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①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的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制定
第七條南京市城市規劃按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三個層次編制。
第八條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南京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查,轉報國務院審批。
總體規劃批准後,市人民政府應每五年全面檢查一次實施情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以及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作出報告;每十年組織修訂或調整一次,並按法定程序報批。
第九條主城以外各城鎮的總體規劃應在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
衛星城鎮的總體規劃由市規劃管理部門會同所在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及城市總體規劃指定的縣域內重要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在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縣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縣域內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縣規劃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市規劃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條主城應編制分區規劃。主城分區規劃由市規劃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衛星城鎮視需要編制分區規劃。衛星城鎮的分區規劃由市規劃管理部門會同所在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一條市區內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詳細規劃)由市規劃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審批。縣域內的詳細規劃由縣規劃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市規劃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近期開發、改建地區應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修建規劃)。建設單位向規劃管理部門取得規劃設計的外部條件及規劃設計要點後,委託具有相應規劃設計資格的單位編制修建規劃。修建規劃由市規劃管理部門審批。
第十三條與城市規劃有關的專業規劃由其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編制,經市規劃管理部門綜合平衡後,按規定報上級部門審批。
第十四條各單位應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委託具有相應資格的設計單位編制本單位的總平面布置圖,取得市規劃管理部門認可後作為規劃管理和建設的依據。
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可根據需要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備案;市規劃管理部門可根據需要對分區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市、縣規劃管理部門可根據需要對詳細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市、縣人民政府備案。
城市規劃涉及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等重大變更的,應按規定程序報原批准機關審批。
②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的介紹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經1990年4月7日南京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通過。該《條內例》分總則、城容市規劃的制定、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建設用地的規劃管理、建設工程的規劃管理、監督與獎懲、附則7章66條,自頒布之日起施行。2012年8月30日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制定、2012年9月26日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批準的《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第64條決定,廢止1990年4月7日南京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制定的《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及2007年3月1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的《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實施細則》。
③ 為什麼沒有沒有南京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03號,《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已經2001年12月19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代市長:羅志軍,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市區范圍內拆遷國有土地上建設的房屋,需要對被拆遷人貨幣補償或產權調換的(含根據規劃要求搬遷被拆遷人,保留其房屋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
第四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對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產權調換;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辦法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本辦法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條南京市房產管理局是本市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市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其所屬的房屋拆遷管理機構負責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日常工作。
規劃、建設、國土、市政公用、公安、工商行政、稅務、教育、衛生、商貿、郵政、電信、供電、公證等部門和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的有關管理工作。
3第二章拆遷管理編輯
第六條拆遷房屋的單位應當向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的30日內,作出書面答復。經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並按規定收取拆遷管理費。
第七條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五)金融機構出具的已專項收存申請人不少於拆遷補償資金總額80%的資金證明,其中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項目應當不少於拆遷補償資金總額的60%。
前款第(四)項中的拆遷方案,包括擬拆遷范圍和房屋的基本情況、拆遷期限、產權調換房屋情況、拆遷項目的補償概算方案、拆遷補償資金到位時間,以及相應數量的拆遷工作人員名單。
凈地出讓實施房屋拆遷的,申請人應當提交市政府有關同意出讓的批准文件,可以免予提交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材料。
第八條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項目內容、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其中,拆遷期限應當自拆遷公告發布後的第15日開始計算。
