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環保檢測條例

環保檢測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5 01:55:36

『壹』 車輛環保檢測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

第十條准予登記的機動車應當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申請機動車登記時,應當接受對該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檢驗。但是,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依據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認定的企業生產的機動車型,該車型的新車在出廠時經檢驗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獲得檢驗合格證的,免予安全技術檢驗
-1238-

『貳』 有無相應國家規范或法律規定,企業每年必須進行一次環境監測

這個東西說穿了,就沒有法律硬性規定,但是都是按這個頻次來做的,就是為了符合QSHE認證要求。

『叄』 環保法有沒有規定污水排放多久檢測一次

現在國家對污水排放進行有組織達標排放。對企業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測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國家要求每3個月對設備進行比對,檢測准確度。

『肆』 環境檢測的國家標准

標准號: HJ 625—2011
標准名稱: 抗蟲轉基因植物生態環境安全檢測導則(試行)
英文名稱: Guideline for eco-environmental biosafetyassessment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s
標准發布時間: 2011-9-9
標准實施時間: 2012-1-1
2
標准號: HJ/T 431-2008
標准名稱: 儲油庫、加油站大氣污染治理項目驗收檢測技術規范
英文名稱: Measurement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check and accep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for bulk gasoline terminaland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標准發布時間: 2008-4-15
標准實施時間: 2008-5-1
3
標准號: HJ/T 378-2007 代替HCRJ039-1998
標准名稱: 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記錄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resfor operation recorder of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y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2-3
標准實施時間: 2008-3-1
4
標准號: HJ/T 376-2007 代替HBC 5-2001
標准名稱: 24小時恆溫自動連續環境空氣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resfor 24h thermostatic automatic continuous ambient air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2-3
標准實施時間: 2008-3-1
5
標准號: HJ/T 375-2007 代替HBC 2-2001
標准名稱: 環境空氣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resfor ambient air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2-3
標准實施時間: 2008-3-1
6
標准號: HJ/T 374-2007 代替HBC 3-2001
標准名稱: 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resfor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2-3
標准實施時間: 2008-3-1
7
標准號: HJ/T 368-2007代替HBC 4-2001
標准名稱: 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標定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用的孔口流量計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resfor special orifice flowmeter for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samplercalibration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1-22
標准實施時間: 2008-2-1
8
標准號: HJ/T 372-2007
標准名稱: 水質自動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proceres for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7-11-12
標准實施時間: 2008-1-1
9
標准號: HJ/T 76—2007 代替HJ/T 76-2001
標准名稱: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試行)
英文名稱: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res for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 of Flue Ga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Sources(on trial)
標准發布時間: 2007-7-12
標准實施時間: 2007-8-1
10
標准號: HJ/T 175-2005
標准名稱: 降雨自動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res forautomatic rainfall monitor
標准發布時間: 2005-5-8
標准實施時間: 2005-5-8
11
標准號: HJ/T 174-2005
標准名稱: 降雨自動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res forautomatic rainfall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5-5-8
標准實施時間: 2005-5-8
12
標准號: 環發〔2005〕15號
標准名稱: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技術規范
英文名稱:
標准發布時間: 2005-1-31
標准實施時間: 2005-1-31
標准號: HJ/T 93-2003
標准名稱: PM10采樣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英文名稱: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res forPM10 sampler
標准發布時間: 2003-1-29
標准實施時間: 2003-7-1
標准號: HJ/T 62-2001
標准名稱: 飲食業油煙凈化設備技術方法及檢測技術規范(試行)
英文名稱: Test regulation for cooking fume controlequipment
標准發布時間: 2001-6-4
標准實施時間: 2001-8-1
15
標准號: GB/T 15440-1995
標准名稱: 環境中有機污染物遺傳毒性檢測的樣品前處理規范
英文名稱: Guideiln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forgenetoxicity testing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environment
標准發布時間: 1995-3-25
標准實施時間: 1995-8-1

