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6

發布時間: 2022-01-09 04:06:42

㈠ 保監會發改部 批籌

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的
行政審批項目目錄
(共計94項)
1物業管理師注冊執業資格認定住房城鄉建設部無《物業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04號)
2期貨交易場所上市、修改或者終止合約審批證監會無《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27號)
3期貨交易場所變更住所或者營業場所審批證監會無《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27號)
4期貨交易場所合並、分立或者解散審批證監會無《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27號)
5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新增股東或原股東轉讓所持股份審批證監會無《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第89號)
6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收費審批證監會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4號)
《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65號)
7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證券結算風險基金使用審批證監會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證監發〔2000〕22號)
《證券結算風險基金管理辦法》(證監發〔2006〕65號)
8證券交易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種審批證監會無《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4號)
9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市新的交易品種審批證監會無《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第89號)
10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審核證監會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1保險公司股權轉讓及改變組織形式審批保監會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12保險公司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審批保監會無《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630號)
13投資連結保險的投資賬戶設立、合並、分立、關閉、清算等事項審批保監會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14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處置審批保監會無《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管理辦法》(保監發〔2011〕39號)
15保險公司可投資企業債券的信用評級機構核準保監會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16外資保險公司再保險關聯交易審批保監會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36號)
17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審批保監會無《農業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629號)
18鉻化合物生產建設項目審批工業和信息化部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鉻化合物生產建設許可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15號)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
19軟體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認定及產品的登記備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無《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
《軟體產品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9號)
《軟體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工信部聯軟〔2013〕64號)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工信部聯電子〔2013〕487號)
20對財政有影響的臨時特案減免稅審批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
21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有償資金呆賬核銷和延期還款審批財政部無《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有償資金管理辦法》(財發〔2008〕4號)
《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有償資金呆賬核銷和延期還款辦法》(財發〔2008〕61號)
22豁免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和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有股轉持義務審核財政部無《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社保基金會關於豁免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和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有股轉持義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10〕278號)
23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甲級資格認定財政部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財政部令第61號)
24境外(包括港澳台)會計師事務所在境內設立常駐代表處審批財政部無《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25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審批稅務總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38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
26申請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審核稅務總局無《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6〕156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全國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徵收管理問題的公告》(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39號)
27對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免徵增值稅審核稅務總局
同級財政、糧食部門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28對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經營免稅項目的糧食經營企業以及有政府儲備食用植物油銷售業務的企業增值稅免稅資格審核稅務總局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
29拍賣行拍賣免徵增值稅貨物審批稅務總局無《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拍賣行取得的拍賣收入徵收增值稅、營業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40號)
30營改增後隨軍家屬優惠政策審批稅務總局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3〕106號)
31營改增後軍隊轉業幹部優惠政策審批稅務總局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3〕106號)
32營改增後城鎮退役士兵優惠政策審批稅務總局民政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3〕106號)
33消費稅稅款抵扣審核稅務總局無《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消費稅納稅申報及稅款抵扣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6〕769號)
34成品油消費稅征稅范圍認定稅務總局無《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消費稅有關政策問題的公告》(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7號)
35主管稅務機關對非居民企業適用行業及所適用的利潤率審核稅務總局無《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管理辦法》(國稅發〔2010〕19號)
36非境內注冊居民企業選擇主管稅務機關批准稅務總局無《境外注冊中資控股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5號)
37境外注冊中資控股居民企業主管稅務機關變更審批稅務總局無《境外注冊中資控股居民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5號)
38國防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及實施審批國家國防科工局無《國防專利條例》(國務院、中央軍委令第418號)
39全國性社會團體籌備審批民政部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
40社會福利基金資助項目審批民政部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
《社會福利基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社字〔1998〕124號)
41獸葯生產許可證核發農業部無《獸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04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獸醫行政主管部門
42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機構資質認定水利部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國務院令第496號)
43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年度計劃審批水利部無《關於進一步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辦農經〔2005〕806號)
4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年度計劃審批水利部無《關於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發改農經〔2007〕1752號)
45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流通審批中國人民銀行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流通審核規則》(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4〕19號)
46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或重大自然災害臨時增加採伐限額審批國家林業局無《國務院批轉林業局關於全國「十二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審核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3號)47進入林業部門管理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拍攝影片、登山等活動審批國家林業局無《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1985年7月6日林業部發布)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
48啟動實施一級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應急預案審批國家林業局無《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13號)取消
