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礦產儲量條例

礦產儲量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0 01:56:18

1. 礦產資源法規定鐵礦石儲量多少為零星礦產

《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准》由國土資源部制定,目前執行 國土資發2000 133號 ,只劃分到大型、中型、小型,具體到鐵礦,貧礦<1000萬噸,富礦<500萬噸為小型。小型以下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准由各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制定,具體要看地域。以安徽省為例的話,鐵礦,貧礦200-1000萬噸為小型、20-200萬噸為小礦、<20萬噸為零星資源;富礦50-500萬噸為小型、5-50萬噸為小礦。<5萬噸為零星資源。

2. 關於全面實施《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准和勘查規范有關事項的通知

( 國土資發 [2007]68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 ( 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GB/T 17766—1999)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 GB/T 13908—2002) 國家標准和各礦類 ( 種) 地質勘查規范行業標准 ( 以下統稱新標准規范) 發布實施以來,對指導和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實際工作中仍存在新舊標准混用、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新標准規范等一些問題。為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統一的基礎數據,方便社會各界正確使用地質勘查成果和礦產資源儲量信息,現就實施新標准規范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自2007 年5 月1 日起,編寫、提交、填報各類資源評價報告、地質勘查報告、礦山生產勘探報告、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儲量動態檢測報告、閉坑 ( 停采) 地質報告、可行性評價報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設計、礦產資源登記統計書 ( 表) 等,須符合新標准規范及本通知。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礦業權評估,須依據新標准規范及本通知。

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礦業權審批管理、資源儲量管理、資源規劃與評價及礦山開發利用監督管理等,須符合新標准規范及本通知。

二、礦產資源勘查執行單礦類 ( 種) 規范。尚無對應單礦種規范的礦產地質勘查,可根據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並參考產出特徵、加工選冶性能相近的礦種規范要求,編寫勘查工作設計和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凡無法類比或單礦類( 種) 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遵循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的原則規定。

三、探礦權人應在新標准規范要求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和要求,並在勘查合同或委託書中加以明確。

在礦床 ( 井田) 勘探工作進行前,應根據已有地質勘查成果,由礦山設計部門提出先期開采地段 ( 或首采區、第一水平) 范圍,先期開采地段要有保障一定服務年限的資源量,主要由探明的、控制的資源量組成。

四、申請設立采礦權 ( 含劃定礦區范圍) ,大中型煤礦應達到勘探程度; 非煤礦山原則上應達到勘探程度,簡單礦床應達到詳查並符合開采設計要求 ( 《礦產勘查開采分類目錄》中第三類礦產除外) 。已設采礦權的生產礦山利用原有生產系統申請在其深部和外圍區域擴大開採的,擴大區范圍內資源勘查程度原則上應達到詳查。

五、如詳查、勘探工作是依據 ( 預) 可行性研究開展的,可不進行單獨的礦床經濟技術評價。

預可行性研究應在評審通過的詳查報告或勘探報告基礎上進行; 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在評審通過的勘探報告基礎上進行。( 預) 可行性研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或機構完成。

小型及以下規模的礦床、砂石粘土等普通建築用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已通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的,可以不做可行性研究。

六、礦山停采、閉坑,應由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編制閉坑 ( 停采) 地質報告,對礦井地質及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總結,履行閉坑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程序,進行資源儲量注銷或殘留資源儲量登記。對殘留礦產資源進行再開發利用的,應根據已評審備案的閉坑 ( 停采) 地質報告,進行可行性評價或者編制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確定資源/儲量類別,經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重新進行佔用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和采礦權申請。

七、凡新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的,應按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因已有的建築 ( 設) 因素 ( 如鐵路、村莊) 、自然生態因素 ( 如水源地、公園保護區) 、法律社會因素 ( 如禁止開發地段) 等事實壓覆的礦產資源,不必履行壓覆審批手續,但應在資源儲量報告中分割出壓覆的礦產資源范圍,估算內蘊經濟資源量或預測資源量,經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作為劃定礦區范圍 ( 申請采礦許可證) 、礦業權變更、壓覆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的依據。

在申請劃定礦區范圍前已壓覆的礦產資源,申請人應在劃定礦區范圍申請時將壓覆無法開採的部分扣除。

八、大中型礦山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應根據評審意見書的結論、滿足礦山建設設計要求的勘探或詳查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論證的礦床工業指標等進行,應有獨立一節描述設計利用資源儲量情況,劃分資源儲量類型,計算采區回採率、礦井回採率等資源利用指標。

申請采礦權登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應通過登記管理機關或其組織的專家審查。

九、各類資源儲量報告均應在報告的正文開頭加附不超過 400 字的文字摘要,主要內容應包括勘查區 ( 礦區) 地理區位、面積、勘查單位、工作時間、主要工作量、勘查 ( 核實) 投入、地質礦產特徵、基本認識及主要成果、主要結論、主要建議等。

十、有關確定固體礦產資源儲量類型的具體技術處理,參照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發布的指導意見執行。煤炭資源勘查開發遵循 《關於印發 〈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 國土資發 [2007]40 號) 。

各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認真做好新標准規范的培訓和實施,重點抓好礦山企業實施新標准規范工作。對執行新標准規范過程中所遇各種問題,請及時反饋國土資源部儲量司。

國土資源部

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3.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是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近年來,按照「掌控家底、保障發展、維護權益、穩定秩序、做好服務」的基本思路,通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登記統計、礦山儲量動態監督、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礦產地儲備和地質資料管理等工作,逐步做到掌握國家礦產資源儲量家底的真實、可信,保障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科學發展,切實維護國家所有權益和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為各級管理部門和管理相對人提供礦產資源儲量信息服務及地質資料服務。

