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規劃管理條例
A. 杭州市規劃局的信息公開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於2004年4月15日由市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據《條例》和《規定》,本單位掌握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予公開的外,凡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政府信息,均應予以公開或者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申請予以提供。
為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本機關編制了《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需要獲得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指南》。
《指南》根據需要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在「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或本機關網站上查閱或下載;也可以到《指南》查閱點(杭州市檔案館)查閱。
一、主動公開
(一)公開范圍。
本機關主動向社會免費公開的信息范圍參見本機關編制的《政府信息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在「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和本機關的網站上查閱《目錄》及相關內容,也可以到杭州市檔案館(香積寺路3號)查閱。
(二)公開形式。
對於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本機關主要採取網上公開的形式。其餘網上未公開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本機關提出申請。
本機關還將採用新聞發言人制度、《杭州政報》及通過有關報紙和雜志報道等輔助性的公開方式。
本機關網上公開的信息,除機構職能類、政策法規類信息以外,網上留存的期限為半年。超過留存期的信息,本機關不再繼續通過網上公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到本機關設立的當面受理點查閱上述信息。
(三)公開時限。
各類政府信息產生後,本機關將盡量在第一時間內予以公開,最晚公開時間為信息產生後的30日內。
二、依申請公開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需要獲取本機關主動公開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向本單位申請。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根據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屬於本機關公開目錄內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的,除特殊情況外,本機關將予以提供。該目錄以外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的,本機關將依法予以處理。
(一)公開范圍。
本機關可以依申請公開的信息范圍參見《目錄》。
(二)受理機構。
●網上申請和信函、電報、傳真申請受理。
本機關受理網上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和信函、電報、傳真申請的機構為杭州市規劃局辦公室,辦公時間為:工作日的9:00—11:30,14:30—17:00。通信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5號
●當面申請受理。
本機關不接受政府信息公開的當面申請;杭州市檔案館為市政府信息公開統一受理點,確需當面申請的,請前往申請。
(三)申請的提出。
提出申請公開的公民或法人,可在「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或本機關子網站上在線提交申請。
為提高申請處理的效率,申請人對所需信息的描述應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單位確定信息的提示。
(四)申請的處理。
本機關收到在線申請後,應進行登記,並在登記之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作出下列答復:
1.屬於公開范圍的,告知申請人可以獲得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2.屬於掌握但不主動公開的信息,如可公開,可在網上確認身份後進行查詢,或持相關證件和材料到相關窗口領取;如不可公開,則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的理由;
3.不屬於本單位公開范圍的,應告知申請人該信息的掌握機關及聯系方式;
4.申請公開的信息內容描述不明確的,應告知申請人重新申請;
5.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如實、明確地告知申請人。
三、救濟方式和程序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本單位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監督部門投訴。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上級政府機關舉報,接受舉報的機關將予以調查處理。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如認為市政府辦公廳有違反《條例》、《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B. 《杭州市徵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改草案)》全文
杭州市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1998-8-1 9:38:55 作者: 訪問次數:次 來源:餘杭國土
(1997年10月17日杭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1998年6月26日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1998年7月7日公布1998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徵用集體所有土地上房屋拆遷的管理,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本市市轄區范圍內,因城市建設需要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以及安置補償等事宜,均應遵守本條例。
因成片開發建設征地拆遷涉及零星國有土地上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的,按本條例實施管理,但其補償、安置標准按《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執行。
第三條 杭州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市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工作;市轄各區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本區內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的實施工作。