49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任務調整審批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關於下達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201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發改投資〔2011〕1620號)
50天保工程森林培育建設任務調整審批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關於下達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201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發改投資〔2011〕1620號)
51跨區域重點推廣示範項目審批國家林業局無《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09〕289號)
52省級退耕還林年度實施方案審核國家林業局無《退耕還林條例》(國務院令第367號)
53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審批國家林業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
《國務院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發改西部〔2010〕1382號)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財農〔2007〕327號)
54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審批國家林業局無《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1985年7月6日林業部發布)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技術規程》(GB/T20416-2006)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0〕63號)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林護發〔2005〕55號)
55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海域類)審批國家海洋局無《國務院關於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國函〔2012〕13號)取消
56國務院批準的用島項目建築物和設施登記核准國家海洋局無《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登記辦法》(國海島字〔2010〕775號)
《無居民海島使用申請審批試行辦法》(國海島字〔2011〕225號)
57海島整治修復項目實施方案審批國家海洋局無《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9〕491號)
《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財綜〔2010〕44號)
58海島整治修復項目驗收國家海洋局無《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9〕491號)
59教育部科技查新機構認定教育部無《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機構工作的意見》(教技發廳〔2004〕1號)
60地質資料延期匯交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
61土地調查實施方案核准國土資源部無《土地調查條例》(國務院令第518號)62礦產地儲備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土資源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71號)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關於開展礦產地儲備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128號)
6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查閱保護期內的地質資料審查國土資源部無《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
64省、自治區、直轄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審核國土資源部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
65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產地名錄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80號)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7號)
66國土資源部科技平台建設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
《關於組織開展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命名和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213號)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2013〕72號)
67整裝勘查區設置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1〕57號)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快推進整裝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140號)68調整礦產勘查風險分類審批國土資源部無《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完善礦業權管理促進整裝勘查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55號)
69船舶污染物清除作業單位資質認定交通運輸部無《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61號)
70船舶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證書或者財務保證證書核發交通運輸部無《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61號)
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海事機構
71水運工程監理甲級企業資質認定交通運輸部無《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
《公路水運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4年第5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
72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水路運輸審批交通運輸部無《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25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
73危險化學品水路運輸人員資格認可交通運輸部無《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子項「裝卸管理人員資格認可」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子項「申報人員資格認可」和「集裝箱現場檢查員資格認可」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海事管理機構
74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機構、醫療機構放射性危害評價(甲級)機構認定國家衛生計生委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關於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0〕104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
7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關科研項目審查國家衛生計生委無《病原微生物實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24號)
76關稅及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延期繳納審批海關總署無《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國務院令第392號)
《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3〕44號)取消原由直屬海關審批
77關稅及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滯納金減免審批海關總署無《海關稅款滯納金減免暫行規定》(署稅發〔2012〕437號)
78計量檢定員資格核准質檢總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質監部門
79設備監理單位甲級資格證書核發質檢總局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2〕52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質監部門
80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健康的重要出口商品注冊登記質檢總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447號)
81國家級裁判員審批體育總局無《體育競賽裁判員管理辦法(試行)》(體競字〔1999〕153號)
82民用航空器(發動機、螺旋槳)生產許可(PC)中國民航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1987年5月4日國務院發布)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3民航計量檢定員資格認可中國民航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4航空營運人運輸危險品資格批准中國民航局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5民用航空器特許飛行資格認可中國民航局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6航空安全員資格認定中國民航局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7民航企業及機場聯合、重組和改制審核中國民航局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2〕52號)
下放至民航地區管理局
88民用航空器地址編碼指配中國民航局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
89軍工產品儲存庫一級風險等級認定和技術防範工程方案審核及工程驗收公安部
國家國防科工局
《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
90航行港澳船舶證明書核發公安部無《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91一級文物系統風險單位安全技術防範工程設計方案審批和工程驗收公安部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國辦發〔2004〕62號)
《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GA27-2002)
92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和第二類精神葯品原料葯定點生產審批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無《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2號)
下放至省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管部門
93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國家基準氣候站、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審批中國氣象局無《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623號)
下放至省級氣象主管機構
94商用密碼科研單位審批國家密碼局無《商用密碼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3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中國涉及河流的法律有哪些 有哪些重要點的河流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版民共和國水法》權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海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辦法》