1.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

《礦產資源法》第 13 條、《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 19、33 條規定了礦產資源儲量審批制度。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改革要求,1999 年國土資源部等五部委聯合頒布《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辦法》(國土資發〔1999〕205 號),將礦產資源儲量審批制度改為評審認定製度,礦產資源儲量審批職能轉變為評審機構組織專家評審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認定的管理方式。1999 年人事部和國土資源部出台《礦產儲量評估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人發〔1999〕33 號),2001 年國土資源部出台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資格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2001〕172 號)等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製度的配套辦法,對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資格、礦產儲量評估師執業資格管理作出了明確規定。

2002 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將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等行政審批事項取消。2003 年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監督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136 號),設立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制度,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再認定評審結果,僅對評審機構的評審依據和評審過程進行合規性審查。200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第二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4〕16號),決定改變礦產儲量評估師資格注冊管理方式,實行自律管理。

按照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制度,部、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和礦產儲量評估師,共同承擔著為國家礦產資源儲量實物帳戶入口把關的任務;明確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材料是設立礦業權的要件,也是礦業權人籌資、融資的重要依據。

該項制度實施以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和礦產儲量評估師,對礦業權人提交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所估算的礦產資源儲量,能夠按照礦產資源儲量技術標准、規范進行評論和審查,並給出合理的評審結果,保障了礦產資源「家底」的真實、可信。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按要求對評審意見書及相關材料進行合規性檢查,並及時出具備案證明,為後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和提供了依據。「十一五」期間,國土資源部完成了 1920 份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年平均 384 份,2010 年完成了 419 份。

截至目前,國土資源部共授予了 37 個機構具備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資格,其中事業單位 26 個,企業性質 8 個,社團組織 3 個。授予了 1178 人具有礦產儲量評估師執業資格。

2. 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

《礦產資源法》第 14 條、《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 31 條規定了礦產資源儲量統計制度。1995 年原地質礦產部發布《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暫行辦法》(地質礦產部令第20號),2004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礦產資源登記統計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3號),規定了礦產資源儲量查明、佔用、殘留、壓覆登記,以及礦產資源儲量變化和開發利用情況統計的內容和程序。同年國土資源部出台《關於開展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35 號)、《關於做好礦產資源統計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1 號),進一步明確了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的職責分工和具體操作辦法。

按照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制度,明確了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登記統計數據匯總和審查,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登記統計數據匯總和審查;明確了經過審查的登記統計數據作為更新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以及發布年度《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和《全國油氣礦產儲量通報》的依據。以儲量通報數據為基礎,對礦產資源形勢進行分析形成了《中國礦情通報》和《中國礦產資源年報》。這些報告為開展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制定礦產資源政策提供了決策性數據。

專欄7-2 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現狀調查

為全面掌握礦產資源儲量利用情況,掌控全國礦產資源儲量「家底」,進一步做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2007年國土資源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現狀調查。這是中國礦產資源領域的一次重要國情調查,是進一步促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編制礦產資源規劃,合理設置礦業權的依據,是研究制定礦產資源戰略和政策,加強礦產資源宏觀調控的重要前提,是促進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礦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這項調查工作以煤、石油、天然氣、鐵、銅、鋁等28種重要礦產為調查對象,了解並分析各礦種礦產資源儲量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利用狀況和潛力。通過這項工作,以礦產資源登記統計確定的礦區為統計單元,理清采礦權與礦區的歸屬關系,以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為基礎核查礦產資源儲量變化情況,對停止開采礦山剩餘的、建設項目壓覆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清查。在此基礎上,編制礦區儲量核查報告,經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後,據實調整、完善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資料庫信息。

截至2010年底,已經完成28個礦種21600多個礦區的野外核查工作,超額完成了原計劃核查礦區的20%。完成野外核查工作的礦區已經有68%通過了核查成果評審驗收。完成16個礦種核查成果的初步匯總,基本摸清12個礦種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數量、結構、分布和利用情況,系統清理了長期掛帳的和未上表的礦產資源儲量,對漏報和誤報的礦產資源儲量加以更正。選擇部分省(區、市)開展了核查成果資料庫與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的銜接試點工作,以確保核查成果能夠平穩納入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

3. 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

《礦產資源法》第 33 條、《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 35 條規定了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制度。2000 年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規范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86 號),對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作出了原則性程序規定。2010 年國土資源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37 號),進一步明確了管理范圍和分工,壓礦審批原則和補償范圍,規范了報批程序和材料要求。

按照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制度,鐵路、公路、工廠、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築物或建築物群等建設項目實施後,導致其壓覆區內已查明的重要礦產資源不能開發利用的,建設單位應按規定報批,未經批准,不得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建設項目壓覆區與勘查區塊或礦區范圍重疊但不影響礦產資源正常勘查開採的,不作壓覆處理。明確規定了與土地管理銜接關系,若沒有提交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出具的未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證明或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儲量登記有關材料,不予受理用地申請。

該項制度實施以來,始終堅持既要加強審批管理,又要做好服務;既保護礦產資源,又有利於建設項目順利進行;維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對避免和減少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設項目正常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4. 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

《礦產資源法》第 14 條、《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 17、34 條規定了地質資料管理制度。2002 年國務院發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 349 號),對原始、成果和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等作出了規定。2003 年國土資源部出台《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 16 號),進一步明確了部、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館藏機構的職責,細化了地質資料管理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程序和內容。此後,國土資源部印發《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號)、《關於進一步做好地質資料保護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153 號)、《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08〕8 號)、《關於做好涉密地質圖件開發利用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6 號,與國家保密局聯合發)、《關於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02 號)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的具體操作辦法。

