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行文方向
A. 公文的行文方向大多是固定的嗎
公文的行文方向分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比如請示、報告,下行文比如批復,指示、命令、決議等,平行文比如函。
B. 公文的行文規則是怎樣的
遵守公文行文規則,有利於公文傳遞方向正確、線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旅行,阻止部分公文進入不必要的流通過程,抑制無價值公文的產生。行文規則規定了各級機關的行文關系,即各級機關之間公文的授受關系,它是根據機關的組織系統、領導關系和職權范圍來確定的。
機關之間的工作關系是由各自的組織系統或專業系統歸屬、地位、職責、權利范圍等因素決定的。它對行文關系有決定性的影響,規定著公文傳遞的基本方向。機關之間的工作關系有如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處於同一組織系統的上級機關與下級機關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第二類,處於同一專業系統的上級主管業務部門與下級主管業務部門之間存在指導與被指導關系。
第三類,處於同一組織系統或專業系統的同級機關之間的平行關系。如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之間。
第四類,非同一組織系統、專業系統的機關之間,無論級別高低,均為不相隸屬關系。如軍事機關與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之間。
根據公文授受機關的工作關系不同,可以將公文劃分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和下行文主要存在於以上第一類和第二類工作關系類型中,上行文是指下級
機關向上級機關發送的公文,如報告、請示等;下行文正好相反,是上級機關向下級發送的公文,如批復、指示等。平行文存在於以上第三類和第四類關系類型中,
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相互發送公文都是平行文,如函等。
行文規則
這
條規則要明確兩點:一是按機關隸屬關系行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可以作指示、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下級機關可以向直接的上級機關報告工作、提出請示,上級
機關對請示事項應予研究答復。除了這一層關系外,在我們國家現行管理體制中,還形成了一種各業務部門上下垂直的條條關系,其中有些部門屬本級政府和上級部
門雙重領導,
大部分和上級業務部門之間雖然不屬直接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但在業務上的確存在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也就形成了直接的上下行文關系。二是按機關的職責范圍
行文。這一點的要求是,行文的內容應是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而不能超出,超出了即為越權。如果幹涉了別的機關事務,不僅在實踐中行不通,而且會造成政
令混亂。當然,不相隸屬機關之間也有公文往來,那隻能是商洽工作、通知事項、征詢意見等,而不存在請示、報告或布置任務的性質。
授權行文的規則
這
條規則是上一條規則的引申。如果一個部門的業務需要下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按隸屬關系和職責范圍又不具備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的行文許可權時,這就可
以通過授權行文來解決。具體說,這個部門可向本級政府請示,經本級政府同意並授權後,向下級政府行文。在操作中,應將文稿擬好,由本部門領導簽署,請本級
政府分管領導審批。經政府領導審批後的文稿,在行文時,才能在文首或文中註明「經**政府同意」的字樣。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各級政府辦公廳(室)的行文
都具有授權行文的性質(內部事務除外)。各級政府辦公廳(室)以及各部門的辦公室是政府和部門的綜合辦事機構,對外行文都是代表政府和部門的,與本級政府
和本部門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下級機關(部門)都應貫徹執行,可不在文首或文中標注「經***同意」的字樣。
聯合行文的規則
這
條規則仍屬第一條規則的引申。同級政府與政府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上級部門與下級政府之間可以聯合行文;政府與同級黨委、軍事機關之間可以聯合行文;政
府部門與同級黨委部門、軍事機關部門之間可以聯合行文;政府部門與同級人民團體和行使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之間,就某些互相有關的業務,經過會商一致後可以
聯合行文。
聯合行文,既可聯合向上行文,也可聯合向下行文。聯合行文應當確有必要,單位不宜過多。