㈢ 國務員取消62項職業資格2016

2016年取消
國務院決定取消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錄
(共計61項)
一、取消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共計43項,其中准入類5項,水平評價類38項)
1
公路水運工程造價人員資格
交通運輸部
准入類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取消

2
潛水人員從業資格
交通運輸部
准入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潛水員管理辦法》(交通部令1999年第3號)
取消

3
中央在京直屬企業所屬遠洋漁業船員資格
農業部
准入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國務院令第49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員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4年第4號)
取消

4
民航計量檢定員資格
中國民航局
准入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中國民用航空計量管理規定》(民航總局令第55號)
取消

5
考古發掘領隊資格
國家文物局
准入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377號)
取消

6
中國物流職業經理資格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發改運行〔2004〕1617號)
取消

7
中英合作采購與供應管理職業資格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發改運行〔2004〕1617號)
取消

8
注冊人力資源管理師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平評價類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章程》
取消

9
中國工程建設職業經理人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平評價類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章程》
取消

10
人力資源測評師
國家發展改革委
水平評價類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章程》
取消

11
電子行業質量體系內部審核員資格
工業和信息化部
水平評價類

取消

12
單片機設計師職業資格
工業和信息化部
水平評價類
《關於授權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在全國IC設計從業人員中開展IC設計師、單片機設計師技術培訓的批復》(信電職監字〔2006〕41號)
取消

13
城市雕塑創作設計資格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平評價類
《關於當前城市雕塑建設中幾個問題的規定》((86)城雕0008號)
《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文藝發〔1993〕40號)
取消

14
勘察設計行業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平評價類
《關於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開展工程項目經理資格考評工作的通知》(中設協字〔2007〕第12號)
取消

15
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資格
住房城鄉建設部
水平評價類
《關於統一換發概預算人員資格證書事宜的通知》(建辦標函〔2005〕558號)
《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管理辦法》(中價協〔2011〕21號)
取消

16
道路運輸經理人資格
交通運輸部
水平評價類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9號)
取消

17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上崗資格
水利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國務院令第496號)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管理辦法(試行)》(水利部令第17號)
取消

18
塵肺診斷醫師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病診斷鑒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3〕350號)
取消
整合為「職業病診斷醫師職業資格」
19
職業中毒診斷醫師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病診斷鑒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3〕350號)
取消
20
物理因素職業病診斷醫師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病診斷鑒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3〕350號)
取消
21
全國職業性放射病診斷醫師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關於加強職業病診斷醫師培訓工作的通知》(衛監督衛便函〔2004〕3號)
取消
22
化學品毒性鑒定專家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化學品毒性鑒定管理規范》(衛法監發〔2000〕420號)
《關於開展化學品毒性鑒定機構資質認證有關問題的通知》(衛法監發〔2001〕167號)
取消

23
職業衛生專家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31號)
《衛生部關於印發<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等文件的通知》(衛監督發〔2005〕318號)
取消

24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業人員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31號)
《衛生部關於印發<衛生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程序>等文件的通知》(衛監督發〔2005〕318號)
取消

