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台風防禦條例

台風防禦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04 04:28:50

⑴ 台風的應急防範措施有哪些

防颱風的應急措施
1、未雨綢繆。在家拉築「安全網」。住在樓房中的居民,在台風到來前應檢查一下門窗是否牢固,並及時關好窗戶,取下懸掛物,收起陽台上的東西,尤其是花盆等重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體。此外還要留意媒體發布的台風消息,採取預防措施。檢查電路、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台風來臨前應准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葯品等,以備急需。如果家中有病患,還要准備好必需的葯品,如常用的抗菌葯物,感冒葯和皮膚病、眼病及外科常用葯等。特別是家中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病人,應准備好相應葯品。
2、主動避險。當台風來臨時,大部分市民會安靜地待在家裡。對一些因各種原因留在單位或外出辦事的人來說,台風天里,更要注意安全。很多意外都發生在剎那間,所以我們的第二個小錦囊專門針對這些台風天里外出的人。
3、危險地帶莫逗留。台風襲來時,切勿在玻璃門窗、危棚簡屋、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築物下面逗留,每年台風中被砸傷的事故都有發生。此外,盡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
3、及時撤退保安全。台風來前,住在低窪地段部分居民就會轉移。轉移時除了要保管好家裡的貴重物品外,還要帶上隨身的日用品,多准備點衣物和干糧很有必要,免得不夠用重新返回家中,發生危險。如果家裡地勢較低,轉移之前還要墊高櫃子、床等傢具,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處。
4、防疫救災。台風過境後,並不等於危險完全解除。這時,很多人因為掉以輕心而導致危險發生,特別是在一些地質災害易發地段。還有,災後的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第3個安全小錦囊,就是提醒市民注意災後安全的。
5、地質災害點莫去。台風過境,常常會帶來大暴雨,暴雨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如果你家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地區或已發生大暴雨地區,就要更加註意了。災後出門,特別是去山區,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況,如遇到溪谷水量暴漲而沖斷橋梁、或因塌方而不能通行的,一定要等危險解除以後再前進,千萬不要貿然進山。
6、不要擅自返家園。當台風信號解除以後,要在撤離地區被宣布為安全以後才可返回。回家以後,發現家裡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不要慌張,更不要隨意使用煤氣、自來水、電線線路等,並隨時准備在危險發生時向有關部門求救。
7、災後消毒很重要。台風過後,防疫防病、消毒殺菌工作要及時跟上。市民一定要喝經過消毒處理的水,不要用未經消毒的水漱口、洗瓜果和碗筷,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飯前便後要洗手。及時清除垃圾、人畜糞便和動物屍體,對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場所要及時作好消毒和衛生處理。

⑵ 根據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氣象災害預警級別由什麼規定

同時以中英文標識,與國家的所有應急處置等級和顏色保持一致。而台風、暴雨、寒冷3種預警信號的黑色預警信號成為歷史,統一以紅色為最高等級。
中文名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外文名
Warning Signals for Meteorological Hazard
簡稱
預警信號、氣象預警
組成部分
名稱、圖標、級別、標准和防禦指南
分類
台風、暴雨、暴雪等
快速
導航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含義及防禦指南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類型及地區特點
全國各地預警管理方案總體相同;但不同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於同一或不同的預警類型也有不同的標准:當一氣象要素在某地構成了氣象災害時,在另一地卻不一定是氣象災害,這可能是預警規定的種類、時間等不同造成的。寒潮、霜凍、低溫預警標准地方差異較大。以下預警信號為我國常見預警信號及標准。預警生效時,請以氣象台發布的具體措施為准,按照電視、廣播等指示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除下表的預警信號之外,各地有其他不同的預警,如寒冷預警(廣東等)、雪災預警(青海等)、大雪預警與道路冰雪預警(東北地區)以及其他預警信號。沿海地區的氣象台還會發布專門用於海洋地區的海上氣象預警。具體含義應對措施及具體含義請查詢省(直轄市、自治區)氣象部門網站。
除了氣象預警信號,由於不少地區的預警發布平台在氣象台,因此氣象台還可能發布環境、地質、森林、海洋、健康等類型的預警信號。

⑶ 國家有沒有規定(台風)風力達到幾級不需要上班!