一般規則
不
越級行文體現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原則。一般情況下不能破壞這種原則,破壞了,就會造成混亂,也影響機關辦事效率。所以通常情況下不越級行文。
遇有特殊情況,如發生重大的事故、防汛救災等突發事件或上級領導在現場辦公中特別交待的問題,可越級行文,特事特辦,但要抄送被越過的上級機關。否則,受
文機關對越級公文,可退回原呈報機關,或可作為閱件處理,不予辦理或答復。
不越權規則
第
一條規則中已明確要求按機關職責范圍行文,如果有涉及其它部門職責范圍的事項又未與其它部門協商,或雖經協商但未達成一致意見,不可以單獨向下行文。如果
擅自行文就構成侵權行為,會造成工作中的許多矛盾。上級機關如發現這種情況,有權責令糾正或撤銷這類公文。現實中,這類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造成「文件打
架」、「政出多門」。解決這類問題,應提倡部門之間多協商、多對話、多溝通,通過聯合行文或授權行文的方式解決。
個人規則
「請
示」直接報送領導者個人,其危害性大體上有三點:一是未經文秘機構簽收、登記,成了「帳外公文」,公文的流向、處理情況不得而知,查無蹤跡,成了「斷線的
風箏」;二是這類公文到了領導同志手裡,領導同志也頗為難批,沒有部門的審批意見,只能以經驗、憑感覺辦事,往往失去決策的科學性;不批,也有可能影響報
送單位的工作;三是現實中一些單位拿著直送領導的批示件當「尚方寶劍」,到有關部門要錢要物,借領導批示向對方施加壓力,引起矛盾。所以,領導同志一般不
受理這類直報的請示,而退給文秘機構統一簽收、登記、分辦,這便形成了公文「倒流」,它破壞了公文處理的正常程序,造成了不必要的紊亂。如果上級領導個別
交辦、答應的事項,由此而上報的「請示」,最好也應主送該領導所在的機關,並在公文中作出說明。收文機關在分辦時,自然會把這份公文分送給這位領導同志批
閱。
「請示」規則
這
條規則包括三項內容:一是一文一事。機關或部門都有明確分工,各自只能辦理職責范圍內的事,如果一文數事,必然涉及幾個主管部門,給公文交辦帶來困難,即
使勉強交辦出去,可能誰也不願牽頭辦理,造成互相推諉、扯皮。二是請示公文只主送一個機關。請示內容是要求答復的事項,主送機關有責任研究並作出答復。相
關的機關或部門採用抄送形式,以便主辦機關徵求意見或會簽。如果多頭呈送,上級機關一般不予受理。如果辦理,會造成機關之間相互等待或意見不統一,增加協
調難度,影響工作效率。三是不同時抄送下級機關。請示內容是未決事項,在上級機關還沒有批准前,向下級機關抄送透露,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矛盾,不利於工
作的開展。因此,請示事項只能在上級機關答復或批准之後,通知下級機關。
事項規則
「報
告」和「請示」是兩種不同的文種,適用范圍有明顯的界限,不能混用。「報告」是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或向上級機關提出意見、建議,供上級機關決
策參考。上級機關對「報告」一般不作答復,如果報告中夾帶請示事項,很容易誤事。如果既想匯報工作,讓上級掌握,又想請示解決問題,一般有兩種辦法解決:
一是將「報告」和「請示」分開,形成兩份公文分別上報;二是以請示公文為主,將報告的內容作為附件,附在請示後面作為背景材料,讓上級了解請示的充分理
由。
處理規則
為
了使公文按正常的渠道運轉,按規范的程序辦理,機關都設有專司公文處理的文秘機構或配備專人處理公文。公文的正常流程應該是:「收」由文秘機構統一簽收,
拆封,清點分類,登記,擬辦,分辦,催辦;「發」由文秘機構統一核稿,分送領導簽批,然後再回到文秘機構登記編號,繕印,校對,用印,分發,分發前,要經
過復核或第一讀者認真閱讀無誤後,才可照單分發。這樣,無論是公文收進或發出,都經過專司公文處理工作的一個口子把關,就能保證公文在機關有秩序地運轉,
規范辦理,提高機關辦事效率,保證公文質量。
行文規則中還要說明的是黨的領導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向同級政府及部門或下級政府機關行文;而政府機關不得向黨的組織行文作指示、交任務。
經批準的報刊上全文發布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應視為正式公文依照執行,可不再發文。發文機關可印製少量文本,供存檔備查。
正文部分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成文日期、印章、附註等構成。
(1)標題:完全性、省略性標題均可。位於行文部分開首居中。標題中除法規、規章加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
(2)主送機關:
A.上行文只能標注一個主送機關,如果還有其他機關需要掌握有關情況,可以用抄送形式,但「請示」文種不得同時抄送下級機關。上行文的主送機關要寫全稱或規范化簡稱。
B.下行文分專發性和普發性。專發性的主送機關只能有一個,如「批復」。普發性在排列主送機關名稱時不能一一注出,要確定一個合理的順序,一般採用統稱的寫法,如「各區、縣人事局」。
C.公開發布的普發性公文和會議形成的公文,如「公告」、「通告」、「決定」、「會議紀要」等一般不標注主送機關。
D.主送機關的稱謂要准確科學,黨政機關不能混用,機關與個人不能混用。主送機關位於標題之下,頂格從左向右標注。回行時仍頂格。