第四條 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區、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以及計劃、城建、規劃、房管、公安、司法、工商行政、勞動等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配合、支持土地管理部門做好拆遷管理工作。
規劃部門在審核建設用地規劃定點時,對拆遷范圍內的住宅用地和確需搬遷的企業用地以及鄉(鎮)村市政公用設施、公益事業設施建設用地,應按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的要求同時統籌安排。
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必須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第五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和個人;被拆遷人是指對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合法所有權人。
第六條 拆遷人必須按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征地建設的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被拆遷人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拆遷人做好被拆遷人的搬遷動員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七條 徵用集體所有土地需拆遷房屋的,在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核定拆遷用地范圍後,市土地管理部門應立即將拆遷用地范圍公告並通知有關部門在拆遷用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宜:
(一)通知公安部門暫停辦理戶口的遷入、分戶;
(二)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房屋的買賣、交換、翻(擴)建、析產、贈與、分戶、租賃、抵押等;
(三)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暫停核發營業執照、臨時營業執照。
在拆遷范圍內暫停辦理有關事宜的期限為三十個月。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暫停辦理有關事宜期限的,應在期滿前一個月報經市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暫停期滿或者實行暫停措施後一年內拆遷人未取得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市土地管理部門應通知有關部門恢復辦理第一款規定的事宜。
暫停期間內,因出生、婚嫁和復轉退軍人、離退休人員、大中專院校學生以及刑滿釋放人員、解除勞教人員回原籍確需辦理戶口遷入且符合戶籍管理規定的,可到公安部門辦理戶口遷入手續。公安部門辦理戶口遷入手續後,應及時抄告市土地管理部門。
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之日起至正式安置前出生的人口應作為安置人口,在此期間死亡的人口不再計入安置人口。
第八條 建設單位和個人徵用集體所有土地需要拆遷房屋的,必須持建設項目及用地批准文件、拆遷計劃及拆遷方案,向市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並領取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
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發放,市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搬遷期限等於以公告。
實施房屋拆遷不得超越經批準的拆遷范圍和規定的拆遷期限。
拆遷人如需變更拆遷范圍的,應當重新辦理領證手續;延期拆遷的,應當辦理延期手續;終止拆遷項目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手續。
第九條 因徵用集體所有土地需要拆遷房屋的,可以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統一拆遷,也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者委託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具有房屋拆遷資格的單位辦理拆遷事宜。實行綜合開發的地區,應實施統一拆遷。
土地管理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條 拆遷人應當按規定查明被拆遷人的戶籍、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狀況等事項。
被拆遷人必須如實申報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產權、戶藉等有關情況,並提供土地權屬證明等材料。
第十一條 在市土地管理部門公告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和經批準的拆遷方案,就補償、安置等事項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應明確規定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方式、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和違約責
任等事項。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應當送土地管理部門備案。協議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安置被拆遷人的住宅用房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設計規范和工程質量標准,並有相應的通水、通電、排污等附屬設施。
根據本條例簽訂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必須遵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協議內容。
第十二條 被拆遷房屋需要作價補償的,由按規定取得評估資格的單位在實施房屋拆遷前進行房屋評估,但不得由拆遷人、被拆遷人進行房屋評估。
第十三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方式、安置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有爭議,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如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提供過渡用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第十四條 超過房屋拆遷公告規定的或者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裁決作出的搬遷期限,被拆遷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的,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責令限期拆遷的決定。逾期不搬遷的,市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依法強制拆遷,或者由市土地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第十五條 拆除有產權、使用權糾紛或其他產權不明的房屋,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搬遷期限內不能解決糾紛或明晰產權、使用權的,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市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後予以拆遷。拆遷前市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拆遷人對需拆除房屋作勘察記錄,並向公證