25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報告書編制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水平評價類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31號)
《關於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工作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309號)
《關於職業衛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0〕104號)
取消

26
金融專業英語
中國人民銀行
水平評價類
《關於建立<金融專業英語證書考試制度>的通知》(銀發〔1994〕107號)
取消

27
煤炭行業監理工程師
中國煤炭
建設協會
水平評價類
《煤炭建設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及注冊實施細則(試行)》(煤規字〔1995〕第51號)
取消
原實施單位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行業協會
28
煤炭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
中國煤炭
建設協會
水平評價類
《煤炭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管理辦法》(煤規字〔1995〕第172號)
取消
29
物流師和采購師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關於開展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的通知》(物聯培字〔2003〕116號)
《關於開展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國際資格認證和注冊采購師資格認證的通知》(物聯培字〔2005〕35號)
取消
30
鑄造工程師
中國鑄造協會
水平評價類

取消
31
汽車營銷師
中國汽車
工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關於試行<汽車營銷師職業標准>的通知》(中汽協字〔2005〕34號)
取消
32
冶金行業造價師
中國鋼鐵
工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關於由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歸口做好建設工程概預算人員行業自律工作的通知》(建標〔2005〕69號)
《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管理辦法》(中價協〔2011〕21號)
取消
33
石油和化工行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師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取消
原實施單位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行業協會
34
石油和化工行業能源管理師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關於在石油和化工行業試行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實施意見》(中石化協人發〔2006〕307號)
取消
35
電力行業監理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全國電力行業監理工程師和總監理工程師管理辦法》(中電建協〔2005〕25號)
取消
36
電力施工建設企業項目經理崗位資格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電力工程項目經理職業崗位資格管理辦法》
取消
37
電力建設工程調試職業資格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電力工程調試能力資格管理辦法(2013版)》(中電建協調〔2013〕7號)
取消
38
產權交易職業資格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
水平評價類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
取消
39
廣告師、助理廣告師
工商總局、人力
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關於印發廣告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和助理廣告師、廣告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通知》(人社部發〔2014〕25號)
取消

40
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或者系留氣球作業人員資格
中國氣象局
水平評價類
《施放氣球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9號)
《關於防雷專業技術和施放氣球作業人員資格認定轉變管理方式的通知》(氣辦發〔2004〕19號)
取消

41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資格
中國氣象局
水平評價類

取消

42
文物進出境責任鑒定員
國家文物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377號)
取消

43
鐵路建設工程監理員
中國鐵路總公司
水平評價類
《鐵路建設工程監理員執業資格管理辦法》(建協〔2003〕13號)
取消

二、取消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共計18項,均為水平評價類)
1
糖果工藝師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06增補本)
取消
2
珠心算教練師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05增補本)
取消
3
商品儲運員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4
咖啡師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06增補本)
取消
5
廚政管理師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07增補本)
取消
6
沖印師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7
影視木偶製作員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8
影視設備機械員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9
舞台音響效果工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0
拷貝檢片員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1
拷貝字幕員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2
營林試驗工
國家林業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3
裝卸歸楞工
國家林業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4
木材防腐師
國家林業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2006增補本)
取消
15
木材及傢具檢驗工
國家林業局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6
旅店服務員
中國商業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7
浴池服務員
中國商業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18
人造花製作工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水平評價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1999
取消

㈣ 國務院制定的涉水方面的法律文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
國務院批復《長江流域綜合規劃》,
國務院批復《遼河流域綜合規劃》,《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關於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等等,具體可以上水利部網站查詢。

㈤ 跟水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專源保護法
中華人民屬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水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
城市供水條例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
關於防治造紙行業水污染的規定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
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沒完,實在太多,太多了要是你不採納我的答案我就虧死了,暫且先說這些吧

