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商鞅變法規定

商鞅變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3-23 11:02:55

A. 商鞅變法有哪些改革改革措施

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封建土地私有制;實行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治理;獎勵耕織和戰斗,重農抑商,禁止私鬥,實行軍功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統一度量衡;編制什伍組織,實行連坐之法;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顯的歷史局限。

B. 商鞅變法的幾個步驟

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
2.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3.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C. 商鞅變法的內容

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

1、第一,廢除官爵俸祿世襲制,制立軍功爵制。新法規定,凡沒有軍功的舊宗室貴族,一律解除貴族籍,取消官爵世襲特權。

2、第二,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所謂「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就是廢除井田制,授田於民,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按土地多少抽稅。在此基礎上獎勵耕織,重農抑商。鼓勵墾荒,對於從三晉來秦的無地勞動者,給他們土地和住宅,並免除其三世的勞役。

3、第三,設立郡縣,實行編戶什伍連坐法。為了加強封建君主對全國的統治,取消分封制度,把小鄉、小邑和村落合並為三十一個縣,每縣設立縣令、縣丞,由國王直接任免。這樣,縣成為直屬於國君的地方組織,從而加強了國君對地方的統治。為了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4、第四,統一度量衡。新法規定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平斗、桶、權、衡、丈、尺。如標准尺,一尺約合今0.23尺,標准量器,一升約合今0.2公升,現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一件標准量器。

5、第五,彰明法令。為建立和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商鞅根據李悝的《法經》,制定了《秦律》,並公布於世,要全國遵守。商鞅變法是一場深刻的巨大的社會改革,對奴隸主貴族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3)商鞅變法規定擴展閱讀

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是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並,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D. 商鞅變法到底有多厲害,其中什麼規定很關鍵

問商鞅變法到底有多麼厲害,這也就是在問商鞅變法它的影響到底有多麼大。商鞅變法的影響是深遠的,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和齊國並稱二強的兩個國家之一,這為秦國後來發展成戰國中最富強的一個國家鋪墊好了基礎。

商鞅變法前後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增加連坐制度,並且廢除了舊世族繼承功勛的制度,第一次的變法擴大了秦國賦稅和兵役的來源,而第二次變法發生在第一次變法之後的第六年。這次的變法,商鞅還廢除了貴族的井田制,開始全國推行縣制,秦國也是遷都至了咸陽,重新修建了一個更大的都城。在商鞅他前後兩次變法之後,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秦國的經濟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這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E. 商鞅變法規定:在地方實行 A縣制 B州、縣兩級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A
商鞅變法中是推廣縣制,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後來秦國在新兼並的地區設郡,這不屬於商鞅變法內容。
郡縣制正式設立是在秦朝秦始皇時期。

F. 商鞅變法對土地問題是怎樣規定的

商鞅變法中關於土地的政策,是「廢井田,開阡陌」。簡單地說,就是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佔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

G. 商鞅變法的措施

第一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

1、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 ,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4、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准器;

5、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這是對第一次變法中「異子之科」法令的補充,也是對社會風俗的規范。

(7)商鞅變法規定擴展閱讀: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害怕國人議論紛紛,所以猶豫不決。秦孝公召開朝會命臣工商議此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鞅變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鞅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