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科技法律法規

科技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22 16:20:04

A. 新中國第一部關於科學技術的法律是哪一年頒布的

新中國第一部關於科學技術的法律,這里說的是新中國第一部關於科學技術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1993年7月2日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1)科技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擴展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只是關於獎勵的一些規定,國務院頒布的,上升不到法律的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換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但晚一些,是1996年。
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1987年6月23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技術合同法》,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分別發布了多項配套法規文件,對於推動知識形態的商品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換、促進技術成果商品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1993年7月2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是我國科技領域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質的法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立了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規定了國家推進科技進步的方針、基本制度和保障措施,使黨和國家有關科技進步的正確主張與政策上升為法律,為我國科技法制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了《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後的《科學技術進步法》,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思想,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學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宗旨,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要求,對新時期科技發展作出全面規定,內容涉及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自主創新的政策保障、科技引領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並重點突出了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政府促進科技進步的職責、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激勵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等內容。
以《科學技術進步法》為基礎,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法律法規。在鼓勵和規范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方面,1996年頒布實施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9年《合同法》吸收1987年《技術合同法》的內容,為技術交易活動提供了法律規范。在保護科技創新方面,《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對發明創造者權益予以全面保護。

B.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介紹

《科技進步法》明確抄規定了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確定了中國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並確定了推進科技進步的主要制度。同時,它還比較全面地規定了中國科技發展的目標、作用、資金來源、科技獎勵制度等,從而成為指導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大法。

C.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促進轉化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並伴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調整相關政策。
最具影響的是1996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這是一部與《科學技術進步法》相配套的重要法律,它確定了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應遵循的原則,規定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保障措施及技術權益的歸屬和分享。該法規定,在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條件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可以自願或依照合約進行,並享受利益,承擔風險;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等七部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主要在鼓勵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經營自主權、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創造環境條件三個方面作出具體規定,以調動科技人員、企業家積極性,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為了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國政府於1991年發布了《關於批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在1988年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基礎上,在各地已經建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再選定了21個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時批准國家科委制定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以及國家稅務局制定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目前,已經形成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D.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修正內容

1.明確了國有企事業單位在申請和取得專利方面與其他經濟成分享受同樣的權利與義務;
2.對職務發明重新進行了合理界定,並且從法律上明確規定對職務發明人應當給予報酬;
3.完善專利領域的司法與行政執法,繼續實行司法與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協調運作」的模式,進一步加大專利保護力度;
4.簡化、完善專利審批和維權程序,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5.通過此次修改,使中國的專利法與TRIPS(即《關於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和防止假冒商品的協議》)的標准相一致,為中國加入WTO營造更為完善的專利法律環境;
6.對專利審批和專利管理機構提出明確要求,努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專利工作隊伍。

E. 國家關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主席令里的專利法是最高權力的法,下邊有國務院和各部委的相關專利和科技成果的條例和規章

F.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

你要問什麼?能不能具體一點

G. 高分尋找與科技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

你要知道來「國家對科技創自新的政策 對科技主管部門職責的要求等」最權威的地方當然是:

國家科學技術部
網址如下:
http://www.most.gov.cn/

希望你能找到你所需要的~!

H.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科教興國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科技政策。當前,中國更加強調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和實現產業化。
「依法治國」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的治國理念。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建設,這是國家實施科技興國戰略的重要保證。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科技進步法、農業技術推廣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學技術普及法、計量法、標准化法、專利法等十幾部與科技相關的法律,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制定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科技獎勵條例等一系列有關科技的政策法規。各地方也紛紛出台相應的法規、實施細則等。這些科技法律法規對保障中國科技政策的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I. 什麼是「法律科技」

科技對法律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影響法律的內容、形式、傳播等;而法律對科技的反作用表現為法律為科技提供規則和秩序,保證科技為人類福祉服務的正確方向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一、科技對法律的影響作用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科技的發展影響著立法的內容,成為法律規定的重要的依據。
2、科技影響法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使法的表現形式更科學合理,法的信息傳播更便利、公開、快捷、准確和充分。
3、科技影響法的調整范圍,將會導致新的法律部門的出現。
4、科學技術影響立法體系、程序和方法,促進立法的專門化、民主化、科學化和高效化,使得法律更具操作性。
5、科技影響法律技術和法律調整機制及其執法,促進法律調整機制和執法手段的科學化、公正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6、科技影響法學教育、法制宣傳和法學研究的方式和內容,促進法學教育、法制宣傳和法學研究方法與內容的更新和發展,增強公民守法的自覺性。
二、法律對科技的反作用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法組織和協調科技活動,為科技活動和科技管理提供民主、科學的規則和秩序。
2、法律利用激勵原理促進科技發展。
3、法調節科技成果應用中產生的利益關系,保證和促進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廣。
4、法確認和保障科技活動主體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的自由,為科技活動創造自由、寬松、安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5、法協調科學技術與人的各種關系,保證科學技術為人類福祉服務的正確方向。
6、推動國際間科學技術合作,促進科學技術的全球共享和高效能運用。

J. 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的鼓勵創新

《科技進步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對於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公民、組織,給予獎勵。」
在此之前的1978年,中國國務院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197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1984年,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並於1993作了修訂。
1999年5月23日,國務院頒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同時廢止先前頒布的上述三條例。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中,規定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科技獎項,並規定了評審及頒獎程序。
199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發布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以具體實施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保證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質量。發布了《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以規范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的設立和備案工作;發布了《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以鼓勵社會力量支持科學技術事業,加強對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規范管理。2003年1月16日發布了《關於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規定》,以做好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受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995—2003年,來自英、德、日、美、俄、法、新加坡等國的33位專家獲得了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他們大多數是熱心中國科技合作的外國人士,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貝聿明等著名華裔外籍科學家。
除了中央政府設立的獎項以外,地方政府與民間機構也設立了單獨的科學技術獎項,以獎勵科學技術人員。1992年,廣東省珠海市政府以100萬元人民幣重獎科技人員,成為當年中國科技界「十大新聞」之一。
此外,部分境內外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還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或自籌資金,面向社會設立經常性科學技術獎。這些科技獎項的突出特點是,受獎者是直接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活動的個人,而不是單位或是機構,因而有助於激發科學家本人從事科學技術發明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極大地增進了科學技術知識的產生和供應。目前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的獎項有「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杜邦科技創新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通用汽車中國科技成就獎」和「拜耳青年科學家獎」等。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