㈥ 水利法規有那些

    •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04號)
  • 取水許可管理辦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版條權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
  •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 湖庫富營養化防治技術政策
  • 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
  • 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
  • 水功能區管理辦法
  •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 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
  •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管理辦法(試行)
  •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 退耕還林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 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辦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㈦ 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的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保障水文監測工作正常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國家基本水文測站(以下簡稱水文測站)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
本辦法所稱水文監測環境,是指為確保准確監測水文信息所必需的區域構成的立體空間。
本辦法所稱水文監測設施,是指水文站房、水文纜道、測船、測船碼頭、監測場地、監測井(台)、水尺(樁)、監測標志、專用道路、儀器設備、水文通信設施以及附屬設施等。
第三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其直屬的水文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范圍內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許可權,組織實施有關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其直屬的水文機構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並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第四條 水文監測環境保護范圍應當因地制宜,符合有關技術標准,一般按照以下標准劃定:
(一)水文監測河段周圍環境保護范圍:沿河縱向以水文基本監測斷面上下游各一定距離為邊界,不小於五百米,不大於一千米;沿河橫向以水文監測過河索道兩岸固定建築物外二十米為邊界,或者根據河道管理范圍確定。
(二)水文監測設施周圍環境保護范圍:以監測場地周圍三十米、其他監測設施周圍二十米為邊界。
第五條 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管理許可權並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標准擬定水文監測環境保護范圍,報水文監測環境保護范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劃定,並在劃定的保護范圍邊界設立地面標志。
第六條 禁止在水文監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種植樹木、高稈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築物,停靠船隻;
(二)取土、挖砂、採石、淘金、爆破、傾倒廢棄物;
(三)在監測斷面取水、排污,在過河設備、氣象觀測場、監測斷面的上空架設線路;
(四)埋設管線,設置障礙物,設置漁具、錨錠、錨鏈,在水尺(樁)上栓系牲畜;
(五)網箱養殖,水生植物種植,燒荒、燒窯、熏肥;
(六)其他危害水文監測設施安全、干擾水文監測設施運行、影響水文監測結果的活動。
第七條 國家依法保護水文監測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擅自移動或者擅自使用水文監測設施,不得使用水文通信設施進行與水文監測無關的活動。
第八條 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遷移水文測站。因重大工程建設確需遷移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報請對該水文測站有管理許可權的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九條 在水文測站上下游各二十公里(平原河網區上下游各十公里)河道管理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下列工程影響水文監測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在徵得對該水文測站有管理許可權的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建設:
(一)水工程;
(二)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築物、構築物,或者鋪設跨河管道、電纜;
(三)取水、排污等其他可能影響水文監測的工程。
因工程建設致使水文測站改建的,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水文測站改建後應不低於原標准。
第十條 建設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向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在水文測站上下游建設影響水文監測工程申請書;
(二)具有相應等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的單位編制的建設工程對水文監測影響程度的分析評價報告;
(三)補救措施和費用估算;
(四)工程施工計劃;
(五)審批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條 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在水文測站上下游建設影響水文監測工程的申請,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准進行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對符合下列條件的,作出同意的決定,向建設單位頒發審查同意文件:
(一)對水文監測影響程度的分析評價真實、准確;
(二)建設單位採取的措施切實可行;
(三)工程對水文監測的影響較小或者可以通過建設單位採取的措施補救。
第十二條 水文測站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壞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力量修復,確保其正常運行。
第十三條 在通航河道中或者橋上進行水文監測作業時,應當依法設置警示標志,過往船隻、排筏、車輛應當減速、避讓。航行的船隻,不得損壞水文測船、浮艇、潮位計、水位監測井(台)、水尺、過河纜道、水下電纜等水文監測設施和設備。
水文監測專用車輛、船隻應當設置統一的標志。
第十四條 水文機構依法取得的無線電頻率使用權和通信線路使用權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干擾水文機構使用的無線電頻率,不得破壞水文機構使用的通信線路。
第十五條 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遭受人為破壞影響水文監測的,水文機構應當及時告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被告知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確保水文監測正常進行;必要時,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匯報,提出處置建議。該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處置情況書面告知水文機構。
第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水文測站所需用地,由對該水文測站有管理許可權的流域管理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報請水文測站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水文測站用地標准合理確定,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已有水文測站用地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確權劃界,辦理土地使用證書。
第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在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九條規定的,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二條和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十九條 專用水文測站的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㈧ 關於河流的法律,有什麼網站嗎

