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行政法規
Ⅰ 努力鑽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義務技能是什麼堅實的基礎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大綱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 由全國人民回代表大會及其答常務委員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我國目前有兩部會 計法律,分別是《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 二、會計行政法規 由國務院制定並發
Ⅱ 行政人事要知道了解哪些法律法規
做人事,至少需要了解以下法律法規:
1.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回條例、中華人民答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法,包括當地的政策都需要了解;
2.同時勞動爭議處理的相關程序規定也需要了解,對勞動仲裁與勞動爭議訴訟的關系及基本流程必須知曉。
3.人事還常涉及生育等方面的問題,也需要了解相關法律和政策。
4.行政的工作比較瑣碎,涉及工商證照辦理的,至少要了解公司法、工商登記相關流程等;
5.涉及車輛管理的,應該了解道路交通管理法、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相關法律規定;
6.涉及合同管理的,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知識就屬於必須了解的范疇。
Ⅲ 公務員要掌握那些法律法規
【江西中公教育】為您解答:江西省公務員考試教材推薦:http://book.offcn.com/category.php?id=43
2013年江西省考全名師黃金密訓班(截止4月10日),密押沖刺在線網路課程,課程詳情:http://e.offcn.com/bkzt/413qg/
更多關於江西省考資訊請關注江西中公教育官網
中公教育四大優勢:
1、師資:權威師資,打造科學授課體系
2、課程:個性化課程設置
3、服務:貼心服務,發布考試最新資訊
4、學習計劃:依據學員自身條件,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
責任與愛心伴您一路同行,在中公教育專業輔導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必將使幾歷風雨的考生一舉邁出決定命運的一步,直達夙願、夢想成真!中公教育,給人改變未來的力量!
江西中公教育總部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陽明路310號江西省出版大廈8樓
電 話:0791-86823131 86823232 400-6300-999
Ⅳ 紀檢委日常工作 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涉及各項法律、法規,因為違紀的不一定違法,但違法的肯定違紀,因此紀委的要熟悉各項常用法律和黨內法規。
Ⅳ 我國行政法規的立法程序是怎樣的
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 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認可、修改、廢止具有法律效力的 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行政立法程序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立法權過程中所應遵 循的方式、步驟、時限等的總稱,而行政立法過程就是該 程序的展開。
我國行政立法程序基本上 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行政立法准備階段。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行政立法 預測。第二,立法規劃。第三,立法決策。在前兩項工作基礎上,由相關立法主體 決定立法項目。
(二)草案的擬定與預告。行政主體在決定進行某項行政立法後,必須擬定行政立法 的草案。行政立法草案擬定有兩個途徑:其一是行政立法主體 所屬職能部門組織擬定。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擬定人熟悉行政立 法所調整的行政管理事務,可以提高行政立法的可行性。其二是 通過課題招標組織行政體制外的專家擬定行政立法草案。我國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19 定:「重要的行政法規送審稿,經報國務院同意,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
(三)聽取意見的階段 聽證。聽證原本是司法審判的方式,後經過適當改造後引入立 法、行政領域。
(四)審查審議階段。行政立法草案在聽取公民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後,就進入審 查審議階段了,該階段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階段。《立法法》第 60 條規定:「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 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第75 條規定「部門規章應當經 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 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五)公布行政法律階段 公布系行政立法正式程序的最後一個程序。行政立法的公 布涉及到公布主體、公布時間、公布方式等問題。 首長簽署公布。行政立法都須由行政首長簽署公 布,《立法法》第61 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 令公布。」第76 條規定:「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 以公布。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或者自治區主席或者市長簽署命 令予以公布。」
Ⅵ 作為一名公司行政管理人員,應該熟悉那些法律法規。
1、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必須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回題會隨著公司的發展業務的答增多而增多。建議先從以下法律開始准備:
公司法、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工傷條例、地方保險條例、知識產權法、商標法、稅法、合同法等。
2、還有涉及本行業的一些特殊規定,如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法》等。
Ⅶ 人事主管或經理的招聘中提到:要熟悉國家勞動法律法規,熟悉當地規章政策等,但我雖然是做人事的
人力資源方面是要了解很多國家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勞動保障方面的,並不是說讓你去學習法律,但是至少要達到認知的程度。 像下面這些法律至少就都要知道。而對於這方面的證書,可以考一考人力資源管理師。
勞動合同 1、必備理由 一、 勞動合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合同,那麼企業將每月支付員工二倍工資。 合同內容 企業至少應准備三份合同,包括: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 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有需要的企業還應備一 份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合同主要內容 應包括:(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二)勞 動者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 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 其他事項。
二、集體合同 1、必備理由 《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規 定: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 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 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另第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 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 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 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 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由此可見,集體合同可以在企業與勞動者 因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產生爭議的時候起到重要的標准作用, 一份完備的集體合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勞動糾紛。 2、合同內容 勞 動者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 勞動紀律、勞動定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等。 必備理由
三、職工名冊 1、 《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應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實 施條例》第三十三條補充: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有關建立職工名冊規定的, 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由勞動行政部門處 2000 元以上 2 萬 元以下罰款。 企業必備職工名冊,既可以在產生勞動爭議時作為有力的證 2、職業名冊內容 勞動者姓名、性 據,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罰款。 別、公民身份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時間、 勞動合同期限等內容。
