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品出庫的規章制度
⑴ 葯品庫房管理制度的問題,要同行的回答
我是在醫院葯房工作的,對於這個問題有點同感。我們這里也時常有錯誤發生。
首先有的是制度的問題,有的是員工責任心不強的原因。
作為新任命的,對於前任的全盤否定不太現實的。
對於問題1,其實應該是能夠避免的,關鍵要明確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再進行改變,發貨員的的責任心也是需要加強的。
2.對於葯品損耗由相關責任人負責,是不能一刀切的,醫院的葯品損耗是需要審核報損的,並不是由葯房承擔,但是醫院對以這個是需要審核的。
3.醫院的處方發葯是需要復核的,如果出現問題,發葯人和復核人都是需要負責人的,建議你,復核人進行一定獎勵,能夠發現問題者,根據挽回的損失,給予適當的獎勵,但是對於發葯人是要進行累計懲罰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西葯倉庫管理制度怎麼寫
http://bill.gt.e.cn/jxsfzx/jchx/11845_2_c_15.pdf
PDF電子文檔,下載即可。
試劑、葯品庫房安全管理制度
1.試劑、葯品庫房的門窗向外開,保持良好通風。水泥地面要墊木板或鋪沙土,窗戶應裝毛玻璃或白鉛油,防止日光曬入。
2.試劑、葯品不得與其他物品混存,要分類放置。
3.庫房應安裝防爆式電燈,電線穿管,電閘應設在庫外防雨處。
4.庫內溫度保持在35℃以下,在夏季對低沸點的葯品要採取降溫措施。
5.嚴禁吸煙,禁止明火照明或明火作業。
6.嚴禁在庫內分裝配料。
7.庫房管理員要經常檢查,發現包裝滲漏要及時處理。
8.要及時處理廢舊包裝物品,不得在庫內堆放。
9.庫內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
10. 劇毒品要專人專櫃保管。領用時必須由兩人同時在現場。
11.要建立入庫出庫手續,要定期進行盤點,建立詳細的葯品台帳。
⑶ 葯品出庫應遵循什麼
葯品出庫應遵循:先進先出、近期先出及按批號發貨的原則,同時還應注意:葯品出庫時,應按發貨憑證對實物進質量檢查和數量、項目的核對;便於質量跟蹤要做復核記錄!
⑷ 葯品入庫和出庫應當執行什麼制度
葯品保管制度。
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制定和執行葯品保管制度,採取必要的冷藏,防凍,防潮,防蟲,防鼠等措施,保證葯品質量。葯品入庫和出庫必須執行檢查制度。
先產先出的原則同一品名,規格的葯品在出庫時應首先將生產日期在先的批號發出,這是因為縮短葯品最終使用前的流通儲存時間,對於葯品的質量保證管理和葯庫的經濟管理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4)葯品出庫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進口葯品依據有關部門授權的口岸葯檢所檢驗報告書驗收,有驗收記錄。
制定並執行化驗、檢測制度。滴定液、精密儀器、計量器具設有管理台賬,定期檢定並有檢定記錄。
化驗有原始記錄,符合數據准確、內容真實、字跡清楚等要求,並保存3年。
建立葯品質量檔案,研究處理葯品質量問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⑸ 葯品出納規章制度範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葯品監督管理,保證葯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葯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用葯的合法權益,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葯品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
國家發展現代葯和傳統葯,充分發揮其在預防、醫療和保健中的作用。
國家保護野生葯材資源,鼓勵培育中葯材。
第四條
國家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研究、開發新葯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主管全國葯品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葯品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葯品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配合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執行國家制定的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
第六條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承擔依法實施葯品審批和葯品質量監督檢查所需的葯品檢驗工作。
第二章 葯品生產企業管理
第七條
開辦葯品生產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生產許可證》,憑《葯品生產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無《葯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得生產葯品。
《葯品生產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生產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生產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制定的葯品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防止重復建設。
第八條
開辦葯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二)具有與其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
(三)具有能對所生產葯品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機構、人員以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四)具有保證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第九條
葯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生產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
第十條
除中葯飲片的炮製外,葯品必須按照國家葯品標准和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准確。葯品生產企業改變影響葯品質量的生產工藝的,必須報原批准部門審核批准。
中葯飲片必須按照國家葯品標准炮製;國家葯品標准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范炮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製規范應當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生產葯品所需的原料、輔料,必須符合葯用要求。
第十二條
葯品生產企業必須對其生產的葯品進行質量檢驗;不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中葯飲片炮製規范炮製的,不得出廠。
第十三條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葯品生產企業可以接受委託生產葯品。[4]
第三章 葯品經營企業管理
第十四條
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憑《葯品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葯品經營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開辦葯品經營企業,除依據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眾購葯的原則。
第十五條
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
(二)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
(三)具有與所經營葯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
(四)具有保證所經營葯品質量的規章制度。
第十六條
葯品經營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經營葯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經營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
第十七條
葯品經營企業購進葯品,必須建立並執 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葯品合格 證明和其他標識;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得購進。
第十八條
葯品經營企業購銷葯品,必須有真實完整的購銷記錄。購銷記錄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劑型、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購(銷)貨單位、購(銷)貨數量、購銷價格、購(銷)貨日期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九條
葯品經營企業銷售葯品必須准確無誤,並正確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 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 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 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 重新簽字,方可調配。
葯品經營企業銷售中葯材,必須標明產地。
第二十條
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制定和執行葯品保管制度,採取必要的冷藏、防凍、防潮、防蟲、防鼠等措施,保證葯品質量。
葯品入庫和出庫必須執行檢查制度。
第二十一條
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出售中葯材,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城鄉集市貿易市場不得出售中葯材以外的葯品,但持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零售企業在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在城鄉集市貿易市場設點出售中葯材以外的葯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章 醫療機構的葯劑管理
第二十二條
醫療機構必須配備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非葯學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葯劑技術工作。
第二十三條
醫療機構配製制劑,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發給《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無《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不得配製制劑。
《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審查發證。
第二十四條
醫療機構配製制劑,必須具有能夠保證制劑質量的設施、管理制度、檢驗儀器和衛生條件。
⑹ 如何制定好入庫管理制度和出庫管理制度
葯品驗收入庫管理制度
葯品出庫復核制度
銷退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葯品管理制度等
另外葯品入庫還涉及質量管理的一些制度,包括
葯品抽驗管理制度
等
⑺ 葯品出庫應進行什麼和什麼建立雙人核對制度
出庫應該:先產先出,近期先出,按批號發貨。。麻醉葯品、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建立雙人核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