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承包法律法規
Ⅰ 鹽鹼地最多承包多少年
按土地承包法,最高期限70年,最終要看協商結果
Ⅱ 鹽鹼地承包
咨詢律師?
還不如你和趙以及村裡簽一個三方合同,把你想解決的問題在合同里約定了,這樣那方耍賴都不行。
Ⅲ 農村土地糾紛處理實務法律上有沒有規定,鹽鹼地三年不種,土地使用權就不屬於本人
有。
一、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發包方有下列權利:......;(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土地;"的規定,這是發包履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責職。
二、你三年不種,土地放荒,促使土地進一步荒漠化,是對土地的損害,違反承包合同的約定,發包方有權依法解除合同,收回土地承包權。
三、如果你對發包方的處理不服,可以通過三個途經處理:
(1)、可以相互協商解決;
(2)、也可以請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
(3)、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清仲裁;
(4)、對仲裁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5)、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三條、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包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土地:
(三)、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五十六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十一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調解、協商或者調解、協商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Ⅳ 農村土地承包是否屬於復墾范圍
一、承包方式
1、家庭土地承包方式
【生活實例】
1983年某村第八生產隊實行大包干責任制,耕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戶,果樹連同果園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各戶。生產隊與各戶簽訂了耕地承包合同,果園地按照「地隨樹走」的原則沒有簽訂承包合同。1998年第二輪延包時該村沒有打破原生產隊界限進行調整土地,按原生產隊發包地塊和面積,由村委會與各戶續訂土地延包30年合同,果樹地仍然沒有簽訂承包合同,繼續由原承包人經營。2006年修建高速公路徵用了果樹地,村委會收到土地補償費158萬元,安置補助費95萬元。承包果樹地的趙某等13戶村民要求村委會將安置補助費分配給13個承包戶。村委會認為果樹地屬於其他方式承包性質,安置補助費不應給付13各承包戶,明確拒絕了趙某等13戶的請求。
【關鍵詞解析】家庭土地承包方式
家庭承包方式是指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向集體組織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即集體將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承包給農戶,承包戶根據承包合同規定的權、責、利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土地和重要生產資料等按人口或勞動力比例分到每戶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簽訂承包合同。
目前採取的主要形式是「包干」到戶。即交足國家、留足集體的、剩餘都是自己的。2006年起全國已經全面取消了承包戶向國家交納農業稅,交售合同定購產品以及向集體上交公積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所有產品及收入全部歸農民自己所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土地仍歸集體所有。
家庭承包方式分配土地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按人口承包。即把全部耕地面積按總人口平均,再按各戶人口確定每戶的承包面積。
2,按勞力承包。即把全部耕地按勞力總數平均,再按各戶勞力數確定每戶承包面積,或者把所有的勞力按強弱分等,分別制定其承包土地的數量。
3,按「人勞比例」承包。即把全部耕地按人勞比例分開,一部分按人口承包,一部分按勞力承包,例如:人七勞三、人勞各半、人三勞七等。
本案果樹地屬於家庭承包還是其他方式承包是安置補助費歸屬的事實根據,是趙某等13承包戶請求是否合法的根據。家庭承包方式的法律特徵是;1,承包主體是家庭,非個人;2,承包土地來源是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分配;3,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公平原則」按人口或勞力平均的。趙某等13戶果樹地雖然沒有承包合同,但是,83年以家庭為單位按家庭人口分配的果樹,依據當時的土地承包政策,成片果樹平均分配,地隨樹走,分配了果樹即獲得果樹范圍內的土地承包權;零星果樹是「樹隨地走」只要獲得該地上的果樹承包權即獲得土地承包權。通過平均分配果樹形式「分樹」到戶的屬於大包乾的方式。因此,趙某等13戶分配的果樹地被徵收不僅給予果樹補償,還應將安置補助費發放給承包戶。趙某等13戶只要能證明平均分配果樹的事實,即可請求村委會發放安置補助費。
【法眼點睛】
同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卻因取得方式不同而權利不同,非家庭承包形式即其他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由於不具有安置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目的,其權利明顯不及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家庭承包的承包人只能是發包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而非家庭承包的承包人可以是發包人組織外的人。因此,土地承包權利與承包方式、承包人身份有直接關系。
2、其他土地承包方式
【生活實例】
某村委會於2004年通過招標方式將村集體所屬的300畝鹽鹼地承包給陳寶國,並於招標當天簽訂了承包合同,陳寶國依照合同約定交付了承包金。5天後陳寶國因涉嫌犯罪被逮捕。村委會再次通過招標方式將300畝鹽鹼地承包給楊三餘,楊三餘於次日交納了承包金,辦理合同公證,並到縣政府辦理了承包登記,取得了該承包地的承包經營證書。四個月後,陳寶國無罪獲釋,要求村委會履行合同,村委會拒絕了陳寶國的要求。陳寶國訴至法院請求確認楊三餘承包合同無效。
【關鍵詞解析】其他土地承包方式