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公開辦事程序和價格標准,並做好拆遷宣傳、解釋工作。
第九條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實施房屋拆遷,不得擴大或縮小拆遷范圍。
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前的15日內,向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的10日內給予答復。
第十條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拆遷委託合同。委託或變更委託的,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或變更之日起的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第十一條從事拆遷工作的人員應當通過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組織的拆遷專業知識考核。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
第十二條規劃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根據建設單位的申請,應當書面通知建設、國土、工商行政、公安、公證、所在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和單位,暫停辦理擬拆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戶口、房屋析產或者交易等手續。暫停辦理書面通知所載明的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經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暫停期限的,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年。在暫停期限內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暫停期限順延至拆遷期限屆滿日。
違反前款規定在暫停期限內辦理相關手續,導致貨幣補償金額增加的,增加的部分,不予補償。
第十三條拆遷當事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就補償方式、搬遷期限、補償金額或者產權調換的房屋、搬遷過渡方式以及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協議,並向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協議。
第十四條拆遷人應當根據拆遷補償協議的約定,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出具貨幣補償金額專項存款憑證。
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另有居住房屋的,可以憑貨幣補償金額專項存款憑證提取現金。
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重新購買房屋的,價款中相當於貨幣補償金額的部分,免交契稅。
第十五條拆遷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應當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六條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方案,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七條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債務人自拆遷補償協議簽訂後的30日內,不能提前清償或者抵押人不能變更抵押房地產的,拆遷人應當將相當於債權擔保部分的貨幣補償金額向公證機關提存。
抵押人選擇產權調換的,調換的房屋為抵押財產。
拆遷設有典權的房屋,應當依法清典。拆遷人應當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八條拆除違法建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
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拆遷人按照其建築材料價值,結合剩餘期限給予補償。
第十九條拆遷補償協議訂立後,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根據約定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或者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二十條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的30日內作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的3個月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裁決已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拆遷人提供周轉用房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在獲得貨幣補償金額或者產權調換房屋的4個月內,騰退周轉用房。
第二十一條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所在區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執行,或者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二十二條市政建設項目需要拆遷房屋的,按照先拆遷騰地、後處理糾紛的原則辦理。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應當按照項目建設要求,保證按期搬遷。
本辦法所稱市政建設項目,是指經國家和省、市政府投資或批準的道路(含城市軌道交通、橋梁)、河道、防洪牆、排水(污水)設施、公共廁所、垃圾處理設施、綠地(含廣場)項目。
第二十三條法律、法規對拆遷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拆遷政府撥借房產、國家經租房產、政府代管的私有房產,補償辦法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轉讓尚未完成拆遷補償的建設項目,應當經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原拆遷補償協議中有關拆遷人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書面通知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的30日內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條用於房屋拆遷補償的資金,不得挪作他用。
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補償資金使用的監督。
第二十六條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
4第三章拆遷補償編輯
第二十七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房屋產權調換。
除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八條貨幣補償金額應當根據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單價(指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價格,下同)和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確定。
房地產市場評估單價由區位補償單價和房屋重置單價兩部分組成。
區位補償單價由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確定,定期公布。
房屋重置單價的評估,應當按照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公布的基準價格,結合被拆遷房屋的結構、成新、用途、層次、朝向等因素確定。
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以所有權證或其他合法房產憑證的記載為准。
房屋拆遷評估規程,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另行規定。
第二十九條實行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貨幣補償金額。貨幣補償金額與所調換的房屋有差價的,結清差價後給予產權調換。