需要看本地區的相關規定,比如說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中指出:藍色台風預警時海水養殖、海上作業人員應撤離;黃色預警時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停課,濱海浴場、景區、公園、游樂場(包括藍色預警時撤離人員)停工;橙色和紅色預警時就已規定居民應當留在安全場所,具體規定如下:

《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

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一、台風預警信號

台風預警信號分五級,分別以白色、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一)台風白色預警信號

含義:48小時內將受台風影響。

防禦指引:

1、進入台風注意狀態,警惕台風對當地的影響。

2、注意通過氣象信息傳播渠道了解台風的最新情況。

(二)台風藍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將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者陣風8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者陣風8~9級並將持續。

防禦指引:

1、進入台風戒備狀態,做好防禦台風准備。

2、注意了解台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防禦台風通知。

3、加固門窗和板房、鐵皮屋、棚架等臨時搭建物,妥善安置室外擱置物和懸掛物。

4、海水養殖、海上作業人員應當適時撤離,船舶應當及時回港避風或者採取其他避風措施。

(三)台風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將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者陣風10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者陣風10~11級並將持續。

防禦指引:

1、進入台風防禦狀態,密切關注台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防禦台風通知。

2、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停課,未啟程上學的學生不必到校上課;上學、放學途中的學生應當就近到安全場所暫避或者在安全情況下回家;學校應當妥善安置在校(含校車上、寄宿)學生,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安排學生離校回家。

3、居民應當關緊門窗,妥善安置室外擱置物和懸掛物,盡量避免外出;處於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人員應當及時撤離,確保留在安全場所。

4、停止戶外集體活動,停止高空等戶外作業。

5、濱海浴場、景區、公園、游樂場應當適時停止營業,關閉相關區域,組織人員避險。

6、海水養殖、海上作業人員應當撤離,回港避風船舶不得擅自離港,並做好防禦措施。

7、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實時關注災情,落實應對措施。

(四)台風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將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者陣風12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者陣風12級以上並將持續。

防禦指引:

1、進入台風緊急防禦狀態,密切關注台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防禦台風通知。

2、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停課,學校應當妥善安置寄宿學生。

3、居民避免外出,確保留在安全場所。

4、停止室內大型集會,立即疏散人員。

5、濱海浴場、景區、公園、游樂場應當停止營業,迅速組織人員避險。

6、加固港口設施;落實船舶防禦措施,防止走錨、擱淺和碰撞。

7、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密切監視災情,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五)台風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將受或者已經受台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並將持續。

防禦指引:

1、進入台風特別緊急防禦狀態,密切關注台風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防禦台風通知。

2、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停課,學校應當妥善安置寄宿學生;建議用人單位停工(特殊行業除外),並為滯留人員提供安全的避風場所。

3、居民切勿外出,確保留在安全場所。

4、當台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應當保持戒備和防禦,以防颱風中心經過後強風再襲。

5、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嚴密監視災情,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3)台風防禦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因台風停工,工人工資的問題,《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是這樣規定的:

《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三十九條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產,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三十日)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按照雙方新約定的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沒有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生活費發放至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⑷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中所指的氣象災害有哪些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條例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⑸ 根據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和級別由誰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氣象災害的防禦,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從事氣象災害防禦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因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的防禦工作,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實行以人為本、科學防禦、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將氣象災害的防禦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全國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第六條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聯防制度,加強信息溝通和監督檢查。
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學校應當把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納入有關課程和課外教育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氣象災害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氣象等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的氣象災害防禦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八條國家鼓勵開展氣象災害防禦的科學技術研究,支持氣象災害防禦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氣象災害防禦的科技水平。

⑹ 台風形成原因及防禦措施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台風的「胚胎」,因為台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台風。台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一個台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台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台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台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台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台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台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台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台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台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台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台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台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台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上面所講的只是台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台風發生。台風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2]
一,台風的原因:
空氣的流動是從高氣壓往低氣壓,而形成風在夏季時因為太陽直射由赤道往北移使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風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漩渦,這種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形成的低氣壓漩渦越深,而四周空氣加快向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風速就越快,而達到地面最大風速或超過每秒17.2公尺稱之為台風.

