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知識讀本前言
A.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下4部: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接受教育既是一項權利,也是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B. 教育法律法規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C. 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政策是教育部門制定的。
D. 教育法律法規時間口訣
1、小學生法制順口溜:
守法紀,愛生命,游戲室,不要進。
錄象廳,不涉版足,更別沾,黃賭毒。權
防溺水,不玩火,危險事,不能做。
交網友,不痴迷,陌生人,要遠離。
放學後,即回家,迷信事,不參加。
好與壞,要分清,小公民,人人敬
2、小學生法制口訣:
喝酒吸煙迷游戲,不良行為莫沾染。
打架斗毆好賭博,自毀前程多悔恨。
社會如海人如流,公共秩序要遵守。
苗正木直勤修剪,長成棟梁可參天。
(4)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知識讀本前言擴展閱讀:
小學生安全知識順口溜:
1、飲食衛生
飲食衛生記心頭,飯前一定要洗手,
用餐時間不嬉笑,細嚼慢咽消化好,
無證攤販東西臟,不潔食品不進口,
自帶午飯要加熱,生吃瓜果要洗凈。
2、火災自救歌
同學們,快快來,我們都來講安全。
不玩電器不玩火,把住預防這一關。
火災一旦已發生,不要驚恐和慌亂,
千萬不要貪財物,千萬不要跳下樓。
聽從指揮快速跑,乘坐電梯不安全。
濃煙圍困呼吸難,要把身體貼地面,
弄濕毛巾捂口鼻,離開火場去求援,
快快撥打「119」,消防隊來保平安。
如果實在逃不掉,跑到陽台再呼救。
E. 教育法律法規具體內容指的是什麼
教育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教育法是中國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關繫到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賦予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5)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知識讀本前言擴展閱讀
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情況
1、教育法律法規要普及,為依法治教創造良好環境。要把對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普及作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礎性工作,按照普法規劃有組織、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和教育行政執法人員,要首先帶頭學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熟悉教育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2、教育法律法規要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學校負責人培訓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導,在廣大教師、學生中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和法制教育,並面向社會,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法律,促進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職責和規范行為的社會氛圍,為全面實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礎。
F. 教資考試教育法律法規常考知識點有哪些
法律法規是國家頒布的教育法的法律規定,常考的法規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
需要掌握的重點有:教師的權利和義務,熟悉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所規范的教師教育行為,依法從教。了解、理解的相關知識,考生們還要學會運用,如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依據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分析評價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權利保護等實際問題等。
G.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圖書前言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的要求,適應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我們根據食品行業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真實生產任務或/和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相關職業資格標准基本工作要求為依據,重新構建了職業技術/技能和職業素質基礎知識培養兩個課程系統。在不斷地總結近年來課程建設與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開發、編寫了高等職業教育食品類專業教材系列,以滿足各院校食品類專業建設和相關課程改革的需要,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人類為維持生命活動需要從食物中汲取營養,而安全的食品是人類獲取食物應用的前提。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全球性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頻繁發生,人們對食品安全愈加關注,規格化、標准化是食品安全的基礎,也是國際貿易的要求。我國食品工業標准化程度不高,標准體系與國際有較大差距。完善我國現有的食品法律法規和食品標准,加快相關的法規體系和標准化體系的建立,與國際標准對接,是保證人民身體健康、保證食品安全衛生,適應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加入WTO以後日益發展的國際貿易的需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食品法律法規及標准化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本書主要介紹國內外食品行業的法律法規、標准化基本知識、企業和產品認證的有關程序和要求。 本書的編寫出版得到了教育部2006~2010年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食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輕工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悉心指導,科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謹此表示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文獻、資料以及網上資料,難以一一鳴謝作者,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本書是山西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食品類專業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晉教高[2007]19號)的成果之一。
由於食品法律法規及標准內容廣泛和發展迅速,加之編者水平和能力有限,書中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指正。
H. 關於教育的前言
1、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蘇霍姆林斯基
3、教育的目的在於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哈欽斯
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
5、教育之於心靈,猶雕刻之於大理石。--愛迪生
6、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伯克
7、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葉芝
8、教育不在於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於按其所未行而行。--園斯金
9、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亞里士多德
10、多辦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雨果
11、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麵包,第二是教育。--丹東
12、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3、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於乞丐和盜賊。 --華生
14、植物的形式由於栽培,人的行成由於教育。」 --盧梭
(8)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知識讀本前言擴展閱讀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
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准備。」
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視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財富作為立國的三大要素。他認為老百姓應該受教育,這些思想又比奴隸制時代前進了一大步。孔子承認知識和道德都是要靠學習培養出來的,教育是形成人的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的「有教無類」主張,也是從「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
聶聖哲先生:優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從人生的教育總量來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佔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沒有那麼復雜,就是勞動教育,兩件事情,做家務,學吃苦,先從養活教育開始。
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I.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圖書前言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並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
根據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結合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實際情況,通過企業調研和反復研討,本學院與企業專家共同開發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和基於工作過程的系列教材,共11本。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教材內容根據崗位能力培養的需要設置。教材的開發經歷了企業調研、提煉典型職業活動、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根據能力目標配置教學內容的程序。所以,教材內容是圍繞能力培養這一主線設置的。
2.教材內容根據典型工作任務流程設置,並在知識的選取上遵循「管用、夠用、適用」的原則。
3.教材結構有利於「學訓一體」「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本套教材結構不完全統一,但都劃分為學習任務、任務描述、提交成果、學習引導、學習過程、知識鏈接等幾個層次,有利於先進的教學方法的實施。
J. 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問答的前言
提高農民法律意識,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農民的迫切需要,也是維護和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客觀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民朋友迫切需要熟悉民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些都使農村的普法工作變得任重而道遠。
為了進一步滿足農民學法用法的需求,北京易行律師事務所組織了多名資深律師對與農村普法相關的課題進行了研究。律師們根據多年來法律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以及對與農村相關法律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從農民的日常生活情況出發,編寫了這套《農村普法教育叢書》。
本套書由10本分冊構成,內容包括村民自治、土地制度、農資管理、婚姻家庭、交通安全、勞動糾紛、訴訟維權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為了做到通俗、淺顯、貼近農民的日常生活,本套書在編寫時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書中涉及的內容基本涵蓋了農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法律問題,並且將比較復雜的法律理論以清晰、簡潔的方式進行總結,盡量使之通俗易懂,方便讀者學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