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政策法規
A. 國家有公務員得了艾滋病的相關規定之類的政策法規嗎
有。
《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二條:
對衛生技術人員和在執專行公務中可能感屬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有關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1)公務員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第十八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不合格。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B. 加強公務員管理制度建設出台的政策法規包括哪些
一、建立健全制度的運行機制,包括競爭機制、激勵機制、更新機制。
當前我國錄用公務員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像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考核的結果缺乏客觀公正性,不能作為獎懲的准確依據;現行的「低工資高就業」政策,不足以吸引社會上的優秀人才,而且工資內部結構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充分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公務員隊伍的「進口」日漸擴大等。有效改進這些狀況,必須充分落實「競爭上崗」, 制定《考績法》和堅持「因職求人」「凡進必考」的原則。
二、健全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法規體系,使得公務員的管理必須有法可依、用法律規范公務員行為、依法保障公務員的權益。
為此,提高立法層次,健全單項配套法規,成了公務員制度完善的首要前提。建立系統完備的公務員管理體系,使國家對公務員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意義非凡。而國家對公務員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涉及職業、經濟、政治、法律權益保障。
三、不斷加強配套立法構築整體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務員制度
四、盡快制定出台《編製法》,使編制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五、盡快制定出台《公務員考錄規定》,使公務員考錄工作進一步科學化。
六、盡快制定出台《公務員迴避制度規定》,使公務員迴避制度進一步法制化。
七、不斷加強法律建設夯實反腐基礎,進一步純潔公務員隊伍
八、深化改革,盡快完成由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建立一個完善的、規范化的市場體系,使經濟活動市場化,盡力削弱或消除權力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的影響。
九、完善監督體制。腐敗是權力的異化,絕對的、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十、道德制約手段主要有:(1)通過利益分析,對政府官員有無腐敗可能作出判斷,促使政府官員養成廉潔習慣;(2)通過新聞媒介等輿論作用對腐敗行為形成強大壓力以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3)培養廣大公務員的廉潔意識,自覺形成腐敗可恥、廉潔光榮的道德意識。同時,由道德修養的加強進而建立廣大公務員自覺自願的政治責任感。
十一、以「五五普法」為契機,加強全體公務員法制教育學習,全面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
C. 公務員有哪些法律責任
公務員所從事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法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
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內容,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權,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務員與法的關系有兩種:一是公務員是法的執行者;二是法對公務員有著特定的要求與規范。
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公務員是執行法律者,公務員的這種執法者身份暗含著他本身更要嚴格地遵守法的規范。法律對公務員更加嚴格規范與要求,其目的就在於使公務員做到更公正有效地執行法律。公務員與法律的這兩種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公務員職業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承擔特定的法律責任。
對法律負責意味著公共行政組織和公務員行為都要在法律的管制范圍內進行。當然,基本的法律責任是擁護憲法和遵守與憲法相一致的相關的部門法等。
在我國,規定公共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法和以國家公務員制度為核心的行政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我國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行政合法,意味著政府和公務員的一切行政行為和行政程序都必須符合行政法的規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避免行政權力越位、錯位和缺位等現象。
D. 急求關於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等
《新任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08年8月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02年7月
《公務員調專任規定》屬08年8月
《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08年8月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07年4月
其他的可以參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規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
E. 在公務員法頒布之前,還有沒有什麼政策法規來約束公務員的行為,如果有他們是什麼時候由誰制定的。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05年4月27日通過,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57年10月23日批准、國務院1957年10月26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1993年8月14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同時廢止。這部從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要法律,是建國50多年來我國第一部幹部人事管理的綜合性法律,里程碑意義不言而喻。
F. 國家公務員應怎樣遵守法律法規
第一,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執行行政法的自覺性。國家公務員是國家實施統治的最直接、最廣泛的活動主體,是國家統治行為中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培養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國家公務員聯系實際,認真學習法學理論,深入理解法的本質、作用,培養法律意識,牢固樹立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統一的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依法辦事的觀念,進而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執行法律、政令的自覺性。特別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公務員履行公務必須依據的行政法律規范——行政管理法規,掌握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訴訟法。真正做到知法,才能嚴格守法、認真執法。
第二,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權威和尊嚴。憲法是規定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大法。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了社會和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國家公務員必須以憲法為自己的根本活動准則,其政治活動必須符合憲法的要求,不得有任何違憲行為。在自己從政的活動中,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第三,遵守行政法規。行政管理法規既是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又是制約國家公務員行政活動的根本依據。因此,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家公務員,必須嚴格地遵守行政法規。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公務員一定要有法必依,這就要求國家公務員在行政行為中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活動。國家公務員是依照法律管理社會,代表和維護人民利益的人員。國家法律賦予公務員一定的權利,同時又把管理社會和維護人民利益確定為他們的義務。因此,國家公務員行使職權,對社會進行管理,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在行政管理法規內活動,不允許有違反法律,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發生。任何公務員,不論其權力大小,地位高低,均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凌法」,「徇私枉法」。在處理問題時,要嚴格以行政管理法規為依據,有章可循,絕不允許沒有根據地擅自行事;更不能拋開法律不顧,依人不依法,依權不依法。