我國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分為家庭承包與其他方式承包,其他方式承包這一法律名稱必須與「家庭承包」相對使用才有意義。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據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用益物權,而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債權。《土地承包法》第45條規定:「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由此可見,其他方式承包經營權的內容是不確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由承包雙方協商確定。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據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其權利義務直接由《土地承包法》加以規定。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雖然按法律規定也應簽訂承包合同,但在這里合同的作用是可有可無的。因為這種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首先要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產生承包工作小組,由承包工作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訂並公布承包方案,然後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並公開組織實施方案,發包人和承包人雙方的基本權利義務已由法律法規規定,承包合同的其他內容也已由承包方案確定,因此這種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實際只是法律法規的具體實施。但其他方式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則完全不同,在這種時候承包合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以這樣說,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的是法律法規和承包方案的規定,而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則是依據承包合同。這種取得依據的不同,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屬性和非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債權屬性
本案中,村委會就同一地塊分別與陳寶國和楊三餘簽訂了兩份承包合同,陳寶國認為:本人與村委會是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簽訂的合同,程序合法,合同有效。村委會在未取得本人同意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單方解除合同沒有法律效力。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合法有效應繼續履行,請求法院予以支持。村委會認為:陳寶國在合同簽訂後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逮捕,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無法履行合同,屬於不可抗力的原因終止了與陳寶國簽訂的承包合同,因該承包土地已經發包給了楊三餘,並且已經履行,在與陳寶國履行合同已經成為不可能,要求法院依法駁回起訴。法院依法追加了楊三餘參與本案訴訟活動。楊三餘認為:本人在承包村委會300畝土地時並不知道還有陳寶國承包的事實,本人簽訂的合同已經依法公正,公正的合同效力大於未公正的的合同效力,要求法院駁回起訴。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村委會與陳寶國簽訂的承包合同合法有效,村委會在沒有依法解除的情況下,合同應繼續履行。故判決村委會履行與陳寶國簽訂的承包合同。一審判決後楊三餘不服上訴到中級法院,中級法院予以維持。楊三餘到省高級法院申請再審,再審期間聘請了冀港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律師認為:村委會就同一土地與陳寶國和楊三餘分別簽訂了承包合同,陳寶國和楊三餘均主張取得該300畝鹽鹼地的承包經營權,應首先查清兩份承包合同是否已經依法登記,經楊三餘在一審中舉證得知,楊三餘的承包合同在縣政府依法進行了承包登記,並取得了承包經營權證書,而陳寶國的承包合同沒有依法登記,顯然,依法進行了承包登記的合同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要求省高院裁定再審,省高院採納了代理律師的意見裁定中院再審,經中院再審採納律師意見,最終判決楊三餘取得土地承包權。
【法眼點睛】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就同一土地簽訂兩個以上承包合同,承包方均主張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1,已經依法登記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2,均未依法登記的,生效在先合同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3,依前兩項規定無法確定的,已經根據承包合同合法佔有使用承包地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但爭議發生後一方強行先佔承包地的行為和事實,不得作為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依據。因此,家庭承包經營權受到侵權時,可以按照物上請求權追回;其他方式承包經營權雖然也是按照物權登記優先主義規則確定物權歸屬,但其他方式承包經營權受到侵權時,只能依據承包合同要求發包人承擔違約責任。而由於土地耕作一般具有階段性,如果在農作物收獲後原發包人強行收回土地,承包人此時的直接損失幾乎沒有,換言之承包人依據違約責任可能得不到任何賠償。
縱橫法律網 閆鳳翥律師
Ⅳ 國家對個人開發的鹽鹼地是怎樣管理的
對外承包的方式進行開發利用
鹽鹼地改造需要一個過程,投入高、風險性大,第一年很難見效,一般要簽個幾年的租期
望採納謝謝
Ⅵ 鹽鹼地承包合同的制定
鹽鹼地 [編輯本段]鹽鹼地(鹽鹼土) 英文名稱
Saline
概況