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於產權調換。
拆遷人超過約定的過渡期限未提供產權調換房屋的,應當自逾期之日起,按過渡補助費的月平均數雙倍支付。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三十條在本市從事房屋拆遷評估的機構,應當具有二級和二級以上房地產評估資格。評估機構承接房屋拆遷評估項目的,應當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公布符合規定條件的房屋拆遷評估機構的名錄。
第三十一條除拆遷當事人雙方另有約定外,拆遷評估應當由拆遷人委託,並在評估委託合同簽訂後的15日內完成。拆遷人應當將評估結果告知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被告知評估結果之日起的5日內委託評估一次,評估費用由委託方支付。
依照評估結果達不成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
第三十二條拆遷公益事業的用房,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第三十三條拆遷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準的公有出租住房,拆遷人應當將貨幣補償金額的10%支付給被拆遷人,90%支付給承租人,租賃關系終止。租賃雙方約定貨幣補償金額分配比例的,從其約定。
第三十四條拆遷私有出租住房,除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外,拆遷人應當根據租賃雙方有關處置租賃關系所約定的方式,支付貨幣補償金額或者產權調換。
因國家有關私房改造政策形成租賃關系的,應當實行貨幣補償,拆遷人將貨幣補償金額支付給被拆遷人。同時,房屋承租人可獲得相當於貨幣補償金額90%的購房補貼。購房補貼由拆遷人支付三分之二,政府支付三分之一。
第三十五條拆遷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準的公有非住宅房屋,應當根據租賃雙方有關處置租賃關系所約定的方式,支付貨幣補償金額或者產權調換。
選擇貨幣補償的,除租賃雙方約定貨幣補償金額分配比例外,貨幣補償金額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在1年以內的,全部支付給被拆遷人;
(二)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超過1年,在2年以內的,90%支付給被拆遷人,1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三)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超過2年,在5年以內的,80%支付給被拆遷人,2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四)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超過5年,在10年以內的,70%支付給被拆遷人,3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五)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超過10年,在15年以內的,60%支付給被拆遷人,4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六)租賃合同期限內實際使用超過15年的,50%支付給被拆遷人,5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第三十六條拆遷協議租金的房屋,拆遷人應當將貨幣補償金額,按照租賃雙方約定的比例支付。
第三十七條租賃雙方就拆遷補償方式達不成協議申請裁決的,應當裁決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市政建設項目的拆遷糾紛,裁決審理中,被拆遷人不同意支付產權調換房屋差價的,屬於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可以按照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裁決;屬於其他情形的,可以裁決將貨幣補償金額的60%支付給被拆遷人,40%支付給房屋承租人。
第三十八條實行貨幣補償的,獲得的貨幣補償金額不足5萬元的(以一個房屋所有權證或者其他合法房產憑證為准),拆遷人應當補足至5萬元。符合購買政府提供的低收入家庭經濟適用住房條件的,可優先購買。
第三十九條拆遷人應當向實際使用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和過渡補助費。
拆遷人應當將被拆遷房屋的電話、空調、有線電視等設施、設備遷移費和原房屋電增容費、煤氣建設和工程安裝費,支付給其所有人。
第四十條拆遷生產用房,其設備的拆除安裝和搬運費用,由拆遷人按照不超過貨幣補償金額的0.5%給予補償。
拆遷貨運企業的貨物堆場,汽車運輸、修理企業的停車、修車場,醬品企業的露天製作場地,水泥預制構件企業的生產場地,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
第四十一條拆遷直接用於商業活動的營業用房,造成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不超過貨幣補償金額3%的補償;非營業用房,給予不超過1%的補償。
5第四章罰則編輯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其委託的機構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拆遷人違反本辦法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其委託的機構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資金總額1%以上3%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拆遷人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其委託的機構責令停止拆遷,給予警告,可以並處拆遷補償資金總額3%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
(一)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
(二)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
(三)擅自延長拆遷期限的。
第四十五條承接房屋拆遷評估業務的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房產管理局或其委託的機構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違反本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不具有房地產評估資格的;
(二)房屋拆遷評估機構與委託人惡意串通,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的。
第四十六條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違反本辦法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其委託的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房屋拆遷一方當事人脅迫、侮辱、毆打另一方當事人,妨礙拆遷工作順利進行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違反本辦法規定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或者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第五章附則編輯
第四十九條在職職工因房屋拆遷搬家,憑拆遷人出具的證明,所在單位可給予兩天公假。
第五十條本辦法所涉及價格和費用標准,由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第五十一條原集體土地上房屋,土地轉為國有後拆遷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五十二條因文物保護實施的拆遷,可以按照市政建設項目拆遷相關條款執行。
第五十三條南京市房產管理局可以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五十四條江寧區及本市所轄各縣人民政府可以參照本辦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1999年3月31日發布的《南京市非市政建設工程項目房屋拆遷管理辦法》、2000年3月7日發布的《南京市市政建設工程項目房屋拆遷管理辦法》,以及2000年1月20日發布的《市政府關於南京地下鐵道南北線一期工程建設征(撥)用土地拆遷補償和安置有關政策的通知》中有關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條款,同時廢止。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仍按照原拆遷辦法執