(3)正文:主要內容。
(4)附件說明:應註明附件順序和名稱。附件主要包括:隨文頒發的規章制度、文件中的報表、統計數字、人員名單等。
(5)發文機關:在正文下方(如有附件,則在附件下方),單一機關制發的公文落款處可不署發文機關名稱,只表示成文日期。聯合行文,應並列標注各發文機關名稱,主辦機關排列在前。
(6)成文日期:用漢字書寫,年、月、日三者俱全。確定成文日期,常規行文以單位負責人簽發之日為准;會議通過的文
件,以會議通過之日為准;聯合行文,以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的簽發日期為准。
(7)印章:盡管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以外,應當加蓋公章。聯合上報的公文,由主辦機關加蓋印章,聯合下發的機關公文,發文機關都應加蓋
印章。
加蓋印章要清晰、端正、不丟不漏。位置在成文日期上側,會議通過的機關公文,成文日期標注在標題下圓括弧之內。印章要求上不壓正文,下要齊年蓋月。
(8)附註:位於成文時間下方左側,頂格在圓括弧內標注。
C. 公文按行文方向分類,可分為哪三類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能理解吧?
補充一下:就是向上級機關的行文、向下級機關的行文、向平級機關的行文。
D. 簡述公文的行文方式是什麼
行文方式從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一)按公文性質不同,有行文與正式行文兩種提法
行文是指撰制與運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規定的所有文種,廣義的行文還包括撰制與運行機關事務公文;
正式行文則僅指撰制與運行其中具有政策性、規范性的公文,即指撰制與運行下行文種。行文與正式行文為屬種關系,行文可以上行、下行、平行,既可以用「文件格式」又可以用「信函格式」;正式行文僅為下行,即只能用「文件形式」。
(二)按發布、傳遞范圍不同,有內部公文和外發公文兩種提法
內部公文是指僅在本機關內運行的公文,因其版頭中發文機關標識不必套紅印刷,故俗稱「白頭文件」。
外發公文,是指通過文書部門或郵電部門封裝傳遞至其他機關的公文,因其版頭中發文機關標識套紅印刷,故俗稱「紅頭文件」。
(三)按公文遞送途徑不同,有直接行文和間接行文兩種形式
直接行文是發文機關直接向需要承辦或執行公文中有關公務的受文機關行文,是常見、最基本的行文方式。
間接行文則是不直接向最終承辦或執行公文中有關公務的機關行文,而是通過中轉機關批轉或轉發該公文以達到最終目的的一種行文方式。
E. 黨政機關公文按行方向分為哪幾類請舉例說明
黨政機關公文按行方向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下級機關向上級主管機關的行文。如:
(1)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2)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2、下行文:上級機關向下級機關的行文。如:
(1)命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2)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3)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3、平行文:平級機關之間、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的行文。如:
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5)條例行文方向擴展閱讀:
按照《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黨政機關公文主要文種有15個,即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
通用格式:
公文的格式,分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共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18項要素組成。
特定格式:
公文的特定格式是相對於公文的通用格式而言的,是公文通用格式的補充。如信函格式、命令(令)格式以及紀要格式。
F. 公文寫作的行文方向有幾種
