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114條法律條例

114條法律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0 01:24:37

1. 合同法第114條法律問題

起訴狀訴訟請求就可以寫,實際損失多少,高於違約金數額,要求增加違約金專
訴訟中提供相應實屬際損失的證據,證明損失額
一般損失高於違約金30%,屬於違約金約定過低,可以要求增加違約金
合同法解釋二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2. 民法典第114條規定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 我國民法典第114條規定

現行《民法典》「第114條規定」為兩款內容: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4. 民訴法114條的規定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後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於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實施的所有法律行為,一律無效。不論該行為是否為純獲利益的法律行為。究其原因,在意思自治的原則下,意思表示發生效力的前提在於意思自治,而實現自治的重要前提就是有自治能力,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毫無自治能力,故其所實施的一切法律行為都是無效的。 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法律行為效力,在比較法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編,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民事活動的一般規定。如果成年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日常生活交易中以價額不高的資金締結並完全履行了買賣合同,而且並未對該成年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巨大威脅,應視為該法律行為有效。

5. 民法典114條第二款規定物權是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物權及物權體系的規定。物權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享受利益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是人與人之間對於物的歸屬和利用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
物權的范圍是:(1)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對其所有物進行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方式,獨占性支配其所有物並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永久性物權。所有權包括單獨所有權、共有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及相鄰權。(2)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權人對他人所有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地役權等。(3)擔保物權,是指債權人所享有的為確保債權實現,在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物或者權利之上所設定的,當債務人的債務不履行時,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時,就擔保物的變價優先受償的他物權,包括:1)抵押權;2)質權;3)留置權;4)所有權保留;5)優先權;6)讓與擔保。

6. 刑法114條

刑法114條115條規定的是,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為本罪主體。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 民事訴訟法114條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熱點內容
美國模範刑法典 發布:2024-05-20 14:20:46 瀏覽:592
會計中級經濟法考前 發布:2024-05-20 11:44:02 瀏覽:834
刑事訴訟法盜竊是第幾條 發布:2024-05-20 11:30:05 瀏覽:178
經濟合同法1993年 發布:2024-05-20 11:30:03 瀏覽:417
勞動法投訴網 發布:2024-05-20 09:20:01 瀏覽:824
司法部卷3 發布:2024-05-20 08:53:59 瀏覽:260
勞動法勞務派遣規定的 發布:2024-05-20 06:46:59 瀏覽:702
遼陽法院網 發布:2024-05-20 06:34:10 瀏覽:461
金洲司法所 發布:2024-05-20 03:10:59 瀏覽:690
刑法總論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2024-05-20 02:39:24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