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調研法規
1. 凡是紀委立案調查的一定要給予處分嗎
不一定,看情況做判定。紀委立案,是指根據已經掌握的證據和違紀達到立案標准。立案後,在調查中一般均能進一步確認違紀證據,會給予紀律處罰。但是,也有在立案調查中,原來的證據被證明不足,免於處分。但是這畢竟是很少的情況。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
「被追訴前」的時間以起訴書送達人民法院為「被追訴前」的時間界定標准,包括了偵查階段和起訴階段;
凡在該階段偵查機關審查犯罪嫌疑人犯罪行為時,主動交代了偵查機關沒有掌握的行賄行為的,或者偵查機關已經掌握但尚未開展訊問之前,主動交代了行賄行為的,按照「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認定。
拓展資料
黨政紀案件立案以後,要根據事實和情節情況給予被調查人相應的處理結論,不是必須給予紀律處分。如果符合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免予處分的規定,也可以免予處分。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對於黨員違犯黨紀應當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組織處理,免予黨紀處分。對違紀黨員免予處分,應當作出書面結論。
2. 如何做好紀委調研法規工作 加強學習
如何當好基層紀委書記,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努力: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紀檢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首先必須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充分認識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不斷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第一,提高對腐敗現象嚴重危害性的認識。一是政治危害。腐敗從思想上政治上疏離黨群關系,動搖黨的執政基礎。二是經濟危害。腐敗現象直接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三是組織危害。腐敗破壞了黨的組織原則和黨內生活的正常進行;敗壞了黨的作風,在黨內外造成不良示範和導向,同時也毀掉了一大批經過長期培養的領導幹部。四是社會危害。腐敗問題嚴重敗壞黨和政府形象,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毒化社會風氣,破壞精神文明建設,在部分人中造成價值觀念錯位,道德水準下降。
第二,提高對反腐倡廉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的認識。一是我國仍然處在腐敗易發多發期。體制的過渡性,法制的不完善性,政策的滯後性,管理的落後性,擴大了腐敗的可能空間。二是腐敗存在著「泛化」的危險,有演化為約定俗成的「規矩」和「習慣」的趨勢。對很多腐敗現象,群眾已經見怪不怪,或被看作「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被廣泛接受、遵循和效仿。三是群體性腐敗案件上升,涉案金額越來越大,並呈現出資本積累的特點。在利益的驅使下,腐敗分子往往上級與下級,內部與外部,沿海與內地,甚至國內與國外相互勾結,群體作案。四是中央反腐敗斗爭戰略的轉變,增加了紀檢工作的壓力。十六大以來,中央在反腐敗戰略上實現「三大轉向」,由被動防禦為主轉向主動進攻為主,由權力反腐為主轉向制度反腐為主,由事後監督為主轉向事前監督為主。反腐戰術從「小作坊式」個案反腐,向大規模的「集約式」規模反腐轉變;從紀檢機關、少數職能部門分散地、單打獨斗式地反腐,向加強組織協調,整合反腐資源,聯合作戰,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反腐轉變;從側重打擊腐敗,向懲治和預防腐敗並重轉變。而且確定了在2010年前進行反腐敗戰略決戰這樣一個時間界限。這對反腐倡廉工作和當好紀委書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 中紀委規定協助調查為多久
中紀委沒有規定協助調查為多久。
「協助調查」並不是一個具有非常嚴格定義的法律術語。《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實際上,紀委的辦事過程中,往往需要找到相關當事人進行問話,並帶走「協助調查」,並非啟動正式針對個人的調查程序。其實紀委談話有時候也是例行的誡勉談話,為了打消官員顧慮,讓談話更有成效,杭州拱墅區紀委還將類似的談話地點放到了離區政府不遠、緊鄰運河、環境優雅的錢運茶樓里,「拱墅一杯茶」這種看似溫和的問訊手段還曾引起過「作秀」的爭議。
必須要釐清的一點是,官員一旦被紀委盯上,凶多吉少的概率遠大於平安無事,有的即便一時僥幸逃脫,最終仍難逃黨紀國法的懲處,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宋晨光就是最好的例子:2010年7月他在辦公室被中紀委帶走「雙規」前,已接受過三輪調查,「三捉三放」宋氏均安然過關。每次過關後,其均曾高調示人,並「常在常委會上炫耀,以證明自己上面有人,關系牢固」。但最終未能涉險脫身。
4. 信陽市紀委監委內設機構調研法規室副主任是什麼幹部職位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5. 行政許可機關報送給紀委的調查報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給你一些參考。
6. 紀委有權調查平民百姓嗎
紀委主要是針對政府機關的官員的經濟或是政治活動進行調查的機構,應當是沒有合法的權力來對公民進行調查了。如果官員的行為涉及到平民百姓的話,那紀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介入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以下人員屬於監察對象:
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1、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2、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4、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5、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6、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6)紀委調研法規擴展閱讀:
