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器電子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❶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需要具備哪些資質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邊回答打字大概需要一分鍾左右的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哦
❷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如何處理
電子廢棄物生產步驟復雜,資源損耗率高,但同時,它潛在的回收價值也不能忽視。據統計,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約40%的金屬30%的塑料以及30%的氧化物。除此之外,電子廢棄物中還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屬和貴金屬,比如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等。廢舊電腦中的中央處理器、散熱器、硬碟驅動器等元件富含銅、銀、黃金、鋁等貴重金屬;電腦外殼、電源線、鍵盤、滑鼠中也富含銅和塑料;空調、冰箱的外殼、製冷系統中含有成分比較單一的鐵、鋁、銅、塑料;其他的取暖器具、清潔器具、廚房器具、整容器具、熨燙器具同樣富含大量的鐵、塑料等。
潤達電子有限公司長期從事電子回收行業。收購廠家和個人庫存電子:IC、BGA、內存顆粒、晶體管、二三極體、以及手機、電腦配件、以及電子廢料,退港電子料可在香港交貨。
❸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相關規章制度
此前,環境保護部已發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編制指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格審查和許可指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建立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及報送信息指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補貼審核指南》等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一系列文件。這位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將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嚴格監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保障《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順利實施。
❹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何時執行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11年1月1日執行,這項政策准備專工作都在進行,有的基屬本就緒。國家發改委的《目錄》已經完成。環保部、財政部的《基金》也報國務院,市場准入制度也有了眉目。總之,相關的政策基本就緒。這是一項制度創新,政策還需要不斷完善,補充。(回答者:基金的研究者之一)
❺ 廢舊電子產品如何處理
廢舊電子產品要按照可回收垃圾處理。
可回收垃圾的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紡織物五大類生活垃圾,有害垃圾、電子/電器垃圾和電池三類特殊危害垃圾以及廢棄傢具類垃圾。
其中電子產品包含了金屬類和危害類:
金屬主要包括:易拉罐、金屬罐頭盒、裝飾物、鋁箔、鐵片、鐵釘、鐵管、廢鐵絲、舊鋼絲球、銅導線等,按照回收材料分類:鐵類,非鐵類(一般指有色金屬);
危害垃圾主要包括:油漆、顏料、各類清洗液等化學品,部分地區將電池和電子/電器垃圾也歸於此類。
電子垃圾的危害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電子垃圾,專家指出,中國正面臨電子垃圾爆發期。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每年平均報廢電冰箱四百萬台,電視機五百萬台,洗衣機六百萬台,此外中國還有近五百萬台電腦、上千萬部手機進入淘汰期。專家說,已經廢舊或者不能使用的電子產品都屬於電子垃圾。電子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資,它是一種隱藏的殺手,隨時散發可能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
電子垃圾已經成為中國數量增長最快的一種固體垃圾,如果處理不當,將對環境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據了解,一粒紐扣大的電池泄漏後將污染六十萬升水。而中國每年生產的十四億只電池中,回收利用的不足百分之一。
電視機或電腦顯示器中的陰極射線管含有大量鉛,而鉛一旦進入土壤會嚴重污染水源,最終將危害人類、植物和微生物,也會對兒童的腦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可回收垃圾
❻ 哪個國家行政部門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國務院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稅務、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管理工作。
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第四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擬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國務院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稅務、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管理工作。
(6)廢舊電器電子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第七條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繳納義務。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應當納入預算管理,其徵收、使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生態環境、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制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徵收標准和補貼標准,應當充分聽取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處理企業、有關行業協會及專家的意見。
❼ 電子垃圾在國內流通違法嗎
電子垃圾的污染遠沒有空氣污染、水污染那麼讓公眾重視,而且,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也始終沒有完全成熟的產業鏈。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劉華告訴記者:「一部手機里有50-60種金屬、化學品,其中包含多種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如果進入環境都會造成嚴重污染,材料焚燒處理還會產生劇毒的二惡英。」
此外,手機部分供應鏈也會產生嚴重污染,以被稱為「石墨之都」的黑龍江雞西為例,此地出產的石墨廣泛應用於電池之中,但當地市民飲用水中的鉛污染已經超標700多倍。
補貼基金入不敷出
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問題,起於家電、PC時代。起初,政府部門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置。2008年,國務院出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提出新的管理辦法,並於2009年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將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四機一腦)列入管理名單。
直至2012年,財政部出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四機一腦的生產者需要按照每台設備7-13元的標准每季度繳納管理基金。此基金將主要用於補貼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其中,回收企業處理電視、冰箱、電腦的補貼額為80元/台,空調、洗衣機為35元/台。該政策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2、2013、2014、2015年,該基金徵收額度分別為8.54億、28.1億、28.78億、27.15億,總計92.57億元。2013、2014、2015年,基金補貼額分別為7.53億、33.92億、53.97億,總計95.42億元。回收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分別為,4000萬台、7000萬台、7500萬台,總計1.85億台。
因為補貼標准並未完全匹配產業報廢率、處理難度,電視機補貼額度過高,空調過低,處理企業為追求補貼,使得電視機最終拆解量達到理論報廢量的180%,而空調拆解量則只有理論報廢量的0.25%。其餘產品維持在20%-30%之間。
❽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政策全文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活動,是指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拆解,從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物理、化學特性的方法減少已產生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減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將其最終置於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不包括產品維修、翻新以及經維修、翻新後作為舊貨再使用的活動。
第三條
列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工業信息產業等主管部門制訂和調整《目錄》,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第四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擬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國務院財政、工商、質量監督、稅務、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管理工作。
第五條
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實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
第六條
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實行資格許可制度。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以下簡稱處理企業)資格。
第七條
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繳納義務。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應當納入預算管理,其徵收、使用、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制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徵收標准和補貼標准,應當充分聽取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處理企業、有關行業協會及專家的意見。
第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示範、推廣和應用。
第九條
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不得進口。
第二章 相關方責任
第十條
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生產、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電器電子產品污染控制的規定,採用有利於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使用無毒無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於回收利用的材料。
電器電子產品上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應當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
第十一條
國家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自行或者委託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後服務機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電器電子產品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後服務機構應當在其營業場所顯著位置標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由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