按照地質資料管理制度,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監督管理,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監督管理。在中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以及從事非礦業權類地質工作項目的出資人,應按規定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匯交地質資料。經驗收合格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匯交人出具地質資料匯交憑證,並及時移交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負責保管並向社會提供地質資料利用服務。

專欄7-3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為進一步提高地質工作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服務功能,2010年國土資源部印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國土資發〔2010〕113號),明確今後一個時期工作重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及技術要求等,對各項任務提出具體要求,將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作為重要抓手,促進地質資料管理職能的全面到位。

2010年,組織建立了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技術指導小組,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協調和技術指導。組織上海、山東、安徽等省市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開展重點城市、重點成礦區帶、重點經濟區、重點生態環境脆弱區、重大工程建設區等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面對不同用戶需求,提供數據服務,不斷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規模和水平。組織開展了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已經通過評審,為下一步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了基礎。

「十一五」期間,成果地質資料年度匯交數量保持平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保管成果地質資料總量穩步增長,成果地質資料提供服務利用件次逐年上升(表 7-1)。同時,積極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表7-1 地質資料館藏數量及利用情況

4. 關於頒布《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資源委(儲委)、地質礦產廳、計委、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國防科工委,國家煤炭局、國家冶金局、國家石化局、國家輕工局、國家建材局、國家有色金屬局:

為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確保礦產資源,儲量合理可靠,根據《礦產資源法》,制定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辦法》,現予發布。

國土資源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

1999年7月15日

1 為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促進礦業發展,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確保礦產資源儲量合理、可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制定本辦法。

2 凡提交評審、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內的礦產資源儲量,必須遵守本辦法。

3 礦產資源儲量,是指經過礦產資源勘查和可行性評價工作所獲得的礦產資源蘊藏量的總稱。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是指綜合描述礦產資源儲量的空間分布、質量、數量及其經濟意義的說明文字和圖表資料,包括礦產資源儲量的各類勘查報告、閉坑地質報告以及礦產勘查和礦山生產、水源地建設階段用於籌資、融資、探礦權或者采礦權轉讓過程中說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關資料。

4 國家對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認定實行統一管理。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是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管理機構。國土資源部負責管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和評審專家;管理本辦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工作並負責認定;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制定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准、礦產資源儲量技術標准以及管理礦床工業指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辦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工作並負責認定。

5 下列礦產資源儲量必須依照本辦法的規定進行評審、認定:

(1)申請供礦山建設設計使用的采礦權或取水許可證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2)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在轉讓探礦權或者采礦權時應核實的礦產資源儲量;

(3)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公開發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籌資、融資時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4)停辦或關閉礦山時提交的尚未采盡的和注銷的礦產資源儲量;

(5)礦區內的礦產資源儲量發生重大變化,需要重新評審認定的礦產資源儲量;

(6)國土資源部認為應予評審、認定的其他情形的礦產資源儲量。

6 下列礦產資源儲量由國土資源部管理評審工作並負責認定:

(1)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和放射性礦產的礦產資源儲量;

(2)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公開發行股票時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3)外商投資勘查、開採的礦產資源儲量;

(4)領海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儲量;

(5)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礦產資源儲量;

(6)前五項以外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在大型以上的。

前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儲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管理評審工作並負責認定。其中,零星分散礦產資源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制定;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的礦產資源儲量,由市(地)、縣(市)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管理評審工作並負責認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制定。

7 本辦法第五條所列礦產資源儲量,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評審、認定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不予受理礦山建設或水源地建設項目立項申請;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予受理探礦權、采礦權以及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申請;證券管理機構不予受理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不予受理貸款申請。

8 本辦法第五條所列礦產資源儲量由具有資格的獨立法人地位的評審機構評審。其中,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和放射性礦產資源儲量由具有資格的獨立法人地位的專業評審機構統一評審。

9 本辦法第五條規定以外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由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聘請具有資格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評審,由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主管單位認定;無主管單位的,由作業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認定;作業區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國土資源部認定:

(1)尚不能提供礦山建設設計使用的礦產資源儲量;

(2)在合法取得采礦權的礦區范圍內,礦山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新增儲量。

10 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提交評審、認定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以及其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應負有妥善保管和保密義務,不得擅自向外借閱、復制和用於有償咨詢或轉讓盈利等其他目的。

11 提交評審機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1)礦產資源儲量報告;

(2)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復印件;

(3)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對提交送審資料真實性的書面承諾;有主管單位的,應同時提交主管單位的初審意見書;

(4)礦床開發的可行性評價工作的有關資料;

(5)礦產資源勘查合同以及礦區開發建設或水源地建設有關的其他文件;

(6)評審機構認為應當提交的與評審工作有關的其他資料。

12 評審機構自收齊送審材料之日起15日內應作出是否予以受理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報單位。予以受理的,評審機構應對評審時間作出安排,並通報有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予受理的,評審機構應向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說明理由。

13 評審機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應當聘請具有資格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並指定專家組組長。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在大型以上的,一般聘請5~7 名專家;中型的,不少於3 名專家;小型的,1~2名專家。

14 評審機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應當廣泛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必要時根據專家組組長提議,由評審機構召開評審會議。評審機構認為有必要時,應組織評審專家進行實地調查,對存在重大問題的,要提出專門的調查報告。評審專家必須提出署名評審意見;評審機構必須提出評審意見書。根據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要求,評審機構可選派評審專家對礦產勘查和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寫過程中的有關技術問題提供咨詢。