紀委職責:
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如果對同級黨的委員會處理案件的決定有不同意見,可以請求上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予以復查;
如果發現同級黨的委員會或它的成員有違犯黨的紀律的情況,在同級黨的委員會不給予解決或不給予正確解決的時候,有權向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提出申訴,請求協助處理。
7. 如何做好紀檢監察調研
調查研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孔子的「每事問」,王夫之的「察其精而盡其變」等觀點,就是我國歷史上關於調查研究的經典論述。就近現代領導行為來看,調查研究更為重要。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1933年,毛澤東通過龍岩上杭縣才溪鄉的調查,寫下了著名的《才溪鄉調查》。並有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鄧小平同志指出,離開了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領導。胡錦濤同志指出:「辦法在實踐中,點子在群眾中」。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調研工作何等重要。特別對於新任紀檢監察幹部而言,是熟悉工作、掌握情況、聯系群眾的基本途徑;是交流經驗、推介工作、科學決策的有效方法;是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和必修課。可以說不重視調研工作的領導是不開明的領導,不開展調研工作的領導是不合格的領導,不會抓調研工作的領導是不稱職的領導。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紀檢監察調研工作?個人體會: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要緊跟形勢,不要落後時代。
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調研成果質量不高,既有深度不夠的問題,更有新度不夠的問題,很多內容陳舊老套,舊事重談,了無新意,所談問題與形勢發展格格不入,所提對策正確無效,所用語言平淡過時,這樣的調研成果沒有錯,但也沒有用,是正確的廢話。紀檢監察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迫切要求調研工作要隨著形勢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脈搏跳動而跳動,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來思考,站在理論的前沿來謀劃,站在實踐的一線來開展。通俗的說就是要圍繞當前最新形勢,說新語言,談新鮮事,提新思路,有新見解。當前的新鮮語言、時代語言是什麼?我們可以引用一些關鍵詞來舉例說明,如:黨的純潔性、頂層設計、精神家園、力度統一論、網路輿情、廉政風險防控、群眾身邊的腐敗、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六民」要旨、問題導向、防止利益沖突機制等等。我們開展調研工作就是要善於圍繞這些新形勢、新要求、新部署,與時俱進,站位全局,前瞻思考,推陳出新。
二、要緊貼中心,不要偏離方向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紀檢監察調研工作必須找準的職能定位。調研工作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必須緊緊融入反腐倡廉總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進程,始終堅持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圍繞反腐倡廉主要任務,圍繞正在進行的重點工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工作對策,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健康發展提供保證。比如中央今年在全黨開展「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主題教育活動,省委提出「力度統一論」和「三抓一促」的工作部署,市委四次黨代會提出了「三個跨越、三年提升、三個崛起」的總體目標和「實施開創戰略、推進跨越發展」的總體部署,今年全市縣域經濟會上提出深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省、市紀委全會分別對今年反腐倡廉工作進行了部署。紀檢監察調研工作就是要圍繞黨委政府中心部署,緊扣反腐倡廉實踐需要,立足於摸清情況,找准問題,提供服務。如果遠離了中心,偏離了方向,調研工作就會白費力氣,也難有作為。
三、要緊扣重點,不要面面俱到
反腐倡廉工作千頭萬緒,有很多實踐和理論問題亟待研究。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也難以不加區分的全面關注。否則就會顧此失彼,主次不分,難有成果。必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集中攻關。工作中重點把握好四點:一是領導關注的焦點。堅持把服務領導決策作為調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領導需要知道和需要領導知道的開展調查研究,真正做到想領導之所想,報領導之所需,引起領導關注,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如:我們根據班子成員調研成果采寫的《基層衛生系統違紀違法案件特點》被中央紀委辦公廳《要情專報》採用,並得到有關領導批示。《黃岡市制定涉農領域腐敗風險防控意見》被中央紀委《要情專報》採用。《關於市直經濟發展環境的調研報告》市委全體常委作出重要批示,為市委作出開展「十佳三差」評議決策提供了最真實、最有力、最原始的一手材料。二是具有特色的亮點。對反映市情縣情,具有黃岡特色的信息,要深度挖掘,跟蹤調研。