第十二條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應當採取多種方式為電器電子產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對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處理,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未取得處理資格的,應當將回收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交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
回收的電器電子產品經過修復後銷售的,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並在顯著位置標識為舊貨。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
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交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處理企業處理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資產核銷手續。
處理涉及國家秘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依照國家保密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
國家鼓勵處理企業與相關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十五條
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勞動安全和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
禁止採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工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十六條
處理企業應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日常環境監測制度。
第十七條
處理企業應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向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基本數據和有關情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基本數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3年。
第十八條
處理企業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第十九條
回收、儲存、運輸、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管理的規定。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
國務院資源綜合利用、質量監督、環境保護、工業信息產業等主管部門,依照規定的職責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相關政策和技術規范。
第二十一條
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資源綜合利用、商務、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編制本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
第二十二條
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辦理登記並在其經營范圍中註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企業,方可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
除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外,禁止未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第二十三條
申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完善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
(二)具有對不能完全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妥善利用或者處置方案;
(三)具有與所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相適應的分揀、包裝以及其他設備;
(四)具有相關安全、質量和環境保護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二十四條
申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應當向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完整的申請材料之日起60日內完成審查,作出准予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書面核查和實地檢查等方式,加強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檢舉。有關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依法及時處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生產、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上或者產品說明書中未按照規定提供有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回收處理提示性說明等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擅自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查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業、關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採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工藝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暫停直至撤銷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
第三十條
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造成環境污染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處理企業未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未按規定報送基本數據和有關情況或者報送基本數據、有關情況不真實,或者未按規定期限保存基本數據的,由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處理企業未建立日常環境監測制度或者未開展日常環境監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應當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確保符合國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技術標准,並應當遵守本條例的有關規定。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場應當符合國家和當地工業區設置規劃,與當地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相協調,並應當加快實現產業升級。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❾ 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
流通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對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的管理,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舊電器電子產品,是指已進入消費領域,仍保持全部或者部分原有使用價值的電器電子產品。包括製冷空調器具、清潔器具、廚房器具、通風器具、取暖熨燙器具、個人護理器具、保健器具、娛樂器具等電器產品和音像娛樂類、信息技術類等電子產品。
本辦法所稱舊電器電子產品經營者(以下簡稱經營者)是指從事舊電器電子產品收購或銷售活動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是指經營者收購和銷售舊電器電子產品的活動。
第四條 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標准從事經營活動,遵循誠實、守信、公平、公開的原則。
第五條 商務部負責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的行業管理工作,負責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政策。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的行業管理工作。
第六條 相關行業協會依照章程規定,積極為經營者服務,組織專業技能培訓,完善舊電器電子產品檔案信息系統,建立企業、從業人員誠信經營檔案,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第七條 經營者收購舊電器電子產品時應當對收購產品進行登記。登記信息應包括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品名、商標、型號、出售人原始購買憑證或者出售人身份信息等。
第八條 經營者應當建立舊電器電子產品檔案資料。檔案資料應當包括產品的收購登記信息,質量性能狀況、主要部件的維修、翻新情況和後配件的商標、生產者信息等情況。
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將在流通過程中獲得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信息用於與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活動無關的領域。舊電器電子產品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出售人應當在出售前妥善處置相關信息,經營者收購上述產品前應作出提示。
退出使用的涉密舊電器電子產品的流通活動應當符合《保守國家秘密法》和國家有關保密規定。
第十條 禁止經營者收購下列舊電器電子產品:
(一)依法查封、扣押的;
(二)明知是通過盜竊、搶劫、詐騙、走私或其他違法犯罪手段獲得的;
(三)不能說明合法來源的;
(四)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收購的。
第十一條 待售的舊電器電子產品應在顯著位置標識為舊貨。
第十二條 經營者銷售舊電器電子產品時,應當向購買者明示產品質量性能狀況、主要部件維修、翻新等有關情況。嚴禁經營者以翻新產品冒充新產品出售。
第十三條 經營者應當向購買者出具銷售憑證或發票,並應當提供不少於3個月的免費包修服務,交易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舊電器電子產品仍在三包有效期內的,經營者應依法履行三包責任。
經營者應當設立銷售台賬,對銷售情況進行如實、准確記錄。
第十四條 禁止經營者銷售下列舊電器電子產品:
(一)喪失全部使用功能或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條件的;
(二)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強制性標准要求的;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銷售的。
第十五條 舊電器電子產品市場應當建立舊電器電子經營者檔案,如實記錄市場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和信用信息。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舊電器電子產品市場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及時統計經營者收購和銷售舊電器電子產品相關信息,包括銷售產品品名、商標、型號、數量、單價、經銷商等內容。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制定行業發展規劃、促進政策和綜合協調等方式,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秩序,促進行業發展。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定期檢查及不定期抽查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理有關問題。經營者和舊電器電子產品市場應配合商務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信息和材料。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業統計工作,經營者應按照商務主管部門要求及時報送相關信息和數據。
第十九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第十五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八條規定的,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四條規定的,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通過互聯網開展舊電器電子產品收購和銷售活動的,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