機關辦理證據保全手續。
第十六條 拆遷用地范圍內的違法建築物、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和暫保使用的房屋,應無條件自行拆除,不予補償,不作為安置依據。拆除經依法批准尚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可根據已使用年限給予適當補償,但不作為安置依據。被拆遷人在市土地管理部門發出拆遷用地范圍公告後,進行裝修、翻(擴)建的,一律不予補償,不作為安置依據。
第三章 住宅用房拆遷
第十七條 拆遷私有住宅用房,實行遷建安置或者調產安置。遷建安置是指由拆遷人按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並提供遷建用地的有關費用,由村民委員會負責按有關規定辦理用地手續,在規劃確定的農居點復建多層住宅進行安置;調產安置是指以拆遷人統
一建造的多層成套住宅用房,作為產權調換用房,安置被拆遷人。
第十八條 拆遷私有住宅用房實行遷建安置的,其安置住房的建築面積標准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六人以上戶不得超過二百四十平方米;
(二)四至五人戶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
(三)三人以下戶不得超過一百三十五平方米。
在農居點內安置被拆遷人的,當地村民委員會應在拆遷公告發布後十五日內,確定具體安置方案。
第十九條 拆遷私有住宅用房,根據城市規劃不能新建農居點的或被拆遷人全部是非農業人口的,由拆遷人以統一建造的多層成套住宅用房安置被拆遷人,實行產權調換。其安置的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安置面積),以經依法認定的原住宅用房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原面積)結合被拆遷人
家庭的常住戶口人數,按下列安置標准確定:
(一)一至二人戶,原面積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安置面積為四十平方米;原面積在四十至八十平方米的,按原面積安置;原面積超過八十平方米的,安置面積為八十平方米。
(二)三人戶,原面積不足五十五平方米的,安置面積為五十五平方米;原面積在五十五至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按原面積安置;原面積超過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安置面積為一百二十平方米。
(三)四人以上戶,原人均建築面積(以下簡稱人均面積)不足十八平方米的,按人均面積十八平方米安置;原人均面積在十八至四十平方米的,按原面積安置;原人均面積在四十平方米以上的,按人均面積四十平方米安置。
被拆遷人在同一拆遷范圍內有多處住房的,應合並計算其原住宅用房面積。
實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協商一致,也可以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實行貨幣化安置,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拆遷安置用房。貨幣化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第二十條 拆遷私有住宅用房,實行產權調換的,新建房屋按重置價格,原房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進行結算;安置面積超原面積的部分,在安置標准范圍內的,按房屋成本價結算,高於安置標準的,按商品房價格結算;原面積超過安置面積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價的兩倍結算。
安置用房因自然間不可分割而使總安置面積增加在五平方米以內的部分,按房屋成本價結算。
第二十一條 安置人口按照被拆遷人家庭常住戶口人數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增加一個安置人口:
(一)已婚尚未有子女的;
(二)已領取獨生子女證的。
被拆遷人家庭成員在本市市區雖無常住戶口,但屬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可計入安置人口:
(一)結婚三年以上的配偶;
(二)原戶口在拆遷地現在部隊服現役的軍人(不含已在外結婚定居人員);
(三)原戶口在拆遷地的大中專院校的在校學生;
(四)在戶口所在地無人贍養,並在拆遷范圍內實際居住二年以上的被拆遷人雙方父母;
(五)原戶口在拆遷地現在監獄服刑、勞動教養的人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第二十二條 原私有住宅改作非住宅用房的,仍作住宅用房處理。拆除原為住宅用房而出租(借)供他人作非住宅使用的私有房屋,仍作住宅用房處理,對原租(借)用人不予安置,不予補償。
第二十三條 拆除出租(借)的住宅用房,拆遷人對租(借)用人不予安置和補償。
第二十四條 拆除住宅用房,拆遷人不能一次性安置的,應當在協議中明確過渡期限並提供過渡用房,或者發給臨時過渡費由被拆遷人自行過渡。拆遷後新建房屋建築面積在二萬平方米以下的,過渡期限不超過二年;在二萬平方米以上的,過渡期限不超過二年零六個月。
被拆遷人搬家時,由拆遷人按戶發給搬家補貼費。
搬家補貼費、臨時過渡費的標准和計發辦法,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四章 非住宅用房及其他拆遷
第二十五條 因市政公用設施和公益事業設施建設項目拆遷非住宅用房的,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按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的二點五倍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因非市政公用設施和公益事業設施建設項目拆遷非住宅用房的,不進行產權調換的,由拆遷人按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結 合成新的三倍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 拆遷人按照上述標准補償後,被拆遷人需要遷建的,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拆遷人不再另行承擔遷建費用及停業期間的補貼,也不提供過渡用房。
第二十六條 因非市政公用設施和公益事業設施建設項目拆遷非住宅用房確需遷建的,也可以由拆遷人按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並提供遷建有關費用,由被拆遷人按有關規定自行復建。停業期間由拆遷人酌情對被拆遷人予以經濟補貼。
因非市政公用設施和公益事業設施建設項目拆遷非住宅用房,建設項目性質和房源許可的,也可以實行產權調換,建築面積與原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差價;建築面積超過原建築面積的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建築面積不足原建築面積的部分,按重置價格
結合成新的三倍結算。
第二十七條 私有住宅用房附屬的禽畜棚舍、室外廁所、門斗等,均不作原住宅用房建築面積計算,由拆遷人給予相應的折價補償。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拆遷人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或者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拆遷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或吊銷拆遷許可證,並可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給被拆遷人造成損失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責令賠償。