④ 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
(2008年7月31日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制定
2008年9月28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第一條 為了規范軌道交通管理,保障軌道交通建設順利進行和安全運營,維護乘客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軌道交通,是指地鐵、輕軌等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本條例所稱軌道交通設施,包括軌道、路基、橋梁、隧道、車站(含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主變電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車輛基地等土建工程,車輛、供電、通風空調、通信、信號、給排水、消防、防災和報警、機電設備監控、自動售檢票、電梯、屏蔽門或者站台門、旅客信息等系統設備,以及為保障軌道交通運營而設置的其他相關設施。
第三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軌道交通的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四條 本市軌道交通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優先發展、安全運營、規范服務的原則。
第五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軌道交通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並可以委託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機構實施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
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實施本條例。軌道交通沿線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實施軌道交通建設和保護工作。
第六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確定。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負責軌道交通范圍內的軌道交通設施維護和保養、運營秩序保障和公共場所容貌、環境衛生維護以及安全應急處置等公共事務的日常管理,並依照本條例的授權實施行政處罰。
第七條 軌道交通建設資金實行政府投資與多渠道籌集相結合。鼓勵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建設和經營軌道交通,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義務支持和配合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不得阻礙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和運營。 第九條 軌道交通規劃應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軌道交通規劃包括軌道交通線網總體規劃、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的詳細規劃以及與詳細規劃相銜接的各專項規劃。
軌道交通規劃應當與鐵路、公路和其他公共交通規劃相銜接,並預留必要空間,以確保安全便捷的換乘條件及足夠的疏散能力。
軌道交通規劃的編制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沿線有關單位和個人以及專家的意見。
第十條 軌道交通線網總體規劃和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的詳細規劃,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單位,按照軌道交通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後,報上級批准。
經批準的軌道交通規劃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規定的審批程序報批。
第十一條 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詳細規劃,做好軌道交通沿線及車站周邊用地的控制管理。在審批需要與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連接的其他建設工程的規劃時,應當提出有關預留與軌道交通相連接的必要空間規劃設計要求。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出讓、劃撥與軌道交通建設有關的土地前,應當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將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的用地納入軌道交通建設用地代征范圍。
城市規劃確定的軌道交通用地,未經法定程序調整,不得改變其用途。
第十二條 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確定的軌道交通用地范圍及空間內,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利用軌道交通設施進行資源綜合開發和經營。
資源綜合開發應當統籌安排和同步規劃公共交通樞紐、商業等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
第十三條 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和經批準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
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執行相關技術標准,並且符合保護周圍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相關設施的規定。
第十四條 市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軌道交通建設期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建設、市政公用、交通、園林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制定交通疏解方案,避免或者減少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對城市交通造成的影響。
第十六條 軌道交通建設必須使用地下、地面以上空間時,其相鄰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軌道交通出入口、通風亭和冷卻塔等設施需要與周邊已有物業結合建設的,物業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予以配合;因結合建設給其利益造成損失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軌道交通沿線已有建築物、構築物進行必要的調查、記錄和跟蹤監測,並採取措施防止和減少施工對沿線已有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設施的影響。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七條 軌道交通工程建成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設計標准組織工程初步驗收。具備基本運營條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可以進行試運營。
軌道交通工程竣工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正式驗收,驗收合格後交付正式運營,並向有關部門備案。
軌道交通工程竣工驗收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移交軌道交通電纜管線檔案資料。 第十八條 本市設立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和軌道交通特別保護區,保障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建成後的安全運營。
控制保護區范圍如下:
(一)地下車站和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十米內;
(二)地面車站和地面線路、高架車站和高架線路結構外邊線外側三十米內;
(三)出入口、通風亭、冷卻塔、主變電所、殘疾人直升電梯等建築物、構築物外邊線和車輛基地用地范圍外側十米內;
(四)軌道交通過江、過河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一百米內。