『伍』 國家環保局對自行監測有什麼法律法規要求

首先,需要改革自動監測制度
國家環保總局2005 年發布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規定,自動監控系統經環境保護部門檢查合格並正常運行的,其數據作為環境保護部門進行排污申報核定、排污許可證發放、總量控制、環境統計、排污費徵收和現場環境執法等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 並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但是,《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主體責任不明確。如第十三條規定: 自動監控設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經費由排污單位自籌,環境保護部門可以給予補助。但並未明確自動監控系統的運行和維護是誰的責任。多年來,實際操作中普遍的情況是環保部門在幫企業做監測,或由環保部門委託的第三方來執行。排污企業自己無權進入自動監測的控制室。
後來,《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利用在線監控或者其他技術監控手段收集違法行為證據。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定的有效性數據,可以作為認定違法事實的證據。
可是,由於自動監控的運行維護責任主體不明確,在國家規定的自動監控系統的強制檢定、定期校驗等環節上難以執行到位,另外,在產生超標排放的記錄時,企業對自動監控數據的准確性等常常提出質疑,導致環保部門難以依據自動監控的數據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對企業進行監管。同理,自動監控數據作為排污收費的依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導致很多地方排污費的徵收彈性很大,經常是「議價收費」。而一旦「費改稅」,作為稅收的依據,排放的數據就必須是經得起推敲和檢驗的。從順利推行環境稅的角度, 在線監控制度也必須改革。

『陸』 環保檢測報告多久做一次

法律分析:環保檢測報告通常只需要做一次。環評的驗收流程基本上是先做環評報告,然後得到環保局的環評回復後開始施工建設,然後試生產,接著做完三廢監測,如果合格的話就可以申請驗收了,但是如果企業有新、改、擴、遷建項目的話,環保檢測是要重新申請驗收的。

法律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施工、驗收、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情況,以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的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建設項目有關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開違法者名單。

『柒』 環保檢測的標準是什麼

具體的我也說不上來給你說個大概吧,國標的東西和國際現在接不了軌,不是技術不支持是消費水平上不去 所以有很多東西到了中國都被「改良」了,更適合國人的消費。所謂的多樂士,來威 立邦,在中國都是改良後的,如果你能拿到進口的東西還是拿進口的 如果拿不到的話 就這三個牌子 也是在中國數一數二的

『捌』 全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的管 理

全國環境監測網分為國家網、省級網和市級網三級。
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負責環境監測網的組織和領導工作。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及地方的省級環境監測中心站、市級環境監測站分別為國家網、省級網和市級網的業務牽頭單位。
各大水系、海洋、農業分別成立水系、海洋和農業環境監測網,屬於國家網內的二級網。
國家環境監測網由省級環境監測中心站、國家各部門的專業環境監測站及各大水系、海域監測網的牽頭單位等組成。省級網、市級網分別由相應的單位組成。
環境監測網中的各成員單位互為協作關系,其業務、行政的隸屬關系不變。監測網工作章程。環境監測網工作章程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另訂。 環境監測實行月報、年報和定期編報環境質量報告書的制度。
監測月報日前有以一事一報為主, 逐步形成一事一報與定期定式相結合的形式。
建立自動連續監測站的地區,要逐漸建立監測日報制度,按照統一格式逐日報告監測數據和環境質量狀況。 環境監測月報、年報和環境質量報告書,均由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向同級人民政府及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出。
各級環境監測站,按環境保護主秋部門的要求,定式提供各類報告的基礎數據和資料,並一年一度編寫監測年鑒。監測年鑒及有關婁據在報主管部門的同時,抄送上一級監測站。

