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類法規
⑴ 稅收法律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⑵ 中國有多少種稅,各稅率多少,還有法律法規
中國現行的稅種共18個種,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車船稅這3個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其他絕大多數稅收事項都是依靠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規定。其中15個稅種由稅務部門負責徵收,關稅和船舶噸稅由海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消費稅由海關部門代征。
一、城市維護建設稅
反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
市區稅率7%;縣城、鎮稅率5%;其他1%
二、資源稅
在我國境內開采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
1.原油:銷售額的5%-10%
2.天然氣:銷售額的5%-10%
3.焦煤每噸8-20元;其他煤炭每噸0.3-5元
4.普通非金屬礦原礦:每噸或者每立方米0.5-20元;貴重非金屬礦原礦:每千克或者每克拉0.5-20元
5.黑色金屬礦原礦:每噸2-30元
6.稀土礦:每噸0.4-60元;其他:每噸0.4-30元
7.固體鹽:每噸10-60元;液體鹽:每噸2-10元
三、土地增值稅
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
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
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
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
四、城鎮土地使用稅
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
每平方米年稅額:
1.大城市1.5元至30元
2.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3.小城市0.9元至18元
4.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
五、房產稅
由產權所有人繳納
依照房產余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
六、印花稅
在我國境內書立、領受憑證的單位和個人
根據稅目不同,稅率為0.05‰—1‰
七、企業所得稅
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八、增值稅
銷售貨物活著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一)銷售或者進口貨物,稅率為17%
(二)銷售活著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
1.糧食、食用植物油;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志;
4.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出口貨物,稅率為零
(四)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稅率為17%
九、營業稅
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
1.交通運輸業:3%
2.建築業3%
3.金融保險業5%
4.郵電通信業3%
5.文化體育業3%
6.娛樂業5%—20%
7.服務業5%
8.轉讓無形資產5%
9.銷售不動產5%
十、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
1.工資、薪金所得,為3%—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稅率為5%—35%的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殊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稅率為20%
十一、消費稅
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銷售消費品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1.煙:稅率25%—45%
2.白酒:20%;黃酒240元/噸;啤酒:250元/噸;其他酒:10%;酒精:5%
3.化妝品:30%
4.金銀、鉑金飾品和鑽石及鑽石飾品:5%;其他貴金屬首飾10%
5.鞭炮、煙火:15%
6.成品油:0.8元/升—1.4元/升
7.汽車輪胎:3%
8.摩托車:氣缸250毫升以下3%;氣缸250毫升以上10%
9.乘用車:1%—40%;中輕型商用客車5%
10.高爾夫球及球具:10%
11.高檔手錶:20%
12.遊艇:10%
13.木質一次性筷子:5%
14.實木地板:5%
十二、煙葉稅
收購煙葉的單位
稅率為20%
十三、耕地佔用稅
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
人均耕地不超過1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10元至50元
人均耕地超過1畝但不超過2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8元至40元
人均耕地超過2畝但不超過3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6元至30元
人均耕地超過3畝的地區,每平方米為5元至25元
十四、車輛購置稅
購置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
稅率為10%
十五、契稅
轉移土地、房屋權屬的單位和個人
稅率為3%—5%,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實際情況確定
十六、車船使用稅
在我國境內,車輛、船舶的所有人活著管理人
1.乘用車按排氣量分檔:每輛60元—5400元
2.商用車:客車每輛480元至1440元;貨車每噸16元至120元
3.掛車:每噸按貨車稅額的50%
4.其他:每噸16元至120元
5.摩托車:每輛36元至180元
6.機動船舶:每噸3元至6元;遊艇:艇身長度每米600元至2000元
十七、關稅
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向進出口 商所徵收的稅收。
由於涉及的東西較為細化,無法一一列出稅率。
十八、船舶噸稅
稅收實體法
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契稅和耕地佔用稅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都屬於稅收實體法。
稅收程序法
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稅收征稅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的規定,制定稅收徵收管理的相關法律。
⑶ 我是法律的外行,我問問財稅法和稅法有什麼區別
財稅法包含稅法,都屬於經濟法范疇,我國的財政收入渠道有稅收、利潤、債務、其他版費用。
財稅法主要闡述了預權演算法律制度、稅收制度、中國流轉稅收制度、所得稅收制度、資源財產稅制、行為稅制以及稅收的特別規定、公共財政收入的非稅制度、國債法、外債管理制度、政府采購法、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固定資產投資法、國有資產法、企業財務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財稅法系等內容。
稅法即稅收法律制度,是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憲法為依據,調整國家與社會成員在征納稅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稅收秩序,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一種法律規范,是國家稅務機關及一切納稅單位和個人依法征稅的行為規則。
廣義的稅法:是指國家制定的用以調節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狹義的稅法:特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頒布的稅收法律。
所以兩者即有聯系又有區別.
⑷ 你要的財稅法規庫在這兒!
財稅法規庫
《財稅法規庫》是一款IOS平台的應用。應用介紹中央、地方最新財稅法規庫1. iPhone5支持 2. 數據讀取優化1支持版本需要iOS 5.0 或更高版本。與 iPhone、iPad、iPod touch 兼容。 此 App 已針對 iPhone 5 進行優化。
稅收法規庫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稅收法規的內容可以參考:http://nmds.china12366.org/
稅收法規庫下載
想要下載更多關於稅收法規的內容,可以下載稅收法規庫,下載地址為:http://www.veryhuo.com/down/html/164925.html
⑸ 財稅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求這些答案
你好
現在好像是全國統考了,你查查最新的試用教材和相關輔導書!