前款范圍內設立特別保護區,具體范圍如下:
(一)地下車站和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米內;
(二)地面車站和地面線路、高架車站和高架線路結構外邊線外側三米內;
(三)出入口、通風亭、冷卻塔、主變電所、殘疾人直升電梯等建築物、構築物結構外邊線和車輛基地用地范圍外側五米內;
(四)軌道交通過江、過河隧道結構外邊線外側五十米內。
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的邊界標志,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置。依法設置的邊界標志,任何人不得毀壞或者擅自移動。
因地質條件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擴大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范圍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經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條 規劃、市政公用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控制保護區內的下列活動依法實施行政許可前,應當書面徵求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給予書面答復:
(一)修建、改建、擴建或者拆卸建築物、構築物;
(二)取土、地面堆載、基坑開挖、爆破、樁基礎施工、頂進、灌漿、錨桿作業;
(三)修建塘堰、開挖河道水渠、採石、挖砂、打井取水;
(四)敷設管線或者設置跨線等架空作業;
(五)在過江、過河隧道段疏浚作業;
(六)其他可能影響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作業。
在控制保護區內進行前款所列活動不需行政許可的,作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書面告知軌道交通經營單位。
作業單位在控制保護區內進行本條第一款所列活動的,應當會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制定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方案,施工過程應當接受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安全監控。可能影響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施工方案組織論證。
第二十條 特別保護區內,除必需的市政、園林、環衛和人防工程,以及已經規劃批準的或者對現有建築進行改建、擴建並依法辦理許可手續的建設工程外,不得進行其他建設活動。
前款工程的施工方案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論證,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實施安全監控。
第二十一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進入控制保護區內作業單位的施工現場查看,發現施工活動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軌道交通設施安全的,可以要求作業單位停止作業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作業單位拒不採納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報告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報告的情況進行核查,經核查可能危及軌道交通安全的,應當責令採取防範措施;對危及軌道交通安全的,責令停止作業,並要求作業單位採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二條 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內的各項建設,應當服從和配合軌道交通工程建設。
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與其他市政公用設施工程建設相沖突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規劃、市政公用等行政主管部門協調處理。 第二十三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做好軌道交通設施的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使軌道交通設施處於安全運行的狀態。
電力、供水和通信等單位應當保證軌道交通用電、用水和通信需要,並協助軌道交通經營單位保障軌道交通正常運營。
第二十四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制定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軌道交通服務規范。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據服務規范向乘客作出服務承諾,保證客運服務質量,保障軌道交通安全、正點地運送乘客。服務承諾應當向社會公布。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使用軌道交通安全監控設施,應當保護乘客隱私。
第二十六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保持出入口、通道的暢通,根據國家有關標准設置安全、消防、疏散等各類指引導向標志,保持客運電梯、空調等設施正常運轉。
第二十七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落實衛生管理措施,保持車站、車廂等公共場所的整潔衛生,保證空氣質量和衛生狀況符合國家衛生標准。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污染防治措施,減輕地面線路列車運營時的雜訊污染。
第二十八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車站和列車車廂內配置滅火、防爆、防毒、報警、救援、疏散照明、逃生、防護監視等設備,並定期檢查、維護、更新,保證其完好和有效。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設置公用電話、廢物箱和急救箱等必要的服務設施。車站、車輛的廣告設置應當合法、規范、整潔。
第二十九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醒目處公布首末班車行車時刻、列車運行狀況和換乘指示。
列車因故延誤或者需要調整首末班車行車時間,應當通過車站、列車廣播系統或者媒體等有效手段及時告知乘客和公眾。列車運行中,應當在車廂內通過廣播、電子顯示屏等播報站名。
第三十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運營知識,熟悉有關安全運營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駕駛、調度等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考核,持證上崗。
第三十一條 軌道交通票價應當與本市其他公共交通票價相協調。軌道交通票價的確定和調整應當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經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執行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票價。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軌道交通票價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 軌道交通運行中發生故障,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組織力量及時排除故障,恢復運行;暫時無法恢復運行的,應當及時組織乘客換乘,不能換乘的,應當組織疏散。
第三十三條 乘客應當自覺遵守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公共秩序,愛護軌道交通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
乘客應當持有效車票乘車。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對無票或者持無效車票乘車的,可以按照全程票價補收票款;對持偽造的優惠乘車證件或者冒用他人優惠乘車證件乘坐列車的,可以視情節加收全程票價五倍以下票款。
軌道交通因故障不能正常運行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原票價退還票款。