拆遷人委託不具有房屋拆遷資格的單位辦理拆遷事宜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對拆遷人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拆遷人擅自降低補償、安置標准,縮小補償、安置范圍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擅自提高補償、安置標准,擴大補償、安置范圍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予以警告,並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的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完成拆遷安置,並處以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給被拆遷人造成損失的,由拆遷人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
第三十條 被拆遷人違反規定,拒絕或不按期騰退過渡房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退還過渡房,並處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騰退過渡房的,市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搬遷,並可處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被拆遷人在原房屋產權、使用狀況等方面弄虛作假,騙取超面積安置或超額補償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拒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拆遷公務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土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拆遷公務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鄉(鎮)非農建設使用集體土地涉及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五條 軍隊進行非軍事設施建設需征地拆遷的,按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六條 杭州市所轄各縣(市)征地拆遷,可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的具體應用問題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
C. 杭州市城建項目工程變更管理(試行)辦法;誰有這個文件傳個給我謝謝了
信息的數據文件,計劃,統計,管理,以及行業內的項目管理人員負責。
信息官的建築工作:
A.收集資料,圖紙和其他文件,負責項目管理。
負責工程圖紙,庫存,登記,分發,歸檔,管理工作:按照頒布的法規的單位和人員簽字確認收件人在收到工程圖和登記。負責維護所有項目圖紙,並保存每個項目的應收款至少兩套正式圖紙,其中至少有一組特殊的密封設計單位的圖紙繪制。散裝折疊,分類管理的竣工圖是順序的數據目錄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建築細節,結構施工圖及其他建設工程。
收集所有的技術變革完成施工過程中,談判記錄,會議記錄和存檔:分類和登記負責的管理和技術每天收到的文件檔案。負責登記的項目文件,控制分處,提醒,標志,印刷,傳遞,歸檔,歸檔和銷毀。做各種數據的積累,整理,加工,存儲和存檔備案工作,注意保密的原則。從文件數據收發應及時登記台賬,准確,及時的可視化文件提交的項目經理批閱,並及時送有關部門的內容和性質。確保設計變更,談判,各方接收程序,嚴格執行設計變更的接收器,談判各方簽字確認並加蓋公章的完整性。設計變更(包括圖紙會審紀要)原始存檔。對原有的存儲技術信息,原來無法實現的,詳細的認可並加蓋公章。准備好信息的收集,匯編,並確保管理目標的全面實現。
II。參加分部分項目驗收
負責備案信息填寫,會簽,整理,報告和歸檔:負責工程備案管理,竣工驗收指標(包括質量文件審查記錄單位工程驗收記錄)記錄處理。基礎,基礎工程,主體工程,結構工程,記錄數據的驗證。資料整理的要求,在嚴格遵守的分類方案,編碼規則,數據,復印件應符合用於數據歸檔的需求。 2。建設單位建設的數據准備,管理的監督檢查,是完整的,及時的和進步的項目:建設單位管理信息,技術信息,資料和接受的數據為整個施工順序監督,確保施工數據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次,並移交給本公司(CRR):項目完成後,負責工程數據的文件,卷宗交給該公司。移交和歸檔的文件和材料,轉移檔案材料表,交接雙方清點檢查,簽名的程序必須履行的基礎上轉移的目錄。的移交目錄一式兩份,雙方各持一份。負責移交城建檔案館的文件:提請城建檔案城市建設檔案館接收范圍的項目文件中包含的預驗收,完成建設項目檔案預驗收意見將竣工驗收的項目文件城市建設檔案館轉讓。指導工程技術人員,施工技術資料(包括設備輸入的框數據)保管:指導工程技術人員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技術交底,記錄,圖紙審查記錄,設計變更通知,工程談判記錄保管和其它技術數據分類的交叉引用室。指導的工程技術人員,完成了它的工作活動後,節省寶貴的文件材料科學的文檔材料在基礎設施項目的鑒定驗收,竣工驗收的項目有工程數據進行分類保管收費資料室。 III。負責規劃,管理統計,按月統計報告:通常的統計,在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的基礎上,建設施工現場總結報告完成的產值和准備個月的統計報告和其他的信息統計。統計報告的編制,根據實際完成嚴格的審查清單,不得多報,早報,重報,漏報。負責管理的各類合同相關的項目文件:負責完成合同的簽署將存檔,編目的列表。貸款登記,將被允許提取,復制,,可能不會丟失,不要隨意越過立案,抽拆除。負責銷售策劃工作主要是圖像的進展有關項目的進展情況的信息:所有專業工程師,在任何時間關注項目的進展情況,給出一個精確和可靠的工程信息銷售計劃。 IV。行業內協助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管理,外部協調,接待工作:協助項目經理的公司,部門,外部協調施工單位之間的內部協調。相關部門有良好的接觸和外來人員的接待工作,樹立企業形象。負責項目管理的行業:總結行業內,登記總帳報表的及時和准確的統計報告的要求。通過實時跟蹤,反饋,監督,信息查詢,經驗積累的各種方式,匯集行業內反映的各種施工過程中的地位和責任,能夠忠實再現建設,以發現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根本所在。及時收集和整理資料,並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有效地利用行業內的數據記錄,參考,積累,為企業發揮其潛在作用。 3。負責後勤支持的項目:良好的歸檔文件收發器。負責部門成員考勤管理和日常的日常管理和其他費用的報銷。負責對已完成的項目文件整理,歸檔,存儲,方便,當局咨詢電話。負責該公司的文本和相關表格印刷。託管工程印章,加蓋項目登記備案,並保留。
D. 杭州市規劃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有關城鄉規劃、測繪與地理信息等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受委託起草有關城鄉規劃、測繪與地理信息等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相關政策、技術標准和規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組織開展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組織編制和修編城市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負責相應規劃的審查和報批;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參與編制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開展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論證工作。