《國際河流利用規則》(即赫爾辛基規則、《萊茵河航行公約》、《關於尼日河流域國家航行和經濟合作條約》、《國際性通航水道制度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海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辦法》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的內容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以下簡稱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二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條規定編制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水體的環境功能要求;
(二)分階段達到的水質目標及時限;
(三)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控制區域和重點污染源,以及具體實施措施;
(四)流域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確定大、中型水庫壩下最小泄流量時,應當維護下游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並徵求同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第四條
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提交《排污申報登記表》。
企業事業單位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放污染物的,在提交《排污申報登記表》時,還應當寫明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原因及限期治理措施。
第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需要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申報,並寫明理由。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1個月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決定,並予以批復;逾期不批復的,視為同意。
第六條
對實現水污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總量控制計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商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其他水體的總量控制計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商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編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體的總量控制計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確定。
第七條
總量控制計劃應當包括總量控制區域、重點污染物的種類及排放總量、需要削減的排污量及削減時限。
第八條
對依法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水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總量控制計劃分配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該水體的總量控制實施方案。
總量控制實施方案應當確定需要削減排污量的單位、每一排污單位重點污染物的種類及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需要削減的排污量以及削減時限要求。
第九條
分配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並按照科學、統一的標准執行。總量控制指標分配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根據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審核本行政區域內向該水體排污的單位的重點污染物排放量,對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發給排污許可證;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間,發給臨時排污許可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
總量控制實施方案確定的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污口,並安裝總量控制的監測設備。
第十二條
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執行國務院批準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准。
第十三條
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省界水體的水環境質量狀況監測,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的水環境質量監測規范執行。
第十四條
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專業規劃,並按照規劃的要求組織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第十五條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按照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執行。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的營運單位,應當對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
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對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和水量進行抽測檢查。
第十六條 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應當向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交治理計劃,並定期報告治理進度。
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檢查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的治理情況,對完成限期治理的項目進行驗收。
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的,必須在不可抗力情形發生後1個月內,向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延長治理期限申請,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審查決定。
第十七條 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對管轄范圍內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或者佩戴行政執法標志。
第十八條 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時,根據需要,可以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下列情況和資料:
(一)污染物排放情況;
(二)污染物治理設施及其運行、操作和管理情況;
(三)監測儀器、儀表、設備的型號和規格以及檢定、校驗情況;
(四)採用的監測分析方法和監測記錄;
(五)限期治理進展情況;
(六)事故情況及有關記錄;
(七)與污染有關的生產工藝、原材料使用的資料;
(八)與水污染防治有關的其他情況和資料。
第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時,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停止或者減少排污,並在事故發生後48小時內,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作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經濟損失、人員受害及應急措施等情況的初步報告;事故查清後,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作出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危害、採取的措施、處理結果以及事故潛在危害或者間接危害、社會影響、遺留問題和防範措施等情況的書面報告,並附有關證明文件。
環境保護部門收到水污染事故的初步報告後,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報告,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或者消除污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應當組織對事故可能影響的水域進行監測,並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時,必須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造成漁業水體污染事故的,必須立即向事故發生地的漁政管理機構報告。海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通報情況,並及時開展調查處理工作。
水污染事故發生或者可能發生跨行政區域危害或者損害的,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事故危害或者損害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通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需要採取的防範措施等情況。 防止地表水污染