二,台風形成的條件
一個地方會形成台風主要與它的熱量及水氣是否足夠,要成立這條件須在熱帶海洋上.

三,台風來臨時的預兆
台風來臨時有下列情況:
(1)高雲出現:台風最外緣是卷雲,當此種雲在某方向出現時雲層漸漸增加時,表台風將快來臨.
(2)雷雨停止:當夏季時,山區及盆地區域,每日下午有雷陣雨發生,而雷雨突然停止表台風漸近.
(3)能見度良好:遠處的山樹皆可清晰可見.
(4)海嘯:台灣東岸的沿海居民,都有此種經驗表台風2,3日會到.
(5)驟雨忽停忽落
(6)風向轉變:台灣的夏季吹西南風而風向轉變成東北風,表有台風來襲.
(7)特殊晚霞:當台風來臨的1,2日前,日落時,在西方的地平線會發生數條放射狀紅藍相間的光芒發射至天頂再收歛的東方和太陽對稱之處稱反暮光
(8)氣壓降低:進入台風邊緣

四,台風的轉向
台風的移動是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環流,受其南方偏東風而向西進行,到了約北緯20度以北,因科氏力之增加使北半球偏右進行,漸受西風導引而轉向,如台風前進時,前方有高氣壓台風就受阻無法繼續前進,這時台風就必須向低氣壓地方進行轉向.

五,台風的消滅
台風剛開始時,風力不強,威力不大,但只要條件適合就會逐步發展當台風登陸後,因陸地水氣供應缺乏發展不易,且陸地山巒起伏,地形阻力大台風因而漸弱,而至消滅很少能深入陸地台風登陸如:菲律賓,台灣,日本等,海島地形會降低其威力.

[台風]

台風是形成在熱帶海洋上的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台風分類 我國國家氣象局規定從1989年元月起,使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准。國際標准規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小於8級稱為熱帶低壓,8~9級稱為熱帶風暴,10~11級稱為強熱帶風暴,12級或以上稱為台風。為統一台風警報的發布,我國對出現在150°E以西,赤道以北洋面上的台風,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202號台風,表示這個台風是1992年出現在150°E以西的第二個台風。台風的活動有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季節性。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發生在5~10月,尤以7~9月為最多。台風的源地有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地域性。台風源地分布在南、北緯5°~20°左右的有島嶼分布的洋面上。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形成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東側的洋面、日本的關島附近和我國南海中部等地。

台風結構和天氣

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按其結構和帶來的天氣,分為台風眼、渦旋風雨區、外圍大風區三部分,從中心向外呈同心圓狀排列。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直徑約5~10公里。台風眼內盛行下沉氣流,故天氣睛朗,風平浪靜。台風眼外側為渦旋風雨區,這里盛行強烈的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濃厚的雲層,出現狂風暴雨,風力常常在12級以上,是台風中天氣最惡劣的區域。再向外為外圍大風區,風速向外減小,風力通常在6級以上。台風過境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登陸後,可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

台風的形成

台風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①廣闊的高溫洋面。台風的形成與發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來源於大量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熱帶洋面上,海溫高,蒸發強,通過湍流運動向大氣輸送大量熱量和水汽,具有高溫高濕不穩定條件,其大量內能是台風產生和發展的巨大能量來源。②合適的流場。適宜的環流條件能起動和誘導高溫高濕的空氣產生擾動,使氣流輻合上升。③合適的地轉偏向力。氣流產生攏動後,必須有一定地轉偏向力作用。若地轉偏向力達不到一定數值時,向中心輻合的氣流則會直達低壓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氣旋性渦旋,台風無法形成。所以台風大多發生在南、北緯5°~20°之間。④風的垂直切變要小。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輻合上升氣流發展為氣旋性渦旋。氣流上升,絕熱冷卻產生凝結,凝結釋放的潛熱使空氣增暖。風的垂直切變小,使潛熱不向外擴散,保持台風的暖心結構。暖心的反饋作用,使台風中心氣壓繼續降紙,空氣渦旋愈旋轉愈強,最後發展為台風。