15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聘請評審專家應當採取迴避制度,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不應干預評審專家和評審機構的評審事務。

16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應當參照下列技術標准和規定:

(1)國家發布的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標准;

(2)國家或有關部門發布的礦產資源儲量技術標准;尚未發布礦產資源儲量規范的礦種,可參照相近礦種的礦產資源儲量技術標准;

(3)國家和有關部門發布的與礦產資源勘查、礦山生產或水源地建設有關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要求;

(4)國家發布的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定。

17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應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完成。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應自簽發之日起10日內書面通知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20日內送交相應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認定。

18 評審機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按國家規定收取評審費。

19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資格由國土資源部統一認定。

20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由人事部、國土資源部授予資格,並負責管理。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由人事部、國土資源部制定。

21 辦理礦產資源儲量認定手續,須提供下列文件和資料:

(1)經評審後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及其他有關材料;

(2)專家署名的評審意見;

(3)評審機構提供的評審意見書;

(4)與評審過程有關的其他材料。

22 符合下列要求的礦產資源儲量,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給予辦理認定手續,下達認定書,批復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及有關單位:

(1)承擔評審工作的機構具有相應資格;

(2)評審程序符合本辦法規定;

(3)評審工作中聘請的評審專傢具有相應資格,並且評審專家人數符合第十三條規定;

(4)評審工作依據本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礦產資源儲量,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予辦理認定手續,不下達認定書,但應書面通知評審機構和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並說明理由。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對評審機構提出的評審結論經交換意見後仍有重大異議的,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可自收到評審意見書面通知10日內,向負責認定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可視具體情況組織評審專家進行復審。

23 礦產資源儲量認定自收齊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材料之日起,應在30日內完成。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認定書,應自簽發之日起20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24 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提供評審、認定的資料不真實,存在弄虛作假的,所造成後果由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自行承擔。

25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不按本辦法規定組織評審,延誤礦產資源儲量認定,造成不良影響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其進行整頓;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資格。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取消其資格。

26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礦產資源儲量認定工作中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7 本辦法由國土資源部負責解釋。