講「地方話」、搞「土特產」,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上做文章,總結和展現創新工作亮點。如《黃岡加強鄉鎮紀委「七有」工程建設》、《黃岡市推進3105腐敗預警防控工程》《縣委書記腐敗預警防控問題研究》等調研成果均被省紀委有關刊物採用。黃州區紀委書記詢問質詢、黃梅縣「三資」代理監管、紅安縣紅色廉政文化等很多素材都是好的調研點。 三是群眾反映的熱點。堅持在調研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既如實反映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經驗做法,又客觀反映侵害群眾突出利益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如黃梅縣開展的《治理村官腐敗問題的實踐與思考》在「兩型社會」與反腐倡廉論壇上獲獎。市紀委關於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調研思考文章,對當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表現、特點及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受到了中紀委領導的關注,調研成果被中紀委課題組採用。四是工作落實的難點。重點研究基層工作普遍存在的比較突出、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由於政策法規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導致工作無法可依、有法難依的問題。如《關於農村換屆選舉問題的情況分析》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浠水縣解決圍標串標的調研文章全省轉發,省紀委主要領導進行了批示,正在開展的新任領導幹部財產申報、縣委權力公開等工作備受領導和社會關注。
四、要緊抓質量,不要高產低效
質量是調研工作的生命,實際工作中,既要重視數量,更要提升質量,增強調研工作實效。第一,選題要精確。選題決定成敗。從總體層面上講,要善於抓住帶方向性、超前性、傾向性和預見性的問題去調查;從具體操作層面講,選題宜小不宜大 、宜新不宜舊、宜實不宜虛,同時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第二,准備要充分。一是要充分佔有素材。實踐中可採用「四線對接」搜集法,廣泛搜集、學習與調研課題相關的資料。對接天線:加強與中央省市紀委監察機關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上級有關政策文件和領導關注熱點信息;對接外線:加強與黨委政府的聯系,加強與組織宣傳政法,財政審計等部門聯系,向各級各部門要信息要素材。同時掌握外地工作動態,加以學習借鑒。對接地線:加強與基層及群眾聯系,搜集一手情況。對接網線:現在是信息時代,互聯網對反腐倡廉工作影響越來越深刻,很多調研課題都能在網上找到借鑒和啟示,網路逐步成為一個便捷、高效、實用的調研手段,大家重視利用好這個載體。二是擬定調研提綱;包括明確調研目的、范圍、人員等,重點要形成調查報告框架,做到帶著問題下去調研,有目的地下去調研。防止「天女散花」式的調研,用最短的時間獲取需要的情況和資料。三是要確定調研方法。包括傳統經驗型:開座談會、實地考察、收集文件、個別訪談;現代科學型: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調查之中。如問卷、網上調查等。第三,研討要深入。調查要沉下去,研究要站上來。搞調研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不行,必須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掌握一手真實素材,為形成有情況、有分析、有深度的調查報告奠定基礎。(劉少奇深入調研範例)要全面聽。聽領導怎麼說,聽群眾怎麼說,聽專家怎麼說,聽黨外人怎麼說,聽弱勢群體怎麼說,聽基層怎麼說,聽有不同意見的人怎麼說。要細致問,善於引導調查方向和進程,多問多聽自己想要的東西,對一些被調查者有顧慮的敏感話題、負面調查,要講究調查藝術,多用模糊語言,隱藏調查意圖,「曲線」了解情況;要深度思,堅持邊調查邊思考,透過外在看本質,透過表象找規律,通過對比選方案,從而提出有思想、有見解、有新意的對策和建議。第四,文稿要精緻。素材要真實。盡可能用事實說話,有數據立論。文風要朴實。調研報告文風要通俗易懂,但不可過分口語化,要注意行文規范。要杜絕「有些」、「據說」、「可能」、「大概」、「感覺」、「聽說」等用語。不用生僻的詞、模稜兩可的詞、自己叫不準的詞,不堆砌艷詞麗句。內容要豐實。從報告的內容構成看,大致分為標題、導語、做法成效、經驗啟示、問題原因、對策建議六個部分。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報告類型決定其內容構成。既要擴大信息容量,又要注意精煉語句。要注重增加材料的典型性。寫作過程中盡量採用有代表性的事實材料,觀點、數據、案例缺一不可,使文章用較少的材料就能揭示出問題的普遍性。要擴大文章信息量。講實話、沒廢話,以最少的文字,承載最多的信息,讓大家讀時既長見識、又受啟發、省時省力。第五,成果要轉化。調研目的全在於應用。一篇調查報告、一個調研成果來之不易,用不好就是浪費。必須重視調研成果的宣傳和轉化,這也是調研工作的重要一環。一是直接轉化成工作決策、措施、意見、領導講話。二是通過會議、報刊宣傳出去。特別是對領導關心的重大事項、突發性重要情況要搶抓第一時間撰寫、上報。時刻謹記:慢報半拍,事過境遷,報告寫得再好,也影響不大。三是將有理論價值的成果上升為制度成果,用以指導工作。
8. 什麼是紀委立案調查
紀委立案調查指紀律檢查委員會對違法主體的違法事實基本認定正式啟動調查程序。
1、紀委一般指紀律檢查委員會。
紀委,又稱紀檢委,是「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簡稱(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屬於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不屬於政府部門。中央紀委是紀律檢查部門,不隸屬於任何部門,但服從中共中央委員會領導。
2、立案調查代表對違法主體的違法事實基本認定,可以採取強制措施並正式啟動調查程序。
(8)紀委調研法規擴展閱讀:
紀委工作職責:
1、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
2、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