台風的移動

台風形成後要發生移動。移動路徑基本上沿副熱帶高壓外緣,自東向西移動。但受眾多因素影響,移動路徑又很復雜。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路徑分為三條:①西移路徑。台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②西北路徑。台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琉球群島,在我國江浙或浙閩一帶登陸。③轉向路徑。台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然後轉向東北方向移去,路徑呈拋物線狀。

⑺ 防颱風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1、居民在家裡防颱風要注意什麼? 要收起屋內外的各種懸掛物,防止風吹墜物傷人;庭園花木用支架保護,修剪樹枝,以防折毀或損壞屋瓦;關閉非必要門窗,並加釘木板;檢查線路,准備手電筒、蠟燭,儲存飲水,以防斷電停水;多備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時不要外出。
2、台風來時能在道路、街 道上走嗎?
12級台風時,人身體受到的風力有100千克,會被吹倒,甚至吹飛,所以刮大風時盡量不要外出;若不得不外出,一定要著裝醒目,彎腰慢步,盡可能抓住欄桿等固定物,過橋或行走於高處時伏身爬行;停止高空作業,封閉工地,在街道上行走時要特別注意高處墜落物體,切勿在玻璃門窗、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構築物下逗留.
3、台風來臨之前,首先會颳起強風。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在台風來臨時,千萬不要在危舊住房、工棚、臨時建築、腳手架、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避風避雨。
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因此,在台風來臨之前要固定好花盆、空調室外機、雨篷,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等,以確保安全。
台風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現象,要及時做好日常生活的儲備工作。
4、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如: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築(如圍牆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如路燈等)、游樂設施、各婁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倒塌,造成壓死壓傷。因此,在台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避開以上容易造成傷亡的地點,千萬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風避雨。
5、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如:陽台、屋頂上的花盆、空調室外機、雨蓬、太陽能熱水器、屋頂雜物,建築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築材料等容易被風吹落造成傷亡。因此,請廣大群眾及時固定好花盆等物品,建築企業要整理堆放好建築器材、工具、零星材料,以確保安全。
6、強風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的其他情況。如:門窗玻璃、幕牆玻璃等被強風吹碎,玻璃飛濺打死打傷人員;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傷或溺水;電線被風吹斷,使行人觸電傷亡;海上(內陸)船隻被風浪掀翻沉沒,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被吹翻等造成傷亡。因此,在台風來臨前,請廣大群眾要及時在安全的地方避風避雨,盡量避免在靠河、靠湖、靠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船隻要及時回港避風、固錨,船上的人員必須上岸避風,車輛盡量避免在強風影響區域行駛。
台風避險防災十大
NO.1食物礦泉水有備才無患
聽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從往年台風季節的情況看,准備些干糧和飲用水絕對沒錯。因為台風影響,很可能遇上停電停水,如果自家地處低窪,還可能被困上一兩天,這時候,這些東西就派上用場了。雖然對新來的台風不知道有多厲害,但早做准備總是沒
錯的。
NO.2手電筒小照明能派大用場
除了食品,家裡最好還能准備一些諸如手電筒、蠟燭和蓄電的節能燈,因為萬一遇上停電或是房屋進水,用電將成問題,備用的照明設施還能解決些問題。同時也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夜晚出行。台風夜不比平時,沒准會有什麼被吹倒的東西橫在你前方。
NO.3最怕高空物事前做檢查
每年台風風力強悍時,常見一些較容易被忽視的但發生可能性又較高的災害---高空墜物:折斷的樹枝、樓頂的廣告、陽台花盆都會扛不住大風從天而降。台風來臨之際,大家最好能清理自家陽台窗口的花盆家什,檢查一下保籠是否安全,各個小區的物業公司應當再辛苦一些,看看哪些樓房的樓道窗戶有破碎,在第一時間修補完整,以免大風颳起時,墜落傷人。
NO.4疏通下水管以防屋進水
