省管大型河道沿河城鎮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
(5)省投資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6)水利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資質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7)水利水電施工企業資質
依據:《建設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48號)
(8)省管河道幹流及跨市(地)邊界防洪規劃保留區內建設與防洪無關的工礦工程設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9)向省管河流、湖泊、水庫、渠道等水利工程內排污的排污口設置和擴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10)骨幹河道(湖泊)內的航道整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
4.備案事項7項
(1)水的長期供求計劃
依據:《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2)縣級以上水土保持規劃及方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水利部令第5號)
(3)非省管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有關建設項目
依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4)縣以上防洪規劃和防禦風暴潮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5)縣級以上流域或區域水利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6)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單位
依據:《水利建設監理規定》(水建〔1996〕396號)
(7)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利工程施工合同
依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規定》(水政資〔1998〕51號)
『拾』 國防汛條例》,與修訂前相比,主要是增加了什麼內容
正確答案: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修建橋梁、碼頭和其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所確定的河寬進行,不得縮窄行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