28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6月6日原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原國家經濟委員會聯合發布的《礦產和地下水勘探報告審批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5.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的正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促進礦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轄區內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登記,經批准有償取得探礦權、采礦權。探礦權、采礦權可以依法有償轉讓。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第四條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的方針。全省礦產資源勘查規劃、開發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森林資源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礦山安全的法律、法規。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保護探礦權、采礦權不受侵犯,保障勘查作業區和礦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科學校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勘查、開發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
在勘查、開發、保護礦產資源和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九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和國家統一規劃,對可以由本地方開發的礦產資源,優先合理開發利用。
第二章礦產資源的勘查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資源勘查登記工作。勘查國務院《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的礦產資源,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
第十一條
從事礦產資源勘查的單位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並到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勘查資格證書。
第十二條
勘查出資人為探礦權申請人。
國家出資勘查的,國家委託勘查的單位為探礦權申請人;共同出資勘查的,探礦權申請人由合同約定。
第十三條探礦權申請人申請探礦權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申請的區塊范圍圖;
(二)勘查單位的資格證書復印件;
(三)勘查工作計劃、勘查合同或者委託勘查的證明文件;
(四)勘查工作實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項目資金來源證明;
(六)勘查工作所依據的地質資料及其合法取得的來源證明;
(七)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第十四條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探礦權申請之日起40日內按照申請在先的原則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探礦權申請人。
准予登記的,探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國家規定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勘查許可證,成為探礦權人。
不予登記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向探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年,需要延長勘查工作時間的,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申請延續登記,每次延續時間不得超過2年。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勘查許可證自行廢止。
第十六條
探礦權人應當自領取勘查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開始施工。勘查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勘查設計施工,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不得越界勘查。
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探明可供開採的礦體後,經原發證機關批准,可以停止相應區塊的最低勘查投入,並可以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按照有關規定申請保留探礦權。
探礦權人可以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新發現礦種的探礦權和礦產資源的采礦權。
第十七條
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進行勘查時,發現符合國家邊探邊采規定要求的復雜類型礦床的,可以申請開采,經原發證機關批准,辦理采礦登記手續。
邊探邊采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第十八條
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礦權人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一)擴大或者縮小勘查區塊范圍的;
(二)改變勘查工作對象的;
(三)對勘查工作設計作重大修改和變更勘查工作階段的;
(四)改變勘查施工單位的;
(五)經依法批准轉讓探礦權的;
(六)探礦權人改變名稱或者地址的。
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探礦權人申請采礦權、需要撤銷勘查項目、完成勘查工作的,應當到原發證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自勘查許可證注銷之日起90日內,原探礦權人不得申請已注銷的區塊范圍內的探礦權。
第十九條
探礦權人完成勘查項目後,必須編寫勘查報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匯交地質勘查成果檔案資料。礦產資源勘查報告和其他有價值的勘查資料,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有償使用,國家保護資料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章礦產資源的開采
第二十條開采《礦產資源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按下列規定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一)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為中型以上的礦產資源和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發證的礦產資源,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二)可供開採的礦產儲量規模為小型的礦產資源,由市人民政府(行署)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三)開采零星分散的礦產資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由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四)礦區范圍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審批發證後,應當逐級匯總向上一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零星分散的礦產資源劃分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礦產儲量規模適宜由礦山企業開採的礦產資源、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個人不得開采。
第二十二條采礦權申請人在提出采礦權申請前,應當按有關規定持經過批準的地質勘查儲量報告和其他必要的資料,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請劃定礦區范圍,登記佔用礦產儲量。
需要申請礦山建設項目立項、設立企業的,應當根據劃定的礦區范圍,按國家規定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再申請采礦登記。
礦區范圍、礦山建設規模和服務年限應當與礦產儲量規模相適應。礦山建設規模應當達到規定的最低標准,各類礦山的建設規模的最低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確定。
已建礦山企業開辦新項目的,依照本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采礦權申請人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申請登記書和劃定的礦區范圍圖;
(二)佔用礦產儲量登記表;
(三)采礦權申請人資質條件的證明和營業執照;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其批准文件;
(五)依法應當具有的有關部門關於礦山建設項目、設立礦山企業的批准文件;
(六)開采礦產資源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七)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開采零星分散礦產資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砂、石、粘土的,只需提交前款(一)、(二)、(三)、(五)項規定的資料和相應的地質資料、開采方案及環境保護措施。
在行洪、排澇河道和航道範圍內開采砂石、砂金、粘土的,還應當具有河道主管部門或者河道主管部門會同航道主管部門的批准證明。
第二十四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采礦權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采礦權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准予登記通知之日起30日內,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按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辦理登記手續,領取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不予登記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向采礦權申請人說明理由。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按礦山建設規模確定:大型以上礦山不超過30年,中型礦山不超過20年,小型礦山不超過10年。
第二十五條采礦權人領取采礦許可證後,大型礦山在2年內,中型礦山在1年內,小型礦山在6個月內,應當進行礦山建設。
第二十六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頒發采礦許可證後,應當通知礦區范圍所在地的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內,對礦區范圍予以公告,並可根據采礦權人的申請,組織埋設界樁或者設置地面標志。
第二十七條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礦權人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一)變更礦區范圍的;
(二)變更開采礦種的;
(三)變更開采方式的;
(四)變更礦山企業名稱的;
(五)經依法批准轉讓采礦權的。
第二十八條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原發證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延續時間不得超過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四款規定的有效期,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采礦可證自行廢止。
第二十九條采礦權人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或者有效期屆滿,停辦或者關閉礦山的,應當自決定停辦或者關閉礦山之日起30日內,持下列資料到原發證機關辦理采礦登記注銷手續:
(一)礦產儲量注銷報告及儲量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
(二)停辦或者關閉礦山前採掘工程進行情況及不安全隱患的說明;
(三)環境保護、土地復墾情況及尾礦處理措施。
第四章探采礦權的轉讓
第三十條符合《礦產資源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除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轉讓審批的探礦權、采礦權外,探礦權、采礦權的轉讓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
個人取得的采礦權不得轉讓。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個人開採的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不得轉讓給個人。
第三十一條轉讓探礦權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自頒發勘查許可證之日起滿2年或者在勘查作業區內發現可供進一步勘查、開採的礦產資源;
(二)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礦權屬無爭議;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繳納探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
(五)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探礦權轉讓的受讓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探礦權申請人的條件。
第三十二條轉讓采礦權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礦山企業依法投入采礦生產滿1年;
(二)采礦權屬無爭議;
(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繳納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
(四)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采礦權轉讓的受讓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采礦權申請人的條件。
第三十三條探礦權人或者采礦權人申請轉讓探礦權或者采礦權時,應當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轉讓申請書;
(二)轉讓人與受讓人簽訂的轉讓合同;
(三)受讓人資質條件的證明文件;
(四)轉讓人具備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的轉讓條件的證明;
(五)礦產資源勘查或者開采情況的報告;
(六)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資料。
國有礦山企業轉讓采礦權的,還應當提交礦山企業主管部門同意轉讓采礦權的批准文件。
轉讓國家出資勘查所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的,還須提交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評估機構作出的、並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報告。
第三十四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探礦權或者采礦權轉讓申請之日起40日內,作出准予轉讓或者不準轉讓的決定,並通知轉讓人、受讓人和原發證機關。
准予轉讓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自收到批准轉讓通知之日起60日內,到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受讓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有關費用後,領取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
第五章 審批和登記
第三十五條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儲量報告和礦床工業指標的審批工作。除按規定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的報告外,下列礦產儲量報告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
(一)供礦山或者水源地新建、改建、擴建使用的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礦產儲量報告;
(二)采礦權人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生產而進行勘查的礦產儲量報告;
(三)已批準的礦產儲量報告,由於工業指標改變或者其他原因而重新編制的礦產儲量報告;
(四)閉坑地質報告;
(五)采礦權轉讓時核定保有礦產儲量的報告。
礦產儲量報告未按規定審批,不得作為礦山或者水源地新建、改建、擴建設計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礦產儲量按照下列規定進行登記:
(一)探明的礦產儲量經批准後,探礦權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辦理儲量登記;
(二)設立礦山企業佔用的礦產儲量,應當按照采礦審批許可權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三)建設項目壓覆的礦產儲量,應當按照建設項目管理許可權向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第三十七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填報年度基層礦產儲量表,按照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程序,審查、匯總和上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儲量表的編制、匯總和通報。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八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在開工前持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等資料到勘查作業區、礦區所在地的縣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辦理探礦權、采礦權驗證手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履行法定義務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如實報告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檢查。
第三十九條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交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年度報告,辦理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年檢手續。
第四十條開采礦產資源,應當按照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準的礦山設計方案或者開采方案,採用科學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進行施工。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以下簡稱三率)應當達到設計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礦山企業的三率指標,按設計標准予以認定和核定,並進行監督。
第四十一條采礦權人在開采主要礦產的同時,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應當統一規劃,綜合回收利用;對中低品位礦、薄層礦、難選礦、尾礦和廢石(矸石)應當加強管理和綜合利用;對暫時不能綜合開采或已采出暫時不能綜合利用的,應當採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損失浪費。
第四十二條礦山企業應當定期進行地質測量,將消耗的礦產儲量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准。不能獨立完成地質測量工作的,應當委託有資質條件的地質測量單位進行測量。
礦山企業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測繪礦山(井)采礦工程平面圖或者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及時報送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
第四十三條嚴禁破壞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損失價值總額在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屬於破壞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損失價值總額超過50萬元的,屬於嚴重破壞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損失價值數額的計算經有資格的評估機構評估後,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
第四十四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加強環境、資源的保護工作,妥善處置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廢礦,節約用地,科學合理安排採掘工程,防止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或者引發地質災害。對有害物質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或者引發地質災害的,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恢復治理,並及時向當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五條礦井、中段、采區閉坑或者采礦終止需要關閉礦山的,應當按照閉坑或者關閉礦山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做好礦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工作,或者繳清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關費用。經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查、驗收後,方可閉坑。對小型礦山企業實行閉坑抵押辦法,其閉坑工作經驗收合格,抵押金及利息予以返還。
第四十六條銷售礦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到當地稅務部門辦理有關手續,購買統一印製的礦產品銷售專用發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或者銷售無專用發票的礦產品。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未取得勘查許可證擅自進行勘查或者超越批準的勘查區塊范圍進行勘查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予以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進行采礦的,責令停止開采,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停止開採的,可以封填井口,查封采礦設備和工具;造成資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責令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沒收越界開採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吊銷采礦許可證。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九條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經批准擅自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條擅自印製或者偽造、冒用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超過規定時間未進行勘查施工、礦山建設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不按規定辦理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變更、注銷登記手續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二條探礦權人不按規定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的,責令限期完成,逾期不完成的,處以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
第五十三條破壞或者擅自移動礦區范圍界樁或者地面標志的,責令限期恢復;情節嚴重的,處以3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採取破壞性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的,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五條達不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核定的三率指標要求的,責令限期達到,逾期達不到的,處以相當於礦產資源損失價值10%以上5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頓,直至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六條不按規定測繪礦山(井)采礦工程平面圖或者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或者不按規定報送圖件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2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不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辦理年檢手續的,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八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造成地質環境破壞或者誘發地質災害未按規定恢復治理的,責令限期恢復治理,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采礦權人不按規定閉坑的,責令限期改正,按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條收購、銷售無礦產品專用發票的礦產品的,沒收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本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第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行政處罰以及給予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處罰的,由原發證機關決定;第六十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除前款規定外,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由有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而不給予行政處罰的,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責令改正或者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第六十二條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徇私舞弊,違反本條例規定批准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和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未按規定時間辦理勘查和采礦登記手續,或者對違法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行為不依法予以制止、處罰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違法頒發的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撤銷。
第六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六十五條本條例由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應用解釋。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黑龍江省集體和個體采礦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6. 雲南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礦產儲量審批和登記管理