地勢低窪的居民區,大風大雨天造成積水的情況可能無法一時解決,但積水帶來的麻煩和危險還是能避則避。趁暴雨來臨之前,將自家的排水管道檢查一遍。如果有條件最好疏通一遍。台風天雨水持續時間會很長,能把積水的可能性減到最小那是最好。特別是住在一樓的住戶,包括一些臨街的商鋪,大家把一些碰不得水的電器、貨物以及衣鞋,盡可能轉移到高處,萬一進了水,損失不至於太大。
NO.5住在危險區落腳親戚家
特別是在農村,大風和暴雨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對此,當地的老百姓也得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徵兆時,不要遲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盡早撤離危險區,並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使得周圍居民能及時撤離。
NO.6最好不出門出門不帶傘
不少市民出門騎自行車,這台風一來,雨披、雨傘等雨具自然必不可少。不過,騎車帶雨具也有講究。
有些年輕人騎車技術好,喜歡一手把方向,一手拿雨傘。這種做法本來就是違反交通規則的,台風天氣更加要不得。要是風一大,雨傘一受力,騎車摔一跤可就太劃不來了。喜歡用雨披的市民也要小心,出門時最好把雨披的前擺用夾子固定在車筐上,這樣一來,就不會有風一吹,雨披蓋住臉的尷尬了,也少了一份危險。
NO.7提醒有車族給車先體檢
騎車難,我開車總可以吧!不過,汽車雖然「個頭」大一些,在台風天氣里也得多加小心。 減速慢行當然是第一位的,下雨路滑、風大受力、視線不清,路況真是夠復雜的。咱畢竟不是玩F1的,技術上沒把握,開得慢一點總是可以的,不變應萬變嘛!另外,出門前,各位新手、老手們還是要多檢查一下自己的愛車車況如何,雨刮器、剎車、各種燈光一個也不能出岔子,關鍵時候出問題是最麻煩的。當然了,如果一些新手對自己的技術沒把握,還是安安耽耽,給愛車放放假吧!
NO.8停車小事情會出大問題
停車在平時是個問題,台風來了更是個問題。平時安全的停車位置等到刮台風的時候很可能就不安全了。所以,司機在選擇停車位置的時候,一定要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比如是不是貼近露天廣告牌,樓上有沒有花盆、雜物,此外,銹跡斑斑的空調外機也要敬而遠之,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不過,躲也不是徹底安全。如果你的車子停在地下車庫,一定要事先看看車庫的排水系統是不是完善,免得台風過後,要從水裡去撈車子。去年下大雨的時候,我市就發生過這樣讓車主心痛的事。
NO.9躲雨有竅門防雷也必要
躲雨也不是隨便哪個地方就能躲的,搞得不好就容易出問題,下面這些由專家提供的建議也許對你會有用。
打雷下雨時,不要在山頂和高地停留,不要站在空曠的田野里,要避開孤立高聳凹凸的場所;不要在電線桿附近、大樹下避雨,也不要在沒有安裝避雷針的高大建築物下避雨,同時要遠離鐵塔和其他較高的金屬物,可躲在低窪處或乾燥處;在雨中不要打手機;田地間勞動的農民,不要扛著鐵鍬、鋤頭在雨中行走,盡量扔掉鐵器工具;也不要在雨中狂奔,因為步子太大了,通過身體的跨步電壓就越大。
NO.10家中小伢兒安全要關照
這段時間正是學生放假的時候,孩子的安全大家可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孩子一個人在家,一定要提醒他不要隨便打開緊閉的門窗,在台風來臨的時候,早點把家電用器關掉。要是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實在不放心,隔一個小時給家裡打個電話,隨時了解情況也未嘗不可。
台風預警信號及涵義
(一)T(燈光信號白白白)為台風注意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8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48小時內可能影響我市。簡稱台風一號。
防禦措施:提請市民和航船注意防風。
(二)●(燈光信號白綠白)為強風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5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24小時內可能影響我市,風力可達
6-7級。
簡稱台風二號。防禦措施:幼兒園停止上課;船舶避風。
(三)▲(燈光信號白綠綠)大風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2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12小時內即影響我市,風力可達8級以上。簡稱台風三號。防禦措施: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位準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准備物資器材;檢查水、電、通信、交通工程設施;危險地帶警戒及人員財產疏散;危房警戒及住戶疏散;公布臨時避險場所及撤退路線,並開放全部場所;中、小學停課;船舶避風;切斷霓虹燈及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四)____(燈光信號綠綠綠)為大風增強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將嚴重影響我市,平均風力8級以上,陣風11級以上,簡稱台風四號。
防禦措施:三防領導成員到指揮部集中指揮;搶險隊伍到位;船舶採取防護措施。
(五)+(燈光信號紅綠紅)為颶風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在我市附近登陸,平均風力10級以上,陣風12級。簡稱台風五號。防禦措施同台風四號。
(六) (燈光信號綠白白)為台風解除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已登中途轉向,將不再對我市構成威脅。

