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條例逐條解讀

信訪條例逐條解讀

發布時間: 2022-03-21 22:44:44

㈠ 信訪條例中的誰主管,誰負責,一崗雙責的解釋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是指各級黨委、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都負有領導責任,黨政領導在履行崗位業務職責的同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 和「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履行相應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㈡ 信訪條例第十六條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信訪人上訪必須按法定程序。
第十六條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㈢ 信訪條例新解讀的圖書目錄

信訪條例解讀與應用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
第二條 [信訪界定]
[信訪]
[信訪人]
[信訪制度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第三條 [信訪要求]
第四條 [信訪原則]*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依法解決問題]
[及時、就地解決問題]
[疏導教育]
第五條 [信訪工作基本要求]
第六條 [信訪工作機構職責]*
第七條 [信訪工作責任制]
第八條 [信訪獎勵制度]
第二章 信訪渠道
第九條 [信訪渠道公開]
第十條 [信訪接待日及下訪制度]
[信訪接待日制度]
第十一條 [信訪信息系統]
第十二條 [投訴請求辦理情況的查詢]
第十三條 [信訪工作機制]
第三章 信訪事項的提出
第十四條 [信訪指向對象]*
[職務行為]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
[委派人員]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
第十五條 [信訪提出對象]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的事項]
[人民法院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
[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
第十六條 [信訪的提出]
[重復信訪的處理]
[逐級上訪的程序]
第十七條 [信訪提出形式]*
第十八條 [信訪代表]*
[超過5人以上就同一問題進行上訪的,信訪受理部門應
如何處理?]
第十九條 [信訪客觀性要求]
第二十條 [信訪秩序]*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信訪秣序]
第四章 信訪事項的受理
第二十一條 [信訪工作機構信訪處理]
第二十二條 [其他行政機關信訪處理]
第二十三條 [保密義務]
第二十四條 [共同受理]
第二十五條 [行政機關變更時信訪的受理]
第二十六條 [緊急信訪事項]
第二十七條 [重大信訪信息的控制]
[對重大、緊急信訪事項處理不當,造成嚴重後果的,應承擔哪些行政及紀律責任?]
第五章 信訪事項的辦理和督辦
第二十八條 [信訪工作人員職責]
[處理信訪事項時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應受怎樣的處分?]
第二十九條 [信訪的採納]
第三十條 [迴避]*
[不遵守迴避規定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信訪處理程序]*
[信訪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理解]
[信訪聽證]
[對疑難復雜的信訪問題,久拖不決,造成嚴重後果的,應負什麼責任?]
第三十二條 [信訪處理結果]
第三十三條 [信訪辦結期限]
[關於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期限的計算問題]
[未按規定期限辦結信訪事項的,應負哪些責任?]
第三十四條 [復查]
[復查機關]
[復查職責]
[復查期限]
[復查效力]
第三十五條 [復核]*
[復核機關如何進行審查?]
[復核意見應如何作出?]
第三十六條 [信訪督辦及改進建議]*
第三十七條 [信訪建議]
第三十八條 [信訪處分建議]
第三十九條 [信訪分析報告]
[在信訪情況報告中,編報虛假材料欺騙上級機關,造成嚴重後果的,應如何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責任]
第四十一條 [對失職行為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對不作為行為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三條 [信訪失職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四條 [違法透露檢舉、揭發材料的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風趣暴、激化矛盾的,應如何處理?]
第四十五條 [隱瞞、謊報、緩報重大、緊急信訪事項的責任]
第四十六條 [打擊報復信訪人的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社會公共秩序及信訪秩序的處理]
第四十八條 [捏造、誣告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單位信訪工作]
第五十條 [涉外信訪]
第五十一條 [實施日期]
[2005年5月1日前提出的信訪事項,是否適用本條例?]
……

㈣ 信訪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A 《信訪條例》解讀


一、信訪工作採取屬地管理原則

《信訪條例》第一章總則第4條規定,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多年來,我國實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信訪工作原則。新的《信訪條例》將這個原則修改為「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這強調了信訪事項屬地管理的優先原則,明確了地方各級政府在處理跨地信訪和越級信訪時的主導作用。