(三)組織編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組織編制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建築保護規劃,承擔歷史街區、地段規劃實施方案的審核工作;會同市房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地段和歷史建築的名錄認定工作;負責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組織編制全市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公共藝術(城市雕塑)規劃和城市景觀風貌規劃;負責規劃區內戶外廣告設置的規劃審核;參與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參與西湖風景名勝區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
(五)參與制定年度建設用地計劃;負責制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劃條件;組織開展建設項目選址論證工作;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
(六)審核市區建設項目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對市區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審查工作。
(七)負責建設工程規劃批後管理和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工作,出具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
(八)負責指導和監督檢查縣(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負責規劃區內村莊規劃審查工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九)組織編制和實施城鄉基礎測繪與地理信息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全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城市地下管線專項普查;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基礎地理信息獲取與開發應用活動;負責管理測繪與地理信息成果資料。
(十)負責全市城鄉規劃、測繪與地理信息行業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注冊規劃師的考試和執業制度管理工作;負責監督管理全市測繪市場和地圖市場。
(十一)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E.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規 劃
風景區規劃是風景區保護、建設、管理和利用的依據。
風景區規劃分為風景區總體規劃、風景區詳細規劃和風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編制風景區規劃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符合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與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銜接;
(三)保持風景區自然景觀原有風貌和人文景觀歷史風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改善環境質量,各項建設應當與風景區環境相協調,防止風景區城市化、人工化和商業化;
(四)協調處理好保護與建設、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第十二條風景區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審議通過後,按規定程序逐級上報國務院審批。風景區詳細規劃和風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由風景區管委會會同規劃等有關部門依據風景區總體規劃編制,經市人民政府核准,並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按規定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抄送省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風景區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
確需對風景區規劃的內容進行調整或變更的,應當按原審批程序重新報批。 風景區內的河、湖、泉、池、溪、澗、潭等水體和竹木花草、野生動物、森林植被、岩石土壤、溶洞、地形地貌等自然景物以及園林建築、宗教寺廟、文物古跡、歷史遺址、石雕石刻等人文景物及其所處的環境,均屬風景名勝資源,應嚴加保護。
風景區管委會應當設立必要的機構,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裝備,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制定保護措施,落實保護責任制。 禁止在風景區內設立各類度假區、開發區以及類似的特殊區域。
禁止在風景區內新建、擴建工廠、賓館、招待所、別墅、度假村、培訓中心、大型文化娛樂設施、醫院、療(休)養機構等,原已建成的不得擴大規模,並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予以外遷。
禁止在風景區及其外圍保護地帶內修建危害安全、破壞景觀、妨礙游覽的工程項目和設施。對已有的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和設施應當依法予以拆除。
禁止在風景區內設置儲存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的倉庫、堆場。 風景區內的古樹名木應當嚴格保護,禁止砍伐、移植或損毀,禁止擅自修剪。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修剪風景區內的樹木。因必要的林相改造、撫育更新及景點建設等確需砍伐、移植、修剪樹木的,應當經風景區管委會批准。 嚴格控制風景區內的環境污染,風景區內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應當逐步達到國家規定的功能區標准。
嚴格控制風景區內的雜訊污染。
風景區內現有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的,應當依法責令其關閉或搬遷。 嚴格保護風景區內的文物。
風景區內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點)而又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建(構)築物、遺跡(址)等,由風景區管委會公示目錄,並予以嚴格保護,不得損毀或擅自遷移、拆除。 在風景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佔用、圍圈、填埋、堵截、遮掩水體、水面;
(二)開山、採石、挖沙、取土、采礦、傾倒廢土等;
(三)攀折、刻劃、釘拴、搖晃竹木,損壞綠地草坪,擅自採摘花草、竹筍、果實;
(四)捕獵野生動物或擅自捕撈水生動植物;
(五)在景物上塗寫、刻劃、張貼等;
(六)損壞游覽、服務等公共設施和其他設施;
(七)在山林內燒山、野炊等野外用火,丟棄火種,燃放煙花爆竹,堆放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
(八)在山林禁火區或者山林防火期內吸煙、隨地丟棄煙蒂,超過規定范圍障愕闃虻?