第四,履行公職,執法必嚴。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處理問題時,要認真按照法律和行政規章辦事。在執行法律上必須嚴格、嚴肅、嚴明。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獎懲嚴明,不枉不縱;堅持按程序辦事,認真對待,一絲不苟,做到不越許可權。不超范圍,不幹預職權范圍以外的事情。堅持有錯必糾,對工作中的差錯,甚至違法行為及其所帶來的後果,一定要實事求是地予以糾正。
第五,適用法律,違法必究。對任何違法犯罪的公民,都必須由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予以法律制裁。國家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真正地貫徹「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則。從執法的角度上講,國家公務員按照行政法管理行政時,要毫無例外地將法律、法規適用於一切單位和個人。無論什麼人,不管其資格多老,功勞多大,地位多高,只要觸犯了法律,觸犯了行政管理法規,就要追究其行政責任或法律責任。這就要求公務員秉公辦事,剛正不阿,執法如山,不畏權勢,不怕打擊報復,敢於追究任何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從守法的角度上講,國家公務員不論其地位和權力如何,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違反了法律,同樣要追究其法律責任;觸犯了法律必須予以應有的法律制裁,絕不允許有任何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公務員」存在。
第六,正確對待不同層次的行政管理法規的效力,自覺地接受不同效力的行政法規的約束。我國的行政管理法規是多層次的。不同層次的行政管理法規,具有不同的效力。國家公務員在適用不同效力等級的行政規范時,要依次服從,才能保證公務活動的正常進行。要引起公務員重視的是地方行政規章的約束。地方行政管理規章雖然效力較其他行政法規低,但它同樣具有法律的規范性、強制性和權威性的特徵。它對行政管理轄區內的一切部門和公務員都具有約束力,而且此類行政管理法規的數量較多,規范也較具體。因此,該管區內的各級政府公務員,不論其地位和職務如何,都要按照該地方行政規章辦事,一切違反地方行政規章的行為,都應受到特定行政機關的不同程度的行政制裁。
G. 公務員法配套政策法規文件匯編的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2005年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五號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方案》的通知(2006年4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方案
附件一公務員范圍規定
附件二公務員登記實施辦法
附件三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管理規定
附件四綜合管理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設置管理辦法
附件五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審批辦法
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7年1月4日印發)
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7年11月6日印發)
公務員獎勵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8年1月4日印發)
公務員調任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8年2月29日印發)
公務員職務任免與職務升降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8年2月29日印發)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5月14日印發)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2007年4月4日國務院第173次常務會議通過2007年4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5號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人事爭議處理規定(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總政治部2007年8月9日印發)
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暫行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2004年4月8日印發)
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2004年4月8日印發)
關於辦理擔任中央管理職務的公務員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央組織部辦公廳2006年5月26日印發)
公務員登記工作中有關問題的答復意見(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人事部辦公廳2006年7月17日印發)
關於沿用部分特殊非領導職務名稱的通知(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人事部辦公廳2007年1月19日印發)
關於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6年8月20日印發)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意見(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6年8月22日印發)
關於印發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名單的通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6年9月7日印發)
關於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列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范圍的通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2006年9月26日印發)
曾慶紅同志在全國實施公務員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5年9月20日)
賀國強同志在全國實施公務員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5年9月21日)
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實施方案確保公務員法順利人軌運行——在全國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實施方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年4月13日)
在全國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實施方案工作會議結束時的講話(2006年4月14日)
H. 關於國家公務員工資方面的政策法規都有哪些
從受處分的之月起,在現任職務對應級別工資標准內降低一級級別工資,若本人級別工資為最低等級的,則不實施降級處分,可按降低一個職務工資檔次處理;若本人職務工資亦為最低檔次的,可給予「記大過」處分。職務工資考核年限,從處分期滿第一個考核稱職年開始重新計算,級別工資考核年限按「去中間,接兩頭」的辦法計算。
參考內容
I. 關於公務員職業道德近3年來法規政策變化有哪些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強烈的政治性;作為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執行公務時,必須服從國家意志即統治階級的意志,依法行政,代表並服務於國家的利益即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行政管理活動就具有深刻的階級性,強烈的政治性。(二)重大的責任性;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負有制定並執行政策、法規,組織、領導和管理國家社會公共事務的重大責任,協調社會各方面關系,保證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順利進行。因此,行政管理職業直接關繫到國家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其責任之重大,是其他任何社會職業所無法相比的。(三)掌握並行使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擁有國家法律賦予的相應的權力。如何正確掌握和使用手中的權力。自覺制約自己的行政行為,積極正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除了相應的法規、行政紀律約束外,還需要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來制約其行政行為,以調整其行政管理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行政關系,這是十分必要的。 來自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