第二十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劃定;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國務院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其他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
第二十一條 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Ⅱ類標准;二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標准。
第二十二條 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保護,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放污染物。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
第二十四條 利用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進行灌溉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用於灌溉的水質及灌溉後的土壤、農產品進行定期監測,並採取相應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
第二十五條 在內河航行的船舶,應當配置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污設備,並持有船舶檢驗部門簽發的合格證書。
船舶無防污設備或者防污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應當限期達到規定的標准。
第二十六條 在內河航行的船舶,必須持有海事管理機構規定的防污文書或者記錄文書。在內河航行的150總噸以上的油輪和400總噸以上的非油輪,必須持有油類記錄本。
第二十七條 港口或者碼頭應當配備含油污水和垃圾的接收與處理設施。接收與處理設施由港口經營單位負責建設、管理和維護。
在內河航行的船舶不得向水體排放廢油、殘油和垃圾。在內河航行的客運、旅遊船舶,必須建立垃圾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條 在港口的船舶進行下列作業,必須事先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
(一)沖洗載運有毒貨物、有粉塵的散裝貨物的船舶甲板和艙室;
(二)排放壓艙、洗艙和機艙污水以及其他殘余物質;
(三)使用化學消油劑。
第二十九條 船舶在港口或者碼頭裝卸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腐蝕性、放射性貨物時,船方和作業單位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污染水體。
第三十條 船舶發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強制打撈清除或者強制拖航,由此支付的費用由肇事船方承擔。
第三十一條 造船、修船、拆船、打撈船舶的單位,必須配備防污設備和器材;進行作業時,應當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油類、油性混合物和其他廢棄物污染水體。 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二條 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提出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水質,適用國家《地下水質標准》Ⅱ類標准。
第三十三條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利用污水灌溉;
(二)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
(三)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葯;
(四)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農葯等。
第三十四條 開采多層地下水時,對下列含水層應當分層開采,不得混合開采:
(一)半鹹水、鹹水、鹵水層;
(二)已受到污染的含水層;
(三)含有毒有害元素並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層;
(四)有醫療價值和特殊經濟價值的地下熱水、溫泉水和礦泉水。
第三十五條 揭露和穿透含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范要求,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
第三十六條 礦井、礦坑排放有毒有害廢水,應當在礦床外圍設置集水工程,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第三十七條 人工回灌補給地下飲用水的水質,應當符合生活飲用水水源的水質標准,並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拒絕環境保護部門或者海事、漁政管理機構現場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超標排污費的,除追繳排污費或者超標排污費及滯納金外,可以處應繳數額50%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含有高、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向水體排放船舶的殘油、廢油,或者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生活垃圾,或者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存貯固體廢棄物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的,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
(六)企業事業單位利用溶洞排放、傾倒含病原體的污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排放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病原體的污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的,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處以罰款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處以罰款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處以罰款的,可以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按照直接損失的2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20萬元;
(二)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
第四十四條 不按照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的,由頒發許可證的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細則第十一條的規定,未按照規定設置排污口、安裝總量控制監測設備的,由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的,或者改建項目未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
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放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治理,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
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碼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細則第三十三條第(四)項的規定,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農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繳納排污費、超標排污費或者被處以警告、罰款的單位,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的責任。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7月12日國務院批准、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由國務院於_____年頒布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是由國務院通過的2007年4月25日發布的行政法規。現行版本是根據2017年3月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的第三次修訂。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發布時間
2007年4月25日
通過單位
國務院
性質
行政法規。

熱點內容
公務員必學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7 21:30:58 瀏覽:200
公司扣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7-07 21:29:55 瀏覽:626
盤錦律師排行 發布:2025-07-07 21:26:57 瀏覽:911
讀書與道德的名言 發布:2025-07-07 21:11:57 瀏覽:701
司法拍賣機動車的流程 發布:2025-07-07 21:10:48 瀏覽:675
法律服務所是做什麼的 發布:2025-07-07 21:09:12 瀏覽:336
申請法學雙學位 發布:2025-07-07 21:03:30 瀏覽:208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