從一個單位的對外文件來說,可以行文方向劃分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類。 (1)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級機關、下級業務部門向它所屬的上級領導機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所發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稱上行文。比如,國務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給國務院所報送的工作報告和請示就是上行文。一般地說,上行文是作為下級機關向上級領導機關,下級業務部門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匯報工作,請示問題,請求給予領導和業務指導的文件。 (2)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級機關或者不相隸屬的,沒有領導與指導關系的機關之間的一種行文。比如,中共中央各個部之間,國務院的各個部、委、局之間,各個省委之間,省人民政府之間,各個縣委之間,縣人民政府之間,都是平級平行機關。再如,省軍區和省人民政府之間,學校和工廠之間,沒有領導指導關系,是一些不相隸屬的機關。上述這些機關之間,在相互聯系或協商工作問題時,一般都適宜於使用「函」來行文。 (3)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級領導機關對所屬的下級機關的一種行文。比如,黨中央給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國務院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發的文件就是下行文。下行文一般常用指示、決定、通知、批復等。 下行文是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下級業務部門實施領導與業務指導責任的重要工具。對下級機關與業務部門來說,是重要的收來文件。一些面向群眾的公告、通告、通知等文件,也是下行文。 一些下級機關為業務問題向上行文時,不按業務歸口原則行文,以為只要找政府機關就能迅速解決問題,實際上這些請示送政府機關後,仍然要轉到各業務主管部門研究,由業務主管部門提出意見,或作出處理決定。這種不合規范的行文,不僅未能達到請示單位的目的、願望,反而形成大量公文倒流現象,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人員應注意,一定要按業務歸口原則請示或商洽工作。 造成上述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有些工作人員對「隸屬關系」的概念理解比較狹窄,一提「隸屬關系」就只從行政上理解,因而在為有些業務部門或機構擬制文件時,以行政機關的名義向上級行政機關行文。事實上,各級業務部門和機構,除了在行政上與各級所屬機關具有隸屬關系外,它們還在全國范圍內組成了一個由上而下的垂直領導結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業務指導關系,這種業務指導關系也是隸屬關系。 重點難點從不同的角度對公文進行分類 由於公文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是極其紛繁復雜的,為了保證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進行,就必須從分析和研究機關公文的性質、特點和作用入手,對機關在日常工作活動中所使用的公文進行科學的分類。這是人們認識公文這一事物並探求其科學規律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常見的、基本的公文的分類,主要是從公文的來源、使用范圍、行文關系、性質與作用、內容與特點等方面來劃分的。 1.從公文的來源來劃分,可將一個機關的公文分為三個部分:對外文件、收來文件和內部文件。 (1)對外文件。是指本機關(或部門)擬制的向外單位發出的文件,它是作為傳達本機關的意圖發往需要與之聯系的針對機關的文件。 (2)收來文件。簡稱收文,是指由外機關擬制的,作為傳達其自身機關的意圖,發送到本機關(或部門)來的文件。 (3)內部文件。是指制發和使用都限於機關內部的文件。 2.從公文的行文關繫上來劃分,可將機關公文劃分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類。
G. 公文的行文方向有哪些並舉例說明
行文方向是以發文機關為立足點向不同機關運行的去向。大
致有四個:
上行,指公文向上級機關單位運行。行政公文的上行文有議案、報告和請示,但有的下行文如通知、通報等也可以在一定情況下上行。
下行,指公文向下級機關單位運行。下行的行政公文較多。
平行,指公文向同級或不相隸屬的機關單位運行。函、通知等都可以平行。
泛行,指公文可以同時上行、下行或平行,並向社會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和通告就屬此類。
H. 按行文方向,公文可以分為哪幾種
一、行政機關的公文,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依法行政和進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
二、行文方向分為三種,即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即向上級機關行文,平行文是向平級或不相隸屬的單位行文,下行文是向下級單位行文。
I. 按照隸屬關系,15種公文的行文方向是什麼
您好!按照隸屬關系劃分,行政公文可分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泛行文四種。謝謝閱讀!
J. 公文的行文方向有哪幾類.a,上行b,下行 c,平行d,通行
除了D其他都正確。