『玖』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的解讀

2007年7月25日,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總局令第39號,以下簡稱《辦法》),並將於9月1日實施。 一、深刻認識《辦法》的重要意義 《辦法》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填補了環境監測立法空白,為環境監測基礎工作的推進和各項創新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法規依據。 1.《辦法》的發布是推進歷史性轉變的重要舉措。 要實現三個歷史性轉變,環境監測必須審時度勢,主動變革。要實現「並重」,就必須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認識環境監測工作,環境監測工作必須跳出環保系統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去。要實現「同步」,就必須突出主動、事前、預防的特點。要實現「綜合」,就必須突出環境保護過程中技術因素的作用。 2.《辦法》的發布是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支撐條件。 環境監測體系是污染物總量減排的三大支撐體系之一。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必須依靠監測手段來度量,科學的減排考核體系必須依靠監測數據來支撐。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指出,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要做到數據准確、代表性強,方法科學、傳輸及時;做到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跟蹤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變化情況,准確預警和及時響應各類環境突發事件,滿足環境管理需要。 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解決長期困擾和掣肘環境監測工作的體制、機制問題。《辦法》的出台,對環境監測屬性、定位、管理、規范、處罰等長期依靠行政指令規范的方面進行全面梳理,為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框架。 3.《辦法》的發布是完善環境法律體系的重要步驟。 環境監測在法制化建設進程中明顯滯後,目前尚未出台統一的、專門的環境監測法律、法規。現行法律對環境監測的規定比較分散,一些法律法規中環境監測工作界定出現交叉,法律、法規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環境監測管理的權威性和規范性,成為環境監測工作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4.《辦法》的發布是革新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的現實需要。 目前,盡管法律法規明確了環境保護部門的統一監督管理職責及各部門相關監測工作的職責和分工,但從總體上看,尚未統一環境監測管理。《辦法》中對環保系統環境監測工作的准確定位,對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的具體規定,有助於下一步理順各方面關系,深入解決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問題。 5.《辦法》的發布是制定《環境監測管理條例》的重要基礎。 從2002年起,國家環保總局就著手研究環境監測立法工作,考慮到立法程序和周期,本著務實的原則,先行對環保系統所涉及的環境監測工作做出規定,發布部門規章。《辦法》的出台,一方面解決了目前環境監測領域法律缺位問題,同時為制定《環境監測管理條例》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二、認真領會《辦法》的內涵 學習領會《辦法》,要抓住6個要點: 1.正確理解環境監測的法律地位。 《辦法》從3個方面強調了環境監測的法律屬性。 一是重申並拓展了環境監測的內涵。即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為環境狀況調查和評價等環境管理活動提供監測數據的其他環境監測活動。這幾類環境監測活動都是政府行為,是代表公眾利益,為更好地行使公權力開展的公共事務。 二是規定了環境監測成果的法律效力。依法取得的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統計、排污申報核定、排污費徵收、環境執法、目標責任考核的依據。多年來,在環境管理工作中還存在「兩層皮」、「多層皮」的現象,環境監測、環境統計、排污申報數據相互矛盾,導致大量監測資源浪費,影響了環境管理的規范和統一。《辦法》明確規定了環境監測數據的使用效力,就是要改變這種數出多門的現象。 三是強調了環境監測活動及環境監測設施受法律保護。《辦法》以專門條款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定,並明確了針對不同程度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對於環境監測設施破壞,《辦法》也明確了罰責。 2.構建統一監督管理的基本格局。 由於部門職責劃分不明及環境監測事業本身的發展等諸多原因,環境監測的統一監督管理一直是整個環保工作的短板。《辦法》從3個方面進行了規定: 一是統一標准。《辦法》規定:國家環保總局負責依法制定統一的國家環境監測技術標准和規范。省級環保部門對國家環境監測技術標准和規范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目前,由於開展監測的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規范不統一,導致監測數據缺乏可比性。統一技術標准和規范,有利於提高各類機構監測數據的可比性。下一步,有必要對現行環境監測技術標准和規范進行清理。一是及時廢止、修訂涉及環境監測的不適用規范,整合不統一的規范;二是重點圍繞污染減排目標,制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信息傳輸等相關標准和技術規范;三是做好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相關技術標准、規范的銜接工作。 二是統一信息發布。《辦法》明確了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統一發布本行政區域的環境污染事故、環境質量狀況等環境監測信息。原有的環境法律法規中關於環境信息發布的規定過於籠統,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的多頭發布,損害了政府環境信息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公信力。統一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必須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資料庫,並逐步形成各級政府、各部門環境監測數據的共享機制。 三是統一標志。統一標志,就是建立一整套色彩鮮明、含義准確、便於認知的識別系統。 3.實施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分離。 長期以來,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的關系始終未能科學界定,一是重管理、輕技術。環境監測站同時承擔環境監測管理和技術工作,導致了政事不分,影響了整體工作效能。