⑻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氣象災害的防禦,避免、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從事氣象災害防禦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因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的防禦工作,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實行以人為本、科學防禦、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將氣象災害的防禦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全國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第六條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聯防制度,加強信息溝通和監督檢查。
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學校應當把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納入有關課程和課外教育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氣象災害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氣象等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的氣象災害防禦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八條國家鼓勵開展氣象災害防禦的科學技術研究,支持氣象災害防禦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氣象災害防禦的科技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在氣象災害發生後開展自救互救。
對在氣象災害防禦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預防
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氣象災害的種類、次數、強度和造成的損失等情況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建立氣象災害資料庫,按照氣象災害的種類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並根據氣象災害分布情況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劃定氣象災害風險區域。
第十一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和氣象災害風險區域,編制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結合本地氣象災害特點,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禦規劃。
第十二條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應當包括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和現狀、防禦原則和目標、易發區和易發時段、防禦設施建設和管理以及防禦措施等內容。
第十三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加強氣象災害防禦設施建設,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第十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工程建設標准,應當考慮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十五條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氣象災害防禦需要,編制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結合本地氣象災害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預案啟動標准、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預防與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內容。
第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氣象災害特點,組織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協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的宣傳和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工作。
第十八條大風(沙塵暴)、龍卷風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護林和緊急避難場所等建設,並定期組織開展建(構)築物防風避險的監督檢查。
台風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海塘、堤防、避風港、防護林、避風錨地、緊急避難場所等建設,並根據台風情況做好人員轉移等准備工作。
第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地降雨情況,定期組織開展各種排水設施檢查,及時疏通河道和排水管網,加固病險水庫,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堤防等重要險段的巡查。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地降雪、冰凍發生情況,加強電力、通信線路的巡查,做好交通疏導、積雪(冰)清除、線路維護等准備工作。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本地降雪情況,做好危舊房屋加固、糧草儲備、牲畜轉移等准備工作。
第二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高溫來臨前做好供電、供水和防暑醫葯供應的准備工作,並合理調整工作時間。
第二十二條大霧、霾多發區域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對機場、港口、高速公路、航道、漁場等重要場所和交通要道的大霧、霾的監測設施建設,做好交通疏導、調度和防護等准備工作。
第二十三條各類建(構)築物、場所和設施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標準的規定。
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築物設計文件進行審查,應當就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徵求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築物進行竣工驗收,應當同時驗收雷電防護裝置並有氣象主管機構參加。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遊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築物、設施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第二十四條專門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取得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資質證:
(一)有法人資格;
(二)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設備、設施;
(三)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
(五)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從事電力、通信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的單位的資質證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國務院電力或者國務院通信主管部門共同頒發。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可以在核準的資質范圍內從事建設工程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施工。
第二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地氣象災害發生情況,加強農村地區氣象災害預防、監測、信息傳播等基礎設施建設,採取綜合措施,做好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第二十六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減輕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和大型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以及城鄉規劃編制中,應當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避免、減輕氣象災害的影響。
第三章監測、預報和預警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禦的需要,建設應急移動氣象災害監測設施,健全應急監測隊伍,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完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網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第二十九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完善災害性天氣的預報系統,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的准確率和時效性。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台站和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有關的單位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禦的需要,按照職責開展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工作,並及時向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災害防禦、救助部門提供雨情、水情、風情、旱情等監測信息。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禦的需要組織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災害聯合監測,並將人口密集區、農業主產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漁場作為氣象災害監測的重點區域。
第三十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統一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並及時向有關災害防禦、救助部門通報;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和級別,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
第三十一條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應當及時向社會播發或者刊登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提供的適時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並根據當地氣象台站的要求及時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並根據氣象災害防禦的需要,在交通樞紐、公共活動場所等人口密集區域和氣象災害易發區域建立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接收和播發設施,並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轉。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人員,協助氣象主管機構、民政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防禦知識宣傳、應急聯絡、信息傳遞、災害報告和災情調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太陽風暴、地球空間暴等空間天氣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第四章應急處置
第三十四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情況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標准,及時作出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的決定,向社會公布,並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並向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發生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大范圍的氣象災害,並造成較大危害時,由國務院決定啟動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災害性天氣影響范圍、強度,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臨時確定為氣象災害危險區,並及時予以公告。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發生情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及時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情況緊急時,及時動員、組織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轉移、疏散,開展自救互救。
對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採取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實施,不得妨礙氣象災害救助活動。
第三十七條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後,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所屬的氣象台站加強對氣象災害的監測和評估,啟用應急移動氣象災害監測設施,開展現場氣象服務,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變化趨勢和評估結果,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禦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
民政部門應當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開展受災群眾救助工作,並按照規定職責核查災情、發布災情信息。
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等衛生應急工作。
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應當優先運送救災物資、設備、葯物、食品,及時搶修被毀的道路交通設施。
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保障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安全運行。
電力、通信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電力、通信應急保障工作。
國土資源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
農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工作。
水利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主要河流、水庫的水量調度,組織開展防汛抗旱工作。
公安部門應當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維護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群眾進行緊急轉移。
第三十九條氣象、水利、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發生的情況,加強對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的聯合監測,並根據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第四十條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應當及時、准確地向社會傳播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急處置情況。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氣象主管機構提供的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趨勢信息以及災情發展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氣象災害級別或者作出解除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決定。
第四十二條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調查,制定恢復重建計劃,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編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或者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
(二)未按照規定採取氣象災害預防措施的;
(三)向不符合條件的單位頒發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資質證的;
(四)隱瞞、謊報或者由於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五)未及時採取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採取氣象災害預防措施的;
(二)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實施其依法採取的氣象災害應急措施的。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許可范圍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的;
(二)在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中弄虛作假的。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一)擅自向社會發布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二)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未按照要求播發、刊登災害性天氣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三)傳播虛假的或者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災害性天氣信息和氣象災害災情的。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氣象災害防禦活動,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本條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⑼ 氣象災害由誰規定