第三十二條 省礦產儲量管理機構負責統一管理全省礦產儲量報告和礦床工業指標的審批工作。
除按規定由國務院礦產儲量管理機構審批的報告外,下列礦產儲量報告和地質報告,必須經省礦產儲量管理機構審批:
(一)供礦山或者水源地建設、改建、擴建使用的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礦產儲量報告;
(二)采礦權人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生產而進行勘查的礦產儲量報告;
(三)已批準的礦產儲量報告,由於工業指標改變或者其他原因而重新編制的礦產儲量報告;
(四)閉坑地質報告;
(五)采礦權轉讓時核實保有礦產儲量的報告;
(六)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礦產儲量報告。
礦產儲量報告未經礦產儲量管理機構審批,任何部門不得作為礦山或者水源地新建、改建、擴建設計的依據。
第三十三條 礦產儲量按下列規定進行登記:
(一)礦產儲量經批准之後,探(采)礦權人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省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儲量登記;
(二)設立礦山企業佔用礦產儲量的,應向采礦登記管理機關申報登記;
(三)建設項目壓覆礦產儲量的,應按建設項目管理許可權,向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第三十四條 采礦權人應當按規定填報年度基層礦產儲量表,報礦山所在地縣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逐級匯總上報。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儲量表的編制、匯總和通報。
第三十五條 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向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匯交項目登記和匯交各類地質資料。
在資料保密期內,資料匯交管理機關對地質勘查資料予以保密。
勘查報告和其他有價值的勘查資料實行有償使用。

7. 必須重新制定我國礦產儲量分類規范

由國土資源部儲量司主持制定並於1999年頒發的我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存在根本性錯誤,而且由此導致了一系列錯誤,造成了嚴重後果。該問題應引起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必須採取堅決措施,及早解決我國礦產資源界這一重大問題。

聯合國公布的國際分類框架,其核心是三維框架,即經濟意義、可行性分析、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分析只是經濟意義產生的過程,而地質可靠程度則是分類的基礎和前提。《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根本性錯誤就源於地質可靠程度。

我國的地質可靠程度是兩個層次,一是整體的,即每一個勘查階段的結果,如煤炭過去的精查儲量、詳查儲量、普查儲量、找煤儲量系列;二是塊段的,如A級儲量、B級儲量、C級儲量、D級儲量系列。兩個層次有密切關系,但絕對是兩回事,而不是一回事,單純從量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是標準的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