第三十四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建立投訴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對違反運營服務承諾行為的投訴。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自受理投訴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乘客對答復有異議的,可以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乘客投訴之日起十日內作出答復。
第三十五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顯著位置,公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有毒和有放射性、腐蝕性的危險品目錄。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對乘客攜帶的物品進行安全檢查,對攜帶危險品的乘客,應當拒絕其進站、乘車,責令其出站;拒不出站的,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 禁止下列損害軌道交通設施的行為:
(一)擅自操作有警示標志的按鈕、開關裝置,非緊急狀態下動用應急或者安全裝置;
(二)損壞列車、隧道、軌道、路基、車站等設施設備;
(三)損壞和干擾機電設備、電纜、通信信號系統;
(四)毀損、遮蓋或者移動安全、消防警示標志和疏散導向、站牌等標志以及防護監視等設備;
(五)在軌道上放置、丟棄障礙物或者向軌道內投擲物品;
(六)其他損害軌道交通設施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禁止下列影響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
(一)非法攔截列車;
(二)擅自進入軌道、隧道或者其他有禁止進入標志的區域;
(三)攀爬或者翻越圍牆、欄桿、閘機、機車等;
(四)強行上下車;
(五)攜帶自行車(不含已經折疊的折疊自行車)進站乘車;
(六)攜帶充氣氣球、畜禽和貓、狗等寵物以及其他可能妨礙軌道交通運營的動物進站乘車;
(七)其他影響軌道交通運營秩序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在車站、站台或者其他軌道交通設施內,禁止下列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行為:
(一)堆放雜物或者停放車輛;
(二)吸煙,隨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三)隨意塗寫、刻畫、張貼或者懸掛物品;
(四)未經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同意,從事銷售活動、派發印刷品;
(五)乞討、賣藝、躺卧;
(六)其他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 禁止在軌道交通地面線路和高架線路彎道內側修建妨礙行車瞭望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妨礙行車瞭望的樹木。
禁止在軌道交通車站站前廣場、出入口周圍堆放雜物、擺設攤點、亂停車輛、攬客拉客,以及從事其他妨礙乘客通行和救援疏散的活動。
禁止在通風口、車站出入口五十米范圍內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 第四十條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制定本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制定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四十一條 因節假日、大型群眾活動等原因造成客流量上升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增加運力,疏解乘客。
在軌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嚴重影響運營秩序,可能危及運營安全時,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臨時採取乘客限量進站的措施,並及時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二條 因自然災害、惡劣氣象條件或者發生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突發事件,嚴重影響軌道交通安全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可以停止線路運營或者部分路段運營,組織乘客疏散,但必須及時向社會公告,同時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三條 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突發事件,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突發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以及電力、通信、供水等單位,應當按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應急保障和搶險救援,盡快恢復軌道交通建設、運營。
第四十四條 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發生安全事故,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告知相關單位、公眾和乘客,並組織疏散,防止事故擴大,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安全事故,乘客應當聽從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現場指揮。
第四十五條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員趕赴現場,及時處置,盡快恢復運營。
事故處理依照國家和本市的相關規定進行。
第四十六條 軌道交通運營發生人身傷亡事故,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先搶救傷者,排除障礙,維持現場秩序,盡快恢復正常運行,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出警,對現場進行勘查、檢驗,依法處理。 第四十七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法進行處理;有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並可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做好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檢查維護工作,影響其正常運行和使用的;
(二)未配置消防、防護、報警、救援等器材和設備,並保持其完好有效的;
(三)在客流量激增或者發生突發事件時,未採取相應措施組織疏散、換乘、疏解客流的;
(四)未對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的;
(五)未制定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的;
(六)未依法處理乘客投訴的。
第四十八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未採取相關公共衛生管理措施,車站、車廂等公共場所衛生指標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四十九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未採取污染防治相關措施減少雜訊污染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條 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不執行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票價的,由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一條 