在信訪工作實踐中,「歸口」的含義一般是指對辦理信訪事項的責任歸屬部門或單位的認定,遇到「條」「塊」交叉時如何歸口辦理,容易產生認定困難和矛盾,也為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間相互推諉責任提供了客觀條件,損害了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屬地管理並不排斥「歸口辦理」信訪事項,就信訪工作而言,屬地管理的內涵應當更加豐富,即無論是屬「條」還是屬「塊」的信訪事項,其所在地的政府都應承擔起管理職責,盡快明確辦理部門並督促解決。這就有利於及時、有效地化解跨地或越級信訪產生的矛盾。

二、明確信訪范圍

從信訪工作實踐來看,1995年頒布的《信訪條例》對於信訪人可以提出信訪事項的范圍規定得過於寬泛,難以區分什麼信訪是「法律、行政法規對處理程序另有規定」的事項。盡管原條例也規定信訪人提出不屬於行政機關職責范圍信訪事項的,行政機關信訪機構應當分別不同情況告知信訪人向人大及常委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實踐中由於信訪人難以理解而收效甚微。

新的《信訪條例》第14條明確規定,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這五類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成員)主要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被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等。信訪人針對這些組織或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不服的,屬於行政機關信訪的受理范圍。這既與現行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制度相銜接,也與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提供服務的定位相一致,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意義。

《信訪條例》同時規定,對於信訪人提出的以下四種情形的信訪事項,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

(一)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對屬於權力機關、司法機關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行政機關無權受理,但要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上述機關提出。

(二)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三)信訪人對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事項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四)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按照規定,一般情況下信訪人直接越級上訪的,上級信訪部門可以不予受理,需由當地政府部門先受理和處理。因此,一味盲目地越級上訪,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是得不償失的。

三、解決信訪辦事效率問題

為解決信訪事項辦事效率的問題,《信訪條例》主要做出了三方面的規定。

其一,直接處理權。《信訪條例》第32條規定,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依法對相應信訪事項做出處理,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對信訪人做出解釋;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由有直接處理權的行政機關來處理信訪事項,體現了工作效率。

其二,督辦權。《信訪條例》第36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發現有關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及時督辦,並提出改進建議:(一)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期限辦結信訪事項的;(二)未按規定反饋辦理結果的;(三)未按規定程序辦理的;(四)推諉、敷衍、拖延的;(五)不執行信訪處理意見的;(六)其他需要督辦的情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督辦,促進了信訪事項處理效率的提高。

其三,規定了嚴格的時限制度。《信訪條例》第21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決定。《信訪條例》第33條規定,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信訪條例》第34條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信訪條例》第35條規定,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這些明確時限的設定,為信訪事項的及時辦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四、雙向規范依法信訪

《信訪條例》提出雙向規范,即規范工作程序和信訪秩序。信訪人應依法運用權利和義務,遵守工作程序和信訪秩序。

根據《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人有如下權利:

(一)信訪事項提出權(信訪權)(第14條);

(二)不受報復權(第3條);

(三)請求復查復核權(第34條、第35條);

(四)了解權(第21條、第22條);

(五)反映重大、緊急信訪事項權(第26條);

同時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也要遵守規定的義務:

(一)遵守提出程序的義務。《信訪條例》第18條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二)如實反映情況的義務。《信訪條例》第19條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遵守禁止性行為的義務。《信訪條例》第20條規定,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四)執行行政機關處理決定的義務。對於行政機關的處理決定,信訪人如果未在規定時間內請求復查或復核,或者對復核意見不服,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訴訟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對於信訪人不履行義務,違反《信訪條例》規定,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的,可以進行如下處理:

第一,由接待信訪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勸阻、批評和教育;

第二,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

第三,違反集會遊行示威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五、你提到的問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涉及信訪的問題往往比較復雜,而你的說法也只是你自己的判斷,在這里別人是無法提供具體的參考意見的。


㈤ 信訪條例2014全文釋義

《信訪條例》是經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如果想全面了解《信訪條例》,建議到信訪部門咨詢,相信在信訪部門你將實現你的願望。

㈥ 信訪條例新解讀的內容簡介

《信訪條例新解讀》特點:權威規範文本 全新法條注釋、生動以案說法 貼近日常糾紛、法規檢索便捷 實用法律工具。

㈦ 信訪條例新解讀的介紹

《信訪條例新解讀》是2010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法制出版社。

㈧ 信訪條例新解讀的圖書信息

書 名: 信訪條例新解讀
ISBN: 9787509319055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㈨ 如何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

摘要 親你好,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為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2005年5月1日,國務院頒布施行了新修訂的《信訪條例》。下面,我們通過解讀《信訪條例》,來了解如何正確信訪。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