兩個層次的地質可靠程度均由定性和定量兩部分內容構成,即整體的地質可靠程度由整體的定性和定量內容構成,塊段的地質可靠程度由塊段的定性和定量內容構成,定量內容是根據定性內容確定的,它們本質上是一致的,兩個層次的定性和定量內容絕不能互相顛倒。《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中的地質可靠程度顛倒了它們的關系,即利用整體的地質可靠程度的定性內容和塊段的地質可靠程度的定量內容,虛構了一個四不象的地質可靠程度。這個四不象的地質可靠程度,數量是塊段的,而定性內容是整體的,兩者本質上是不一致的,不能搞在一起,這樣的地質可靠程度是不能成立的,不存在的。

根據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以及國際分類框架的要求,必須以整體的地質可靠程度參與分類,而絕不能以其他地質可靠程度參與分類。《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根本性錯誤,就是用四不象的地質可靠程度參與了分類,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中的經濟意義有沒有問題?本人認為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不是根本性問題,可在以後適當的時候予以解決。問題是《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中的地質可靠程度是四不象,不是整體的地質可靠程度。基礎和前提錯了,可行性分析的對象錯了,經濟意義再正確也是將子彈打在別人的靶上,造成張冠李戴,和地質可靠程度一起造成了《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根本性錯誤。

礦產資源分類在地質勘查界和礦業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它的錯誤導致了一系列錯誤的產生。例如按照《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評出的礦產資源儲量不能同國際慣例接軌,不能指導我國生產實踐,其理論不能成立等。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它足以說明《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不但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把事情搞亂了。

鑒於以上情況,《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必須重新制定,而且越早越好。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有關部門的領導必須下決心,因為這不是某個人的個人行為。

國土資源部離退休幹部局

田紹東

2004年9月9日

我主張的礦產儲量分類

前言

為使我國沿用多年的礦產儲量分類分級適應國際上公認的分類標准,以促進國際交流,按我國的GB13908-1992《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規范總則》中有關分類分級的規定,主要參考了《聯合國國際儲量/資源分類框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ENERGY/WP.1/R.70號文件)和美國礦業局、地質調查局編制的《1980年礦產資源和儲量的分類原則》,結合我國國情,制定了本標准。

本標准發布以後,我國固體礦產標准、規范、指南的制訂、修訂,有關礦產資源/儲量分類部分均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其他標准、規范中的相關內容,凡與本標准相抵觸者,按本標准規定執行。

本標准附錄A、附錄B、附錄C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准由國土資源部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儲量司、地質勘查司,國家冶金工業局、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

本標准起草人:錢大都、嚴鐵雄、李書樂、周聖華、白洪生、李學仁、楊建功。

本標准由國土資源部儲量司負責解釋。

8. 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

1.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

2013年5月31日,國務院第638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七條修改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對外合作開採石油的海區、面積、區塊,通過組織招標,確定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第八條修改為:「中方石油公司在國務院批準的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區域內,按劃分的合作區塊,通過招標或者談判,確定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

(2)將《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修改為「安全生產許可證」。取消《安全生產許可條例》及《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有關規定。

2014年7月9日,國務院第653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對《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三十八條修改為:「中外合作勘查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④刪去第四十條。

(2)對《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二十九條修改為:「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3)對《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修改,將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2.發布實施新辦法

發布實施《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國土資源部令(部門規章)2014年第60號)和《地質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2014年第59號)。明確加強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審理的內部監督;對執法程序作了規范;完善了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結案標准;健全了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等。

為了促進和規范境外投資,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2014年第3號令),自2014年10月6日起實行,對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備案或核准,企業的國家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誠信責任、環境和勞工保護義務及報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3.出台頁岩氣勘查開發鼓勵政策

2013年10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實施《頁岩氣產業政策》(公告〔2013年第5號〕),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岩氣勘探開發;鼓勵企業在基礎設施缺乏地區投資建設天然氣輸送管道、壓縮天然氣(CNG)與小型液化天然氣(LNG)等基礎設施;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銷售市場。鼓勵對外技術合作、勘探開發區內的合作。鼓勵頁岩氣資源地所屬地方企業參與頁岩氣勘探開發。確認「頁岩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依據《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岩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岩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並鼓勵地方財政另行補貼。第30條規定將頁岩氣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對頁岩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等。

9. 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章有哪些

一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法律;
二是國務院專頒布的關於安全屬生產的行政法規;三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地方性法規;四是國務院有關部委、省級人民政府頒布的關於安全生產的規章和地方規章。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主要內容有:
(1)法律有《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礦產資源法》等。
(2)行政法規有《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等。
(3)地方性法規有《XX省礦山安全法實施辦法》、《XX省煤炭法實施辦法》等。
(4)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煤礦安全規程》、《爆破安全規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等。

10. 吉林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條例

( 2000 年 1 月 17 日吉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吉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公告第 29 號公布 2004 年 6 月 18 日吉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促進礦業發展,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礦產資源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查和可行性評價工作所獲得的礦產資源蘊藏量的總稱。

第三條 凡屬本省負責的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礦產資源儲量實行評審、備案、登記、統計制度。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儲量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同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

第六條 礦產資源儲量須由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或者專家評審。

第七條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和評審專家的職責、資格的確認和評審收費標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評審機構和專家不得泄露提交評審的有關資料。

第八條 下列礦產資源儲量由評審機構評審:

( 一) 申請采礦權所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 二) 轉讓探礦權、采礦權所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 三) 以發行證券等方式籌資、融資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所依據的礦產資源儲量;