在控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內施工的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制定、實施軌道交通設施保護方案或者拒絕軌道交通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監控的,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在控制保護區發生的行為,可以對作業單位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在特別保護區發生的行為,可以對作業單位處以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作業單位造成損失或者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損害軌道交通設施、擾亂軌道交通運營秩序以及有其他危害軌道交通安全行為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有權對行為人進行勸阻和制止;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治安違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影響軌道交通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容貌、環境衛生的,由軌道交通經營單位責令其改正,並給予警告或者處以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影響行車安全和運營秩序,妨礙乘客通行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對行為人進行勸阻和制止;拒不改正的,軌道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告知規劃、園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公安、市政公用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五條 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軌道交通經營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造成責任事故的,或者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28日頒布的《南京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⑤ 如何設計南京市的城市規劃,如何協調城市不同部分的相互關系
我了個去,你還真敢問,這個問題放到哪裡都能難死一堆人。
沒有實際調研就從城市根本上出發吧
強化綜合功能,完善空間結構,創造完美的城市形態。
從這三點上出發,你問的是要協調城市不同部分的關系,估計你是想問空間形態上的關系吧。
用基本的大功能分區為基礎,從有機組織為出發點。就像做多中心城市模型一樣。用不同功能強化本區域的活力,同時各區域在功能上互利互生,強化綜合效益。
也就能說這么多了
⑥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的第三章 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
第十六條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第十七條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應相互結合。舊區改建應有步驟地向新區疏散工業企業和人口。
第十八條在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中,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修建規劃同步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第十九條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應保護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風貌,保護具有歷史意義、革命紀念意義、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的
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建築和建築群,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第二十條新區開發應合理利用城市現有設施。
衛星城鎮的建設應兼顧生產和生活,按照社會化的原則統一安排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第二十一條舊區改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嚴格限制零星插建,嚴格控制建築密度。舊區改建的重點是危房、棚屋區以及市政公用設施簡陋、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嚴重的街區和地段。
第二十二條舊區內不得新建工業企業。對現有污染環境和影響居住安全的工業企業,應限期治理,治理期間不得進行與治理無關的擴建;無法治理或逾期未達到治理要求的,必須關、停、並、轉或遷移。已決定遷移的工業企業,不得在原地擴建。
第二十三條新建或改建居住區、小區、街區,立項前須徵得規劃管理部門的同意。
第二十四條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不得佔用城市道路、河湖水面、園林綠地、文物古跡、高壓供電走廊、微波通道等規劃控制范圍。
⑦ 南京市規劃局的主要職能
(一)承擔統籌全市城鄉規劃的責任。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城鄉規劃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起草全市有關城鄉規劃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
(二)組織開展城鄉規劃的戰略研究。協助有關部門制定城市建設近期目標和年度建設計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
(三)承擔組織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重要地區修建性規劃的編制、修訂和調整責任。負責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審批工作。承辦市政府委託的規劃編制審批工作。綜合平衡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專業規劃、專項規劃。協助做好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江河流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四)承擔管理和指導全市各類建設項目規劃實施的責任。負責審批《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負責規劃設計方案競選工作。負責國有土地出讓、轉讓的規劃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制定農用地轉用計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審查工作。承擔建設工程驗線和規劃驗收的責任。
(五)組織對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對各類建設項目實施規劃監督管理。負責查處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的規定的違法建設行為。
(六)指導、推進和監督各區縣村鎮規劃編制工作。指導、監督各區縣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七)承擔全市測繪行業管理的責任。制定全市測繪工作發展規劃和計劃。負責許可權內測繪成果的審核、審批與管理。
(八)指導城市建設檔案的管理和綜合利用工作。
(九)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⑧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保障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回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答》,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規劃區即南京市行政區域。
第三條嚴格控制主城規模、合理發展衛星城鎮和其他城鎮,促進生產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各項建設必須合理用地、節約用地。
任何建設不得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
第四條城市規劃的編制應依據本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
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納入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計劃分步實施。
與城市規劃有關的建設工程的立項,必須符合城市規劃。
第五條南京市規劃局是南京市城市規劃的行政主管部門。
區、縣規劃管理部門在規定許可權內負責本區、縣的規劃管理工作。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⑨ 南京市城市規劃條例的第六章 監督與獎懲
第五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應對本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