而且,由於環境監測技術積累時間短,環境監測技術相對滯後,一些環境熱點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技術支撐;二是重建設、輕質控,在一些地方,環境監測數據質量還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重結果、輕過程。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十分重視實驗室樣品分析和數據的填報匯總,但在樣品採集、保存運輸、樣品前處理、信息傳輸等過程中缺乏統一規范和有效的手段,影響了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 《辦法》明確界定了環保部門和其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職責,概括起來就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環境監測管理工作,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承擔技術支持工作,實現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環境監測機構的合理分工。實現管理與技術分離,就是要成立專門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在國家層面適時成立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地方也應成立相應的監管機構或明確相應的職能處(科)室。對於跨區域、流域環境問題突出、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國家環保總局將考慮建立直屬跨界環境監測機構。 4.加強環境監測網路的建設與管理。 《辦法》規定了環境監測網的組成要素,即各環境監測要素監測點位(斷面),同時規定了環境監測網的組建運行主體。 加強環境監測網建設,必須堅持統一規劃,按事權劃分確定投入及管理主體,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網路的管理和運行模式。國家環保總局要建設國家環境監測網路,對網路覆蓋范圍進行科學優化。國家環境監測網要從國家大尺度和國際履約的角度出發,綜合、優化布設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酸雨等監測點位和斷面,從國家層面宏觀反映環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趨勢。省、市、縣環境監測網建設要堅持地方為建設、運行主體的原則。地方環境監測網在點位選擇優化過程中,應體現地域生態系統特徵,突出重點、有所差別,可以將國家網相關點位納入地方網,國家與地方從不同角度進行使用和評價。 5.加強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 《辦法》首次正式提出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環境監測站要按建設標准規定達到相應的監測能力,對環境監測人員培訓、考核、上崗做出規定,並重點強調了環保主管部門及環境監測站在質量管理方面的責任。 各級環保局和監測站必須切實履行各自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職責,要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的相關制度,加強樣品採集、保存、運輸、前處理、實驗室分析以及數據匯總、綜合分析等全過程中處於受控和可追溯。 6.明確企業環境監測責任和義務。 排污狀況監測既是環保主管部門的責任,同時也是排污企業的責任。目前,全國企業自我污染源監測能力發展緩慢,監測水平普遍較低。企業排污狀況的監測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僅僅依靠環保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機構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工作效果。《辦法》開創性地規定,排污企業有責任定期向政府環保部門提供污染物排放數據,並保證數據的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排污者必須開展排污狀況自我監測。實施這項規定,就是要求有能力的企業必須建立自測機構,其監測能力和數據的有效性由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站進行審核和定期驗證;不具備能力的,必須委託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監測。環保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對於企業排污狀況,由承擔具體監測任務轉向更多地對企業自我監測行為的監督管理上。 企業監測機構和其他社會監測機構都是環境監測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建立嚴格的環境監測准入、監管和淘汰機制,整合社會監測力量,擯棄「小」監測,建立「大」監測的概念。 三、切實推動《辦法》的貫徹執行 各級環境監測管理機構和環境監測機構必須抓住環境監測發展的難得時機,認真組織《辦法》的宣傳貫徹,切實落實《辦法》相關規定。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抓好《辦法》的學習。各級環保部門要重點強化機關特別是相關處(科)室工作人員的學習,理清環境管理人員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模糊和不正確的認識。 2.加強領導,明確分工,逐項研究落實。由於部門規章制定篇幅的限制,《辦法》在環境監測數據管理、信息發布方式方法、環境監測網路管理、環境監測機構資質管理等方面還不能詳盡,需要抓緊時間制定配套實施細則。各級環保局、監測站要依據《辦法》認真研究自身工作的不足和問題,逐項提出貫徹落實措施。 3.心繫大局,重點突出,確保節能減排工作的成效。要把《辦法》的貫徹落實納入環境保護全局工作考慮,率先抓好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和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資金、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爭取有利條件,切實加強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和專項能力建設。 4.形式多樣,注重實效,加強對企業的宣傳。一方面,通過媒體報道、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企業宣傳;另一方面,要在項目審批、日常監管及政策資金扶持等工作中,通盤考慮環境監測要求。對於不按規定設立污染源在線監測裝置、不認真開展排污情況自測、阻撓干擾監督性環境監測工作的企業,要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拾』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的第十二條

環境保護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環境監測業務相適應的能力和條件,並按照經批準的環境保護規劃規定的要求和時限,逐步達到國家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標准。
環境保護部門所屬環境監測機構從事環境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並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統一組織的環境監測崗位考試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