四、勞動合同簽收單 1、必備理由 《勞動合 同法》第八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 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 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合同而沒有送達勞動者,同樣會面臨著不必要的賠償風險。 企業僅僅簽訂勞動 2、簽收單內容 勞動合同文本編號、勞動者姓名、身份證號碼、所屬部門、具體崗位、入職時 間、 合同期限、 簽約時間、 勞動合同簽收時間、 勞動者簽收、 備注等內容。
五. 職位告知書 1、必備理由 五、 《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 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 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 用人單位如實 告知勞動者職位情況是主動義務,即使勞動者不提出要求也得主動告知。實踐 中用人單位往往會忽視這個主動告知義務, 導致發生因「欺詐」而導致勞動合同無 效並賠償勞動者損失的法律風險。 2、告知書內容 工作內容、工作條件、
六、入職登記表 1、 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等。 必備理由 《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 如果勞動者在入職時存在 2、登記內容 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不實或欺詐,將成為日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重要證據。 勞動者與前用人單位勞動合同解除情況、競業限制、健康狀況、學歷、職業資 格、知識技能、工作經歷、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員構成等。
七.勞動合同通知書 1、必備理由 簽訂勞 《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一 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 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 現實中,一些員工 因為種種原因不願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此時一份書面的簽訂勞動合同通知書 就顯得尤為重要。 2、 主要內容 簽訂勞動合同通知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八、勞動合同變更 勞動者姓名、入職日期、通知日期、簽訂勞動方式等。 協議書 1、必備理由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 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 式。 2、主要內容 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勞動者基本情況、原勞動合同基
九、解除、終止勞 本情況、具體變更內容、變更日期、雙方簽字蓋章等。 動合同通知書 1、必備理由 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是結束勞動者與用人單 位之間關系的唯一途徑,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具體時間是計算工資、加班費、 經濟補償金數額的重要依據。 2、解除合同內容 勞動者名稱、解除或終 止勞動合同的原因、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交接手續辦理的流程和時限、 用人單位蓋章、勞動者簽收等。 備理由
十、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 1、必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 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 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第八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 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 動者造成損害的, 應承擔賠償責任。 2、證明內容 用人單位出具的解除、 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應當寫明勞動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 工作崗位、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等。
十一、加班申請書 1、必備理由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 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另第八十五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 《勞 班費的, 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 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 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 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 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加班費的支付一直是個敏感問題,加班時間多少是計算加班費的重要根據,一 份書面記錄加班情況的文件尤為重要。 2、申請書內容 勞動者名稱、申 請加班日期、加班原因、加班預計的時間、部門主管確認、人事主管確認等。
十二、勞動合同續簽意向書 1、必備理由: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 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 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期滿後的企業的續訂條件 以及勞動者的續訂意向是判斷用人單位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的重要標准,一份 書面的文件能真實的反映雙方的意向,避免日後不必要的勞動糾紛。 要內容 2、主 勞動者名稱、原勞動合同到期時間、續簽勞動合同與原勞動合同區 後文:以上 12 條必備文件,以備在企業發生勞資糾紛時 別、答復期限等。 以作證明之用,但並不是只要做好這 12 件文件准備就萬事大吉,如保密協議、 競業禁止合同、服務期協議等法律文件在此就沒有具體展開。因此,我們建議 每個企業 HR 都應根據自身不同的狀況制定出專用的法律文件,並加以妥善保 存。最後,希望每個企業都能有一個健全的 HR 管理體系,避免不必要的勞動糾 紛和法律風險。
Ⅷ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
1、婚姻法 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2、繼承回法 用於答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3、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4、合同法 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用於買東西遇到假貨或者欺詐等情況是維權6、治安管理處罰法 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7、刑法 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8、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回復完畢,很辛苦啊,滿意的話請您予以採納,呵呵。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Ⅸ 關於法律的知識
一、內容提要:
1、法的概述
2、民法
二、考試目的和考試要求:
本部分的考試目的是測試應考人員對法律基礎知識,以及民法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基本要求:
1.了解法的概念、淵源和分類;
2.熟悉民法的概念;
3.熟悉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4.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5.熟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6.掌握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7.掌握自然人、法人和合夥;
8。掌握民事法律行為;
9.掌握代理的概念、分類、代理關系關系和代理權、代理行為;
10.熟悉訴訟時效;
11.了解民事責任;
三、內容輔導:
1、本章涉及有關的法律包括:1)《立法法》;2)《民法通則》;3)《物權法》。
2、本章的重點和易考點包括:
第一、有關法的基礎知識我們應熟悉。主要熟悉法的概念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等中國現行法律制度體系構成框架及其內涵、制定主體、規范范圍、相互關系等。
第二、有關民法的內容。一是要掌握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二是民事權利的分類,要掌握掌握兩種分類方法及具體分類內涵及特點,即「根據權利標的的不同性質,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 如2005年房地產估價師試題中,出了一道有關此內容的單選題:根據權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權利中屬於形成權的是( D )。
A.物權
B.知識產權
C.人身權
D.撤銷權
做此題,我們必須熟悉民事權利分類中,形成權的具體范圍。在教材上也是舉小例子出現的,可能我們會忽視,也就是「形成權是指權利主體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撤銷權、解除權、追認權、選擇權等」。