(九)隨意傾倒垃圾、廢渣、廢水等污染物,焚燒垃圾、枯枝落葉等廢棄物或堆積焦泥灰;
(十)飼養家禽家畜;
(十一)超出規定區域布設帳篷、擺放桌椅;
(十二)其他破壞風景名勝資源、有礙景觀、妨礙游覽、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 風景區內的一切建設項目應當與風景名勝有關,並嚴格按照風景區規劃和審批要求進行建設。
已有的不符合風景區規劃的建(構)築物和其他設施,應逐步予以外遷。 風景區內各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高度、體量、造型、風格和色調等,應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
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內各項建設應當與風景區景觀要求相一致,不得損害風景區的自然風景。對已有的破壞景觀的項目和設施,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在徵求風景區管委會意見後進行整改或拆除。 符合風景區規劃要求,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超過三千平方米的重大建設項目,其選址應當由風景區管委會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提出意見,經市人民政府核准,向社會公示,並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按規定程序報批後,方可辦理立項等有關手續。
符合風景區規劃要求的其他建設項目的選址,應當由風景區管委會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提出意見,經市人民政府核准,向社會公示,按規定程序報批後,方可辦理立項等有關手續。 禁止在風景區內新建、改建、擴建住宅。風景區內各單位已有的住宅應當逐步搬遷。
風景區內的危險房屋以及因改善風景區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拆除的集體土地上的住宅,由風景區管委會統一收購。其所有權人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在風景區內從事下列建設或設置設施的,應當報經風景區管委會批准後,方可辦理有關手續:
(一)設置雕塑或塑造塑像;
(二)恢復或新增摩崖石刻、碑碣;
(三)建設圍牆、護欄、橋梁、鐵塔等構築物及工棚等臨時建築物;
(四)設置廣告、宣傳、指示標牌等戶外設施。 風景區內的違法建(構)築物一律予以拆除。
風景區內暫時保留的建(構)築物,不得擴建、改建和翻修。風景區建設需要拆除時,應無條件拆除。
F. 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
第七條 杭州市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含控制性詳細規劃,下同)。
第八條 《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城市總體規劃所含的各項專業規劃,由有關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局組織編制。
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各類詳細規劃,由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組織編制。
城市近期建設規劃每五年編制一次,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村鎮規劃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由所在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第九條 城市規劃的內容和深度應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負責編制規劃的單位應遵循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原則,認真組織規劃方案的討論及成果的審查,保證規劃設計質量。
城市規劃涉及軍事設施的,負責編制規劃的單位應徵求軍事部門的意見。
第十條 規劃審批許可權:
(一)《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規劃》,經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二)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由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審查同意。
(三)單獨編制的專業規劃,經市規劃局綜合平衡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國家有關部門對各項專業規劃的審批許可權另有規定的,按規定許可權報批。
(四)城市分區規劃、重要詳細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他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局審批。
(五)西湖風景名勝區各類詳細規劃的審批許可權,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辦理。
(六)村鎮規劃由市規劃局審查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一條 各項城市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公布(屬於國家秘密的除外),並嚴格執行。
第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市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備案;但涉及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重大變更的,須經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規劃》需作重大修改的,須經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其他規劃的修改,應由規劃編制單位報市規劃局審查後報原審批機關批准。
G. 杭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介紹
《杭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根據憲法和法律有關規定,結合杭州市實際情況而制定,本條例的制定是為了加強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適應風景旅遊城市發展的需要,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H. 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條例哪有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的管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設工程勘察活動的,必須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建設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地理環境特徵和岩土工程條件,編制建設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動。
第三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按照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的法律、法規、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和勘察合同進行勘察工作,並對勘察質量負責。
勘察文件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勘察深度要求,必須真實、准確。
第四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勘察質量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對全國的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勘察質量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五條 建設單位應當為勘察工作提供必要的現場工作條件,保證合理的勘察工期,提供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
建設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標准,不得迫使工程勘察企業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承攬任務。