第五十八條規劃管理人員持證執行公務時,被檢查的單位或個人不得阻撓,並應如實報告情況和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人員應秉公執法,並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五十九條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單位或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規劃管理部門予以表彰、獎勵:
(一)實施城市規劃、改善城市環境成績顯著的;
(二)忠於規劃管理職守成績顯著的;
(三)檢舉違反本條例的建設活動,或舉報規劃管理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經調查屬實的。
第六十條對違反本條例的建設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規劃管理部門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所規定的規劃管理許可權予以處罰。
第六十一條未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施工,不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和核準的施工設計圖進行施工,臨時性工程或應該拆除的工程逾期未拆,均屬違法建設。
對違法建設,規劃管理部門應責令其停止建設,並根據其對城市規劃所產生的影響,分別給予拆除、沒收、限期改正等處罰,並可處以土建工程造價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五的罰款。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無權、越權以及其他違反本條例有關規定進行審批的,上一級規劃管理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有權撤銷違法審批意見,並做出處理決定。違法審批部門必須執行。
無權、越權以及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審批所涉及的建設工程,由做出違法審批意見部門的上一級規劃管理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按照違法建設進行查處。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要求做出違法審批意見的部門給予賠償。
第六十三條阻礙規劃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規劃管理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⑩ 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第四章
道路通行條件
第二十條城市道路沿線單體建築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建設項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組織進行交通影響評價。
第二十一條新建、改建、擴建道路的,應當規劃並同步建設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等交通設施和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配套設施,道路建設中的交通組織方案以及與交通安全有關的設計內容,建設單位應當徵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道路通車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查驗交通設施和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配套設施。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合理設置車行道、人行道和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等交通設施,對設置不合理的應當及時進行調整。
第二十二條佔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設、增設管線設施以及在道路上設置車輛出入口等影響交通安全的,市政公用、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相關許可手續前,應當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施工作業單位應當在經批準的區域和時間內進行施工。需要實施交通管制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提前向社會發布通告。
施工作業區應當按規定圍擋,設置交通安全設施。夜間應當在圍擋周圍可通行的道路上開啟照明設備,施工作業人員應當著反光服飾或者佩戴反光器具。施工完畢後,應當及時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
第二十三條 經批准設置橫跨城市道路的橫幅等物體的,物體下沿距地面不得小於六米;在沿街建築物上或者利用行道樹向人行道延伸物體的,物體下沿距地面不得小於二點五米,外側邊緣距車行道不得小於零點五米。
第二十四條 進行道路維修、養護等作業的,應當錯開交通高峰時段,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作業車輛開啟黃色標志燈或者危險報警閃光燈;
(二)在車行道停車作業時,應當劃出作業區並設置圍擋,在距來車方向白天不少於三十米、夜間不少於五十米的地點設置反光的警示標志;
(三)作業人員按照規定穿著反光服飾或者佩戴反光器具。
第二十五條 停車場、庫的建設應當納入城市規劃,規劃、建設等部門應當按照城市停車場、庫專項規劃和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的要求,規劃建設停車場、立體停車樓,增加停車引導系統建設投入。
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商業街區、居住區、大(中)型建築等建設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配套建設或者增加建設停車場、庫,設置殘疾人車停車位。建築物配套建設的停車場、庫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停車場、庫。
第二十六條公共停車設施不足、車輛隨意停放影響道路暢通的地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在不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可以在城市道路范圍內施劃臨時停車泊位,並按照核定的標准收費,所收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城市道路臨時停車泊位的施劃應當堅持合理規劃、科學設置和有效管理的原則,經批准可以採取按時遞增計費等差別化方式收費。
鼓勵單位自用停車場、庫向社會開放。
市公安機關停車場管理機構負責對經營性停車場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承擔市區道路、廣場等公共場地設置的停車泊位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條 本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依據規劃,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和港灣式停靠站台。
公交線路、站點以及同一公交站點停靠不同公交線路數量應當合理設置,保持交通秩序,方便乘客換乘。
開辟、調整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站點和開辟、調整長途汽車在城市道路上的行駛路線、站點的,有關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並及時向社會公示調整後的線路、站點。
第二十八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道路網規劃編制行人過街設施規劃。
城市快速路、主幹道應當依據規劃採用立體行人過街方式,次幹道和支道可以採用平面行人過街方式。設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的道路平面行人過街橫道,有條件的應當設置路中行人安全島或者等待區。
第二十九條 禁止下列影響道路通行的行為:
(一)損壞道路及交通設施;
(二)佔用道路放置與道路交通設施無關的物體;
(三)在道路交通設施上擱置物品或者遮擋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
(四)在車行道乞討以及兜售、散發物品;
(五)佔用、損毀人行道;
(六)擅自在道路上設置含有交通指示內容的標識、標牌;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影響道路通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