⑹ 最新的稅收法規比如財稅什麼的在哪裡查找呢謝謝
最新的稅收抄法規比如財稅什麼的襲在查找最主要最重要網站:國家稅務總局網;最方便網站:http://www.shui12366.com
我國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是: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財稅財政、稅務的簡稱。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工商管理等不屬於此范圍,一般包括財政、稅務、涉外稅收、國際稅收等專業。
⑺ 財稅法規專題
地稅局處理 正確。
1.工程實行分包或轉包的,工程總承包人應當以發票作為計稅營業額的扣除依據,不能提供分包或轉包部分發票的,工程總承包人應負全額納稅義務 。
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在營業稅計稅依據的扣除上,《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六條明確規定:「取得的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該項目金額不得扣除。」所稱符合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憑證是指:(一)支付給境內單位或者個人的款項,且該單位或者個人發生的行為屬於營業稅或者增值稅徵收范圍的,以該單位或者個人開具的發票為合法有效憑證;(二)支付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者政府性基金,以開具的財政票據為合法有效憑證;(三)支付給境外單位或者個人的款項,以該單位或者個人的簽收單據為合法有效憑證,稅務機關對簽收單據有疑義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證機構的確認證明;(四)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也就是說,工程總承包人應當以分包人或轉包人提供的發票作為其營業額扣除的依據,不能提供發票的,分包或轉包額應當組成總承包人的營業稅計稅依據,並且總承包人應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
2.工程總承包人全額納稅後,分包人或轉包人仍應當就分包或轉包收入繳納營業稅或增值稅
未提供分包人或轉包人發票的工程總承包人應全額申報繳納營業稅,但總承包人的納稅並不能抵銷分包人或轉包人的應納稅款。提供建築勞務的分包人或轉包人仍應按營業稅法規定,就其提供建築業應稅勞務所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依法申報繳納營業稅。這與總承包人繳納的營業稅沒有關系。
⑻ 我國財稅方面的法律有哪些行政法規要具體的~
《稅收來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自
《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
《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
《車船稅法》及實施細則
《預演算法》
《營業稅暫行條例》
《增值稅暫行條例》
《消費稅暫行條例》
《資源稅暫行條例》
《房產稅暫行條例》
《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契稅暫行條例》
《印花稅暫行條例》
《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等等
⑼ 中國法定免稅條款有哪些
免稅一般可以分為法定免稅、特定免稅和臨時免稅三種:
1、法定免稅
法定免稅是指在稅法中列舉的免稅條款。這類免稅一般由有稅收立法權的決策機關規定,並列入相應稅種的稅收法律、稅收條例和實施細則之中。這類免稅條款,免稅期限一般較長或無期限,免稅內容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一旦列入稅法,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修改或取消。這類免稅主要是從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宏觀發展及產業規劃的大局出發,對一些需要鼓勵發展的項目或關系社會穩定的行業領域,給予的稅收扶持或照顧,具有長期的適用性和較強的政策性。如:按照中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16條的規定,對農業生產單位和個人銷售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徵增值稅;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第6條的規定對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徵營業稅。
2、特定免稅
特定免稅是根據政治、經濟情況發生變化和貫徹稅收政策的需要,對個別、特殊的情況專案規定的免稅條款。這類免稅,一般是在稅法中不能或不宜一一列舉而採用的政策措施,或者是在經濟情況發生變化後作出的免稅補充條款。這類免稅,一般由稅收立法機構授權,由國家或地區行政機構及國家主管稅務的部門,在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作出決定。其免稅范圍較小,免稅期限較短,免稅對象具體明確,多數是針對具體的個別納稅人或某些特定的征稅對象及具體的經營業務。這種免稅規定,具有靈活性、不確定性和較強的限制性,一般都需要納稅人首先提出申請,提供符合免稅條件的有關證明文件和相關資料,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或逐級上報最高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准,才能享受免稅的優惠。例如,按照財稅字[1998]33號文件規定,對國家定點企業和經銷單位銷售的專供少數民族飲用的邊銷茶,2000年底前免徵增值稅;按照(94)財稅字第1號文件規定,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第1年至第2 年免徵農業所得稅。
3、臨時免稅
臨時免稅是對個別納稅人因遭受特殊困難而無力履行納稅義務,或因特殊原因要求減除納稅義務的,對其應履行的納稅義務給予豁免的特殊規定。這類免稅一般在稅收法律、法規中均只作出原則規定,並不限於哪類行業或者項目。它通常是定期的或一次性的免稅,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的特徵。因此,這類免稅與特定免稅一樣,一般都需要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稅務機關在規定的許可權內審核批准後,才能享受免稅的照顧。例如: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遇有風、火、水、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納稅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免徵所得稅1年。
上述三類免稅規定,法定免稅是主要方式,特定免稅和臨時免稅是輔助方式,是對法定免稅的補充。世界各國對特定免稅和臨時免稅,都嚴格控制,盡量避免這類條款所產生的隨意性和不公正性等負面影響。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時期,經濟法律、法規尚處於不斷修改完善階段,為了保證國家各項改革措施和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在現有法定免稅政策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和補充大量特定免稅和臨時免稅條款,不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