三是要分清自然人分類。也就是:根據自然人不同的認知能力,將自然人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3種。我們關鍵要搞清這三類自然人的范圍:①從年齡上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18周歲以上的公民以及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②從能否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來分,凡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記住一個是「不能完全辨認」,一個是「不能辨認」。四是關於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條件和宣告部門要掌握。要分清「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可以宣告失蹤;「公民下落不明滿4年的」,可以宣告死亡。宣告部門都是人民法院。
第一節 法 的 概 述
一、法的概念(了解)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體現國家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人們行為規范的總稱。
例題:根據法的概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法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
C、法不體現國家意志
D、法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
答案:C
解析: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體現國家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人們行為規范的總稱。
二、法的淵源(了解)
中國現行法的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行政規章、特別行政區法和國際條約等。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按照特別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綜合性地規定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根本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二)法律
這里指狹義的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定和調整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根本性的社會關系或基本問題的一種法。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是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是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例題: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依法制定,規定和調整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根本性的社會關系或基本問題的法的統稱。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B.國務院
C.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D.國務院各部委
答案:A
解析:法律的制定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因此A項是正確的。
(三)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依法制定的,有關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項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四)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
例題:下列關於地方性法規,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
B、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C、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憲法、法律相抵觸,但行政法規除外
D、地方性法規效力不得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
E、地方性法規是一種規范性文件
答案:BC
解析: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五)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制定的事關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分為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兩種。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如《房產測繪管理辦法》(建設部、國家測繪局令第83號)為建設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制定的部門規章。其地位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得與它們相抵觸。
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亦稱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特別行政區的法和中國同外國締結或中國加入並生效的國際條約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淵源之一。
中國現行法的淵源知識匯總表
法的淵源 制定主體 地位及法律效力 備注
憲法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
行政法規
國務院依法制定 效力低於憲法、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 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
部門規章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 其地位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得與它們相抵觸。
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在法律適用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同一機關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例題1.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關系為( )。(2004年試題)
A、部門規章高於地方政府規章
B、部門規章低於地方政府規章
C.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具有同等效力
D.兩者不可比
答案:C
解析: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例題2:下列關於法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2004年試題)
A、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一般不溯及既往
B.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C.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一般規定
D.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答案:C
解析:同一機關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例題3: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是( )。(2007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試題)
A.地方性法規
B.政府規章
C.部門規章
D.自治條例
答案:B
解析: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作為地方司法依據之一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政府規章是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也稱為地方政府規章。
三、法的分類 (了解)
法有許多分類的方法。
按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一般是指以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或職權、職責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法,如《城鄉規劃法》、《建築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程序法通常指以保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保證主體的職權和職責得以履行所需程序或手續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按照法的效力范圍,分為特殊法和一般法。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為一般法。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為一般法。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為,特殊法優於一般法。
例題:按照法的效力范圍,法分為( )。
A、實體法
B、程序法
C、特殊法
D、一般法
E、國內
答案:C D
解析:按照法的效力范圍,分為特殊法和一般法。
Ⅹ 法律問題,請熟悉法律的朋友解答一下!
只要他們經驗不存在詐騙消費者的事實。 最多哦也就是超范圍經營。A和B的行為就不會觸犯刑法,但是B可能要受到工商部門的處罰。
如果B的公司利用這個來騙錢的話,而且涉案金額較大的話,這樣就構成詐騙罪,AB都要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