,自然災害會造成幾百萬元到幾百億元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災害區內不計其數的傷亡人數。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之一。主要包括亞洲熱帶風暴,中國沿海城市區域出現的台風、南方地區的乾旱、高溫、山洪、雷暴、中國北方的沙塵暴等。北美地區常見的颶風、龍卷風、冰雹、暴雨(雪)。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十分頻繁、災害種類甚多,造成損失十分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
中文名
氣象災害
外文名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釋義
是自然災害中最頻繁而嚴重的災害
特點
七大特點
種類
20餘種
快速
導航
氣象災害時間分布地區分布防護措施防禦條例
種類
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
天氣、氣候災害,是指因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風、沙塵、龍卷、大(濃)霧、高溫、低溫、連陰雨、凍雨、霜凍、結(積)冰、寒潮、乾旱、乾熱風、熱浪、洪澇、積澇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因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火災、酸雨、空氣污染等災害。
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⑴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⑵雨澇:內澇、漬水;
⑶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⑷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小冊子圖 發布:2025-05-25 21:52:07 瀏覽:908
老子道德經思想 發布:2025-05-25 21:30:10 瀏覽:461
湖北入額法官有大專學歷的嗎 發布:2025-05-25 20:51:21 瀏覽:750
學生自我評價思想道德 發布:2025-05-25 20:42:35 瀏覽:458
刑法修正案稅 發布:2025-05-25 20:20:54 瀏覽:420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一審被法院駁回 發布:2025-05-25 20:13:50 瀏覽:781
委託承包合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9:49:02 瀏覽:700
法律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19:44:18 瀏覽:283
入職登記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5 19:44:05 瀏覽:400
人力資源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19:37:04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