第六條 工程勘察企業必須依法取得工程勘察資質證書,並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勘察業務。
工程勘察企業不得超越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其他勘察企業的名義承攬勘察業務;不得允許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勘察業務;不得轉包或者違法分包所承攬的勘察業務。
第七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健全勘察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責任制度。
第八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拒絕用戶提出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不合理要求,有權提出保證工程勘察質量所必需的現場工作條件和合理工期。
第九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參與施工驗槽,及時解決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與勘察工作有關的問題。
第十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參與建設工程質量事故的分析,並對因勘察原因造成的質量事故,提出相應的技術處理方案。
第十一條 工程勘察項目負責人、審核人、審定人及有關技術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技術職稱或者注冊資格。
第十二條 項目負責人應當組織有關人員做好現場踏勘、調查,按照要求編寫《勘察綱要》,並對勘察過程中各項作業資料驗收和簽字。
第十三條 工程勘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項目負責人、審核人、審定人等相關人員,應當在勘察文件上簽字或者蓋章,並對勘察質量負責。
工程勘察企業法定代表人對本企業勘察質量全面負責;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勘察文件負主要質量責任;項目審核人、審定人對其審核、審定項目的勘察文件負審核、審定的質量責任。
第十四條 工程勘察工作的原始記錄應當在勘察過程中及時整理、核對,確保取樣、記錄的真實和准確,嚴禁離開現場追記或者補記。
第十五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確保儀器、設備的完好。鑽探、取樣的機具設備、原位測試、室內試驗及測量儀器等應當符合有關規范、規程的要求。
第十六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勘察人員的質量責任意識。觀測員、試驗員、記錄員、機長等現場作業人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方可上崗。
第十七條 工程勘察企業應當加強技術檔案的管理工作。工程項目完成後,必須將全部資料分類編目,裝訂成冊,歸檔保存。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 工程勘察文件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以下簡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審查。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可以委託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以下簡稱審查機構)對工程勘察文件進行審查。
審查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監督檢查工程勘察企業有關質量管理文件、文字報告、計算書、圖紙圖表和原始資料等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和標准;
(二)發現勘察質量問題,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十九條 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應當對工程勘察企業質量管理程序的實施、試驗室是否符合標准等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與企業資質年檢管理掛鉤,定期向社會公布檢查和處理結果。
第二十條 工程勘察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時,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檢舉、投訴工程勘察質量、安全問題。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二條 工程勘察企業違反《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建設單位未為勘察工作提供必要的現場工作條件或者未提供真實、可靠原始資料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責令改正;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工程勘察企業未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進行勘察、弄虛作假、提供虛假成果資料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工程勘察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勘察文件沒有責任人簽字或者簽字不全的;
(二)原始記錄不按照規定記錄或者記錄不完整的;
(三)不參加施工驗槽的;
(四)項目完成後,勘察文件不歸檔保存的。
第二十六條 審查機構未按照規定審查,給建設單位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撤銷委託。
第二十七條 依照本辦法規定,給予勘察企業罰款處罰的,由工程勘察質量監督部門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企業罰款數額的5%以上10%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I.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杭州市人民政府設立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風景區管委會),對西湖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風景區)實施統一管理。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編制風景區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二)按照風景區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實施保護和管理;
(三)負責風景區的規劃、土地、房產、建設管理的有關工作;
(四)負責風景區的環境保護、市政市容、環境衛生、林業林政、園林綠化、文物和水資源保護工作;
(五)負責風景區的財政、國有資產、統計、審計、物價、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以及財務會計監督工作,協助稅收征管工作;
(六)協調、配合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派駐風景區的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的工作;
(七)負責「西湖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八)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職權。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風景區管委會應當參與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的保護、規劃和建設。 建立風景區保護和管理的監督檢查制度。杭州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定期對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並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被檢查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隱瞞或拒絕。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和風景區設施的義務,並有權舉報、制止破壞風景名勝資源、自然生態環境和風景區設施的行為。
對在風景區保護、建設和管理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或風景區管委會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