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法規層次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屬於我國國防法律法規的什麼層次
屬於第一層次的國防法規。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國防建設,完善國防動員制度,保障國防動員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國防動員的准備、實施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法。
國家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建立健全與國防安全需要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相銜接的國防動員體系,增強國防動員能力。國防動員堅持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方針,遵循統一領導、全民參與、長期准備、重點建設、統籌兼顧、有序高效的原則。
(1)軍事法規層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的相關要求:
1、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全國的國防動員工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議定的事項,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組織實施。
2、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本區域的國防動員工作。
3、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的威脅消除後,應當按照決定實施國防動員的許可權和程序解除國防動員的實施措施。
『貳』 軍事法律可分為軍事基本法律和什麼
分為 國防法 兵役法 軍事刑法 國防教育法 國防動員法
其中 國防法 是軍事基本法律
『叄』 我國的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可分為幾個層次
我國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四個層次。
具體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2、法規。法規是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的;
3、規章。由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為軍事規章,由國務院有關部委與軍委有關總部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規章;
4、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貫徹執行國家國防法規的實施辦法等。
國家的國防法規按調整領域劃分為以下十六個門類:
1、國防基本法類;
2、國防組織法類;
3、兵役法類;
4、軍事管理法類;
5、軍事刑法類;
6、軍事訴訟法類;
7、國防經濟法類;
8、國防科技工業法類;
9、國防動員法類;
10、國防教育法類;
11、軍人權益保護法類;
12、軍事設施保護法類;
13、特區駐軍法類;
14、緊急狀態法類;
15、戰爭法類;
16、對外軍事關系法類。
國防法是國家國防政策的法律體現,是指導國防活動的行為准則,又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可以與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適應,基本上可以滿足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需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三條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堅持全民國防。
國家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依法開展國防活動,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肆』 什麼是國防發展觀其國防法規分哪幾個層次
國防發展觀是國防發展的方向。我國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四個層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三條: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
(4)軍事法規層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統籌好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科學發展觀,首要的問題是必須堅持十六大提出的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
要堅決服從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依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伍』 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由哪些層次構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是國防法律規范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國防法律規范的根本性依據。基本國防法律的效力僅低於憲法,主要規定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構成、任務、建設目標和原則,國防建設與斗爭的基本制度,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基本國防權利與義務,對外軍事關系等。在國防法律體系中,基本國防法律起著詮釋,銜接憲法,統領其他國防法律法規的作用。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國防法律
國防法律以憲法和基本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它們是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的具體化。如已經制定的《兵役法》、《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預備役軍官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駐軍法》、《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9等,國防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主體廣泛,立法程序嚴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國防行政法規
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以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項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包括:一是國防法律規定需要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或分別制定實施辦法的事項,如《軍事設施保護法》規定其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二是國務院、中央軍委依職權需要制定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的重要事項。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軍事關系,但不直接涉及軍隊和現役軍人的規范,由國務院單獨制定,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屬於調整軍隊內部基本活動、軍人基本行為及相互關系的規范,由中央軍委制定,如《司令部條例》、《後勤條例》、《戰斗條令》等。凡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涉及軍隊、軍人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相互關系的規范,則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條例》、《國防交通條例》等。一般說來,由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在全軍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
4、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國務院有關部委單獨或與軍委各總部聯合制定國防行政規章
軍事規章和國防行政規章以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結合本系統或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以保證實施軍事法規或國防行政法規的貫徹實施。由軍委各總部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軍事規章或國防行政規章在全軍或全國一定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如《單兵訓練規定,、《兵員管理規定》、《犧牲、病故人員遺屬撫恤的規定》等:由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通常只本系統,本區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出地方性國防法規和規章
地方性閘防法規和規章以國防法律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其內容是本地區國防建設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主要限於兵員徵集,軍人優撫及退伍安置、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如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廣東省徵兵工作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等。
『陸』 國防法規體系的層次是縱向劃分嗎
你好,是縱向劃分,可以分為五個等級。
我國現行的國防法規等專級
1、全國人民代表屬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法律。
2、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頒布的行政法規。
3、國務院各部委和中央軍委各總部制定頒布的法規。
4、各軍種和大軍區制定的法規細則。
5、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和政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法律規章。
希望能夠幫到你。
『柒』 國防法律層次有哪些
我國的國防法規體系主要是由法律、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構成。國防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用於調整國防體制、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技建設、戰爭動員體制、國防生產、全民防禦和國防教育等方面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國家國防政策的法律體現,是指導國防活動的行為准則,又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遵守和執行;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審查和決定地方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的計劃。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民族鄉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採取適合民族特點的具體措施。
『捌』 我國的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幾個層次
國家的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法律、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四個層次。國防法是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了此法律。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十七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建立協調機制,解決國防事務的重大問題。中央國家機關與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召開會議,協調解決有關國防事務的問題。
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有關國防事務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徵兵、民兵、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國防設施保護,以及退役軍人保障和擁軍優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