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鹽鹼地在利用過程當中,簡單說,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中間這塊就是中度鹽鹼地。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應該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更應該把它看成是很珍貴的土地資源,因為有許多生物包括植物,包括微生物,都可以適應這一環境,並且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正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治理鹽鹼地的工作之中,治理鹽鹼地的工作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氣候條件: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早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地理條件: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鹽鹼土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局部范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土壤質地和地下水: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河流和海水的影響: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對耕作管理的影響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鹽鹼土的改良和利用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
Ⅶ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於鹽鹼地承包治理有政策嗎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於鹽鹼地的承包治理具體政策,這個不是太了解,但是政府都有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Ⅷ 村裡把鹽鹼地承包給個人改良種地合法嗎
土地系國有屬集體土地,個人只有承包權,若村把未承包給村民多餘的士地承包給你,是合法的,不過手續一定要齊全,不應是村不經集體討論決定而是個人決定就有問題啦。
Ⅸ 國家在鹽鹼地改良方面的產業政策嗎還有植物新品種種植方面的產業政策
中國政府網政策與法欄目發布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國務院公報,政府白皮書,政府信息公開,政策解讀等。提供法律法規和已發布的文件的查詢功能。
Ⅹ 國土局規定的基本農田現在都成了鹽鹼地可以建養殖嗎
能否佔用耕地建養殖場這一問題,還需要詳細的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可知,在集體土地上是可以進行畜牧業養殖的,但是集體土地又分為基本農田和非基本農田,是否所有的土地都能進行畜牧業養殖,對於此,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探討。
如果擬佔用的耕地屬於基本農田,則一概不得佔用建養殖場。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17條關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規定可知,基本農田只能用於糧、棉、油、蔬菜等種植業生產,而不能用於養殖業。
如果擬佔用的耕地屬於非基本農田,則在符合《畜牧法》規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於建養殖場。《畜牧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國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發展規模化、標准化養殖。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恢復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土地使用權人負責恢復。在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築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據此,如果涉事土地所在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擬佔用的耕地列為畜禽養殖場用地的范圍,有關養殖戶就可以直接在其上建立養殖場,無須獲得建設用地的審批(但興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除外)。當然,具體養殖場的設立還需要符合《畜牧法》和《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在其聯合下發的《關於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中指出:「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中,可以充分考慮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需要,預留用地空間,提供用地條件。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或限制規模化畜禽養殖;」「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作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用地,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其他企業和個人興辦或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合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實行分類管理。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按照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設施、飼料儲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屬設施,屬於永久性建(構)築物,其用地比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需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另外我們從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全國土地分類》規定可得知:養殖用地屬於農業用地,其上建造養殖用房不屬於改變土地用途的行為,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從事養殖業不再按照建設用地或者臨時用地進行審批。應當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只要不破壞耕地的耕作層,不破壞耕種植條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決定將耕地用於養殖業。
綜上可知,在集體土地上辦理養殖場,不能一概而論,要區分集體土地的性質,和所需要建築物的性質,還有其他一些情況。綜合判斷之下,才能得出結論。咱們老百姓也不要被政府隨意的一紙文件就嚇倒,凡事要據實斷之,不是在土地上建了養殖場就是改變了土地用途。如果遇到此種情況,建議咨詢律師,尋求正確的維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