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數子法規則

數子法規則

發布時間: 2022-03-21 05:53:59

『壹』 圍棋數子法

不是剩下多少棋子,是你所佔的空(包括活棋棋子占據的點和活棋圍住的空),需要多少棋子才能填滿。
雙方認可終局後,數一方的空,有棋子和無棋子的點一樣計算,數空的方法一般是:盡量清理棋子使空具有十的倍數的點且呈規范形狀,不規范的空點用棋子填滿,點清空的多少後再數棋盤上剩餘的本方棋子,兩者相加為擁有的子的總數。當前的分先比賽規則為黑棋貼三又四分之三子(3'3/4=3.75子),黑棋需要184.5子獲勝(184.5-3.75-180.5=0.25,贏1/4子),白棋需要177子獲勝(177+3.75-180.5=0.25,贏1/4子)。

『貳』 中國式數子法怎麼操作

中國的數子規則是:雙方填完所有單官,收後由實際情況決定,然後計算黑白雙方所有盤面的活子和圍空的目數相加即為雙方各自最後的子數,然後減去180又1/2子,黑方減去貼子為黑方贏的子數.例如:黑方最後數子數為187子,減去180又1/2子為6又1/2子,假如黑貼3又3/4子,那麼黑勝6又1/2子-3又3/4子=2又3/4子.

『叄』 我搞不懂圍棋數子規則和數目規則

數子法是中國大陸圍棋規則,數目法是日本圍棋規則和韓國圍棋規則。

數子法規則:對局雙方需收盡單官,將活子及活子所圍之空計為領地,白方加上貼目後,總合較多的一方獲勝。與比目法相比,數子法邏輯性較完整,且不需保留死子。

數目規則:不用把死棋去除,而是將棋放入本方空內(如:白方空內的死黑棋放入黑方空內)。將每方空內的空格數(即無子處)相加,判定勝負(目前規則是黑貼6目半)。

而圍棋的規則是雙方輪流在這個交叉點上落子,盡可能多的搶佔地域。到雙方都不能再占時,確認終局。將棋盤上的死子提出後,填回自己的空中。

(3)數子法規則擴展閱讀:

數目法:以日、韓兩國為主。先將提吃對方的子填還到對方的空內,然後點目,自己勢力范圍內的空,每個點計一目。目前,數目法貼6.5目。日本規則不收單官,韓國規則要收完單官。

數子法:以中國地區為主。所圍范圍內的子、空皆數子,每個交叉點計一子。中國數子法目前貼3又3/4子,終局時,雙方將棋盤上所有交界處的空點占完,即收完單官。黑棋總子數超過(361/2+3·3/4=)184·1/4子時,黑勝。

『肆』 圍棋數目法與數子法

數子法:
如果對局雙方是平下,則終局後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 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一個點即為一子。 就現行的中國圍棋規則來看,黑方超過184又1/4為勝,反之為負(註:平下不可能是和棋)。
如果是讓子棋,則黑方在終局時還給白方讓子數的一半,隨後數棋。若本局是黑收後,則黑棋要超過181子算勝。若本局是白收後,則黑棋要超過180又1/2子算勝(註:可以是和棋)。
1、單官收完。雙方確認無誤,同意棋局終了。
2、然後剔除盤面上,不活的孤子。
3、再來在雙方的領地上,填滿己方的棋子。
4、數雙方的棋子數目,再加上規定的貼子數目,就可以判定輸贏。

數目法:
不用把死棋去除,而是將棋放入本方空內(如:白方空內的死黑棋放入黑方空內)。將每方空內的空格數(即無子處)相加,判定勝負(目前規則是黑貼6目半)。
1、官子收完,領地劃分完,雙方確認無誤,同意棋局終了。(可不收完單官)
2、然後將對方不活的孤子,填入對方的領地。
3、再把對方死子也同樣的填入對手的領地。
4、最後數雙方所圍的空,再加上規定的貼目數目,就可以判定輸贏,數子法規則比較簡單,也比較沒有爭議,而數目法就比較復雜,有很多特別棋型需要沿用判例加以輔助。例如:像是盤角曲四。

『伍』 圍棋數子法若干問題

圍棋勝負判斷最簡單方法的是不是中國的數子法?
答:是的。吳清源老先生曾說過:「數子法是最科學的方法」

數子法中,如果下完後,雙方都沒佔領的公空,數子時是不是算黑白各佔一半?
答:除了雙活之外,所有沒佔領的公空都要輪流填上棋子,這叫做「收單官」

如果公空中有零散的子怎麼辦?一定要下成活棋或死棋嗎?
答:將零散的子與己活的棋子相連接。若連不回來一律視為對方吃住的棋子,終局時要自動提掉。(不需要下子吃掉)