( 四) 礦山停辦或閉坑時提交的尚未采盡的和准備注銷的礦產資源儲量;

( 五) 礦區內因生產性勘探或其他原因引起重大變化的礦產資源儲量。

前款規定外的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由取得相應資格的專家評審,評審專家不得少於 3 人。

第九條 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或采礦權申請人申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的,應區別情況向評審機構或專家提供下列材料:

( 一) 礦產資源儲量報告;

( 二) 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 三) 申請人對礦產資源儲量利用價值所作的評價;

( 四) 礦產資源勘查合同、礦區開發建設有關文件;

( 五)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並下達的礦床工業指標;

( 六) 國家和省規定應當提供的其他資料。

第十條 向評審機構或評審專家提供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規范。

第十一條 評審機構和評審專家評審礦產資源儲量應當依據下列規定:

( 一) 國家發布的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標准和技術標准; 對於國家尚未發布技術標準的礦種,可參照相近似礦種的技術標准;

( 二) 國家有關礦產資源勘查、礦山生產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要求;

( 三) 國家或省關於有效保護、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礦產資源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定。

第十二條 評審機構或評審專家應當自收到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申請之日起 60日內完成評審工作,並向申請人簽發評審意見書。

由評審機構評審的,評審意見書須蓋有評審機構的印章,並附有參加評審的每位專家的意見和簽名。

第十三條 評審機構和評審專家應當堅持客觀、公正和科學的原則評審礦產資源儲量,真實、完整地反映礦產資源儲量的情況。

申請評審的單位和個人對評審意見有異議的,可自收到評審意見書起 10 日內,向負責備案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可視具體情況組織評審專家進行復審。

第十四條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在完成評審後,應當及時將評審意見書和相關材料報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礦山設計、礦業投資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評估均須依據經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

未經評審機構評審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不得受理該礦山建設的立項申請,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能受理采礦權申請。

第三章 礦產資源儲量的登記、統計

第十六條 礦產資源儲量須按照下列規定申報登記:

( 一) 探礦權人勘查獲得的礦產資源儲量,自備案之日起 30 日內,持勘查許可證、礦產資源儲量備案證明向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 二) 采礦權申請人開辦礦山需佔用的礦產資源儲量,應當在辦理采礦許可證之前,持礦產資源儲量備案證明、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礦區范圍的批准文件、有關主管部門對礦山建設項目的批准文件向授予其采礦權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 三) 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儲量的,建設單位應當自國務院授權部門批准之日起 30 日內,持建設項目的批准文件、壓覆礦產資源儲量的批准文件向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 四) 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間停辦礦山時,尚有未采盡的礦產資源儲量的,采礦權人應當自未采盡的礦產資源儲量備案之日起 15 日內,向授予其采礦權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申報登記。

第十七條 申報登記後的礦產資源儲量,非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或注銷。

采礦權申請人對礦產資源儲量的申報登記,是其佔用該礦產資源儲量的法定依據。

第十八條 建設項目未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不得壓覆已登記的礦產資源儲量。

建設項目壓覆的礦產資源儲量申報登記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得再受理開采該礦產資源儲量的申請。

第十九條 采礦權人登記佔用礦產資源儲量的規模必須與礦山建設規模相適應,非經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將完整礦床 ( 體) 分割開采。

第二十條 礦山閉坑的,采礦權人應當向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閉坑地質報告; 閉坑地質報告被批準的,采礦權人應當自被批准之日起 15 日內,到原申報登記礦產資源儲量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注銷登記的礦產資源儲量。

第二十一條 各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應在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基礎上對礦產資源儲量的增量、減量和存量及相關信息進行年度統計。

第二十二條 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應當按期填報年度基層礦產資源儲量表,繪制儲量計算圖,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偽造有關統計資料。

第二十三條 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資料的匯總,並按有關規定發布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的統計資料和信息。

第四章 法 律 責 任

第二十四條 評審機構或評審專家不按本條例規定評審礦產資源儲量的,其評審意見無效。

評審機構或評審專家出具虛假評審意見或泄露評審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和信息的,由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責令暫停其評審活動或建議確認其評審資格的機關取消評審資格,有非法所得的應予以沒收。給有關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以賠償。

第二十五條 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提供評審、備案資料弄虛作假的,所造成後果由其自行承擔,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以賠償。

第二十六條 對未按本條例規定申報登記礦產資源儲量或擅自更改、注銷礦產資源儲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 5000 元以上20000 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二十七條 擅自壓覆礦產資源儲量的,由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以賠償。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拒報、虛報、瞞報、偽造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的,按統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 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本條例所稱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是指綜合描述礦產資源儲量的空間分布、質量、數量及其經濟意義的說明文字和圖表資料,包括礦產資源儲量的各類勘查報告、閉坑地質報告以及礦產勘查和礦山生產階段用於籌資、融資、探礦權或采礦權轉讓過程中說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關資料。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勞動法勞務派遣規定的 發布:2024-05-20 06:46:59 瀏覽:702
遼陽法院網 發布:2024-05-20 06:34:10 瀏覽:461
金洲司法所 發布:2024-05-20 03:10:59 瀏覽:690
刑法總論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2024-05-20 02:39:24 瀏覽:163
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4-05-20 02:20:45 瀏覽:203
移民法國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4-05-20 00:37:09 瀏覽:979
婚姻法繼承法作廢 發布:2024-05-19 23:44:48 瀏覽:663
美國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5-19 21:51:29 瀏覽:365
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發布:2024-05-19 21:50:45 瀏覽:753
法治的信仰中國夢 發布:2024-05-19 21:32:17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