每個佔領的空和子都算一子吧?
答:是的

黑先下,最後一手不管是不是黑下黑都是黑讓三又四分之三?
答:是的,黑棋永遠讓三又四分之三子,也就是7.5目(日本和韓國讓6.5目)

『陸』 圍棋中的數子法和數目法

數子要下完所有單官,數目不用走單關,所以如果是數子法黑收後,換成數目法黑棋就要少一目,這種情況下數子是黑半目勝,數目是白半目勝。
但結果絕大多數是一樣的,如果有雙活,中國規則是數子,日韓規則是數目,如果沒有提子就不算,可能會影響半目勝負。當然,中國是貼7目半(3又4分之3子),日韓是貼6目半。

『柒』 圍棋怎麼數子

計算方法:

在棋盤上圍出一個交叉點算1目,提一個子算2目,提一個子又粘上也算1目。

目數指棋子在圍棋盤上圍成的空交叉點數量。日本圍棋規則就是依照目數作為判斷勝負的標准。

(7)數子法規則擴展閱讀:

一、基本下法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盤上的交叉點上。

3、棋子落子後,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動。

4、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棋子的氣: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它們的氣也應一並計算。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佔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二、提子: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種:

1、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2、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拔掉對手一顆棋子之後,就是禁著點(也叫禁入點)。棋盤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被提方下子。

三、勝負判別

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大陸採用數子規則,台灣採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採用數目規則。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所以所有規則都採用了貼目制度。

『捌』 下圍棋很長時間了,數子法會算,對數目法一直沒弄明白,誰能說說數目法的詳細規則

圍棋裡面,子空皆地,嚴格說來,子就是目,是等價的。

至於一子兩目,這個概念,是因為數子和數目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同樣一盤棋的結果,用數子法是勝1又3/4子,用數目法就是3目半了,這樣給人一個錯覺,1子=2目?其實不是的。

中國圍棋規則,俗稱數子法,計算勝負,是計算與標準的偏差;而日韓的圍棋規則,俗稱數目法,則是計算雙方的差距。先排除貼子/貼目的因素,做個最簡單的比喻:11個蘋果,我們來分。你拿6個,我5個。這種情況,在數子法中,認為你(比每人5個半的標准)拿多了半個,即勝半子;在數目法中,認為你(比我)拿多了1個,即勝1目。所以給人以「一子兩目」的誤解,其實,子和目是等大價值的概念。

數目法的優勢在於,在中盤直至終局結束前,判斷形勢容易。只要點雙方的空(圍出來的地)就可以了,同時把提子處記做雙倍目數。原因說白了很簡單:圍棋是一人一手的比賽,比賽進行期間,雙方的子數肯定是一樣的,故此一起略去,簡化了計數。如果出現了提子,即一方的棋子從棋盤上消失了,而對方的還存在,此出入為「提子數*2」。

根據日本圍棋規則(1989版),其中第10條:
第10條-1(決定勝負)
雙方達成終局協議後,相互把自己地中的對方死棋子取出,加算到提子中。
解說:地中的對方的死棋子,沒有必要根據第5條的方法將其全部圍住之後再提取,可以不著手而直接就此提去。
第10條-2
用提子互填對方的地,比較雙方地的目數,多的一方為勝。相同時稱之為「和棋」。
解說 :提子數多於對方的地的目數時,以剩下的提子數加算到自己的地的目數中。

指出把雙方空中的死子,一起算入提子中計算。
其實你只要明白了子和目是等價的,數子和數目只是比較的基準不同,其他就很容易明白了。

『玖』 點目與數子規則的區別是什麼提子怎麼算

呵呵~~這好辦!!
簡單點說,一子相當於兩目!

數子法就是將雙方死子清理出盤,對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
棋盤總點數加貼目超過180.5子為勝(多方便!)

點目法是小日本的計算方法!(不習慣!也麻煩!)
區別在於
數子法是以生存於棋盤的總子數決定勝負.
而點目法是以活棋的空的多少來決定勝負.

兩種方法算下來基本是一樣的,有時也會有微小區別

『拾』 圍棋數子規則

把實空全填上子,黑棋到185子勝,白棋到177子勝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